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俄烏沖突與國際政治經濟博弈筆談

2022-05-13 12:27:15趙隆劉軍丁純徐明棋邵育群
國際展望 2022年3期

趙隆 劉軍 丁純 徐明棋 邵育群

【關鍵詞】俄烏沖突 ?國際秩序 ?歐美關系 ?制裁 ?全球經濟 ?對華競爭

【中圖分類號】D8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568-(2022)03-0056-23

【DOI編號】?10.13851/j.cnki.gjzw.202203004

俄烏沖突產生了深遠的國際影響,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本輯筆談將從俄烏沖突中的大國博弈及對未來世界格局的影響、俄羅斯與西方矛盾尖銳化、俄烏沖突中的歐洲、西方制裁對俄羅斯與全球經濟的影響、美國對華競爭戰略發展趨勢等方面展開相關討論。

俄烏沖突中的大國博弈及對未來世界格局的影響

目前,俄烏沖突呈現持久化趨勢。雖然相關談判仍在持續,但軍事沖突的拐點尚未出現。綜合來看,當事各方根據自身訴求展開戰略博弈,然而其愿景和現實可能存在落差。如何適應沖突對國際體系、世界秩序和全球治理造成的深層影響,將成為世界各國需要面對的核心問題。

(一)戰略博弈下的各方訴求

第一,俄羅斯嘗試解決安全與發展的雙重困境。一般認為,俄羅斯與美國關于“安全保障”談判的失敗是俄烏沖突爆發的導火索,而北約東擴是俄羅斯與西方的核心矛盾,但需看到安全并非此次沖突的唯一驅動因素,俄羅斯對國際秩序、自身定位和戰略機遇期的重新謀劃也是重要變量。美國從阿富汗倉促撤軍引發盟國的信任危機,美歐對于“印太”戰略和大國競爭的協同不足,這些都進一步印證了俄羅斯有關“頹勢西方”的戰略判斷。在俄羅斯領導人看來,由于美國實力的相對下降,俄羅斯不再是掙扎于生存邊緣的競爭者,俄羅斯希望改變以北約為中心的和平秩序,通過建立新的多邊秩序使自身成為平等伙伴。?正如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所言,俄軍的行動旨在終結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的魯莽擴張以及在國際舞臺上的完全主導地位。?俄羅斯部分精英也認為,由于西方主導時代的終結,俄可利用地緣政治行動重獲國際尊重。?因此,俄羅斯希望通過所謂“特別軍事行動”進行秩序重構,獲得傳統意義上的地緣安全緩沖,以提升對“后蘇聯空間”的影響力和領導力,迫使西方與俄平等對話,同步解決安全困境、地位困境和發展困境。

第二,美國借機實現“孤俄控歐”目標。俄烏沖突總體上符合美國以“俄羅斯威脅”重塑跨大西洋關系,借機推動“孤俄控歐”戰略目標的需求。所謂“孤俄”,就是對俄實施經濟戰、金融戰、科技戰、能源戰和輿論戰,推動各國的普遍性“反戰”呼聲向體系化“反俄”運動轉移,利用民眾的恐慌心理和企業主體的避險需求,形成官方制裁和非官方制裁的協調、互補,從而將俄羅斯與世界政治體系、金融體系、經貿體系、文化體系強行“脫鉤”,將俄羅斯的“孤島化”作為其終極目標。所謂“控歐”,就是擴大對烏克蘭的政治聲援和軍事援助,以“代理人戰爭”的形式將俄烏沖突擴大化、持久化,借機修正歐盟醞釀的“戰略自主”轉型進程,強化價值觀同盟的特殊性以及“民主—威權”的力量格局。同時,美國還通過制造“戰爭恐慌”刺激歐洲的軍購需求,推動切斷俄歐間的能源依賴關系,為美國的軍工復合體和能源企業搶奪市場創造條件。美國軍工企業洛克希德·馬?。↙ockheed Martin)的股價自2022年初以來飆升25%,成為這一趨勢的重要例證。

