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劼


2個新品牌、36款新車、800億元巨資投入的背后,是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謀劃的宏偉“新”圖。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3月份產銷數據顯示,新能源汽車產銷雙雙超過百萬輛,市場占有率達到19.3%。無獨有偶,國內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預計,2022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有望突破600萬輛,市場滲透率突破22%。
可見,中國已成為全球規模領先的電動汽車市場,且未來可期。沒有哪家車企能夠把持住內心的躁動,連一向“穩重”的長安汽車亦動搖了“芳心”。
在4月13日舉辦的2022長安汽車全球伙伴大會上,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的一番話泄露了其進軍新能源市場的勃勃野心:“電動化趨勢下,中國品牌正迎來最佳換道并行甚至超車機遇。未來十年,全球一定會誕生世界級中國品牌,長安汽車必在其中?!?/p>
與朱華榮的豪言壯語相呼應的,是長安汽車制定的7大關鍵行動,其中最值得關注莫過于2大新能源品牌的獨立煥新、全年36款新車的全域產品提速,以及800億元的巨額投入。
多品牌格局初顯
在受眾最廣泛的大眾化市場,此前已經宣布獨立并獲得多輪融資的長安新能源正式公布了全新的品牌名稱——長安深藍,定位數字化純電品牌,將在未來推出5款純電車,其中2022年將推出C385EV、C673EV。
在主流混動乘用車市場,此前盛傳將獨立建網運營的UNI序列終于“實錘”。長安汽車表示,將推進UNI品牌化獨立運營,并實現全系產品的電氣化。UNI序列已經上市了首款PHEV車型——UNI-K iDD,第二款PHEV車型UNI-V iDD預計也將在今年開始銷售。
在更高端的新能源市場,阿維塔將繼續成為長安汽車品牌突圍的急先鋒?;陂L安、華為和寧德時代共同打造的CHN平臺的首款量產車阿維塔11將在年內開始銷售。該品牌目前規劃有4款整車產品,分別覆蓋中、高端主要細分市場。
從品牌排序來看,深藍和阿維塔的區隔尚不明確,UNI則將成為高于長安乘用車的中高端新能源品牌。深藍、阿維塔和UNI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齊頭并進意味著長安汽車將采取多品牌戰略,“將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里”,以應對不同受眾的新能源市場。
36款新品多箭齊發
多品牌矩陣塵埃落定,長安汽車將2022年作為新品大年也就不足為怪。
根據計劃,長安汽車今年內將一口氣推出36款新產品,其中19款為自主品牌產品,包括9款全新車型和10款改款,以及8款新能源車型。
新能源車型中,除了前面已經提到的C385EV、C673EV、UNI-K iDD、UNI-V iDD、阿維塔11以外,歐尚Z6-PHEV及國內首款量產氫燃料電池轎車也將亮相。
在小型車市場,4款全新產品已在緊鑼密鼓地規劃之中,其中最先推出的是LUMIN,其中文名十分呆萌,名叫“糯玉米”,將幫助長安汽車進一步滿足國民精品代步需求。
不僅如此,根據規劃,到2025年,長安汽車總銷量將達到400萬輛,其中自主板塊300萬輛,新能源105萬輛、占比達到35%;到2030年,長安汽車總銷量將達到550萬輛,其中自主板塊450萬輛,新能源270萬輛、占比達到60%,海外銷量占比達到30%。
800億元投入護航碳中和
密集的產品節奏離不開大手筆的投入,朱華榮同步宣布,到2025年長安汽車將在以新能源為首的重點領域投入800億元巨資,為全面轉型提供資源保障。
在巨額研發投入的支撐下,長安汽車將儲備約2萬名研發人員,其中智能化及軟件研發人員超6 000人,新能源研發人員超5 000人,研發人員占總人數比例達到1/4。
在此基礎上,聚焦幾大新能源核心技術領域,完成450 V/800 V多合一電驅平臺打造、(半)固態電池與氫燃料技術的研發與產業化。同時攜手國家電網、奧動等戰略合作伙伴,共同開發行業領先的快充及換電技術、試點光儲充一體的補能中心,為用戶打造一站式綠色補能服務生態。
而在更長遠的未來,長安汽車的目標是在2027年實現碳達峰,2030年整個供應鏈較2020年降碳30%,2045年實現碳中和。
“最佳”狀態下的轉型
或許有人會質疑,長安汽車在新能源領域低調許久,此時積極布局新能源汽車市場,是否已經錯過了最佳時機?
事實上,如今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依然呈現兩端大、中間小的紡錘形結構,但按照汽車行業發展規律,橄欖形才是成熟市場應有的樣子。不僅如此,目前來自國家層面的新能源補貼、新能源汽車下鄉和綠牌等利好政策仍在持續。在市場終端,消費者也已經逐步放下了對新能源汽車的成見,接受度越來越高。
由此可見,新能源汽車市場還并未完全進入市場化階段,而是依然處于如火如荼的蓬勃生長期。
大環境土壤肥沃,而對于擁有160年歷史底蘊的長安汽車自身而言,也逢上了“最好的時候”。
朱華榮“凡爾賽”地表示,長安汽車已經為沖刺以上目標做好了“各方各面”的準備,甚至“已經進入歷史‘最長安’的狀態”。
2021年,長安汽車全面開花,汽車銷量突破230萬輛,同比增長14.8%。其中,長安系中國品牌銷量突破175萬輛,同比增長16.7%;長安系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120萬輛,同比增長23.1%;新能源汽車銷量突破10萬輛,進入行業前十位;海外出口突破10萬輛,連續3年創新高。
究其原因,朱華榮用幾個“最”字進行了解讀。
一方面歸功于產品定義“最”精準和產品結構的“最”優化,CS75、CS55和逸動等系列經典產品以及UNI系列產品持續熱銷,10萬元以上產品占比70%,并突破了15萬元的自主品牌單價天花板。
另一方面,客戶滿意度達到歷史“最”好水平,客戶服務“一號工程”持續提升,2021年在中國質量協會銷售滿意度評價中排名自主第一,長安品牌喜好度達到41.1%,“高質量產品提供者”品牌形象更加鞏固。
最為核心的是,自主經營效益也達到歷史“最”高水平,不僅利潤不斷提升,經營質量也進入良性循環,長安汽車由此成為國內罕見的、能夠擺脫合資品牌輸血、僅憑自主品牌就能夠在市場上站穩腳跟的汽車集團之一。
記者手記:
在3月份舉行的2022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朱華榮曾表態,“過去一年,傳統燃油車市場有85個品牌,月銷量千輛以下品牌34個,有9個汽車品牌消亡。預計未來三到五年,80%的品牌將面臨關停并轉。”在本屆全球伙伴大會上,這一觀點再度作為朱華榮的演講要點被重談。
但不一樣的是,朱華榮此次更加強調,“未來十年,全球一定會誕生世界級中國品牌,長安汽車必在其中?!?/p>
從危機感爆棚到自信滿滿,流露的不僅是朱華榮個人心態的變化,同樣也是長安汽車在新能源大變革時代的思路轉變。
與長城、吉利、上汽等相比,長安汽車在新能源的道路上一直走得不疾不徐。而此次全球伙伴大會的召開,意味著長安汽車終于下定決心打破自身邊界,開啟電動時代進階之路。而對于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而言,長安汽車的“豪橫”也像是為市場下了一劑猛藥,整個競爭格局或許將由此刻發生改變。
東隅未逝,長安不晚,一旦啟程,穩既是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