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啟富 何麗杰 沈忠達
佳木斯市中醫(yī)院呼吸循環(huán)內科,佳木斯 154000
肺炎是由多種細菌、病毒、支原體等外界致病微生物侵襲患者的呼吸道并蔓延至患者的肺部,引起的患者肺部出現(xiàn)的感染性疾病[1]。肺炎是臨床最為常見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具有發(fā)病率高、發(fā)病人群廣、病情進展快及難以快速治愈等特點,并且受到年齡、環(huán)境、季節(jié)、生活習慣、機體免疫力等多重因素的影響[2]。肺炎發(fā)病過程中通常有發(fā)熱、咳嗽、氣促等常見的癥狀表現(xiàn),隨著病情的進展,癥狀會進一步加重,可導致肺不張、氣胸、縱膈積氣、胸腔積液[3]。目前常規(guī)的西醫(yī)治療可以一定程度上緩解患者的各項癥狀,但癥狀緩解時間和治療周期較長,不利于患者在短時間內獲得滿意的治療效果,對于部分患者在短時間內遷延不愈而轉化為難治性肺炎[4-5]。近些年隨著中醫(yī)理論和實踐的發(fā)展,中醫(yī)在治療肺炎等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療效不斷得到認可,中醫(yī)通過辨證論治和病機剖析,對于肺炎患者的治療有豐富的手段,不僅迅速緩解患者癥狀,而且是從根本上根治患者的病因,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6-7]。為此,本研究中結合佳木斯市中醫(yī)院近幾年在肺炎治療中總結的中醫(yī)經驗,對肺炎患者采用芪蓮花解毒丸聯(lián)合中藥膏敷貼治療,綜合評估對患者的治療效果。
選取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佳木斯市中醫(yī)院收治的126例肺炎患者為治療對象,按患者入院順序進行編號并作為分組依據,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3例。觀察組男36例、女27例,年齡(46.96±10.22)歲,體質量指數(shù)(BMI)為(23.08±2.99)kg/m2,病程(7.98±1.97)d,肺葉病變位置:左側肺21例、右側肺23例、雙肺19例;對照組男31例、女32例,年齡(48.39±10.18)歲,BMI為(22.61±2.78)kg/m2,病程(7.67±1.85)d,肺葉病變位置:左側肺20例、右側肺25例、雙肺18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佳木斯市中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1)患者經診斷確診為肺炎,符合《社區(qū)獲得性肺炎中醫(yī)診療指南(2018修訂版)》[8]中相關診斷標準;(2)患者年齡18~75歲;(3)患者對中藥膏敷貼、芪蓮花解毒丸等中醫(yī)治療方式能夠耐受;(4)患者認知功能及治療配合度良好;(5)患者經過入組前宣教對治療方案知情并自愿加入。排除標準:(1)患者合并其他呼吸系統(tǒng)或肺部疾病;(2)入組前已經接受類似治療藥物干預的患者;(3)合并全身炎癥性疾病患者;(4)基礎數(shù)據及觀察指標數(shù)據統(tǒng)計不完整的患者;(5)治療期間出現(xiàn)漏服或多服藥的患者;(6)研究期間因各種原因終止治療或自愿退出的患者。
兩組患者均給予肺炎的基礎治療干預,包括止咳、化痰、解熱鎮(zhèn)痛、抗菌藥干預及補充水電解質和微量元素及營養(yǎng)支持治療等。對照組以中藥膏敷貼治療,中藥膏方劑組成為:蒲公英、白茅根、知母、黃芩、梔子、菊花、地骨皮、雙皮、蘆根、雙花、前胡、透骨草、生甘草、萊菔子等藥物。上述藥材以中藥粉碎機打成粉末后混合均勻以適量凡士林進行調和呈膏狀,取適量藥膏涂抹在直徑1.5~2.0 cm的醫(yī)用紗布并貼敷在患者的肺俞穴、孔最穴、中府穴,每日更換1次,每次6~8 h。觀察組以芪蓮花解毒丸聯(lián)合中藥膏敷貼治療,患者以芪蓮花解毒丸(佳木斯市中醫(yī)院院內協(xié)定處方,規(guī)格:3 g/丸,丸劑組成為黃芪、金銀花、連翹、知母、白術、佩蘭、桑葉、桔梗、甘草)口服,3丸/次,2次/d。所有患者均治療10 d評估療效。
(1)總有效率比較。療效標準參照《中西醫(yī)聯(lián)合治療社區(qū)獲得性肺炎專家共識(2018版)》[9]制定。顯效:患者治療后發(fā)熱、咳嗽、酸痛、肺部濕啰音等癥狀完全消失,X射線檢查顯示病灶完全消失,炎癥因子恢復至正常水平;有效:患者經治療后各項癥狀顯著緩解,X胸片檢查顯示部分病灶消失,炎癥因子水平顯著降低;無效:患者的癥狀無改善,甚至有進一步惡化的趨勢,炎癥因子水平無明顯改善。臨床總有效率=(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2)癥狀消退時間比較。對兩組患者的癥狀消退時間包括發(fā)熱、咳嗽、酸痛、肺部濕啰音消退進行統(tǒng)計對比。(3)炎癥因子水平比較。采集患者治療前后血液樣本,以DL12MB型臺式高速離心機(長沙英泰儀器廠)進行離心分離,離心機參數(shù):轉速3 000 r/min、離心半徑6 cm、離心時間15 min,分離得血清樣本。以放射免疫分析法檢測患者的C反應蛋白(CRP)、白細胞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檢測儀器為CT-7600型放射免疫分析儀(深圳迪瑞醫(yī)療科技公司),檢測試劑盒由上海信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4)免疫功能指標水平比較。上述血清上清液標本以Countstar Rigel S2型流式細胞儀(上海睿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檢測患者的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包括CD3+、CD4+、CD8+的陽性水平,以百分率表示結果,并計算CD4+/CD8+比值,試劑盒由上海哈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5)治療安全性比較。統(tǒng)計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期間的惡心嘔吐、腹瀉、皮疹、食欲降低等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采用SPSS25.0處理數(shù)據,計量資料符合正態(tài)分布且方差齊性,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表示,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2.06%(58/63),高于對照組77.78%(49/6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020,P=0.025),見表1。

