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陽被譽為“最后的江南秘境”,縣內有百余個保留完整的傳統村落,其中國家級傳統村落75個,總數居華東第一、全國第五,是留存完整的“古典中國”縣域樣板。近幾年,松陽縣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以傳統村落保護發展為切入,積極探索“文化引領的鄉村振興實踐”,鄉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傳統文化得到加強保護與發展,全縣超過半數鄉村植入各類新業態,展現出蓬勃發展生機。
松陽將“拯救老屋”作為延續鄉村歷史文脈、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系統推進鄉村的生態修復、經濟修復、文化修復、人心修復。2016年1月,松陽縣被確定為全國唯一的“拯救老屋行動”項目整縣推進試點縣。截至2021年8月,全縣涉及19個鄉鎮(街道)的71個村的265幢老屋全部完成修繕和驗收,工程總造價1.33億元。帶動1200多幢傳統建筑實現掛牌保護,200多座宗祠、20多座古廊橋得到修繕。優秀人才開始進村下鄉,全縣60%以上的行政村植入了民宿經濟、生態農業和文創產業等新業態,本土工匠也重拾技藝,全縣形成30余支2000余人的工匠隊伍。“鄉村變遷:松陽故事”登上國際舞臺,松陽與聯合國人居署聯合舉辦首屆城鄉聯系國際論壇,并建立常態化合作機制。“拯救老屋”行動被寫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榮獲浙江省公共管理創新案例“十佳創新獎”,并在浙江省推廣。
圍繞有利于帶動村民增收致富、壯大集體經濟、加快鄉村新型業態培育發展和推進鄉村治理現代化進程“四個有利于”目標,松陽創新開展“百名藝術家入駐鄉村計劃”。利用“拯救”后的古村、老屋、古樹等資源,吸引在國際國內具有較高知名度的藝術家在松陽常態化駐場創作、交流研討、交易拍賣,實現藝術賦能鄉村發展。目前已成功簽約藝術家94名,落地藝術家工作室75個。樟溪鄉力溪村成功引進了全國首家鄉村連環畫藝術館,乘勢原創了《紅色浙西南》《張玉娘》《葉法善》《清廉樟溪》等連環畫,用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講好松陽好故事,力溪村也因此成為遠近聞名的文化游學基地。當前,當地正積極建設國內首家以連環畫為主題的民宿和餐廳,努力為“藝術助推鄉村振興”提供實踐經驗。
松陽縣圍繞共建、共享、共融,將鄉村發展放到歷史動態中加以考量,通過“中醫調理、針灸激活”的方式,堅持最少干預最大有效原則,嚴格村落格局和歷史風貌的整體保護。同時積極探索以集體經濟制度為基礎,以混合所有制、農合聯等多樣化聯合發展為特征的經濟運行新機制,運用現代手段經營傳統鄉村,全力復活鄉村的經濟活力,復活低碳、生態、環保的生產生活方式,推動傳統村落“活態保護、有機發展”。三都鄉上田村在不改變整體建筑風貌的前提下,對整個自然村的環境、景觀、設施等進行微改造和精提升,打造了具有濃郁鄉愁的“原鄉上田”文旅綜合體。同時,通過組織化發展,將各類財政補助資金折股量化成村集體持有股份,與強村公司及村民通過資金、林權、土地經營權、房屋使用權等要素成立的合作社,組建成立混合所有制企業,通過“保底收益+按股分紅+勞動報酬”分配機制,讓村民優先享有最大收益。2020年,“原鄉上田”民宿區塊實現經營收入180余萬元,村集體增收12.5萬元,村民增收130余萬元。這一模式也被推選為2020全國創新社會治理典型案例。216D5842-606B-464E-ACFE-989AA7A5D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