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泉
(中鐵十四局集團有限公司 山東濟南 250101)
短線法預制拼裝技術,目前在中等跨徑預應力混凝土箱梁施工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其關鍵技術在于線形控制和姿態調整相關的幾何計算方法。
短線法采用分段預制拼裝的方法,利用已建造的節段與相鄰將要澆筑節段匹配。在施工過程中,不僅會有測量儀器產生的測量誤差、匹配段定位誤差等,還會有施工中振搗、混凝土收縮等原因產生的預制誤差,包括:梁長誤差、轉角誤差、扭轉誤差、錯臺誤差等。這些誤差會導致已澆筑的節段偏離設計線形,并且由于已澆筑節段無法更改,從而使得誤差不斷積累。此時需要識別出已有的誤差,在已澆筑節段作為匹配段時,通過調整其位置和姿態參數,使后續節段修正該誤差。識別和修正預制誤差的幾何計算,存在多種不同的方法。
王侃、李國平[1]以階段接縫和橫坡為基準建立坐標系,采用6個控制點形成水平控制線和高程控制線,來分別識別和修正誤差。侍剛[2]等建立三維整體坐標系和節段局部坐標系,通過二者間的坐標變換研究其幾何關系,并引入非線性最小二乘法,根據測量點坐標結果來建立方程組并求解。劉海東[3]等研究了在三維坐標系中考慮所有誤差的誤差修正方法。周凌宇[4]等對三維空間整體和局部坐標系間的空間位置不重合進行了分析。時學軍[5]研究了適合于任意旋轉角度的坐標變換方法,并通過非線性最小二乘法來識別誤差。
從以上研究成果可見,誤差分析和修正的方法是通過三維坐標變換,把整體坐標系和節段局部坐標系進行匹配,對節段測點的澆筑階段和匹配階段測量結果進行分析比對,通過非線性最小二乘法來建立方程組計算出已產生的預制誤差[6],然后通過整體坐標系的拼裝坐標來確定誤差調整方法[7]。但目前的方法仍存在一些弱點,幾種誤差仍是分別識別和修正,沒有統一起來。三維變換方法使用的是旋轉矩陣方法,使用歐拉角來作為誤差調整目標,這就使調整的方式與旋轉角的順序有關,在非線性最小二乘法進行誤差分析時用旋轉角作為計算目標,計算過程較為復雜[8]。目前誤差修正采用的大多為直接調整法[9],如用分步調整法,目前的方法實現起來難度較大。
采用四元數進行三維幾何計算,同樣可以完成三維坐標變換[10],并且可以把位置和姿態定義、空間的狀態和變換、誤差識別與調整統一起來。
定義四元數:

式中:a、b、c、d均為實數。 同時有:

四元數也可以表達為:

式中:v為向量,即任意向量可表示為d等于0的四元數[11]。
四元數的模:

q對應的單元四元數為。
q的共軛四元數q*,對于單位四元數,其共軛四元數也是其逆四元數q-1。

四元數乘法公式,可依據規則由式(1)推導:

單位四元數可用于定義任意空間旋轉,對于如下單位四元數:

q1=pqp-1,表示對向量q繞軸v旋轉2t角度后得到q1。對于坐標系的旋轉,可以通過對其x、y、z軸單位向量的旋轉通過計算得到。
坐標系的旋轉變換可以通過旋轉矩陣來定義。單位四元數可以與旋轉矩陣互相轉換,轉換公式較為復雜不再列出。
定義旋轉的另外一個方法是歐拉角,通過定義順序施加的三個旋轉角來定義空間旋轉。歐拉角可以有多種不同定義方法,視實際工程應用需要來使用。本文所用旋轉角與標準歐拉角正好相反,即對于坐標系D1,其坐標軸為三個單位向量(x1,y1,z1),本文定義旋轉規則:先繞z1軸旋轉ψ,再繞旋轉后y1軸旋轉θ,最后繞x1軸旋轉φ,最終與坐標系D2(x2,y2,z2)重合。
旋轉角轉換為四元數:

四元數轉換為旋轉角:

