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蘭

同樣奮斗在抗疫一線,卡車司機卻沒有享受“大白待遇”,甚至連基本生活都無法保障。
再次襲來的新冠疫情曝光了卡車司機的生存困境:卡車被貼滿封條,卡車司機被困高速20多天,卡車司機斷糧被迫荒野求生,24小時或48小時以內的核酸證明比身份證、駕駛證還重要……
“今年,比2020年新冠疫情剛爆發那會兒更難。”被地圖上密密麻麻紅色禁行區域困住手腳的卡車司機們壓力倍增。表面上是反復的新冠疫情放大了卡車司機的生存窘境,其實卻暴露了我國數千萬卡車司機較低的社會地位與職業尊嚴。
疫情下的生存窘境
當人們在抱怨物流慢、送貨效率低的時候,當各地在高速路口重點防控途徑中高風險地區卡車司機的時候,是否了解一道道審批、無數次核酸檢測的他們正憑一己之力奮力保障貨物的最快運輸,是否想過如果沒有那些以車為家、背著車貸、拼著血汗奔跑的卡車司機們,人們的日常生活將會變得怎樣艱難。
3月份,曾在吉林洮南服務區被困了17天的女卡車司機張女士,面對逾期的車貸,毅然決然地投入到4月份靜止的貨運車流中。
自從上海爆發疫情開始,陳師傅的各個卡友群里就被各路段的封控消息刷屏,他抱著“跑一單是一單,總比在家封著好”的心理,曾滯留在服務區5天,行程卡星號由0變為3。
疫情不斷蔓延,封閉的服務區越來越多,“卡車司機要做核酸只能下高速,下高速又必須要核酸檢測證明”,前后夾擊之下,有的卡車司機靠著5塊錢饅頭熬過了4天4夜。行程卡上是否帶星、核酸檢查結果是否過期成為卡車司機每天的頭等大事。“飯可以不吃,但核酸一定得做”透著無數卡車司機最無奈的心酸。
核酸證明成了綁在卡車司機頭上的緊箍咒,一些人為了快速運貨鋌而走險。甚至出現山西一家影音工作室為卡車司機偽造核酸報告獲利的案例。對此,有卡車司機回復:“看似違法,其實為了生活,折射出了心酸。”
盡管承受著各種生活的壓力,當疫情來臨時,卡車司機們依然選擇擔當社會責任。近日,在上海,一位卡車司機運送抗疫物資時被追尾,他來不及等交警來處理事故,以最快速度將一批物資(蔬菜為主)送到上海居民手里。“只要車子還能發動,拼盡全力也要把物資送達!”樸實的話語曾讓無數人為之動容。
前往上海雖然心里也害怕被感染,但卡車司機張義依然義無反顧選擇運輸抗疫物資。3月30日~4月19日,在支援上海的21天里,吃住在車上,為了減少接觸風險,駕駛室車門多數時候被貼著封條,只有在某些特定的服務區,他才能離開駕駛室上廁所。“雖然拉貨任務不是很重,但是精神一直不敢松懈,很累,特別想洗個澡。吃得不錯,得虧是快夏天了,不然吃了這么多天的冷餐,胃還真受不了。” 完成任務后,張義最想念的是香噴噴的大米飯和熱乎乎的面條湯。
亟需引起社會關注
“大白”保護民眾,卡車司機保障民生和防疫物資,同樣奮斗在抗疫一線,卡車司機卻沒有享受“大白待遇”,甚至連基本生活都無法保障。
4月8日,《人民日報》發表了一條“辛苦了,疫情下的菜都是他們運來的”關于卡車司機的微博視頻,并迅速沖上熱搜。視頻展現了卡車司機在疫情下運輸物資的詳細過程,并引發了網友的關注。
“中國卡車司機調研課題組”成員馬丹建議,卡車行業要進行 “破除圈層”的嘗試,把一個個鮮活的卡車司機的故事傳遞給大眾。讓人們更多關注卡車司機對社會的貢獻,并給予他們普通勞動者應得的尊重。
慶幸的是,商用車企業、主流媒體和政府均看到了卡車司機的苦與難,紛紛發物、發聲,用實際行動幫助這個承擔著我國75%運輸任務的隱形群體。
首先,作為最了解也是最理解卡車司機的卡車企業率先行動。比如,4月12日,奧鈴發出“以愛戰疫”行動倡議書,號召奧鈴全體經銷商、供應商、服務商及合作伙伴們行動起來,主動尋找受疫情影響需要幫助的卡友,為他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其次,4月11日由國務院發布的《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關于切實做好貨運物流保通保暢工作的通知》,文件為目前的貨運物流困境提供了解決方案的大方向。
數據顯示,2020年,公路運輸占據著我國貨物運輸行業的主導地位,運費總額約為5.6萬億元。其中,由中重卡承擔的城際公路運輸是最主要的構成,運輸費用約為4.6萬億元,在整個公路貨運中的占比約82%。其中,1 728萬名貨車司機完成了全社會74%的貨運量和31%的周轉量。
一方面是我國物流運輸規模與運輸速度的高速增長,一方面是因為卡車司機群體利益的難以保障使卡車司機從3 000萬下滑到1 700多萬,存著嚴重的供需失衡。物流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公路貨運又是物流的基礎。而作為公路貨運鏈中起到承上啟下關鍵作用的卡車司機群體,全社會的搬運工,他們承擔著全年近330億噸貨物的運輸工作。如果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的一日三餐,更沒有我們便捷的日常生活。如果沒有他們,我們的水果、素菜都會漲價,我們抗災抗疫特大事件中的救援物資也將無法快速到達。
當面對重大社會突發事件時,眾多卡車司機毫不猶豫選擇放棄自己利益與安危,第一時間逆行保障物資運輸。每一次抗疫物資的快速送達,都是卡車司機群體的默默付出,他們理應被感謝、被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