第三,歐洲同步推進戰略反思和戰略自主。歐洲利用俄烏沖突開展有關外交、防務、能源政策的大反思和大調整。在外交層面,沖突不但導致由“法德軸心”創建的“諾曼底對話”模式破產,也促使歐洲反思對俄“接觸”政策。隨著傳統的中立國奧地利、瑞士啟動對俄制裁,芬蘭、瑞典積極商議加入北約,歐洲嘗試借機修復對俄立場上的內部裂痕,消除中立與緩沖的政策空間。在防務層面,歐洲既配合美國突出北約在地區安全架構中的不可替代性和其“開放門戶”政策的必要性,凸顯跨大西洋聯盟的特殊價值,部分國家也在改變防務政策基調與調整支出上限的同時,展現歐洲“戰略自主”的安全維度,加快有關組建“歐洲軍”的討論。在能源層面,歐洲根據自身現實進行協調,漸進式推動與俄能源的終極“脫鉤”,避免歐洲民眾成為俄烏沖突的直接受害方。

(二)戰略愿景與現實落差

第一,沖突持久化的負面效應具有普遍性。對俄羅斯而言,沖突持久化將增強烏克蘭“以拖待變”的信心,刺激美歐持續加大軍援、加碼對俄制裁。近期有關芬蘭和瑞典加入北約的討論以及歐洲國家防務政策的調整表明,沖突持久化不但使俄羅斯承擔巨大的經濟成本,還可能使俄羅斯的“反東擴”行動淪為北約進一步擴張的誘因,與其解決安全與發展困境的初衷背道而馳。對歐洲而言,根據《赫爾辛基協議》(Helsinki?Final?Act)和《巴黎憲章》(Paris Charter)確立的有關“安全不可分割”的原則構建“俄羅斯與北約特殊合作關系”的建議?已不符合現實。因此,“門前威脅”(doorstep?threat)導致歐洲各國官方和社會各界廣泛和空前的反俄情緒,但沖突持久化也將使其成為油氣荒、難民潮等負面溢出效應的直接受害者。歐盟作為“規范性力量”的吸引力可能被不斷增長的地緣政治取向所影響,與北約的復合型聯動會更加突出。對美國而言,雖然沖突持久化符合其“控歐制俄”的總體目標,但戰爭烈度升級的潛在風險以及俄有關面臨“生存威脅”時不排除使用核武器的表態,將導致美國在“誘戰”和“避戰”之間保持平衡的難度持續增加。

第二,美歐戰略協同與本國優先的矛盾依舊難解。美國前總統特朗普的“北約過時論”及其推崇的“美國優先”原則,曾經造成跨大西洋關系的認知困境與政策徘徊。受俄烏沖突的影響,北約、歐盟和七國集團在“挺烏、懲俄”問題上的立場于短期內實現了高度統一,但是,本國優先的決策邏輯依然困擾著美歐的對俄戰略協同。例如,德國和奧地利出于自身利益,拒絕加入美國倡導的對俄天然氣禁運;面對俄烏沖突造成的數百萬難民,美國也拒絕參照歐洲標準予以接納;美歐對于進攻型武器的援助力度也仍然存在立場差異。隨著歐洲對俄政策的情緒化色彩逐步消退,部分國家的大選塵埃落定,以及對俄制裁造成的民生困境和反噬效應逐漸顯現,類似于匈牙利總理歐爾班的對俄“接觸派”可能再度抬頭。美歐關于能源危機、糧食危機以及人道主義危機和軍事威脅的差異化認知,可能導致歐洲內部和美歐之間的對俄立場再度失調。

第三,對俄全方位的制裁和孤立存在邏輯悖論。在短期內,對俄制裁加碼雖可滿足美歐在“反侵略”邏輯主導下的情緒宣泄,但俄羅斯在“戰時狀態”下的自保和反制能力不容小覷。獨特的資源稟賦和單一化的貿易結構,使俄羅斯具備較強的能源、糧食、工業自我供給能力,能夠確保基本的經濟內循環。俄羅斯還可通過制造全球大宗商品和特定地區市場的“短缺恐慌”,降低全方位制裁造成的經濟損失,并擇機發動能源戰、糧食戰來對西方進行反制,俄匯市、股市近期反彈也證明其相關反制措施的短期效力。由于具有較強的綜合抗壓能力,全方位制裁難以擊垮俄羅斯完成戰略目標的意志力。

從中長期來看,俄羅斯不但是歐洲無法搬走的鄰居,也是各國推進國際政治、安全、能源等議程時難以回避的對象。制造一個徹底孤立于國際體系、多邊機制和雙邊互動的俄羅斯,是否真正有利于歐洲安全格局和世界和平穩定?將普京治下的俄羅斯進行所謂“賤民國家”(pariah state)式的塑造,是否會導致其超出理性范圍的報復心理?以企業為主體的制裁措施對俄民眾造成的無差別化打擊,是否會掀起俄國內民族主義的高潮?上述問題成為對俄“孤島化”改造必須直面的拷問。

