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瑋菁 張宏羽
醫保基金是人民群眾的“看病錢”“救命錢”,但有這樣一群人盯上了這些錢,動起了歪腦筋。他們花錢租借他人的醫保卡,在各大醫院以看病為由,利用老年人的身份低價購買藥品轉賣得利,8個月的時間里,騙領醫保基金100多萬元。近期,上海市寶山區人民檢察院對這起詐騙案提起公訴。

守護老百姓的“看病錢”“救命錢” (圖/寶山檢察)
2021年7月,醫療保障局工作人員報案稱,徐某、談某等人多次騙取國家醫保基金,時間跨度長,金額已有10余萬元。公安機關對徐某、談某等人進行深入調查,本案的主犯王某、李某等人漸漸浮出水面。
“我路過一家藥店時,有一個男子上來問我,是不是愿意將醫保卡借給他用,每次使用會給我200元的好處費,我一時貪小,就答應他了。”徐某交代,自己是一名住家保姆,負責照顧老人呂某,因為經常要帶呂某去看病配藥,她保管著呂某的醫保卡。結識了男子王某,徐某就多次將呂某的醫保卡借給王某。王某使用完畢將卡返還,同時支付200元好處費。就這樣,徐某通過出借呂某的醫保卡一共獲利2000元。在另一名涉案人員談某的供述中,也出現了王某,民警經過調查后抓獲了王某、李某等人,查獲了醫院配藥單據及發票50余張、各類藥品700余盒。
早在2015年,王某就因倒賣醫保藥品被法院以非法經營罪判處有期徒刑2年。李某是王某妻子的遠房親戚,2021年1月,兩人一合計,動起了騙取醫保基金倒賣藥品的歪腦筋。“你把醫保卡借給我,我每個月給你200元錢。”原本在醫院、藥房、超市門口蹲守,向老年人高價回收藥品的王某,開始向老年人及其身邊人租借醫保卡。一些人經不起金錢誘惑,將本人或代他人保管的醫保卡借給王某。收到醫保卡后,李某到定點的幾家醫院找固定的醫生,直接刷卡開處方,并付費配藥。之后,兩人再將藥品轉賣他人牟利。初步調查,兩人涉案金額100余萬元。
這起案件發生后,寶山區人民檢察院檢察官針對犯罪地點跨區,涉及面廣,案件呈團伙化運作,隱蔽性強,各環節涉案人員多、犯罪金額大,相關書證及電子證據收集難等問題,決定提前介入,引導公安機關對聊天記錄、就醫交易記錄、醫院監控視頻等證據及時進行固定;要求公安機關制定訊問提綱,對犯罪事實、犯罪金額、涉案人員等情況進行詳細了解;通過對犯罪人員的訊問,調查聊天記錄和支付往來情況,聯合醫療保障局篩查異常就醫情況,深挖同案犯罪人員。
通過一段時間的偵查,本案的其他犯罪人員悉數到案。其中,某醫院的孫某和收購藥品的張某是本案犯罪鏈條中的重要環節。
孫某在醫院從事藥房倉庫管理工作,登記藥品的進出庫情況。據孫某交代,藥販子到他所在的醫院開藥,主動添加其微信,詢問是否有他們需要開的藥品,如果藥品數量不夠,會要求孫某從倉庫中多放出一些。對于孫某而言,首先要保證來醫院看病的病人能夠拿到藥,不能把藥品全部給藥販子;另一方面,孫某也有求于藥販子。藥房內的藥品如果過期賣不掉,藥劑科的所有人都要承擔過期藥品的費用,因此,他會找藥販子幫忙處理。與孫某來往最勤的藥販子是李某,基本上每周都去開藥,手里的醫保卡較多,出手大方,經常給孫某發紅包。
從醫院開出的藥品,最終被出售給他人,其中隱藏著暴利。王某的老鄉張某就是獲利人。張某明知王某是藥販子,從事低價收購藥品的活動,三次從王某處收購藥品,隨后坐長途車回老家,將藥品賣給老家的私人診所,從中牟利。
根據王某、李某的供述、聊天記錄以及錢款往來情況,經過醫療保障局的數據篩查分析,確定了其余涉嫌違規租借醫保卡的參保人員。
本案移送檢察機關后,檢察官經審查認為,現有證據材料可以認定王某、李某、張某的行為已經涉嫌犯罪,數額分別達到巨大和較大,考慮到本案尚有犯罪事實待進一步查證,對三人作出逮捕決定。
