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八統 文鶯穎 楊年華 于劍蘭
永州市零陵區中醫醫院心內科,永州 425100
高血壓是臨床最為常見的疾病之一,屬于心血管類疾病,具有較高患病率,嚴重時會導致心臟、腦部等器官并發癥的發生,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臨床治療高血壓主要以降壓藥物為主,以控制血壓水平,但由于治療周期長,患者需長期用藥,從而容易出現不良反應影響療效,同時不利于患者身心健康[2]。中醫認為“藥食同源”“藥食同性”,臨床通過改善患者飲食也能起到治療疾病的作用,與治療藥物合用,能發揮更好的效果[3]。五臟即心、肝、脾、肺、腎,在機體功能中相互關系密切,中醫學認為高血壓與肝腎密切相關,同時涉及心、脾、肺,因此治療需兼顧五臟,共同調理,從而實現機體陰陽平衡,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4]。臨床痰濕體質的人群更易發生高血壓,心血管更易受損,且預后往往較差[5],但臨床關于痰濕體質高血壓的研究較少,因此本研究以永州市零陵區中醫醫院70例痰濕體質高血壓患者為本次研究對象,基于“五臟同調”理論來探究中醫食療對其臨床作用效果。
選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永州市零陵區中醫醫院進行治療的70例痰濕體質高血壓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每組35例。對照組男18例、女17例,年齡(59.80±11.96)歲,病程(5.71±1.14)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5例、高中或中專15例、大專及以上5例;治療組男21例、女14例,年齡(58.20±11.64)歲,病程(5.43±1.09)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1例、高中或中專17例、大專及以上7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永州市零陵區中醫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1)符合高血壓西醫及中醫痰濕體質診斷標準的患者[6-7];(2)參與研究前1周內未進行過相關治療;(3)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標準:(1)患者存在嚴重器官疾??;(2)對本研究所用治療藥物或食物過敏;(3)伴有精神類疾病或服用精神類藥物的患者。
(1)對照組給予常規臨床治療。及時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并發放健康教育知識手冊,叮囑患者認真仔細觀看,如有問題可向護士或主治醫師提問;定期開展高血壓及中醫食療相關知識講座,鼓勵患者積極參與;給予患者臨床常用高血壓藥物進行治療。(2)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增加基于“五臟同調”理論指導的中醫食療干預。根據患者痰濕體質選取補肝益腎、益氣健脾、化痰祛濕的食物進行治療?;颊呷粘o嬍承瓒嗍秤酶缓攀忱w維、鉀、鈣等營養食物,避免辛辣刺激,可食用胡蘿卜、菠菜、南瓜等蔬菜;食用冬瓜山藥湯、鯽魚湯等益氣健脾;赤豆、薏米、萵筍等祛濕;柿子、雪梨、銀耳、薄荷、陳皮等化痰;山藥、大棗、枸杞、銀耳、蓮子等補肝益腎。患者飲食可根據上述食物進行選擇,少食多餐。
(1)痰濕體質癥狀。根據《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7]中關于痰濕體質癥狀對患者進行評價,包括胸悶腹脹、身體沉重、口黏痰多、舌苔厚膩4個癥狀,按照0、1、2、3分的4級評分法對患者臨床癥狀進行積分評價;患者于干預前及干預12周后分別進行1次評價。(2)血壓監測。用血壓監測儀(南京貝登醫療股份有限公司,iE70型)測量兩組患者收縮壓(SBP)、舒張壓(DBP)變化情況,患者于干預前及干預12周后分別進行1次測量記錄。(3)血脂水平。于清晨7:00左右,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山東博科生物產業有限公司,BK800型)測定患者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LDL-C)水平,患者與干預前及干預12周后分別進行1次測定。(4)生活質量。應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74(GQOL-74)評估患者日常生活質量,GQOL-74量表共74項問題,分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物質生活4個方面的內容,每方面內容得分轉換成百分制作為最終得分,分值越高,患者生活質量越好[8];患者與干預前及干預12周后分別進行1次評估。