(三)世界格局的“冷戰回潮”難以避免

第一,維護現行體系和秩序的共識面臨“壓力測試”。在俄烏沖突持久化的背景下,美歐的共識性反俄、體系化孤俄、集團化遏俄進程可能加速推進,俄羅斯也出現有關“獨立文明強國”?的自我定位,不再糾結于曾經的“歐洲情結”,而是強調彼此間的“思想與倫理鴻溝”。雖然戰后國際體系尚未處于徹底崩潰的絕境,但其整體脆弱性和局部分化趨勢不可避免。不論是暫停俄羅斯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成員資格,還是將其逐出聯合國安理會、世界貿易組織、二十國集團等呼聲都表明,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以及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戰略壓力和制度性成本。國際力量以排他性安全、價值觀對立為標志的“準陣營化”重組,將導致有關重返“雅爾塔”或回歸“維也納”的秩序重塑辯論更為激烈,大國間有關安全觀、秩序觀、價值觀的認知鴻溝將更加凸顯。

第二,“民主—威權”的二元身份認同更為激進。俄烏沖突不但成為消除跨大西洋關系戰略疏離、利益偏離和認同弱化的契機,還可能導致世界從發展議程主導下的“南北互動”重回安全議程主導下的“東西之爭”。雖然自由主義國際秩序的困境與頹勢依舊,但隨著國際力量“東升西降”勢頭的變化,發展中國家的群體性崛起進程將受到極大沖擊。在中美競爭進入相持期的背景下,美國將進一步提升地區同盟的全球功能,強化“民主—威權”敘事并塑造作為秩序挑戰者的“中俄軸心”形象,以此構建“集體西方”(Collective?West)的身份認同,并將北約與印太地區的聯動作為其優先方向。此外,大國通過軍事手段改變地緣政治現狀造成的心理沖擊,將使處于大國夾縫中的中小國家被迫消除灰色空間,主動進行意識形態劃線或選擇“集團式自保”。

第三,普惠型全球化可能瀕臨終結。隨著俄烏沖突對世界經濟、貿易和投資的影響持續發酵,有關全球化“徹底終結”或“暫時后撤”的辯論更為激烈。?未來,在疫情和沖突的雙重影響下,即使相互依存的全球化依賴慣性得以維持,但普惠式的全球化紅利將逐漸消失。金融武器化、技術武器化和能源武器化的趨勢以及國際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價值鏈的安全化重構將難以逆轉。各國建立貿易“防火墻”和產業“隔離帶”的需求將急劇上升,被動“脫鉤”和主動“筑墻”的嘗試或更加頻繁。同時,關鍵供應鏈的近岸或在岸趨勢或進一步加劇,成本驅動性通脹以及系統性金融風險也會上升。隨著俄羅斯針對“不友好國家”提出的油氣交易強制盧布結算要求的施行,“天然氣盧布”對“石油美元”地位的沖擊成為焦點。首次針對大型經濟體的“金融核武器”的適用,也可能導致部分國家加快構建獨立于美元霸權的結算安排,有關布雷頓森林體系3.0版本即將誕生的猜想逐漸增多。

第四,中美俄博弈的不等邊性將加劇。綜合來看,俄烏沖突有可能間接影響美國全球戰略布局的“小節奏”,但難以改變其遏華的“優先大方向”,而在中美俄三方博弈的大框架下,俄羅斯的戰略主動權和運籌力將同步削弱。同時,隨著能源杠桿在俄歐博弈中的權力效用逐漸減退,俄美平等開展利益置換的空間縮小,俄在中美競爭中扮演“關鍵第三方”的愿景面臨能力赤字,其在“后蘇聯空間”維持絕對領導地位的能力也可能受到質疑和挑戰。此外,政治和經濟的“孤島化”前景還將導致俄羅斯的全球議程設置能力大打折扣,其參與國際多邊事務的權力和話語空間也將嚴重縮水。

