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蓮 白世秀





【摘 要】ESG[Environmental(環境)、Social(社會)和Governance(公司治理)]責任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文章以2012年證監會行業分類為標準,選取2017—2019年滬深A股制造業上市公司作為研究樣本,實證研究管理者特性對我國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的影響。結果表明:高管規模大小不能促進ESG責任行為;高管團隊素質越高,能對ESG信息披露起到正向促進作用;女性高管的存在與ESG信息披露呈正相關關系。文章的研究結論豐富了ESG責任表現影響因素方面的文獻,同時對企業管理層如何積極履行ESG責任和披露ESG信息提供經驗證據。
【關鍵詞】管理者特性;ESG責任;女性高管
【中圖分類號】F275;F279.24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688(2022)02-0177-04
0 引言
隨著社會日新月異的變遷,我國GDP迅猛增長,社會轉型進入質變時代,經濟發展也全面進入“新常態”,在關注經濟更高速發展的同時,也要更加注重關愛社會和保護環境。近年來,ESG責任(是指一種關注企業環境、社會、治理績效而非財務績效的投資理念和企業評價標準)越來越受到國內社會各界人士的重視,逐漸成為熱門話題,它反映了企業環境責任、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責任,正是高度契合“十四五”時期經濟發展的新理念。上市公司是經濟發展的支柱,更加需要義不容辭地履行社會責任,遵守職業操守,發揚優秀企業精神,實現共贏新局面。經過十幾年的努力,我國上市公司ESG責任行為取得顯著的成效,ESG績效優異的企業,不僅能創造出卓越的經濟價值,同時兼顧了社會價值、環境價值。有不少學者指出兩種可能,一是管理者自身獨特風格影響企業的管理,二是企業選擇與自身發展戰略相適應的管理者。這都可以解釋為管理者對企業發展有重要的影響。然而,目前企業不可忽視的問題是ESG信息披露、ESG責任投資、ESG責任行為等推進工作仍面臨許多阻礙,而這主要取決于管理者的認知。
1 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在全球范圍內,對于上市公司中的公司治理改革問題上,越來越多的機構和學者們表現出對高管呈現出的各種特征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的關注。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者投身于將管理者個人特征(性別、年齡、教育背景、從業履歷等)納入企業決策研究中,大部分研究證明了管理者的認知與具體特征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決策的制定與選擇,進而影響企業績效、企業價值和各種評級結果,學者在該領域也完成了許多卓有成效的研究。但是,學者們對管理者具體特征、偏好等與社會、公司治理和環境三位一體的ESG信息披露關系的研究寥寥無幾,本研究探討ESG信息披露是否受到管理者特性的影響,尤其是高管規模、高管素質水平和女性高管這3個因素,可豐富這一方面的研究成果。
1.1 企業高管規模和ESG信息披露
漢布里克和梅森(Hambrick & Mason,1984)基于人的有限理性和內外環境的復雜性,提出了著名的高階理論,首次系統地論述了高層管理者對企業戰略選擇的影響,認為團隊成員的個人特征、團隊結構和決策過程都會直接影響最終結果[1]。管理者感知利益相關者對內部環境業績指標選擇有影響[2](Michelle Rodrigue,2014)、認知壓力對企業社會責任有顯著的正向影響,這說明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具有主動承擔的傾向[3](李彬,2011);Ensley & Pearson等(2002)認為高管團隊的教育水平異質性會導致意見強烈沖突,進而對公司決策造成影響[4]。所以,管理者中高管成員可行使權利關系披露ESG方面的信息,據此提出第一個假設。
H1:企業高管規模與ESG信息披露具有正向關系。
1.2 企業高管團隊素質水平和ESG信息披露
眾所周知,學歷可以反映管理者的教育背景、知識結構、認知素養等,可影響一個人的社會閱歷、風險傾向、專業水平及思辨能力,從而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企業的各種決策。Hitt &Tyler(1991)研究發現管理者所擁有的專業和學位類型會影響其發展理念與戰略決策[5];國內學者張正勇等(2013)證明了企業家的學歷、教育專業等因素與企業社會責任行為之間存在相關性[6]。基于對現有研究的回顧總結,提出第二個假設。
H2:企業高管團隊素質水平與ESG信息披露具有正向關系。
1.3 女性高管與ESG信息披露
