摘要:環境空氣監測數據是開展環境保護工作的核心,為了提高環境空氣監測數據質量,就必須加強環境空氣監測數據的處理能力。本文對環境空氣監測數據進行分析,并對監測數據處理提出個人看法,希望為關注環境空氣監測數據的人群帶來參考,以此來讓環境空氣數據的精確性得到進一步提高。
關鍵詞:環境空氣;數據監測;數據處理;空氣質量
引言:環境空氣質量是地球上生物、植物賴以生存的根本,我國為了提高環境空氣監測效果,在很多城市落實了自動監測系統,通過提高監測數據的處理能力,可以讓環境空氣質量保護工作的開展變得更加順利。因此,有必要對環境空氣監測數據及處理進行分析。
一、環境空氣監測數據綜述
科技水平的提高讓如今人們的生活質量得到的質的飛躍,人們對生態環境的重視程度也同樣有所增加。空氣作為生命三要素之一,是人類維持生命活動的核心要素,人的健康情況與生活的舒適度均與空氣質量息息相關。因此為了提高空氣質量,政府環保部門專門在全國各地布設了監測站,并輔以自動監測系統與技術人員,以此來獲取空氣質量的當前情況[1]。就目前而言,自動監測系統是監測空氣質量的重中之重,因為自動監測不僅城市覆蓋率較高,還可以在監測地區空氣質量的同時對今后空氣質量的發展趨勢進行預測。而且在面對特殊事件時,借助自動監測系統還可以提前掌握特殊環境事件的大致情況,并在第一時間提供應急預案。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環境空氣監測時,自動監測系統并不是全無缺點,在諸如停電、空氣質量突變等特殊情況下,有時能夠直接產生大量異常數據,這部分數據將會在一定程度上誤導人們對環境空氣質量的判斷。因此在進行環境空氣監測時,必須強化對監測數據處理,以此來讓監測數據的精確度的得到進一步提高。
二、環境空氣監測數據的分析處理
在環境空氣監測中,數據異常是不可避免的問題。自動檢測系統在運行過程中,很容易因為變化、性能不穩定等問題而導致異常數據的出現。據環境部門統計,空氣監測系統在運行期間所產生的異常數據規模,大約占據所有數據的1%~3%,由于環境空氣監測數據的總量非常大,因此異常數據的數量規模非常大,若沒有及時針對異常數據進行處理,就將會導致環境空氣監測效果受到影響,嚴重時還將會影響到空氣治理工作的正常開展。
(一)環境空氣監測異常數據處理分析
在開展環境空氣監測時,異常數據大致可以分為能夠預知的異常數據以及無法預知的異常空氣數據,通過對不可預知的數據進行壓縮,可以讓環境空氣監測效果得到明顯提高。導致異常數據發生的主要原因與控制方式如下:
第一,分析儀故障。分析儀故障是影響數據監測的關鍵,例如二氧化硫、氮分析儀的并帶有直徑相對較小的限流孔,因此當空氣中的成分過于復雜時,就有可能因為灰塵粒徑過大而導致管道在運行中被堵塞,此時就會影響到環境空氣監測質量。而且這兩種分析還專門帶有小型泵體,若分析儀上的泵膜受到污染,同樣會影響到空氣質量的檢測精確度。除此之外,由于分析儀的組成非常復雜,因此各種細小元件也將會導致監測值發生偏離,所以為了減少異常數據帶來的影響,應該對分析儀的運行狀態進行重點關注。通過定期檢測、檢修來保證分析儀的工作質量,避免分析儀在運行期間因為設備質量問題而影響監測效果。泵膜需要結合地方空氣質量來進行定期更換,這樣能夠最大限度解決異常數據所造成的影響。
第二,PM10監測儀故障。這種監測儀在運行階段對環境空氣采樣量的需求量較大,因此若在采樣期間發生氣體泄漏的情況,就將會影響到監測儀對PM10值的監測效果,另外流量計不準同樣會影響到數值準確。因此在監測儀運行期間,要加強對采樣密封性的管理,然后通過定期校準流量計來保障數據檢測效果。在進行監測儀運行管理時,還應該關注雨季加熱管的運行情況,因為加熱管無法徹底分離雨水,若雨水吸附到濾膜上,就會導致監測儀監測數據受到影響。
環境空氣監測中的異常數據處理是技術人員工作中的關鍵,只有最大限度降低異常數據帶來的負面影響,才能夠讓環境空氣監測數據質量得到應有的保障。需要注意的是,為了提高空氣數據監測時的準確性,環境空氣監測數據對數據總量有要求,若在清除異常數據后所留下的剩余數據,能夠滿足環境空氣監測的小時數需求,就可以將這部分數據直接清除。而當數據清除后的正常數據小時數不足時,則必須采用其他環境空氣監測方法,對地方環境空氣數據進行再次監測[2]。
(二)環境空氣監測正常數據處理分析
為了掌握一個地區的環境空氣質量情況,就必須選擇采用科學的監測方法來獲取當地的環境空氣參數。通過對這部分數據進行分析并科學管理,能夠讓環境空氣監測數據發揮出真正的價值。在面對環境空氣監測出的正常監測數據時,所采用的數據處理方式進行嚴格管理,以此來保障數據能夠在環境空氣治理中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在進行空氣數據篩選時,需要在環境空氣監測到的大量數據中找出其中的突變數據值,穩定的數據是正常數據的體現。在環境空氣監測期間,由于不同監測站所面對的空氣情況存在差異性,不同污染物所帶來的影響同樣有所不同,因此要結合監測站的實際需求并按照時間順序來填寫污染物表格,并在檢測站中將表格系統化。所有表格數據都應該通過畫圖以折線圖、柱狀圖等方式反映其數據實際情況。為了提高數據質量,還可以適當結合空氣質量的發展趨勢,以及周圍監測站的空氣數據來提高數據準確性。在完成監測數據處理后,要在討論中對監測數據結果進行分析,以此來判斷空氣主要污染物來源以及氣候、地理等因素帶來的影響,若監測區域內有工業區、生活區,還要分析工業、生活污染排放,以此來掌握當前地區的空氣污染情況,只要能夠結合實際情況分析出影響空氣質量的關鍵因素,就能讓空氣質量控制效果得到保障。
結論:總而言之,環境空氣監測數據是治理環境空氣質量的核心參考依據,通過加強環境空氣監測數據處理,能夠大幅提高環境空氣監測數據精確性,降低異常數據帶來的影響。為環境管理決策提供高質量的技術支持。
參考文獻:
[1]燕秋.環境空氣監測數據分析與處理技術研究[J].皮革制作與環保科技,2021,2(01):20-22.
[2]王慎陽,徐建閣,馬紅磊,.環境空氣自動監測數據審核中異常數據處理辦法探討[J].環境與發展,2020,32(09):174-175.
作者簡介:王靜(1963年9月——),女,漢族,籍貫江蘇射陽,大專畢業,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水,氣環境方面自動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