用統計學軟件SPSS18.0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符合正態分布,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例(%)表示,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痰濕體質高血壓患者胸悶腹脹、身體沉重、口黏痰多、舌苔厚膩癥狀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干預后,兩組體質癥狀評分均較干預前有所下降,且治療組各項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痰濕體質高血壓患者干預前后癥狀積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痰濕體質高血壓患者干預前后癥狀積分比較(分,±s)
注:對照組給予常規臨床治療,治療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增加基于“五臟同調”理論指導的中醫食療干預;與本組干預前相比,a P<0.05
組別治療組對照組t值P值例數35 35胸悶腹脹干預前2.41±0.34 2.49±0.36 0.956 0.343干預后0.62±0.12a 0.71±0.14a 2.888 0.005身體沉重干預前2.35±0.39 2.43±0.48 0.765 0.447干預后0.52±0.10a 0.58±0.12a 2.272 0.026口黏痰多干預前2.27±0.45 2.16±0.43 1.046 0.299干預后0.67±0.13a 0.75±0.15a 2.384 0.020舌苔厚膩干預前2.46±0.49 2.57±0.36 1.070 0.288干預后0.56±0.11a 0.64±0.13a 2.779 0.007
干預前,兩組痰濕體質高血壓患者SBP、DBP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干預后,兩組SBP、DBP水平均較干預前有所下降,且治療組SBP、DBP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痰濕體質高血壓患者干預前后SBP、DBP水平比較(mmHg,±s)

表2 兩組痰濕體質高血壓患者干預前后SBP、DBP水平比較(mmHg,±s)
注:對照組給予常規臨床治療,治療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增加基于“五臟同調”理論指導的中醫食療干預;SBP為收縮壓,DBP為舒張壓;與本組干預前相比,a P<0.05;1 mmHg=0.133 kPa
組別治療組對照組t值P值例數35 35 SBP干預前143.57±15.95 148.25±16.47 1.208 0.231干預后113.67±12.63a 121.54±13.50a 2.519 0.014 DBP干預前99.43±11.05 102.14±11.35 1.012 0.315干預后79.65±8.85a 84.31±9.37a 2.139 0.036
干預前,兩組痰濕體質高血壓患者TC、TG、HDL-C、LDL-C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干預后,兩組TC、TG、LDL-C水平均較干預前有所下降,HDL-C較干預前有所上升,且治療組TC、TG、LDL-C水平均低于對照組,HDL-C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痰濕體質高血壓患者干預前后血脂水平比較(mmol/L,±s)

表3 兩組痰濕體質高血壓患者干預前后血脂水平比較(mmol/L,±s)
注:對照組給予常規臨床治療,治療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增加基于“五臟同調”理論指導的中醫食療干預;TC為總膽固醇,TG為三酰甘油,HDL-C為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與本組干預前相比,a P<0.05
組別治療組對照組t值P值例數35 35 TC干預前8.73±1.75 9.24±1.85 1.185 0.240干預后4.12±0.82a 4.65±0.93a 2.529 0.014 TG干預前3.15±0.63 3.29±0.66 0.908 0.367干預后1.25±0.25a 1.41±0.28a 2.522 0.014 HDL-C干預前0.71±0.14 0.68±0.13 0.929 0.356干預后1.82±0.36a 1.64±0.33a 2.181 0.033 LDL-C干預前7.53±1.51 7.87±1.57 0.923 0.359干預后2.47±0.49a 2.79±0.56a 2.544 0.013