為進一步完善證據,檢察官向公安機關制發繼續偵查取證意見書:查證本案涉及的醫保卡并予以扣押;對部分醫保卡出借人違規配藥騙取醫保金的犯罪事實予以固定,并對相關犯罪金額及獲利情況進行查證核實;安排證人、同案犯對王某、李某予以辨認等。
與此同時,本案中有大量參保人員明知王某的借卡意圖,仍將醫保卡出借,被用于虛構病情、騙領藥品、詐騙醫保基金,金額分別達到數萬元。他們的行為導致了醫保基金的大量損失,嚴重損害了醫療保險行業的管理秩序,已經涉嫌犯罪。為此,檢察官對31名情節嚴重的醫保卡出借人提出追訴。
檢察官還發現,李某能夠在一天內持多張不同參保人員的醫保卡,暢通無阻地在醫院中代為配藥、取藥,這種異常的行為沒有被醫院發現和制止。醫院的部分醫生、藥房工作人員審核把關不嚴,甚至內外串通,醫院的管理存在漏洞,部分醫生和工作人員存在工作疏忽,為這些不法分子違規配藥詐騙醫保基金提供了可乘之機。
為此,檢察官對相關職能部門制發檢察建議:及時查缺補漏,加強對轄區內的醫院履行監管義務,并建立健全監督機制;嚴格執行《關于進一步加強本市醫保門診委托代配藥管理的通知》,加強對醫生及藥房工作人員的教育,發現問題及時整改;醫生、藥房工作人員應當進一步加強責任意識,認真審核代配藥人員是否符合相關規定的,堅守杜絕違規配藥詐騙醫保基金的防線。
相關職能部門回函表示,對涉案醫院依法執業情況進行了全面監督檢查,發現該院存在代配藥制度建立和落實不到位等情況,約談該院負責人并發出《監督意見書》,目前已經整改。對醫療機構加強相關法律法規培訓,提高機構法治意識,將代配藥監管納入醫療機構依法執業工作范圍,要求醫保定點單位百分百落實代配藥自我管理;加強醫務人員法治教育,增強醫務人員依法執業及規范執業意識;規范代配藥處方的開具和審核發放工作,若在檢查中發現涉及醫保違法線索,及時抄告醫保部門。接下來,相關部門也將建立健全監督機制,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強化監管力度;積極配合醫保部門對醫保基金的監管;加大查處力度,嚴懲醫療執業中違法違規行為。
經查實,王某伙同李某,從同案犯徐某、談某等人處以每次或每月200—400元不等的價格,借用醫保卡,在各大醫院以看病為由,利用老年人的身份低價購買相關藥品,爾后轉賣得利。8個月的時間內,共計騙取醫保基金100余萬元。張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明知藥品是王某實施犯罪所獲得的贓物,仍分三次從王某處收購,并銷贓牟利。王某、李某虛構事實、隱瞞真相,詐騙醫保基金,數額特別巨大,張某明知是犯罪所得的贓物而予以收購,進行掩飾、隱瞞,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檢察機關以詐騙罪對張某、李某提起公訴,以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對張某提起公訴。日前,法院以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對張某判處有期徒刑7個月,并處罰金2000元。王某、李某的案件正在審理中。本案其他同案犯的犯罪事實正在進一步查證中。
檢察官表示,對于這類詐騙醫保基金的犯罪行為,司法機關將加大打擊力度,斬斷非法利益鏈條,依法懲處職業收卡人、非法販賣藥品者等相關人員,堅決守住人民群眾“看病錢”“救命錢”。
檢察官提醒廣大人民群眾,應當保管好自己的醫保卡,不要隨意出借他人。如因參保人行動不便,需他人代為配藥,應當遵守相關規定。若發現非法收購醫保藥品、租用他人醫保卡套取醫保藥品牟利等違法犯罪線索,應及時向公安機關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