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老年,最關心的可能就是身心健康了。目前,我國有75%以上的老年人至少患有一種慢性病,很多老年人“長壽不健康”,老有所醫的需求十分迫切。
很多家庭都面臨過這樣的困難:有的老年人想跟子女一起生活,但因為醫藥費報銷不方便而不得不放棄。還有老年人需要醫療、康復護理,但又苦于行動不便。如何讓老年人老有所醫,健康養老?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跨省流動人口約有1.25億人,其中,隨子女遷居到異地的老年人數量龐大。這些老年人很多都患有基礎病、慢性病,需要定期到醫院門診就醫。然而此前,相關政策只對住院費用的跨省直接報銷有明確規定,在門診費用的跨省異地就醫直接報銷上,一直缺乏政策支持。
變化從2018年開始,國家醫保局指導有意愿的地區開展區域試點,探索解決就醫門診費用跨省直接結算的問題。長三角地區、京津冀、西南片區等先后啟動門診費用跨省直接結算區域試點。2020年,相關部門進一步明確政策,擴大試點覆蓋范圍。到2021年12月,與住院費用跨省直接結算一樣,跨省異地就醫的普通門診費用直接結算已經實現全國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全覆蓋。在聯網的4.56萬家定點醫療機構和8.27萬家定點零售藥店,都可以進行普通門診費用跨省直接結算。現在,只要符合參保地規定的異地就醫備案條件,就可以在國家醫保服務平臺App查詢并選擇異地聯網定點醫藥機構就醫,享受跨省就醫直接結算的便利。
異地就醫費用直接結算,化解了老人看病的長途奔波之苦。但對于一些行動不便的老人來說,即使是在同一座城市里,奔波于醫院和住所之間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在基層醫療機構中辦養老院,又稱“醫辦養”,是醫養結合的方式之一。這種方式利用醫療機構的醫護人員和設備為老人提供專業醫療護理,另外再招聘護工對老人進行日常照護,實現了醫養結合。將基層醫療資源和養老機構結合,這也符合國家倡導和推動的醫養結合解決養老問題。
利用基層醫療資源為老人提供各種靈活的服務,是醫養結合中非常有效的方式。不過,基層醫療機構的硬件和醫療水平畢竟有限,如果老人身體出現嚴重問題,就需要轉診到專業醫院。如何與專業醫院更好地對接,也就是打通整個醫養服務的鏈條,是推進醫養結合工作的重點之一。
醫療聯合體是我國正在推行的一種新型醫療服務體系,也是醫養結合的又一種實踐方式。從2018年開始,在當地政府推動下,試點地區的公立醫療機構和各衛生服務點、養老院、醫養結合中心共同合作,組成了醫療聯合體。如果老人的病情較重,醫聯體可以隨時派醫生到合作機構進行診療,或者把老人轉運至醫院治療。
大膽探索和實踐、細致規劃和落實,這是保證養老工作取得成效的關鍵。未來,構建更靈活、多樣化的養老服務體系,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央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