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祥坦 袁曄 王瑞森 沈盟 權新華
南 湖 菱 (Trapa acornisNakano)又名無角菱,是我國特色水生經濟作物,因主產浙江嘉興南湖而得名,并以其果實無角、殼薄、味美、營養豐富而聞名,是唯一以“南湖”命名而享譽中外的農產品,并成為嘉興的地方名片[1]。21世紀以來,隨著漁民上岸,南湖風景區統一管理,以及受政策因素等影響,近年傳統的外河菱角栽培受到極大限制,導致南湖菱種植面積不斷減少[2,3],據 嘉 興 市 農 業 農 村 局 統計,2020年嘉興全市菱角種植面積280.6 hm2,產量3 590.2 t,其中南湖菱面積206.7 hm2,產量2 373 t,種植面積和在菱角品種中的比例均較鼎盛時期有顯著下降,雖然內塘栽培、種養結合等可以緩解南湖菱種植面積下降帶來的供應問題[4,5],但其栽培效益仍相對較低,內塘栽培農戶更愿意種植二角紅菱、大青菱等早熟品種,品種的插花種植導致近年來品種退化趨勢更加明顯[6]。同時隨著南湖菱種植面積的下降,近年來當地對種質資源的保護工作有所放松,而農戶在栽培過程中又沒有能力進行南湖菱品種的提純復壯,且其在菱種選擇時更傾向于個體大而忽視南湖菱的無角特性,更加劇了南湖菱的品種退化,南湖菱的品種特色有進一步丟失的風險。為了保護南湖菱這一特色地方品種資源,做大做強當地菱角產業,筆者對南湖菱品種特性進行了相關研究,采用物理隔離和定向選擇的方法,對南湖菱種質進行提純復壯,取得了較好的實際效果。
南湖菱品種退化的主要原因是品種混雜,純化是南湖菱種質保存與利用的首要條件,需要準備一些用于物理隔離的設施。建議有條件的單位或農戶可以建設一些面積在50 m2左右、最大蓄水深度達1.2 m的小池塘,用于菱角開花期進行防蟲網物理隔離,小池塘可單獨作為南湖菱提純復壯池進行原種生產,也可在內部放置直徑1 m、蓄水深度80 cm以上的塑料桶用于繁殖單株菱種。
于10月南湖菱盛產期,從南湖菱主產區收集符合南湖菱性狀的菱種,要求為單果質量13 g以上,果實無角,充分老熟的老菱果,將其置于網袋中在水中保存;或于10月調查南湖菱主產區南湖菱品種的退化情況,于次年3月收集產區內商品性狀較好的農戶自留菱種。
將收集的菱種單株種植于水泥池或塑料桶中,7月底對南湖菱植株形態進行測定,8月下旬初次采收時對菱果進行篩選,淘汰菱果長角植株,用60目防蟲網對符合南湖菱性狀的單株進行隔離,防止昆蟲傳粉導致混雜,10月中旬再對單株菱果性狀進行篩選,淘汰中后期菱果分離嚴重的單株,收集符合南湖菱性狀、平均單果質量13 g以上的單株,分單株篩選菱種進行保存。
將上年鑒定的目標單株、經防蟲網隔離后篩選的菱種,于4月下旬分株系移栽至南湖菱提純復壯池,每個50 m2左右小池塘種植4~6株,定植時要求30 cm左右水位,到6月溫度升高后逐漸加深水位至80~100 cm,7月上旬菱角初花期繼續用防蟲網對池塘進行隔離,8月底逐一檢查各個提純復壯池菱盤,繼續淘汰有長角果分離的株系,篩選菱角果實大、果實商品性好的株系,9月下旬開始進行老熟菱種采收,并對菱果進行商品性狀考察,選擇菱角果實形狀一致,盛產期平均單果質量13.5 g以上的株系,選留種菱300個以上作原種備用。
選擇未種過菱角的新池塘,以上年選留種的提純原種為種原,采用育苗移栽的方式繁殖菱種。要求3月下旬育苗,5月上旬定植,移栽時小心將菱苗整株挖起,注意盡量不損傷實生根,按2 m×3 m的間距栽種,每叢栽2株,栽種后前期可不施肥料,同時視菱苗生長情況逐漸加深水位,開花后,可追施葉面肥2~3次,追肥以磷、鉀肥為主,促進菱角坐果,8月中下旬開始,采收前期菱果作商品菱銷售,9月下旬開始不再采收,使菱果自然老熟脫落,當年12月篩選菱種,作為提純復壯栽培種供應生產。
2020年在秀洲區油車港池灣村種植提純南湖菱生產種,并以未提純南湖菱種為對照,于10月初南湖菱盛產期取樣,同期于嘉興當地主要農貿市場采樣各1 kg以上,根據長角率和單果質量對南湖菱提純復壯效果進行評價。結果顯示,提純的南湖菱在池灣示范點長角率為5.3%,比未經提純的南湖菱對照品種長角率低14個百分點,而市場上隨機取樣的商品菱果長角率為35.8%,提純復壯對提升南湖菱的純度效果明顯。從菱果單果質量看,提純南湖菱樣品的平均單果質量為14.22 g,略高于未經提純的菱種樣品的13.84 g和市場上隨機取樣南湖菱樣品的13.95 g(表1),說明提純復壯還可提高南湖菱的單果質量,提升菱果的商品性。

表1 不同南湖菱樣品的長角率、單果質量
近年來,受菱種、栽培管理等多種因素影響,市場上銷售的商品南湖菱品種退化嚴重,退化率在20%~37%[7],而從南湖菱銷售的主要農貿市場取樣發現,南湖菱商品果平均長角率在35.8%,考慮到市場銷售商品存在農戶自行分級的可能,推測最近幾年南湖菱果實退化現象較以前更加嚴重。提純復壯是進行地方特色種質資源保護、開發和利用的有效手段,南湖菱繁殖系數高,經過對菱種嚴格的鑒定篩選,并在菱角花期適當隔離和連續定向選擇后,可將南湖菱純度大幅提升,提純后的南湖菱栽培種平均長角率在5%左右,明顯低于目前市場上銷售的南湖菱商品,且單果質量也明顯提升,建議農業主管部門統一進行菱種提純,向有生產能力的農業主體或者農戶提供提純原種進行生產種生產,再由其向廣大農戶提供生產種,從源頭上做好南湖菱的種質資源保護,全面提升當地南湖菱的商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