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美山
(太原科技大學圖書館,山西 太原 030024)
閱讀推廣成為圖書館的主流服務是過去20多年來圖書館事業的最大變化之一[1]。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作為全國閱讀推廣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民閱讀”“書香校園”的浪潮中,把握新趨勢、利用新技術開展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而又行之有效的閱讀推廣活動。與此同時,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的理論體系也逐步形成,研究成果除期刊、學位論文、會議論文、報紙外,還有高水平的專著。
本文所分析的文獻以中國知網(CNKI)為數據源,時間跨度從2011 年至2020 年。以“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為篇名進行檢索并對這些文獻進行梳理,最終獲得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研究總庫檢索結果6 430 條,其中學術期刊論文5 657 條,占比87.98%;學位論文219 篇,占比0.03%(見圖1),檢索時間為2021 年10 月22 日。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研究成果遍及期刊、學位論文、會議論文和報紙等,閱讀推廣在我國高校圖書館的研究越來越具有普遍性和廣泛性,并且研究體系日益完善。

圖1 2011—2020年我國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文獻數量
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的研究文獻發文量呈逐年增長趨勢,其中學術期刊發文量由2011 年23 篇增至2019年1 120篇,學位論文從2010年0篇增至2018年突破50 篇(見圖2)。這說明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是當前的一個研究熱點,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在前進的道路上,仍有許多尚待探討和解決的問題值得思考與進一步研究。

圖2 我國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年度文獻發表趨勢
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研究論文刊載量Top20 期刊共有3 006 篇,學術期刊共發表文獻5 657 篇,約占統計文獻總量的53.14%,數量略高于學術期刊總量的一半。其中,普刊有14 種,發文量約占Top20 期刊論文刊載量的76.88%;核心期刊6 種,發文量僅占Top20 期刊論文刊載量的23.12%。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研究成果表現出很強的專業性和專業認可度。然而,從發表在核心期刊上的占比來看,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研究成果專業水平雖在不斷提升,但仍然需要進一步加強專業研究的深度和聚集度。
2013 年,《閱讀推廣:理念·方法·案例》一書出版,這是國內較早系統地研究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工作的專著;次年出版的《大學生閱讀推廣與校園文化建設》,有效地指導了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的開展;同年10 月,首屆全國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案例大賽啟動,大賽促成了《高校圖書館服務創新案例精編》和《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案例精編》兩本書的問世。《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研究》一書作為安徽省2017 年度高校優秀青年人才支持計劃項目成果,作者以獨特的視角闡述了閱讀推廣研究綜述、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工作、發展趨勢及策略。2015—2020 年,中國圖書館學會閱讀推廣委員會組織編撰了五輯三十冊《閱讀推廣人系列教材》,其中《大學圖書館閱讀推廣》(第二輯)和《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理論與方法》(第三輯),收錄的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成功案例是全國高校圖書館員集體智慧的結晶,這充分反映了高校圖書館館員對閱讀推廣工作經驗的細致歸納和獨特思考。