第五,現有全球治理進程或被迫重構。俄烏沖突將導致全球治理的和平赤字超越發展議程,而對于全球性議題的關注,將被迫回歸安全優先的價值取向。確保能源安全的現實需要或被迫改變全球“零碳競賽”的階段性目標和態勢;“核威懾”言論的頻繁出現可能導致美俄戰略穩定對話流于形式,五核國發表的《關于防止核戰爭與避免軍備競賽的聯合聲明》的落實也面臨困境;俄羅斯擔任輪值主席國的北極理事會面臨機制停擺和內部分裂的挑戰,北極氣候與環境治理議程或難以推進;曾被視為樣板的美俄歐航天合作,可能因相互的制裁與反制升級而徹底中斷。可以肯定,各類全球性議題及新疆域治理合作,都將不同程度地受到這場地緣政治沖突的影響。

俄烏沖突是俄羅斯與西方矛盾尖銳化的總爆發

俄烏沖突從其發生來看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從其原因來看有內在性,也有外部性;從其影響來看有局部性,更有全球性。綜合來看,俄烏沖突是俄羅斯與西方長期以來矛盾尖銳化的總爆發。

(一)俄烏沖突的必然性與偶然性

俄烏沖突的發生有其歷史必然性。它的發生并非2022年2月24日的臨時決定,也不完全是2014年烏克蘭危機后其社會政治危機發酵的結果,引爆俄烏沖突的“定時炸彈”早在蘇聯解體時就已埋下。蘇聯解體后,烏克蘭作為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從一開始就追求完全倒向西方,烏克蘭的悲劇那時就已出現。俄羅斯總統普京在2021年7月的署名文章以及俄烏沖突發生后的兩次電視講話中反復提到,“烏克蘭對我們來說不是一個鄰國,俄烏本就是一個民族,同宗同源?!逼站┩瑫r強調,現代意義上的烏克蘭完全是蘇聯時代的產物。在俄羅斯與西方關系處于正常化的時期,由于俄羅斯沒有感到自身安全受到威脅,烏克蘭的西方化之路盡管漫長,卻可以逐漸演進。但是,在俄羅斯與西方關系惡化的背景下,尤其是2014年烏克蘭危機以來,解決“烏克蘭問題”,阻止烏克蘭的西方化尤其是安全上的西方化成為俄方最關切的問題。因此,今日俄烏沖突的發生是歷史的必然。

但是,俄羅斯采取這種極端的軍事行動方式干預烏克蘭發展之路并非首選。軍事行動當然是其他途徑失敗之后的最后選項,當前的俄烏沖突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面對烏克蘭的西方化之路,俄羅斯或者通過扶植親俄政府,或者通過經濟手段尤其是以能源為武器來設置障礙,走向兵戎相見并非第一選項。俄烏之間走到現在這一步,是2014年烏克蘭危機以來雙方關系不斷惡化積累的結果。其中兩大因素發揮了刺激作用,一個是烏克蘭東部地區發生的烏政府軍與當地兩個親俄共和國之間的戰爭,另一個就是美國及北約對俄羅斯的安全擠壓。但即便如此,也不意味著俄羅斯發動軍事行動是必然的。俄方“先禮后兵”,與美國、北約及歐安組織進行了一系列安全對話。如果烏克蘭不尋求加入北約,如果美國、北約對俄羅斯的安全關切給予必要的重視,避免軍事沖突也并非不可能。從目前的情況看,為發動這一特別軍事行動,俄方做了較為充分的輿論準備、外交準備、經濟準備及軍事準備,但是軍事行動的實施仍然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必然是所有選項中最后且迫不得己的選項。