表1 兩組肺炎患者治療效果比較[例(%)]
治療后觀察組發(fā)熱、咳嗽、酸痛、肺部濕啰音消退時間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肺炎患者癥狀消退時間比較(d,±s)

表2 兩組肺炎患者癥狀消退時間比較(d,±s)
注:對照組以中藥膏敷貼治療,觀察組以芪蓮花解毒丸聯(lián)合中藥膏敷貼治療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例數(shù)63 63發(fā)熱2.09±0.56 2.86±0.79 6.311<0.001咳嗽3.27±0.90 4.15±0.94 5.367<0.001酸痛4.18±0.90 5.47±0.98 7.695<0.001肺部濕啰音5.38±1.16 6.29±1.32 4.110<0.001
治療前,兩組肺炎患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治療后,觀察組CRP、IL-6、TNF-α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肺炎患者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比較(±s)

表3 兩組肺炎患者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比較(±s)
注:對照組以中藥膏敷貼治療,觀察組以芪蓮花解毒丸聯(lián)合中藥膏敷貼治療;CRP為C反應蛋白,IL-6為白介素-6,TNF-α為腫瘤壞死因子-α;與同組治療前比較,a P<0.05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例數(shù)63 63 CRP(mg/L)治療前32.43±4.98 31.56±4.45 0.487 0.627治療后12.41±3.02a 15.42±4.10a 5.052<0.001 IL-6(ng/L)治療前85.17±9.02 86.62±8.18 1.334 0.185治療后39.32±4.94a 43.76±5.31a 6.035<0.001 TNF-α(ng/L)治療前92.34±10.39 91.64±9.76 0.475 0.635治療后53.99±5.87a 58.45±6.84a 4.989<0.001
治療前,兩組肺炎患者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治療后,觀察組CD3+、CD4+、CD4+/CD8+均高于對照組,而CD8+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4。
表4 兩組肺炎患者治療前后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比較(±s)

表4 兩組肺炎患者治療前后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比較(±s)
注:對照組以中藥膏敷貼治療,觀察組以芪蓮花解毒丸聯(lián)合中藥膏敷貼治療;與同組治療前比較,a P<0.05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例數(shù)63 63 CD3+(%)治療前43.87±5.91 43.11±5.79 0.729 0.467治療后53.98±5.83a 48.76±5.47a 5.183<0.001 CD4+(%)治療前45.87±5.21 46.34±5.34 0.500 0.618治療后54.87±5.61a 50.19±5.35a 4.792<0.001 CD8+(%)治療前34.87±3.92 34.31±3.76 0.818 0.415治療后28.15±3.04a 30.87±3.09a 4.981<0.001 CD4+/CD8+治療前1.33±0.20 1.35±0.21 0.547 0.585治療后1.94±0.35a 1.67±0.32a 4.519<0.001
兩組肺炎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321,P=0.571),見表5。

