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峰,白興紅,張雪姣,趙曉龍
支承輥是軋鋼設備的重要零件,消耗量大,其中帶鋼軋機支承輥的國內需求量約1 600 支/a[1、2]。鑒于支承輥產品特殊的使用性能,要求輥身工作層具有高耐磨性、抗疲勞性,心部要具有良好的強韌性。一般支承輥產品需經過鍛后熱處理、預備熱處理(調質) 和差溫熱處理三次熱處理,耗時較長,生產效率低。為緩解支承輥量大,熱處理爐緊張的狀況,在保證工件熱處理質量及生產安全前提下,需對熱處理工藝進行優化。
隨著計算機技術和熱處理數值模擬技術的發展,基于大型鑄鍛件熱處理過程的數值模擬研究越來越多[3~5]。本文通過建立Cr5 型鍛鋼支承輥在調質回火保溫階段的溫度、組織、應力演變及相互耦合的數學模型,對兩種規格支承輥調質回火工藝進行數值模擬,確定工藝優化方向。
本文以輥身直徑?1 325 mm、?1 705 mm 兩種規格支承輥為研究對象,建立軸對稱模型??紤]支承輥熱處理過程中的珠光體、貝氏體、馬氏體相變、相變膨脹等對殘余應力的影響,將各組織的熱、力學性能分別設置為隨溫度變化的參數。
在預備熱處理過程中,大型支承輥鍛件經淬火處理后進行回火熱處理,回火保溫的目的[6]:①消除或降低淬火冷卻過程中產生的內應力;②獲得穩定的回火組織。因此,下述內容為調整回火保溫時間的參考依據:①回火轉變以原子擴散為基礎,以貝氏體、馬氏體組織保溫時間>20 h 作為淬火組織轉變完全的依據;②保溫過程中工件內應力趨向穩定,這里選取最大主應力為參考;③支承輥完成調質熱處理后出爐時,不同保溫時間工藝條件下的應力場對比。
本文以“低溫保持(250~300 ℃) 階段”的珠光體體積百分含量90%以上的區域(尚有少量貝氏體或馬氏體) 為分析對象,回火保溫>20 h。?1 325 mm、?1 705 mm 支承輥傳統調質回火保溫時間為50~100 h(見圖1)。

圖1 支承輥調質回火工藝
以“低溫保持”階段的組織場作為分析對象(見圖2)。支承輥表面多為馬氏體、貝氏體,輥身內部為珠光體組織,P1、P2、P3 為珠光體體積百分含量90%的3 處位置,該區域內尚有少量貝氏體或馬氏體組織。
提取珠光體體積百分含量90%時三處位置P1、P2、P3 的溫度場數據,600 ℃保溫過程中,P1、P2、P3 三處達到595 ℃所用時間分別為40 h、35 h、25 h(見圖3)。為保證淬火組織轉變完全,595~600 ℃下繼續保持20 h,得到回火保溫時間應≥60 h。
根據工件在調質回火保溫時的應力場分布可知,P1 點距離輥身心部235 mm,回火過程中該處的主應力最大,P2 點主應力相對也較高(見圖4)。

圖4 回火保溫過程中應力分布
由P1、P2 兩處的最大主應力隨保溫時間的變化可以看出,應力值隨保溫時間增加而逐漸趨于穩定(見圖5)。

圖5 回火保溫過程中的最大主應力
P1 點最大主應力在保溫42 h 時為350 MPa,保溫60 h 時為342 MPa,保溫80 h 時為341 MPa。P2 點最大主應力在保溫28 h 時為330 MPa,保溫60 h 時為324 MPa,保溫80 h 時為323 MPa??芍?0~80 h 的回火保溫時間對工件的應力影響不大。
采用不同保溫時間回火后,得到工件空冷至室溫時的殘余應力分布(見圖6)。可以看出,殘余應力幾乎沒有差別,即60~80 h 的回火保溫時間對工件的殘余應力影響不大。

圖6 ?1 705 mm 支承輥回火結束后空冷至室溫下的殘余應力場
以“低溫保持”階段的組織場作為分析對象,對應組織場為珠光體體積百分含量90%的P1、P2、P3 位置(見圖7)。

圖7 珠光體體積百分含量大于90%區域(紅色區)
由565 ℃保溫過程的溫度曲線可知,三處溫度變化基本重合(見圖8)。565 ℃保溫20 h 時,三處溫度分別達到561、560、559 ℃,為保證淬火組織轉變完全,565 ℃溫度下繼續保持20 h 計算,則回火保溫時間≥40 h。

圖8 回火保溫過程中三點溫度變化
根據工件在調質回火保溫時的應力場分布可知,距離輥身心部210 mm 處P1 點在回火過程中的主應力最大(見圖9)。

圖9 回火保溫過程中應力場
由P1 處的最大主應力隨565 ℃保溫時間的變化可以看出,保溫25 h 時,P1 應力值210 MPa;繼續延長保溫時間,應力值趨于穩定。保溫時間40~60 h 內,最大主應力值相同(見圖10)。說明40~60 h 的回火保溫時間對工件應力的影響不大。

圖10 回火保溫過程中的最大主應力
采用不同保溫時間回火完成后,得到工件空冷至室溫時的殘余應力分布(見圖11),可知40~60 h 的回火保溫時間對工件的殘余應力影響不大。

圖11 ?1 325 mm 支承輥回火空冷殘余應力分布
(1) 輥身直徑?1 705 mm 的支承輥回火保溫時間縮短為60~80 h,工件最大主應力值基本保持一致。
(2) 輥身直徑?1 325 mm 的支承輥回火保溫時間縮短為40~60 h,工件最大主應力值基本保持一致。
(3) 根據數值模擬結果,對輥身直徑?1 000~?1 700 mm 支承輥的調質回火工藝進行優化,縮短熱處理生產周期,取得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