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榮偉

金融理財產品的監管問題日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
市場經濟發展的實踐已經證明,完善、有效的市場監管是一國資本市場正常運行的重要環節。金融理財市場也不例外。隨著金融產業的不斷發展,尤其在金融理財產品種類不斷增多、監管難度不斷增大的情況下,金融理財產品的監管問題日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發達國家和地區在理財市場、監管制度共同發展的過程中形成了可供借鑒的經驗,突出地表現在強調投資者保護、理財機構受托義務和功能性監管等方面。
德國個人理財的方式大致包括銀行存款、投資房地產、人壽保險,以及購買基金等。其中,德國老百姓普遍喜歡風險較小、收益平穩的投資理財方式——人壽保險和傳統儲蓄。
“德國人向來以理智、冷靜著稱,投資高風險產品的比例不大,一夜致富的誘惑很難打動德國老百姓。”柏林證券交易所的工作人員如是說。事實上,德國人很少購買上市公司股票,即使在當年法蘭克福股市大幅上漲的時候,也很難看到瘋狂炒股的德國人。據有關資料介紹,德國股民人數僅占本國人口的7.1%,而這一比例在美國為25%,在英國為23%。
在個人理財產品的監管方面,德國有一套比較成熟的做法。德國銀行在宣傳金融產品時,明文規定不準承諾預期收益率,只允許公示歷史業績,嚴禁誤導投資者。德國曾發生過這樣一件事:一名學生用學費投資,結果學費全賠了。后來,這名學生起訴銀行,根據相關法律,法庭判決銀行退回其全部學費,理由是銀行沒有盡到告知義務,“學生沒有收入,且不能承受這樣的高風險”。
經過多年的實踐,德國已經建立監管完備、管理精細的體系,對證券交易所、期貨交易所的監管機構主要包括德國聯邦金融監管局(BaFin)和地區性交易監管組織(交易所監管局)。德國中央銀行同BaFin達成協議,由BaFin負責監督證券交易的全過程,并監督市場信息的披露。企業虛假宣傳、證券場外交易,以及腐敗行為——內幕交易、市場操縱等一旦發生,金融監管局會直接干預。交易所監管局則根據規則和法律規定對交易所的行為進行監管。
交易監察辦公室是德國交易所監管體制中最具特色的監管機構。根據《交易所法》第7條的規定,交易所必須根據州政府監管機構要求,設立并運行交易監察辦公室。在其發現可疑的內幕交易或市場操縱行為時,必須首先向州政府和交易所董事會報告。如果該行為進一步被認定為可能違反《有價證券交易法》,涉嫌犯罪,則須向BaFin報告。BaFin也設有聯邦層面的監察團隊,如在監控中發現可疑的違法行為,諸如沒有向股民盡到告知義務,BaFin可以要求州政府和交易所進行配合調查,提供相關監察數據和協助,使相關人員難逃法網。
在新加坡,保險業理財顧問是客戶與保險機構的連結點,不合格的理財顧問不僅可能危害客戶或保險公司的利益,更可能損害保險業的整體聲譽。因此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對于理財顧問的準入與監督制度均有嚴格的規定。
在新加坡,受《金融顧問法》管制的活動的實施人必須申請金融顧問執照,該申請人的工作內容包括:就投資產品提供建議,如證券、信托、期貨合同、人壽保險保單(包括與投資掛鉤的人壽保險保單)、外匯和杠桿外匯合同以及其他結構性產品。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要求,申請人至少有新加坡本地大專以上學歷,且通過新加坡保險學院的CMFAS基本科目考試,并經過保險公司或其他機構委托第三方進行背景調查,確認無不良行為記錄或不當背景,方可由該公司向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提交注冊申請使其成為該公司代表,并提供理財顧問服務。在進行基本科目考試時,每一個種類的保險均有對應的一個或多個CMFAS考試專業科目,顧問須通過該科目考試,方可就該種類保險提供顧問服務。
注冊成為保險公司代表后,理財顧問并不是一勞永逸地留在該行業。金融管理局對理財顧問每年還有培訓要求,培訓小時數、科目類別等金融管理局均有明文規定。諸如每個理財顧問每年至少參加22小時的專業培訓,以及12小時的道德與法規培訓課程,通過課后測驗方可保有該年的代表資格;任何保險理財顧問未完成當年培訓,則會被處以停職、去職等懲罰。
新加坡保險業不僅對保險業理財顧問的準入及執業要求嚴格,對不當行為亦會施以嚴厲的處罰。金融管理局要求,每個保險公司均須實行BSC(Balanced Scorecard)平衡計分卡框架,每個季度對每一名理財顧問前一季度所提交的保單做嚴格的篩查。在該框架下,理財顧問若被發現有違規操作,例如向客戶推薦的投資品類不符合該客戶的風險承受能力,便會依違規程度受到相應的處罰。懲處方式包括部分或全部收回該季度其提交的所有保單的傭金,違規記錄須存檔至少5年時間,嚴重者更會被立即停職或被告上法庭。
新西蘭金融市場管理局(FMA)和新西蘭儲備銀行(RBNZ)這兩個監管機構構成了新西蘭金融市場監管體系。FMA的主要職責是監管新西蘭的金融服務業和資本市場,例如債券、股票、基金、金融顧問、銀行,以及保險公司都在其監管的范圍之內。
在投資者管理方面,FMA會定期開展投資者教育活動,這一舉措不但能增強投資者素養,還能培養更多有經驗的專業市場參與者,從而促進金融市場的良性發展。比如早前FMA發布了一份針對股民的投資指南,指南用簡潔的語言和活潑的配圖詳細解釋了股票投資的步驟、風險等內容,以此幫助股民了解股票投資的相關知識,從而作出更好的投資決策。
FMA告訴股民,“如果花費大量資金購買股票,需要保證股票投資的多元化,以分散投資風險,且短期(通常是5年)內不要通過出售所持股票來滿足大額開支,比如購房等。”“就個人理財來看,除了存款和股票,如果你沒有充裕的時間,或者缺乏相關知識,你不妨投資基金。”對于基金投資者,FMA給出四條關鍵建議:基金名字盡管很相似也可能是不一樣的東西;風險指標只能視為風險的初步評估;各種不同的基金費用可能相差很大;投資基金意味著投資人可能無法立刻取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