對于任何一個坐標系,可以用原點位置坐標和姿態四元數來定義其坐標系參數。為此可以做如下約定:以大地坐標系作為整體坐標系,記為G0,以固定端模頂面為基準的坐標系為U0,對于每個節段,其局部坐標系為G1,見圖1。以其前端接縫線為y軸,中點為原點,x軸在頂面內且與y軸垂直,z軸與xy平面垂直,注意這種定義方法是為了適應曲線梁和有橫坡的情況,此時節段前后端中心線不與前后端中心連線重合。當階段n作為匹配段時,節段局部坐標系記為U1,此時其父坐標系為U0,各測點的測量坐標中包含了節段誤差,因此階段n+1會偏離設計坐標。計算的目標就是識別節段n的U1坐標系參數即其位置坐標和姿態四元數,并通過計算節段n+1測點的整體坐標系,再變換回U0坐標系,計算作為匹配段的U1坐標系參數來修正之前的誤差。

圖1 節段局部坐標系
首先根據設計線形,可計算出節段各關鍵點的大地坐標,即全局坐標系G0參數和節段局部坐標系G1參數。
首節段澆筑完成,測量各測點U0下的坐標,通過坐標變換可得到其全局坐標。
對任意已經澆筑完成的梁段n,假定其已完成澆筑且得到各測點U0坐標并計算出實際全局坐標。依照梁段n+1的G1坐標系,可根據全局到局部坐標的變換計算梁段n匹配段的坐標系參數,開始澆筑梁段n+1。梁段n+1澆筑完成后,測量梁段n+1的各測點坐標和梁段n各測點坐標,顯然后者包含了預制誤差,根據本文算法識別出U1坐標參數和誤差四元數,可根據局部坐標系到全局坐標系的變換計算出梁段n+1的全局坐標。此坐標已經偏離了設計全局坐標,需要根據梁段n+2的G1坐標系參數來計算需要修正的梁段n+1匹配段參數,這樣可以繼續下一段的施工和計算。
梁段n作為匹配段在n+1段澆筑后,其前端局部坐標系U1的位置和姿態可以用表示位置的四元數p(x,y,z,0)和表示姿態的單位四元數q(a,b,c,d)來表示,共計7個參數,應采用其6個測點的U0坐標系下的澆筑后坐標v1(x1,x2,x3,0)和作為匹配段的測量坐標v2(x2,y2,z2,0)來進行識別。 由此我們可以得到如下方程:

利用四元數乘法可以得到:

同時引入約束條件:

利用式(3)可以定義:

這樣利用式(2)就可以建立18個方程,加上式(4),根據非線性最小二乘法,可以得到最優化目標函數:

由于目標函數是4次多項式函數,可以使用梯度下降法求解[12]。求解需要對7個參數求導,得到梯度函數:

而f函數對a、b、c、d的偏導如下:


某3×40 m曲線連續梁,采用短線法拼裝7個節段,每個節段長2.9 m。為了能有效驗證本文方法的正確性,以橋梁實際數據為基礎,發生的預制誤差預先隨機產生,為匹配段偏離原位置x、y、z,姿態誤差旋轉角轉為四元數,同時引入正負0.3 mm的隨機測量誤差,然后用每一個施工步驟的測量數據來做輸入,產生的計算結果與預設誤差對比。對比結構見表1、表2。表1為位置誤差對比,單位mm;表2為計算結果的四元數轉換為旋轉角后的對比結果,單位10-3弧度。

表1 位置誤差對比結果

表2 姿態誤差對比結果 10-3rad
從對比結果來看,位置誤差小于0.2 mm,姿態誤差小于10-4弧度。
(1)使用四元數,不僅可以完成三維坐標變換,結合非線性最小二乘法,可以正確、可靠地分析出帶有測量誤差的預制誤差。
(2)基于四元數的非線性最小二乘法,由于目標函數為多項式函數,可以直接求導得出梯度函數向量,迭代算法更容易收斂。
(3)采用四元數的誤差分析方法,對測點位置、數量,旋轉角度都沒有嚴格的限制,可更加方便推廣到其他裝配式橋梁施工方法中。
(4)三維仿真已經成為短線法軟件的必要部分,能夠很好地避免使用過程中的人為錯誤,而四元數結果可以直接用于三維建模和動畫。
(5)四元數可以同時用于表示坐標、對象姿態、對象姿態的變換,可以很方便地進行插值,因此可用于分步調整法,這是后續應展開研究的方面。
(6)本文方法未考慮混凝土收縮的梁長誤差,這需要多引入一個縮放因子作為參數,并重新推導目標函數,這是后續需研究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