為實現圖書館在閱讀推廣中的價值和使命,王余光教授呼吁圖書館設立經典閱覽室,集中展示經典文獻,塑造閱讀經典的氛圍,依托經典閱覽室舉辦經典讀書會、講座或沙龍等,圍繞與經典有關的熱點開展主題閱讀活動。高校圖書館依托經典閱覽室開展經典教育,可以根據不同院系的培養方針,為學生制定個性化經典閱讀計劃,通過提供適宜的版本,為全校學生開設或協助開設經典教育課程,將經典閱讀教育納入通識教育體系等途徑來實現。王余光等[2]從圖書館的人員配置、空間設計、書目選擇入手,探討了經典閱覽室的建設策略,為高校圖書館開展經典閱讀推廣提供了思路。高校圖書館在經典閱讀推廣實踐方面也涌現出了一些典型案例。北京大學圖書館的“北大讀書講座”,通過邀請各個領域頗具聲望、有影響力的名家大師,樹立較高的品牌辨識度,吸引了讀者的注意力,得到了廣泛的社會贊譽。東北師范大學圖書館的“方冊精粹”和“書影隨行”活動,圍繞一個主題或作者,依托數字學習空間,將影片、著作、演講、引讀、讀書會等相結合,推出了名著改編電影展播,從而拓展了閱讀的維度。遼寧大學圖書館通過打造“中華傳統經典立體閱讀之旅”探尋經典閱讀與立體閱讀相結合的新模式,通過宣、展、旅、誦、閱、舞、薦、體、寫、拍、演、講、賽、問、論等15種形式,通過聲音、顏色、光影、形象、觸感等直觀體驗,實現立體化的流程和多樣化的形式,讓讀者領略了傳統文化和經典閱讀的魅力。西南交通大學圖書館經典“悅”讀推廣實踐,通過融入通識教育課程建設服務教學,設立專門課程實際指導學生閱讀,打造假期品牌活動,多方探索有效的閱讀推廣途徑。華中師范大學圖書館開展以中華經典為核心內容的“文華閱讀季”推廣活動,通過開展講座、書法藝術交流活動、武術、民間藝術、“古典雅集”、碎片化閱讀、視覺經典閱讀等系列活動,引導大學生感受傳統文化,激發大學生“愛經典、學經典、知經典”,提高大學生的閱讀質量。天津財經大學圖書館開展的“書與劇的碰撞,你與我的思揚”校園話劇推廣活動,通過經典名著中靜止的畫面、無聲的場景,對大學生起到了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同時也獲得了持久廣泛的推廣效應。湖南大學圖書館的“一校一書——經典、精讀、經世”閱讀推廣活動,充分利用“互聯網+”的理念促進創新,采用“線上書目、線下閱讀”“線下活動、線上參與”“跨媒體推薦、全媒體推廣”的方式開展活動,大力借助新媒體平臺進行活動的宣傳與推廣,將閱讀推廣成果向社會展示,使閱讀推廣效益最大化[3]。
清華大學圖書館打造的“科學研究訓練營”閱讀推廣活動,將科研訓練與數字閱讀相結合,通過舉辦兼具趣味性和專業性的信息尋寶大賽來吸引讀者的關注,鍛煉讀者的信息獲取、科研工具利用和文獻寫作等能力,同時提升了專業文獻資源的利用率。臺灣師范大學圖書館創設了推廣科普好書、促進科學知識傳播、營造科普閱讀風氣的科普閱讀網站,為推廣科學知識開啟了新的大門。香港理工大學圖書館實施的“理大新生共同閱讀計劃”,活動發揮學生組織參與活動的能動性和自建作用,長期聯合校內、外組織,活動效果顯著。臺灣地區圖書館界以“愛心女使”陳書梅為代表的閱讀療法,指出圖書館員除了扮演知識性圖書資訊資源的傳播者角色,還應該推廣具有情緒療愈效用的閱讀素材,協助有情緒困擾問題的讀者開展“療愈閱讀”[4],作為閱讀療法在實踐運用中的一個縮影,為高校圖書館運用和開展閱讀療法提供了創新思路。武漢大學圖書館基于卡通形象“小布”的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以其親和力、表現力和鮮明生動的形象吸引了眾多大學生的眼球,已成為武大圖書館的虛擬館員和形象代言人。重慶大學圖書館的“以書促評閱讀”,創新性地構建了大數據驅動閱讀推廣的模式。該館任務系統的書評中心模塊是優秀書評發布平臺,以積分制、評選閱讀達人和每月書生、發布優秀書評、虛擬書友會+實體書友會、借書評論和借閱流程再造等激勵措施,增加用戶黏性,積累了豐富、龐大的書評數據,促進館藏借閱量的攀升,引導讀者的閱讀行為,促進閱讀推廣[5]。
(1)一個核心,多元合作?;诠沧R或共利基礎的多元合作往往會創造出“1+1>2”的效果。高校圖書館應加強與校內和校外機構的多元合作,從而實現共贏。高校圖書館可以聯合的校內機構有學生工作部、宣傳部、團委及學生社團、教務處、二級學院,此外還可以和學術名師、專家教授、輔導員、班主任、“學霸”團隊有效合作。高校圖書館可以聯合的校外機構有圖書館,如公共圖書館(國家圖書館、省市級圖書館)、專業圖書館、機關事業單位圖書館、民營圖書館、私人圖書館等;還有出版社、期刊報紙雜志社、書店、圖書公司等出版發行機構。此外,可以借鑒中國圖書館學會、閱讀推廣聯盟等校外機構開展閱讀推廣的經驗,進一步豐富活動內容,拓展和創新活動。與此同時,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等傳統媒體和網絡媒體、手機媒體、數字電視等新媒體手段,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閱讀推廣活動。
(2)創新推廣模式,深化內涵建設。重慶大學圖書館楊新涯館長提出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充分利用多媒體、大數據、流程再造、新媒體和游戲等是未來開展閱讀推廣的主要模式。目前,越來越多的高校圖書館通過網站建設和微信公眾號的推送功能和社群功能開展閱讀推廣活動。高校閱讀推廣注重經典閱讀的同時,還應拓展專業、研究學術的內涵建設,經典閱讀是基礎,專業拓展是主旨,學術研究是核心。高校閱讀推廣活動中推薦的書目要具備閱讀價值和專業價值,要符合文化主流又能引領學術研究。
(3)閱讀推廣人團隊建設迫在眉睫。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人既要具備一般圖書館員的資質,更要具備一定的策劃組織能力、編寫推薦書目的能力、公關能力、書評能力等,是能夠開展閱讀指導、提升讀者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的專業館員[6]。閱讀推廣人要突破原有的閱讀推廣模式的界限,不斷創新、開放思路、勇于實踐,從而實現經典閱讀輕松化、專業閱讀更深化、學術研究促進化,進而達到閱讀推廣的常態化發展、多元化發展與可持續發展。
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研究工作任重而道遠。高校圖書館要引導更多的師生走進圖書館,盤活圖書館的各類信息資源,創建個性化的校園閱讀文化,打造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