表5 兩組肺炎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例(%)]
肺炎是臨床常見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是由于各種細菌、病毒、支原體等外界致病菌侵襲患者的呼吸道和肺部組織引起的肺部炎癥疾病。肺炎的發(fā)病受到年齡、環(huán)境、季節(jié)、生活習慣、機體免疫力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而有著較高的發(fā)病率。臨床觀察顯示,早期積極的治療干預可獲得良好的預后,縮短患者的治療進程[10]。當前對于肺炎的治療以對癥治療和抗生素支持治療,清除病原體和緩解肺部感染癥狀,但這種常規(guī)治療方法雖然能夠達到治愈的目的,但患者的癥狀消失時間和治療總周期均較長[11]。因此,在患者西醫(yī)治療基礎上給予相應的輔助干預措施,以進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中醫(yī)經過長時間的發(fā)展和積淀,在肺炎的治療中表現(xiàn)出了良好的優(yōu)勢。在中醫(yī)理論指導下的各種中藥方劑的發(fā)現(xiàn)及優(yōu)化為肺炎的中醫(yī)治療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中醫(yī)通過辨證論治和病機剖析將肺炎歸屬于“喘嗽”“咳嗽”的病變范疇,是由患者自身正氣不足及外感風熱邪毒,濕熱之毒侵入機體犯于肺臟,致肺氣失宣而郁閉而發(fā)為喘。另外,患者免疫力不足,自身營衛(wèi)不固及后天失養(yǎng),進而導致肺脾虛弱,邪毒入侵閉肺,而發(fā)為嗽,進而邪毒致肺臟痰熱瘀閉,進而使患者表現(xiàn)為寒熱、咳嗽、盜汗、胸痛等癥狀[12]。根據中醫(yī)理論對于該病的病機解釋,中醫(yī)治療應以益氣固表、清瘟解毒、解表散熱、宣肺平喘、止咳化痰為主要原則。基于此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以芪蓮花解毒丸聯(lián)合中藥膏敷貼治療,患者的臨床療效有顯著的提升。這是因為芪蓮花解毒丸是由黃芪、金銀花、連翹、知母、白術、佩蘭、桑葉、桔梗、甘草等多味中藥材組成,方中黃芪補氣固表、扶正固本,金銀花則是清熱解毒、消炎祛腫之良藥,連翹則能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知母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白術健脾益氣、燥濕化痰,佩蘭解表燥濕、清熱化痰,桑葉疏散風熱、清肺潤燥,桔梗宣肺祛痰、利咽排膿,甘草理氣和中、調和諸藥[13]。全方諸藥配伍合理共奏益氣固表、清瘟解毒、解表散熱、宣肺平喘之功效,對于肺炎患者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另外,在本研究中還采取了細辛、甘遂、白芥子、延胡索、淫羊藿、葶藶子等組成的中藥藥膏的穴位貼敷治療,其中細辛溫肺化飲,甘遂則能瀉水逐飲、消腫散結,白芥子豁痰利氣、散結通絡,延胡索瀉肺平喘,淫羊藿能夠健脾益陽,葶藶子可瀉肺降氣、祛痰平喘、利水消腫、泄熱逐邪,并且通過穴位貼敷的方式敷貼在肺俞穴、定喘穴、膻中穴處,藥物可循體表進入血液循環(huán),充分發(fā)揮藥效[14]。進而芪蓮花解毒丸聯(lián)合中藥膏敷貼治療能夠全面提升對肺炎患者的治療效果。因此,治療后觀察組發(fā)熱、咳嗽、酸痛、肺部濕啰音消退時間均低于對照組,患者的康復進程顯著縮短。
肺炎的發(fā)病過程是一個炎性反應進展的過程,伴隨著多種炎癥因子水平的上升。CRP是一種典型的炎性反應因子,在機體受到感染或組織損傷時血漿中一些急劇上升的蛋白質,激活補體和加強吞噬細胞的吞噬而起調理作用,清除入侵機體的病原微生物和損傷,壞死,凋亡的組織細胞。IL-6為白細胞介素家族中的一員,當機體受到炎癥感染或創(chuàng)傷性損傷時,肺炎患者由于呼吸道及肺部組織致病微生物感染也會導致IL-6的高表達。TNF-α是眾多介導細胞間或細胞與細胞外基質間相互接觸和結合分子,通過細胞-基質-細胞間粘附過程,參與細胞的增殖、分化過程,在免疫應答、炎性反應中有重要作用,在肺炎患者中呈現(xiàn)高表達[1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炎癥因子CRP、IL-6、TNF-α水平均低于對照組,表明芪蓮花解毒丸聯(lián)合中藥膏敷貼治療肺炎能夠有效抑制機體的炎性反應狀態(tài),這得益于金銀花、連翹、葶藶子等中藥材具有良好的清熱解毒、祛風驅邪之功效有密切關聯(lián)。肺炎的發(fā)病和進展與機體的免疫力低下有一定關聯(lián)[16]。本研究中觀察組治療后的CD3+、CD4+、CD4+/CD8+均高于對照組,而CD8+則低于對照組,表明芪蓮花解毒丸聯(lián)合中藥膏敷貼治療能夠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這與芪蓮花解毒丸中的黃芪、白術等具有扶正固本、健脾益氣作用有關。在治療安全性評估中,觀察組以芪蓮花解毒丸聯(lián)合中藥膏敷貼治療,不良反應未顯著增加,提示安全性較好。
綜上所述,芪蓮花解毒丸聯(lián)合中藥膏敷貼治療肺炎的療效顯著,抑制機體炎癥因子表達,改善患者免疫力,不良反應較輕。
利益沖突 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