Manetti & Toccafondi(2012)董事會中女性董事的存在可以加強利益相關者的參與機制,并提高公司報告的可信度[7]。女性高管的存在能夠抑制過度投資,提高企業價值[8](李世剛,2013);何威風,劉啟亮(2010)提出如果能夠改變高管中男性女性的比例,則可能有助于減少財務重述行為,同時促進公司治理的完善[9];同樣,王士紅(2016)研究發現女性比例與社會責任披露的質量成正比[10]。因此,本研究研究認為,女性高管較男性高管而言,更關心環境、社會問題,進而促進ESG責任行為的履行,故提出第三個假設:
H3:女性高管與ESG信息披露具有正向關系。
2 研究設計
2.1 數據來源
本研究使用的所有數據均是通過CSMAR數據庫中的相關數據和潤靈環球數據庫整理得到的。本研究以證監會行業分類為標準,選取2017—2019年滬深A股制造業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具體選取方法如下:①剔除外資持股比例小于5%的樣本。剔除持股比例較小的樣本能有效減小檢驗誤差。②剔除ST和*ST公司。③剔除披露不完整及相關評級無法獲取的公司。經過以上處理后,本研究最終取得149家持續經營3年的上市公司作為樣本,共計447條觀測值。
2.2 變量選取與模型設定
2.2.1 變量選取
在管理者選擇方面,本研究以CSMAR系統的高管界定為準,將總經理、副總經理、總裁、副總裁、CEO、董秘和年報上公布的其他管理人員(包括董事中兼任的高管人員)等作為高層管理者,以高層管理者的規模、高層管理層的學歷、高層管理者中的女性高管作為管理者特性,研究管理者特性對ESG信息披露的影響;在學歷選擇方面,高管學歷以其是否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作為高學歷衡量高管團隊的受教育水平程度。在ESG信息披露評級方面,本研究選用潤靈環球的ESG信息評估體系對公司的ESG做出評級作為替代變量,借鑒國內外相關研究,評分選擇采用評級機構對公司主體信用評級的結果進行衡量,對ESG評級等級進行虛擬賦值,3A=7,2A=6,1A=5,以此類推直至3C=1,同時根據以往實證研究中,有學者認為評級具有滯后性,因此本研究對因變量進行了滯后一年處理。此外,借鑒已有文獻研究,模型中設置了控制變量,如權益凈利率、托賓Q值、成長性、審計質量、產權性質和財務杠桿、股東結構、上市年限、兩職合一和上市規模。具體變量的定義方法見表1。
2.2.2 模型構建
本研究運用實證分析的方法,探究高管特性對ESG信息披露的影響,因此本研究根據假設1、2、3分別構建以下模型1、2、3進行檢驗。本研究參考Ben-Amar,Chang,McIlkenny(2015)工具變數多元概率比回歸式,具體模型如下:
模型1:ESG=α0+β0Sen+β1ROE+β2Q+β3Growth+β4Big4+β5SOE+β6DEL+β7SR+β8Assets+β9Dual+β10Size+ε
模型2:ESG=α0+β0M-Edu+β1ROE+β2Q+β3Growth+β4Big4+β5SOE+β6DEL+β7SR+β8Assets+β9Dual+β10Size+ε
模型3:ESG=α0+β0Fem+β1ROE+β2Q+β3Growth+β4Big4+β5SOE+β6DEL+β7SR+β8Assets+β9Dual+β10Size+ε
在以上模型中,ESG表示ESG披露評級,Sen表示高管規模;M-Edu表示高管學歷,Fem表示女性高管,剩下的都是控制變量指標。β表示待估計的參數,ε表示均值為零且獨立同分布的殘差項。
3 實證研究結果分析
3.1 描述性統計分析
3.1.1 樣本企業行業特征
根據2012證監會公布的《上市公司行業分類指引》,本研究將選取瀘深A股制造業149家企業大致劃分為3類(請更新為最新數據):第一類為輕工業;第二類為資源加工工業;第三類為機械、電子制造業。其中,機械電子制造業的企業有71家、資源加工工業的企業有60家,這兩類企業數量居多(見表2)。
3.1.2 各變量的描述性分析
本文的描述性統計結果見表3。根據表3可知,ESG評級平均值為1.82,可見行業整體ESG評級水平不高,標準差為0.766,說明不同企業ESG評級的差異性小;高管人數的平均值為7.71,標準差為3.275,離散程度較小,這說明不同公司的高管規模差異不大;高學歷中高管人數的平均值為3.53,占高管總人數均值約46%,說明高學歷高管人數約占半數,其標準差2.271,離散程度高,表明不同企業高學歷高管人數差別較大;女性高管人數均值占高管總人數均值約11%,說明高管團隊成員中女性占人數較少,甚至女性高管人數極小值為0,說明上市企業存在全為男性高管領導的現象。控制變量的描述統計結果不再贅述。
3.2 相關性分析
從表4可以看出,管理者特性即高管規模和高學歷高管與ESG信息披露在1%的水平上呈顯著正相關系;女性高管與ESG信息披露在5%的水平上呈顯著正相關系。變量相關性檢驗結果初步印證了本研究3個假設的推斷。此外,表4中各變量的相關系數的絕對值基本都小于0.6,一般在0.8的水平下,各變量對多元回歸的線性結果不會產生較大影響。本研究為進一步檢驗假說,建立回歸模型分析。
3.3 回歸模型分析
