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國《法蘭克福匯報》5月7日文章,原題:當古典大師不再只是歐洲人中國拍賣市場發展已有30年了。根據巴塞爾藝術展和瑞銀的最新報告,中國拍賣市場以33%的份額(成交額)位居全球第一。
2000年,中國藝術品市場占世界藝術品市場的份額不到1%,而到2011年,中國的份額達到30%, 超過了美國和英國。佳士得、蘇富比等西方拍賣行也了解到這一趨勢,它們之前完全以歐洲和西方為中心的拍品分類方式正因中國買家的購買力增長而發生變化。
歐洲藝術與古董博覽會2019年發布的“中國藝術市場報告”列出的“古典大師”類別中,只有一位歐洲人(波提切利)進入前五名,其他都是中國人:明清時期的周之冕、董其昌、悸壽平和弘仁。兩位中國人——張大千和傅抱石——還進入“古典現代”類別的前五名,與畢加索、賈科梅蒂和馬格利特并列。
與地緣政治總體趨勢相反,最近中國與西方藝術市場看起來似乎聯系更加緊密。中國買家,尤其是來自富裕家庭或在科技和加密貨幣行業中積攢了財富的新一代年輕收藏家,對西方現當代藝術越來越感興趣,盡管中國藝術品仍占他們拍賣交易的70%左右。中國拍賣行的數量也在持續增長,目前已有約550家。▲(作者馬克?西蒙斯,青木譯)
環球時報2022-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