(二)俄烏沖突的內在性與外部性

第一,俄烏沖突的發生有其內在的根本原因。直接當事方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的矛盾是引發沖突最直接和根本的原因。俄烏沖突發生后,隨著軍事行動的推進,雙方的外交談判也幾乎同步進行。俄方曾提出六項要求,集中反映了俄烏之間的矛盾,俄羅斯方面最核心的是安全關切。在俄羅斯看來,烏克蘭尋求加入北約直接威脅俄羅斯的國家安全,已成為美國、北約對抗俄羅斯的橋頭堡。烏克蘭加入北約將使俄羅斯與北約的前沿陣地直接對峙,其間沒有任何緩沖地帶,這是俄羅斯完全無法接受的。此外,俄羅斯也擔心,一旦烏克蘭加入北約,將會使烏克蘭借助北約力量尋求對克里米亞的主權訴求,以及加大對頓巴斯地區頓涅斯克、盧甘斯克的軍事打擊。目前,俄羅斯已經承認烏東兩個共和國的獨立地位,未來不排除通過全民公決使其并入俄羅斯的情況發生。因此,俄羅斯為了確保對克里米亞及烏東兩個共和國的絕對控制,一定會通過軍事行動實現烏克蘭的“去軍事化”“去納粹化”,實現烏克蘭的永久中立。此外,烏克蘭對俄語進行打壓與限制也是刺激俄羅斯民族情感的一大因素。2017年烏克蘭議會通過了新版《教育法》,對俄語的使用進行限制;2019年,烏克蘭發布《關于確保烏克蘭語發揮國語作用法》,規定烏克蘭語是唯一官方語言,壓制俄語。對于烏克蘭而言,隨著俄特別軍事行動的展開,其似乎從過去對西方的幻想中有了一定程度的清醒,愿意作出一定程度的讓步,一度提出放棄加入北約的目標,成為永久中立國,停止打壓俄語。但是,在美國及北約的唆使下,烏克蘭又立即改口,再次表明要加入北約的意愿。此外,烏克蘭始終堅持不能讓步的是其主權與領土完整。克里米亞主權與頓巴斯兩個共和國的獨立問題將是橫亙在俄烏之間最核心的外交談判難點。總之,這些都是導致俄烏沖突爆發的最根本的內在原因。

第二,從外部性來看,美國與北約可謂俄烏沖突的始作俑者,其影響非常明顯。美國及北約在俄烏沖突爆發過程中負有難以推卸的責任,這場沖突也是美國及北約長期擠壓俄羅斯安全空間的必然結果,是其推波助瀾、長期推行削俄、弱俄政策的結果,體現了雙方長期的歷史積怨,是俄羅斯與西方矛盾尖銳化的總爆發。冷戰結束以來的三十余年,除了短暫的蜜月期之外,俄美關系基本上在不斷對抗的背景下推移。烏克蘭危機發生后,俄美關系更是上升到敵對狀態,制裁與反制裁,遏制與反遏制,威懾與反威懾成為俄美關系發展的常態。在俄美大國競爭與對抗框架下,烏克蘭純屬美國等西方勢力對抗俄羅斯的一枚棋子。北約追隨美國的削俄、弱俄政策,對俄進行軍事威懾與前沿對抗,極大地威脅了俄羅斯的安全利益。顯然,美國、北約作為間接當事方從外部推動了俄烏沖突的爆發。

(三)俄烏沖突的局部性與全球性

一戰爆發后,時任英國外交大臣格雷曾評論說,整個歐洲的燈火正在熄滅。俄烏沖突是二戰結束以來歐洲地區最大的地緣政治沖突,其在歐洲爆發,但影響卻遍及全球。

第一,俄烏沖突標志著后冷戰時代的終結,開始了“三十年危機”后的恐慌時代。冷戰結束以來,盡管存在局部沖突與小規模戰爭,但是國際政治的總體態勢是和平的,和平與發展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主流。蘇聯解體、冷戰終結一度給國際社會帶來和平與充滿希望的新氣象,但如同兩次大戰之間的“二十年危機”一樣,從蘇聯解體到俄烏沖突,三十年過去,國際社會在走向一個新的歷史轉折點。俄烏沖突的發生標志著后冷戰時代的終結,無序、沖突、對抗與戰爭再一次引發恐慌。俄烏沖突首先在歐洲引起恐慌,兩次大戰留下的戰爭陰影揮之不去,在俄烏沖突的刺激下快速發酵。蘇聯解體后,德國原本欣喜地發現“緊鄰本國的都是朋友”,德國在歐盟內部也格外強調發展與俄羅斯的伙伴關系。但是,此次俄烏沖突發生后德國立即宣布加大防務投入,向烏克蘭提供進攻性武器,其二戰后長期奉行的戰略克制與和平主義政策被快速突破。