干預前,兩組痰濕體質高血壓患者GQOL-74量表中軀體、心理、社會功能及物質生活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干預后,兩組量表中各項評分均較干預前有所上升,且治療組各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4。
表4 兩組痰濕體質高血壓患者干預前后GQOL-74評分比較(分,±s)

表4 兩組痰濕體質高血壓患者干預前后GQOL-74評分比較(分,±s)
注:對照組給予常規臨床治療,治療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增加基于“五臟同調”理論指導的中醫食療干預;GQOL-74為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74;與本組干預前相比,a P<0.05
組別治療組對照組t值P值例數35 35軀體功能干預前47.65±5.29 46.28±5.14 1.099 0.276干預后81.47±9.05a 75.52±8.50a 2.835 0.006心理功能干預前45.87±5.09 44.56±4.95 1.092 0.279干預后83.61±9.29a 76.82±8.54a 3.183 0.002社會功能干預前45.23±5.03 46.41±5.16 0.969 0.336干預后84.36±9.37a 79.24±8.80a 2.356 0.021物質生活干預前48.15±5.35 46.83±5.21 1.046 0.299干預后82.73±9.19a 77.19±8.57a 2.608 0.011
高血壓屬于一種慢性疾病,是引發腦梗死、冠心病、腦出血等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逐漸變化,導致高血壓的患病率也逐漸增加,影響人們日常生活[9-10]。高血壓好發于中老年人群中,肥胖、吸煙、飲酒、不良飲食及生活習慣是臨床常見高血壓致病因素[11]。高血壓患者臨床常表現出頭暈、耳鳴、頭痛、疲倦、心悸等癥狀,還可能伴隨記憶力下降等,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質量[12]。
中醫認為高血壓歸屬“眩暈”“風?!钡确懂?,眩暈與肝臟密切相關,其主要病位以肝腎為主,涉及心、脾、肺?;颊咔橹静凰臁嬍巢还?、年高腎虧、體虛等導致五臟功能失調從而產生內生病理因素,內生病理因素又會加劇五臟失調,從而形成惡性循環,導致疾病久治難愈[4]。因此,五臟失調是實質病因,屬本虛標實,治療時應以五臟同調為主。中醫食療在傳統醫學中是一種自然療法,對養生和防治疾病有重要作用,臨床通過中醫辨證,改善患者飲食,平衡陰陽、調和氣血,調理患者臟腑功能,達到防治的目的[13]。因此,本研究對痰濕體質高血壓患者進行基于“五臟同調”理論指導的中醫食療干預。
朱曉霞等[14]研究表明,中醫食療能有效改善高血壓患者痰濕體質;本研究顯示,干預后,兩組體質癥狀評分均較干預前有所下降,治療組干預后評分均低于對照組,這提示,基于“五臟同調”理論指導的中醫食療能顯著改善患者痰濕體質癥狀。可能是因為中醫食療根據患者體質選擇合適食材,合理利用食物營養成分,使陰陽平衡、氣血充足,調和臟腑,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段曉云和周燕[15]研究表明,中醫食療能有效降低患者血壓水平,使患者生活質量得到提升;本研究顯示,干預后,兩組SBP、DBP水平均較干預前有所下降,治療組干預后SBP、DBP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兩組TC、TG、LDL-C水平均較干預前有所下降,HDL-C較干預前有所上升,治療組干預后TC、TG、LDL-C水平低于對照組,HDL-C高于對照組,這提示,基于“五臟同調”理論指導的中醫食療能有效改善患者血壓、血脂水平??赡苁且驗橹嗅t食療與藥物合用,共同作用于機體,充分滿足機體所需營養,從而有效提升療效,改善血壓水平;患者飲食所用食物增加了鉀、鈣等元素的攝入,能有效促進脂質膽固醇代謝,從而改善血脂水平。本研究還顯示,干預后,兩組GQOL-74量表中各項評分均較干預前有所上升,治療組干預后各方面評分高于對照組干預后,這提示,基于“五臟同調”理論指導的中醫食療能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質量。可能是因為,中醫食療能改善患者臨床癥狀,降低血壓、血脂水平,有效提升治療效果;中醫食療不會增加患者經濟負擔,簡便有效、安全性高;中醫食療食物多樣化,患者可根據自己喜好進行選擇,滿足個體化需求,不定期更換食譜等,使患者對每天的飲食充滿期待,充分調動患者積極性,有效提升依從性,從而提升生活質量[16]。
綜上所述,基于“五臟同調”理論指導的中醫食療調理對痰濕體質高血壓患者有較好作用效果,患者體質癥狀顯著減輕,血壓、血脂水平得到有效改善,生活質量有所提高,值得在臨床廣泛應用。
利益沖突 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