高管特性對ESG信息披露影響的實證檢驗結果見表5,統計量F值用于檢驗整個回歸方程的顯著性,由表5可知,回歸模型的F值分別為11.19、11.705和12.381,均在1%的顯著水平顯著,回歸模型通過了方程顯著性檢驗。同時,調整R方均介于0.201和0.219,擬合度較好,說明管理者特性對ESG信息披露具有重要的影響。從模型1發現,高管規模(β=0.011,P<0.05)與ESG信息披露均不顯著,這說明高管規模并沒有促進ESG行為,這很可能是上市公司高管團隊規模越大,則越容易產生意見沖突,難以達成一致,無形中增加溝通成本,降低溝通效率,從而產生負面影響,研究假設H1沒有通過檢驗;從模型2發現,高學歷高管人數(β=0.029,P<0.05)與ESG信息披露有顯著正向影響,說明企業ESG責任行為的表現會隨著上市企業管理者們的受教育程度不斷提升而做得更好。這可能是受教育程度高的高管在制定分析決策時,能對問題有更全面的見解和考量,研究假設H2得到支持;從模型3發現,女性高管(β=0.114,P<0.05)與ESG信息披露有顯著正向影響,這很可能是女性高管能夠為決策制定提供不同的觀點和視角,可以為公司決策做出更全面的評估,研究假設H3得到支持。
4 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根據以往相關研究確定了篩選條件,以2012年證監會行業分類為標準,選取2017—2019年瀘深A股制造業上市公司作為研究樣本,探討了管理者特性對我國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的影響。研究表明:①高管規模的大小與ESG責任行為無相關性;②高管團隊素質越高,則對ESG信息披露起到正向促進作用;③女性的高管的存在與ESG信息披露呈正相關關系。基于本研究結果,提出以下建議:第一,調整管理者的聘請標準和加強對管理者的教育。在選拔人才的時候,多關注女性隱藏的優點,女性的感性情懷可以彌補男性管理者在治理決策時的缺陷。要想提高ESG,就要從源頭開始,平時應加強對公司管理層關于社會、環境、治理方面的宣傳和教育。第二,提高我國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水平。目前,我國ESG信息披露處于強制性披露階段,上市公司應該進一步提高ESG責任意識,加強ESG責任的履行與自愿披露。第三,政府要加大參與力度,還要在法律法規之外加強引導,對企業家進行社會責任教育,表彰其良好行為,鼓勵企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政府監管部門需要進一步完善披露規則,加強對ESG信息披露質量的監管,對于偽造、造假的披露加以嚴懲,堅持營造一個良好的信息披露市場。
參 考 文 獻
[1]HAMBRICK D C,Mason P A.Upper echelons:the organization as a reflection of its top managers[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4,9(2):14-16.
[2]RODRIGUE M.Contrasting realities:corporate environmental disclosure and stakeholder-released information[J].Accounting Auditing & Accountability Journal,2014,27(1):119-149.
[3]李彬,谷慧敏,高偉.制度壓力如何影響企業社會責任:基于旅游企業的實證研究[J].南開管理評論,2011(6):67-75.
[4]ENSLEY M D,PEARSON A W,Amason A C.Understanding the dynamics of new venture top management teams:cohesion,conflict,and new venture performance[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2,17(4):409-386.
[5]HITT M A,TYLER B B.Strategic decision models:Integrating different perspective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1,12(5):327-351.
[6]張正勇.企業家人口背景特征與社會責任信息披露[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3(4):131.
[7]MANETTI G,TOCCAFONDI S.The role of stakeholders in sustainability reporting assurance[J].Bus.Ethics,2012,107(3),363-377.
[8]李世剛.女性高管、過度投資與企業價值——來自中國資本市場的經驗證據[J].經濟管理,2013(7):74-84.
[9]何威風,劉啟亮.我國上市公司高管背景特征與財務重述行為研究[J].管理世界,2010(7):144-148.
[10]王士紅.所有權性質、高管背景特征與企業社會責任披露——基于中國上市公司的數據[J].會計研究,2016(11):53-6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