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榮偉

“氣荒”“油荒”彌漫整個歐洲 (圖/視覺中國)
2021年冬至今,“氣荒”“油荒”彌漫整個歐洲。據(jù)當?shù)孛襟w報道,英國、法國、西班牙、德國和意大利,天然氣批發(fā)成本已到高位。此時,俄烏戰(zhàn)爭爆發(fā)。有專家表示,俄烏戰(zhàn)爭將導致歐洲能源供應進一步短缺。3月上旬,歐洲“氣荒”“油荒”進一步加劇,能源危機持續(xù)發(fā)酵,天然氣短缺影響不斷擴大。那么,歐洲能源危機還會持續(xù)多久?
2011年時任德國總理的默克爾作出了一個重大決定:放棄核能。10年間,德國,這個歐洲大陸最大的經濟體幾乎關閉了所有的核電站。沒人能預料到,10年后的今天歐洲會陷入曠日持久的能源危機。
雪上加霜的是,法國在一年中最寒冷的幾個月發(fā)生核電中斷事故,一直沒有緩解的跡象。此外,能源大國俄羅斯限制了供應。“作為一個法國人,我密切關注面包店的價格,目前漲幅很大,很多人對此感到擔憂。”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近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通脹持續(xù),能源價格上漲最引人關注,當人們在加油站加油或在冬季購買取暖用油時,會不由自主地注意到價格上漲……”
去年進入冬季剛剛兩天,荷蘭和英國的天然氣期貨價格就上漲了60%,歐洲多國電力價格上漲。德國電力價格上漲了12%,法國電力價格上漲了10.3%。時至今日,歐洲的電價已經是疫情開始時的4倍多。“受氣價推動,歐洲的電力價格隨之飆升,德國、法國、英國、西班牙等國的電價均處于歷史高位。”據(jù)法國《費加羅報》報道,與2021年初相比,歐洲天然氣價格上漲390%,與天然氣價格息息相關的電力價格也上漲180%。電價、氣價陡然上升,生活成本驟增……歐洲一下子成為全球能源危機的“震中”。
不斷攀升的能源價格,再加上2021年不利的氣候條件使風電、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供給缺口較大,加劇了歐洲能源危機。據(jù)《西部法蘭西報》報道,在歐洲能源危機中,英國尤其艱難,先是兩座核反應堆退役,然后從法國進口電力的一條海底高壓電纜又著了火,英國國內運輸燃油的卡車司機一度緊缺。由于很多加油站斷油,等待加油的汽車大排長龍。由于天然氣價格飆升,英國電價大漲,達到了1990年以來的歷史最高位,真是雪上加霜。
受此影響,歐洲很多公司已經被逼開始燒煤了,結果煤炭庫存立馬告急,煤價也跟著猛漲,有預測煤價將打破2008年7月所創(chuàng)下的每噸192.5美元的紀錄。據(jù)彭博社報道,能源價格飆升,可能使數(shù)以百萬計家庭付不起電費和燃氣費。據(jù)估計,今年歐洲平均每戶家庭的能源賬單金額將比2020年增加54%,其中英國和意大利家庭“增負”最多。
歐洲企業(yè)則面臨生產成本高漲的挑戰(zhàn)。能源危機儼然成為歐洲各國在新冠疫情沖擊下經濟復蘇的一大挑戰(zhàn)。早前,西班牙、法國、捷克、希臘和羅馬尼亞就能源價格發(fā)表聯(lián)合聲明,敦促歐盟對天然氣市場進行調查,呼吁歐洲各國采取統(tǒng)一的方式來應對能源短缺。
目前的物價上漲是歐洲數(shù)十年來最強勁的,一方面是因為能源在歐洲購物籃中所占的比重很高,另一方面是因為能源價格上漲得非常猛烈。歐洲現(xiàn)在的天然氣儲備處于10多年來的最低水平,各國的庫存快速下降。
其實,進一步分析,歐洲能源危機爆發(fā),還可歸咎為過度依賴外部。根據(jù)相關數(shù)據(jù),歐盟國家和英國消耗的天然氣中有80%以上是進口的,高于10年前的65%,而愛沙尼亞、芬蘭、拉脫維亞等目前100%依賴俄羅斯的天然氣。在各國天然氣中,管道輸送占了大部分——約74%。就能源供應來講,俄羅斯是歐盟國家最大的燃料供應國,約占總量的35%。公開數(shù)據(jù)顯示,俄羅斯是僅次于沙特阿拉伯的第二大石油出口國,也是歐盟最大的天然氣供給者。對外部的過度依賴使得歐洲大陸的能源安全非常脆弱,遭受能源供應不足和價格不確定的沖擊明顯大于其他地區(qū)的國家。隨著俄烏戰(zhàn)爭的爆發(fā),運輸通道隨時有被切斷的風險。
