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瑩,李剛敏,鄧俊杰,張 斌,彭信燕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醫院兒科,貴州 黔西南 562400)
小兒肺炎是指小兒機體受到病毒、細菌、支原體感染或者發生過敏反應而出現肺部炎癥并引發的一系列臨床癥狀,重癥肺炎是指肺炎患兒發生呼吸衰竭、循環衰竭等,如不采取及時的治療措施則隨著肺部炎癥侵襲面積的增大,各項臨床癥狀如發熱、發紺、肺部啰音等逐漸惡化,最終引發呼吸衰竭、休克、中毒性腦病、多臟器功能衰竭等嚴重并發癥。目前臨床多采用經鼻導管、面罩、頭罩氧療等吸氧治療方式,可有效改善患兒缺氧癥狀,但由于患兒年齡較小,耐受性較差,采用該方法治療不良反應多,效果欠佳[1-2]。雙水平氣道正壓通氣(BiPAP)呼吸機具有操作簡單、創傷小的特點,其可通過增加患兒肺泡內壓,防止肺泡出現萎縮的現象,減少肺水腫時的液體外滲,有助于肺泡氧從肺泡毛細血管壁穿過進入毛細血管,促進通氣血流比值的改善,減少肺內分流,從而促進肺部功能快速恢復[3-4]?;诖?,本研究旨在探討無創呼吸機對重癥肺炎患兒肺功能、血氣分析指標的影響,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按隨機數字表法將2020年9月至2021年10月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醫院收治的42例重癥肺炎患兒分為對照組[21例,采用常規給氧(鼻導管、面罩或頭罩氧療)治療]和觀察組(21例,采用BiPAP呼吸機治療)。對照組中男患兒10例,女患兒11例;年齡3~8 歲,平均(5.24±1.33)歲;體質量 11.27~32.36 kg,平均(16.67±3.25) kg。觀察組中男患兒11例,女患兒10例;年齡3~7歲,平均(5.12±1.31)歲;體質量11.31~32.98 kg,平均(16.59±3.21) kg。對比兩組患兒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實施組間對比。納入標準:符合《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第8版)》[5]中關于重癥肺炎的診斷標準者;存在極度呼吸困難,單純吸氧效果不明顯;血氣檢測存在低氧血癥者等。排除標準:伴有先天性心臟病者;伴有嚴重感染者;合并重要臟器器質性病變者等。研究經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患兒法定監護人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兒均進行抗感染,祛痰,維持水、電解質及酸堿度平衡,使用支氣管擴張劑等基礎治療,保持呼吸道通暢,應用糖皮質激素藥物,調整機體內環境,確保臟器功能正常運行。對照組患兒采用常規給氧(鼻導管、面罩或頭罩氧療),控制氧流量1~2 L/min,氧氣濃度為25%~35%,血氧飽和度控制在90%左右,治療時長>16 h/d[6]。觀察組患兒采用BiPAP呼吸機(南京舒普思達醫療有限公司,型號:NLF-200A),在進行具體治療前先由醫師對患兒的病情進行評估,選擇合適的鼻塞型號,保持頭高位或者半臥位姿勢,將參數設置為:呼吸頻率20~30 次 /min,吸氣壓力 10~25 cmH2O(1 cmH2O=0.098 kPa),初始呼氣末正壓壓力3~5 cmH2O,可逐漸升高,最高不超過10 cmH2O,氧流量保持在6~12 L/min。如患兒符合以下標準:呼吸窘迫明顯減輕,血氧飽和度≥ 95%,呼吸頻率<25次/min,可予撤機。
1.3 觀察指標 ①對比兩組患兒治療3 d后臨床療效,其中治療后患兒心率異常、氣促、發紺、肺部啰音等均完全消失,動脈血氧分壓(PaO2)在70~90 mmHg(1 mmHg=0.133 kPa)之間,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在30~45 mmHg之間為顯效;治療后患兒上述癥狀有所改善,PaO2在 50~69 mmHg 之間,PaCO2在 46~50 mmHg 之間為有效;治療后患兒上述癥狀未見改善甚至加重,PaO2、PaCO2未見改善為無效[5]。臨床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②將兩組患兒氣促、發紺、肺部啰音等癥狀消失時間及X線胸片恢復正常時間進行對比。③分別于治療前、治療3 d后采用肺功能儀檢測兩組患兒肺功能指標,包括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最大呼氣流量(PEF)、用力肺活量(FVC)。④采集兩組患兒治療前及治療3 d后動脈血3 mL,采用全自動血氣分析儀檢測PaO2、動脈血氧飽和度(SaO2)、吸入氧濃度(FiO2)、乳酸(Lac)指標,計算氧合指數(OI),其中OI=PaO2/FiO2。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6.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臨床療效為計數資料,以[ 例(%)]表示,采用χ2檢驗;臨床癥狀消失時間、肺功能指標、血氣分析指標為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 治療3 d后對照組和觀察組患兒臨床總有效率分別為66.67%、95.24%,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患兒臨床總有效率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臨床癥狀消失時間 觀察組患兒氣促、發紺、肺部啰音消失時間及X線胸片恢復正常時間與對照組比均縮短,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s?, d)

