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虹
提要:本文分析了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的概念,以及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是中國共產黨執政興國的組成部分,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必由之路的理論邏輯。
關鍵詞:基層黨建;基層社會治理;國家治理現代化
十九大報告指出,“十八大以來,國內外形勢變化和我國各項事業發展都給我們提出了一個重大時代課題,這就是必須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1在新時代背景下,社會主要矛盾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更加多元化,人們生活水平標準越來越高、也更加個性化。在新形勢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政治立場,在黨的領導下發展中國特色的基層社會治理至關重要。我國基層社會治理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面臨著適應新時代背景下的要求、以新的形式取得更有成效的治理成果。
一、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概念釋義
黨建的全稱是“黨的建設”。廣義上的黨的建設,“指的是政黨為完成自身的使命而進行領導國家、社會和提高自身生機和活力的理論和實踐活動”2。城市基層社會治理即“關于城市基層社會場域的治理”,它界定了界域、主體、客體以及治理方式。所謂引領,在辭海中的釋義是指帶領、引導。城市基層社會治理的范疇覆蓋城市街道、社區、城中村、高校、企業和社會組織等。參與黨建引領城市基層社會治理過程黨政組織包括街道黨(工)委、街道辦事處、社區和駐區單位等主體的黨組織。
二、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是中國共產黨執政興國的組成部分。
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的執政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領導核心,肩負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東西南北中,工農商學兵,黨是領導一切的。”黨建同樣是黨的領導下的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的主要體現的是提升城市社會治理成效的政黨活動。
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城市基層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規定,“加強和改進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把城市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對于堅持和加強黨對城市工作的全面領導,夯實黨在城市的執政基礎,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可見基層黨組織需要切實發揮自身職能,在城市基層社會治理中,發揮 “引領”的作用。
中國共產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以人民為中心是黨的基本政治立場。基層黨組織通過在社會治理活動中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政治立場,可以有效地提升基層社會的治理成。黨在城市基層社會治理中發揮“黨建引領”的目標主要包括提升城市基層社會治理水平和強化黨的城市基層政權兩方面,二者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緊密關系,強化中國共產黨執政地位的同時,實現中國共產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政治目標和政治主張。
基層社會既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基礎,也是國家發展的根本。基層社會治理只有適應社會的快速變化和新時代背景下的治理需求,才能鞏固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新冠疫情爆發對基層的社會治理形成重大考驗。在我國的基層社會,不同職業、地域的中國共產黨黨員被充分動員起來,組成了活躍于城市、農村基層社會中防控志愿者隊伍。在基層黨組織的高效統籌、部署、領導和管理下,共產黨黨員們的無私奉獻,是熄滅一場場疫情的關鍵因素之一。所以無論是從理論、政策抑還是實踐來看,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基層社會治理才能得到持續發展并取得巨大成績。
三、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必由之路。
國家治理能力是指依托國家治理體系對國家各方面進行有效治理的能力。國家治理能力主要是指黨、政等部門和組織對治理制度和政策的執行力,這將最終決定治理政策被落實到何種程度。從制度執行力的構成要素來看,這需要治理主體具備充分的執行意愿和較強的執行能力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而積極推動國家治理現代化,使人民獲得高度的收獲感、幸福感和滿足感,是匯聚民心、凝聚共識最為重要的途徑。基層黨組織的恰恰是貫徹黨的方針政策、落實黨的治理目標的重要組織。
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在黨的領導下積極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在新時代背景下的重要目標。基層黨組織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基層單位,要落實好中央關于國家治理現代化的相關大政方針。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高質量發展是一場關系發展全局的深刻變革,唯有高質量的黨建才能引領和推動高質量發展”。因此加強基層黨的組織建設并提高領導力,會直接提升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效能。
中國共產黨順應時代發展之變化,高度重視基層社會需求,推動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極大地提升了城鄉居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在黨的領導下,我國城市基層社會治理取得了巨大成就。“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是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治理模式,符合我國的客觀國情,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呈現出光明的發展前景。“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是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不斷推進形成的創新性的中國經驗、中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