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本刊全媒體記者 張書棟 通訊員 馬克義

簽約儀式現場
科技只有服務產業才能彰顯生命力,產業只有科技支撐才能插上騰飛翅膀。4月20日,洛陽農林科學院與伊川縣人民政府舉行鄉村振興戰略合作協議簽約,全面落實洛陽鄉村振興“151”工作部署,以甘薯、谷子等特色產業發展為紐帶,實現產學研融合,以院縣共建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洛陽農林科學院黨組書記、院長趙紅藝,伊川縣委副書記、縣長袁劍,伊川縣委副書記、鴉嶺鎮黨委書記杜志宇,伊川縣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常光磊,洛陽農林科學院副院長劉瑞芳,伊川農業農村局、各鄉鎮代表等參加活動。
常光磊、劉瑞芳代表雙方在合作協議文本上簽字。趙紅藝、袁劍、國家谷子產業技術體系鄭州試驗站站長李君霞等鑒簽。根據合作協議,洛陽農林科學院將充分發揮科技優勢,緊緊圍繞伊川縣農業風口產業、特優產業,加強包括富硒作物、優質谷子、甘薯等雜糧在內的農業產業領域的合作,用新品種、新技術、新成果,書寫科技引領產業發展新篇章,在伊川鄉村振興推進中彰顯更多的農林院科技力量。
趙紅藝在致詞時表示,洛陽市委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了“堅持創新引領發展”,洛陽農林科學院正在全面貫徹會議精神,奮力強化創新發展,大力開展院部(門)共建、院企共建、院縣(地)共建、院院共建、院校共建“五大共建”,厚植開放發展新活力,創新產學研結合新路徑。此次簽約,必將把與伊川縣的合作推向新高度,達到新成效。全院將更加專注伊川特色產業發展,用科技力量,用產研合作,讓科技成果轉化在伊川大地結出累累碩果,通過提升伊川農業產業的“科技感”,賦能伊川鄉村振興。
作為簽約成果,當天,洛陽農林科學院甘薯谷子研究所所長、河南省甘薯雜糧產業體系首席專家王自力團隊邀請李君霞站長等專家,對制訂的“伊川小米”“嶺上硒薯”兩項富硒生產標準進行了現場評審。袁劍在簽約儀式上宣布兩項標準在伊川正式啟動。作為伊川主栽優質品種,洛陽農林科學院“洛薯13”與伊川縣鄉村振興公司簽訂了生產經營權轉讓協議。
簽約儀式結束后,趙紅藝在常光磊的陪同下,先后調研了伊川富硒產業園、鴉嶺鎮5000畝“嶺上硒薯農場”、嶺上綠色農業公司富硒紅薯生產基地,參觀了產業園區洛陽農林科學院甘薯成果展廳及二樓的“河南省甘薯雜糧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工作站”。
基地負責人向調研組介紹,近兩年來,通過國家和省體系從全國篩選多個紅薯品種進行引種試驗,確定了適宜本地種植條件和市場需求的洛薯13、普薯32、煙薯25、心香等優質品種。洛陽農林科學院專家服務團全程指導,采用“一棵苗一畝田脫毒薯繁育技術”,通過搭建立體技術服務體系和示范基地的引領帶動,真正做到讓廣大群眾有模板可借鑒、有示范可學習、有標準可參考,讓健康種薯種苗繁育技術真正掌握在群眾手里。
洛陽農林科學院黨政辦公室、科技推廣處、甘薯谷子研究所部分人員參加此次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