表2 兩組患兒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s?, d)
組別 例數 氣促消失 發紺消失 肺部啰音消失 X線胸片恢復正常對照組 21 1.87±0.32 1.85±0.41 6.35±1.19 7.26±2.79觀察組 21 0.91±0.24 1.20±0.13 4.31±1.02 5.37±2.44 t值 10.998 6.925 5.965 2.337 P值 <0.05 <0.05 <0.05 <0.05
2.3 肺功能指標 治療3 d后兩組患兒肺功能指標(FEV1、PEF、FVC)與治療前比均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肺功能指標比較(±s)

表3 兩組患兒肺功能指標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P<0.05。FEV1: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PEF:最大呼氣流量;FVC:用力肺活量。
組別 例數 FEV1(L) PEF(L/s) FVC(L)治療前 治療3 d后 治療前 治療3 d后 治療前 治療3 d后對照組 21 0.81±0.23 1.13±0.34 1.67±0.58 2.87±0.74 1.29±0.24 1.66±0.32*觀察組 21 0.83±0.26 1.36±0.29* 1.68±0.49 3.36±0.68* 1.27±0.29 1.93±0.34*t值 0.264 2.359 0.060 2.234 0.243 2.650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血氣分析指標 治療3 d后兩組患兒PaO2、SaO2、OI水平與治療前比均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Lac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 4。
表4 兩組患兒血氣分析指標比較(±s)

表4 兩組患兒血氣分析指標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P<0.05。PaO2:動脈血氧分壓;SaO2:動脈血氧飽和度;OI:氧合指數;Lac:乳酸。1 mmHg=0.133 kPa。
組別 例數 PaO2(mmHg) SaO2(%) OI(mmHg) Lac(mmol/L)治療前 治療3 d后 治療前 治療3 d后 治療前 治療3 d后 治療前 治療3 d后對照組 21 48.26±3.85 69.31±4.27* 76.13±6.12 84.38±8.58* 218.49±20.67 267.74±21.87* 4.23±0.25 2.03±0.10*觀察組 21 47.12±4.26 78.32±5.03* 77.14±6.05 92.23±4.71* 219.43±19.62 308.34±21.46* 4.21±0.27 1.08±0.13*t值 0.910 6.258 0.538 3.675 0.151 6.072 0.249 26.543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小兒肺炎屬于臨床常見的一種嬰幼兒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若未采取及時有效的治療措施可進展為重癥肺炎,從而加快機體代謝,加重炎癥反應,使肺部表面活性物質被消耗,增加了患兒的換氣障礙,進而引發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并發癥,對患兒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嚴重影響。臨床常給予面罩或經鼻導管吸氧方式治療,該方法操作較為簡單,可對患兒氧流量進行調節,但常規氧療氣道濕化效果較差,可導致氣道內痰痂的形成,阻塞氣道,對肺功能殘氣量減少和肺順應性降低的治療效果并不理想[7-8]。
BiPAP呼吸機可有效減少患兒在高壓相時的呼氣阻力,讓患兒在治療過程中保持舒適性,緩解病情與治療措施所引發的疼痛感,防止人機對抗與二氧化碳潴留,減少呼吸性酸中毒的發生,有利于提高治療依從性,改善患兒呼吸功能,將體內廢氣排出;其對于患兒呼吸肌壓力有一定緩解效果,能夠降低機體對于能量的消耗并緩解心臟負荷狀態;在呼氣末時呼吸機的正壓力可刺激肺組織擴張,避免出現肺泡損傷的情況[9-11]。本研究中,治療3 d后觀察組患兒臨床總有效率相較于對照組升高,氣促、發紺、肺部啰音消失時間及X線胸片恢復正常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各項肺功能指標高于對照組,提示無創呼吸機治療小兒重癥肺炎,可促進患兒臨床癥狀的緩解,有助于肺功能的改善,臨床療效顯著,與侯鴻雁等[12]的研究結果基本相符。
PaO2是臨床上常見的評估肺功能的指標,其水平降低提示患兒存在通氣或換氣功能障礙情況;SaO2可反映血液攜帶輸送氧氣的能力;OI是使器官組織得到足夠氧氣,以進行氧合作用的重要指數;Lac可作為反映患兒缺氧程度的指標,重癥肺炎患兒該指標水平明顯升高[13-14]。本研究中,治療3 d后觀察組患兒PaO2、SaO2、OI水平高于對照組,Lac水平低于對照組,表明BiPAP呼吸機治療小兒重癥肺炎,可有效改善患兒血氣分析指標,究其原因在于,BiPAP呼吸機可降低不協調的胸腹運動和氣流阻力,使潮氣量和每分鐘通氣量增加,促進呼吸,減少呼吸肌疲勞,增加肺泡充盈程度與肺部內的氣體交換面積,避免由于炎癥而產生的肺泡內滲出,有利于改善患兒通氣功能并強化機體對于氧的結合能力,促使患兒血氧飽和度恢復到正常狀態;同時其能夠對患兒低氧血癥進行一定程度的糾正,進而改善患兒血氣分析指標[15-16]。雖然BiPAP呼吸機治療重癥肺炎患兒的療效突出,但為保障整體安全性,治療期間需要密切觀察患兒癥狀、生命體征變化,確保呼吸道通暢并隨時調整呼吸機壓力、氣流量等參數。
綜上,將BiPAP呼吸機應用于重癥肺炎患兒的治療中,可促進患兒臨床癥狀的緩解,有助于肺功能與血氣分析指標的改善,療效確切,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