當?shù)貢r間2月22日,布倫特原油價格達到97.76美元/桶(約合人民幣620.57元),升至7年來的高位。俄烏戰(zhàn)爭爆發(fā)當日,NYMEX原油和布倫特原油一度沖上100美元/桶,分別創(chuàng)2014年6月和2014年9月以來新高。 歐洲天然氣價格一度漲超52%,價格飆升至1560美元/立方米。
在歐洲能源危機的各種影響因素中,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能源轉型。從根本上看,歐洲能源危機一再爆發(fā),還因不顧實際情況片面強調以清潔能源替代傳統(tǒng)能源。資料顯示,進入21世紀后,歐洲不斷降低能源消費結構中原油和煤炭等傳統(tǒng)能源的占比,致力于提升天然氣、風能、核能等清潔能源的占比。到2020年,歐洲能源結構中,風電、光伏和核能等清潔能源占28%,原油占32%,天然氣占26%,煤炭只有14%。此次歐洲最先出現(xiàn)能源危機的英國,主要的發(fā)電能源情況是:2020年天然氣占36%,風電占24%,煤炭只占2%,能源結構的脆弱性、能源安全的不確定性非常明顯。事實證明,在現(xiàn)有能源資源和科技水平的條件下,激進去煤化、大量關閉煤礦和煤電是不切實際的。
就歐盟各國來看,德國在切實進行能源轉型。在供給端,德國政府明確向以風能、太陽能、生物燃料為主的可再生能源轉型,將提高可再生能源占比作為能源轉型的核心政策目標之一。然而,當下德國受到了以供應短缺、價格上漲為主要特征的歐洲能源危機的波及。一方面,在2022年關閉所有核電站、2038年淘汰煤電、2045年實現(xiàn)碳中和等目標的約束下,德國擴大可再生能源供給顯得更加緊迫。另一方面,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供給的不足,潛在的供應缺口將持續(xù)影響德國能源供應的穩(wěn)定和安全。有機構預測,在油價刷新7年新高的同時,德國未來一年電價漲幅將超7%。
對于德國人而言,目前最快而且效果最好的一個方法,就是抓緊讓“北溪二號”(Nord Stream 2)開通使用。據(jù)了解,俄羅斯“北溪二號”天然氣管道年輸氣能力約為550億立方米。可以說,德國人對“北溪二號”項目寄予厚望。德國能源部門的一位官員早前說,德國超過一半的天然氣和三成的原油從俄羅斯進口,德國的天然氣儲備率目前已下降到35%。德國可是歐洲天然氣儲備最高的國家之一,其他國家的情況可想而知。
隨著進入后疫情時代,經濟開始復蘇,歐洲國家天然氣庫存降低,輸氣管道減少,這些因素構成了價格上漲的大背景。
事實上,“北溪二號”已于去年10月6日正式完工,靜待啟用,而受益國正是德國。早前,俄羅斯表示要增加歐洲的天然氣供應,俄羅斯石油公司總裁謝欽也表達了出口天然氣的訴求,并表示俄油正在尋求通過管道出口100億立方米天然氣的授權。
摩根大通分析認為,俄烏沖突可能使國際油價很快上漲至150美元/桶,比2021年四季度平均價格翻一倍。歐洲最大的化學品制造商巴斯夫的首席執(zhí)行官馬丁·布魯?shù)旅桌毡硎荆骸澳茉磧r格將保持在高位,不會很快恢復正常。”
彭博智庫指出,當?shù)孛襟w報道,歐洲的工業(yè)企業(yè)一直期盼著春天的來臨,因為到時候能源成本將會降下來。歐洲各地的冶煉廠和化工廠也陷入困境,現(xiàn)在包括巴斯夫在內的越來越多的公司稱,在可預見的未來,能源危機將持續(xù)影響它們的利潤。
飛漲的價格推高了歐洲家庭和企業(yè)的能源成本,促使歐盟27個國家中的大多數(shù)政府采用補貼和稅收減免的方式來減輕能源負擔。早前,擔任歐盟部長會議主席國的法國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歐盟各國的能源部長們將召開緊急會議“評估在保障供應、使用戰(zhàn)略石油儲備、管理天然氣儲備方面可能采取的額外行動”。據(jù)了解,歐盟委員會討論的內容包含:要求各國在冬季前將天然氣儲備補充至一定的水平,以緩解供應沖擊。據(jù)路透社報道,該計劃的草案還包括加快發(fā)展可再生能源等措施,歐盟委員會強調,需要從進口天然氣轉向當?shù)厣a的低碳型能源。
全球石油天然氣市場的激烈競爭以及碳價格波動,這些因素可能會使2022年歐洲能源的供應持續(xù)緊張,并延續(xù)至2023年。歐洲天然氣研究分析師卡特琳娜·菲利彭科表示,“明年冬天,我們將面臨天然氣庫存接近零的災難性局面,天然氣價格會高得離譜。工廠將關閉、通脹將螺旋上升,歐洲能源危機很可能引發(fā)經濟衰退。”
編輯:薛華? icexue03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