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江,薛瑞祥
(1.江蘇東臺市許河鎮農業農村局,224232;2.東臺市農業農村局蔬菜站)
東臺市是江蘇省的特色果蔬主產區,蔬菜作為東臺市農業的重要產業,特別是在東部沿海地區,對農民增收致富、鄉村振興發揮著特別重要的作用。近年來,農村人口老年化的問題越來越突出,勞動力問題成為制約農業發展的一個突出問題,勞動力緊張,價格就上漲,西瓜用工高時已達300元/d,增加了投資成本。而蔬菜移栽用工量大,強度高,移栽一天下來,腰酸背痛。如何降低成本,減少工作量,增加產出效益,是擺在農業科技工作者面前的又一課題?,F有的移栽設備功能單一,不能調整種植深度和寬幅,還不能進行填土操作,為此需要一種寬深可調式蔬菜種植移栽系統。經過農業技術人員的反復研究,一種寬深可調移栽裝置應運而生(圖1~4)。

圖1 結構示意
本發明屬于蔬菜種植技術領域,是一種寬深可調式蔬菜種植移栽系統。包括投料管,投料管的外圈兩側固接有手持部,手持部的一側安裝有與投料管連接的夾持部,手持部的底部安裝有與投料管滑動套接的深度調節部,深度調節部的外側連接有與夾持部連接的按壓調整部,深度調節部的頂部鉸接有位置指示部,深度調節部的底部連接有踩踏部。本發明能夠方便移栽人員調整輸出幼苗的種植寬幅以及種植深度,并能夠在移栽的時候對幼苗進行填土操作,方便進行蔬菜移栽,降低蔬菜移栽的勞動強度,提高蔬菜移栽的成活率。
在抓取幼苗的時候,手持手持桿31將整體移栽系統手提至幼苗上方,之后手部握住擺動桿21,將擺動桿21向上推動,這時候擺動桿21帶動推動桿22向上運動,之后推動桿22帶動轉動桿25沿連接座24向上轉動,從而使夾板27張開,再將張開后的移栽系統從幼苗頂部向下放置,之后按照上述相反的步驟操作,從而使夾板27合攏對幼苗進行夾持;然后將夾持的幼苗移動至移栽位置,在調節移栽間距的時候,擰松位于安裝座上的緊固螺桿,然后偏轉指示管使指示管與調節管51處于垂直狀態,之后通過拉動指示桿從而觀察移栽間距;種植的時候,由于夾板27對幼苗進行夾持,此時多個夾板27形成底部尖端的圓錐形結構,當需要調節移栽深度的時候,擰動位于調節管51上螺紋套接的緊固桿,此時緊固桿不與投料管1接觸,從而推動調節管51,調節投料管1與調節管51的相對位置,從而調節踩踏板42與地面接觸時幼苗的種植深度,同時還可以將夾持的幼苗從投料管1的頂部向上投入的方式進行種植。

圖2 移栽系統A處局部結構示意

圖3 移栽系統B處局部結構示意

圖4 移栽系統踩踏部的結構示意
種植過程中,首先將合攏后的夾板27向下伸入地面,同時推動手持桿31向下推動,此時夾板27伸至地面,直到踩踏板42的底部與地面抵觸,之后開始種植,此時操作擺動桿21向上偏轉,從而使夾板27向上開啟,夾持的幼苗向下掉落至夾板27伸入的種植孔中,同時夾板27在向上偏轉的時候將土壤向外側推動,夾板27將土壤向外推動形成溝和土堆,之后腳踩踩踏板42并將手持桿31向上提,這時候幼苗從投料管1底部掉落,由于踩踏板42保持不動,調節管51相對與踩踏板42向上運動,也就是外殼52相對活動管54向上運動,這時候一方面拉桿一57向上運動,從而推動其上的抵接輪58向遠離投料管1的方向運動,推動活動桿32向遠離投料管1的方向運動,從而使限制桿33能夠對推動桿22的行程進行限制,另一方面外殼52帶動延伸桿61向上運動,此時套筒62的驅動桿在引導槽一、驅動槽和引導槽二的作用下,套筒62在驅動桿運動至驅動槽的時候轉動,套筒62帶動其下方的轉軸63轉動,之后帶動位于罩殼64內部的齒輪和齒輪圈轉動,從而使連接桿帶動轉動環23轉動,轉動環23轉動的時候,帶動其上的連接座24轉動,從而使夾板27沿投料管1轉動,調整夾板27的位置,使夾板27在填土的時候由夾板27運動形成的溝處位置運動至土堆的位置,之后推動擺動桿21,夾板27能夠將土堆位置的土壤向幼苗位置按壓,對幼苗進行填土操作,該設計能夠方便移栽人員調整輸出幼苗的種植寬幅及種植深度,同時能夠在移栽的時候對幼苗進行填土操作,方便進行蔬菜移栽,降低蔬菜移栽的勞動強度,提高蔬菜移栽的成活率。
該移栽系統的應用,能夠收到以下效果。一是減輕了勞動強度,這種移栽無需蹲著,站著就可完成,不會出現人工移栽導致的腰酸背痛現象;二是提高了工作效率,原來人工1 d只能移栽0.5~1.0畝(333~667 m2),采用該系統1 d能移栽1~2畝(667~1 333 m2),工作效率翻倍,全市每年需移栽蔬菜面積在30萬畝(2萬hm2)左右,如果全部應用,平均工價以120元/d計算,每年可節省成本3 600萬元;三是提高移栽成活率,因為該系統有操作填土功能,以往的機械很少有這個功能;四是移栽深度可調節,因為不同蔬菜品種定植深度不盡相同,葉菜類蔬菜要求移栽深度相對較淺,茄果類蔬菜要求相對較深(其中青椒屬于淺根系蔬菜),塊根、塊莖類蔬菜也相對要求較深。根據不同種類蔬菜移栽深度要求,能夠進行調節,確保根系在最適宜的范圍內充分發揮吸收功能,以達到早成活、早發棵的目的,從而提高產量、增加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