俄烏沖突打斷了世界政治經濟的常態化發展進程,全球發展陷入制裁、封閉與對抗的循環。俄烏沖突的發生使得美國等西方國家對俄制裁力度更大,影響更廣。它們不僅試圖消耗掉支撐俄羅斯采取軍事行動的財政力量,還要將其逼入世界政治經濟的孤島。美國等一些西方國家還強迫相關國家一道制裁俄羅斯,要求其選邊站隊。世界政治經濟的常態被打破,進入一個集團化、陣營化對抗且以封閉與制裁為主要特點的博弈新模式。在這一模式的形成過程中,美國的負面作用突出。自特朗普政府時期以來,美國就在全球化進程中不斷后退。拜登政府執政后,則帶動歐洲盟友在政治上集體對抗俄羅斯,經濟上制裁,外交上驅逐,軍事上對峙,把俄羅斯這個大國逐步逼到墻角。

俄烏沖突打破了蘇聯解體后大國協調以及競合關系的主流形態,世界政治進入“大國政治悲劇時代”。在20世紀的大部分時間里,大國政治主導世界政治的發展方向,大國間的博弈、對抗是世界政治的常態。冷戰終結、蘇聯解體似乎開啟了一個新的歷史時代,大國在競爭狀態下開展合作并有效管控分歧,新興國家群體性崛起,發展中國家在全球發展合作背景下獨立追求自身發展道路,構成了世界政治發展的新圖景,但是俄烏沖突為過往的三十多年劃上了句號。在大國之間集團化對抗、代理人戰爭、夾縫中的國家命運悲慘、中立者被迫選邊站隊的狀態下,大國再一次躍上世界政治舞臺的中央,這將造成整個世界政治的悲劇。俄烏沖突也給大國關系帶來了明顯的負面影響。美國乘機加大對歐洲事務的控制,并利用跨大西洋同盟集體抗衡俄羅斯。同時,在亞太方向,拜登明確表示不會因此而分心,這意味著中國仍然被視為美國最主要的戰略競爭對手。俄烏沖突爆發后,美國等一些西方國家抹黑、污蔑中國,未來大國關系的發展演變亦不容樂觀。對美國及北約來說,俄烏沖突是可以利用的“機會”,是美國追求大國永久性霸權的“良機”,而北約作為冷戰期間的軍事政治組織原本早已失去存在的合法性,俄烏沖突卻成了北約顯示其存在必要性的機會。因此,國際社會期待美國及北約這些“問題制造者”去“解決問題”是不現實的。俄羅斯與美國等西方國家之間的博弈與對抗將是長期性的。

俄烏沖突中的歐洲:反應、影響和前景

俄烏沖突全面爆發后,身處“爆心”的歐洲反應空前激烈。挺烏、反俄成為政治正確,對俄制裁和對烏援助超乎尋常,但歐洲各國的立場和應對差異明顯。沖突使歐洲付出了巨大的經濟、社會代價,承受了沉重的民生壓力,并使歐美走近、北約復活。歐洲“戰略自主”雖未消亡但卻受挫,在倒逼一體化發展的同時也增加了阻力,歐盟和相關國家面臨重大戰略轉折。無論俄烏沖突如何結局,歐洲均難以成為全身而退的贏家,盡快促和止戰方為上策。

(一)俄烏沖突對歐洲的沖擊及其應對

綜觀迄今為止歐盟和相關歐洲國家對沖突的反應和應對,以下特點頗為引人注目。

第一,歐洲深受震懾,反俄、挺烏儼然成為政治正確,民意綁架政治決策。各種交戰場面和真偽難辨的事件極大地震撼了歐洲國家的領導層和民眾,尤其是年輕一代產生了“難以置信在離布魯塞爾兩個多小時航程的歐洲居然炮火連天”的反應。另外,在美歐政客和主流輿論的引導下,這些國家罔顧北約不考慮俄方安全關切一再違約東擴的歷史經緯,塑造了普京為實現“俄羅斯帝國妄想”,進行核訛詐,對獨立國家野蠻侵犯和對國際秩序無情踐踏的邪惡形象。同時,烏克蘭則被定位為不僅是捍衛自身獨立,而且是為包括歐洲和世界的民主和自由而戰的不屈角色。反俄、挺烏成為政治正確和主流民意,并逐步形成了所謂今日的沖突是2014年克里米亞事件時西方對俄實施綏靖政策導致的結果的認知,達成了“一定不能讓普京贏和不能讓基輔輸”的共識。洶涌的民意又倒逼歐盟和歐洲各國政府,不顧政治理性作出幾乎一邊倒地對俄制裁和對烏援助的決策。

第二,對俄制裁與對烏援助的深度和規模異乎尋常。迄今為止,歐盟基本追隨美國參與對俄羅斯的大部分制裁,并已出臺了五輪制裁措施,甚至連中立國瑞士都凍結了俄羅斯公民賬戶。與此相反,歐盟對烏克蘭的支持則不遺余力,其中包括升級歐盟和相關歐洲國家對烏軍援,以及史上首次動用“和平基金”向烏提供致命性武器。參與直接軍援的不僅有英國、波蘭、捷克、斯洛伐克、愛沙尼亞等,而且包括中立國和非北約國家的瑞典、芬蘭,以及由于歷史問題而對此諱莫如深的德國。歐盟及其成員國對俄制裁和對烏援助的規模均是空前的。

第三,反俄、挺烏背景下歐洲各國反應差異明顯。盡管在譴責俄羅斯上歐洲各國高度一致,但其具體立場和應對政策差異頗大。第一類如英國、波蘭及波羅的海三國等,對俄制裁和對烏輸送武器出手果斷、堅決。英國此次表現異常搶眼,甚至超越美國,試圖借此奠定其脫歐后“全球英國”在歐洲的領導地位;與俄既有舊恨又有新仇的波蘭甘當反俄先鋒;波羅的海三國與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均因唇亡齒寒的安全憂慮而迅速行動。第二類如法、德等國,不僅在石油、天然氣等能源上嚴重依賴俄羅斯,而且作為歐盟核心和歐洲“戰略自主”的發起者,法、德充分認識到俄羅斯是搬不走的鄰居這一現實,長期以來在歐洲安全大思路下堅持對俄尊重與接觸、和解的方針,盡管面臨民意壓力和美、英的政治正確的道德綁架壓力,但仍表現得頗為猶豫且相對溫和。第三類如匈牙利、塞爾維亞兩國,此前相對親俄,譴責但不參與制裁。匈牙利的歐爾班本是歐盟中的特立獨行者,與普京私交甚篤,因烏政府對其境內的匈牙利裔居民不友好等而主張中立;塞爾維亞則有北約轟炸南聯盟的舊賬未了。第四類如瑞典和芬蘭,均為中立國,但在此次俄烏沖突中不僅公開為烏提供武器,而且不顧俄羅斯的威脅和警告,將加入北約提上議事日程。

(二)俄烏沖突對歐洲的影響

第一,歐洲國家無疑將承受巨大的經濟、社會和民生壓力。沖突和對俄制裁及對烏援助造成歐洲金融市場動蕩,資本抽離,歐元走弱,能源價格高企,本已受疫情沖擊的供應鏈問題更加突出,歐洲企業經營成本上升,經濟復蘇勢頭橫遭打壓。300萬烏克蘭難民的安置與消化面臨困境,軍事和民事援烏費用不斷增加,俄方反制又造成歐洲企業和金融機構的違約和壞賬風險上升,這些問題使歐洲國家本已高企的財政赤字和債務負擔不斷增加。如果俄烏沖突持續,被政治正確綁架的民眾正義和道德優越感恐將被民怨沸騰所替代,或將推動民粹主義再度興起。

第二,歐美關系更趨緊密,北約再次被喚醒,歐盟“戰略自主”雖然不會終結,但嚴重受挫。毫無疑問,俄烏沖突給特朗普政府時期裂隙橫生的跨大西洋關系找到了高效黏合劑,讓幾近“腦死亡”的北約實現了滿血復活。同時,俄烏沖突的爆發宣告了法、德力促的烏克蘭危機歐洲“諾曼底模式”及兩個明斯克協議的徹底破產,也宣告了法、德兩國首腦莫斯科斡旋的失敗,令法、德及歐盟主張的歐洲“戰略自主”遭遇重挫。但美國借助民主、正義等政治正確和道德綁架,讓歐洲對峙和拖垮俄羅斯,并努力讓歐盟更加依賴美國。美國的圖謀完全不符合歐洲“戰略自主”的目標。法、德等歐洲國家對俄能源、糧食和原材料的高度依賴和歐洲理性的精英對俄歐關系及歷史教訓的戰略認知,應仍會延續其對歐洲“戰略自主”的追求。

第三,歐洲一體化在獲得更多動力的同時,也面臨新的阻力。應對外部危機和沖擊一直是歐盟前行的動力,俄烏沖突嚴重刺激了歐洲諸國,唇亡齒寒、感同身受和政治正確很大程度上淡化了內部矛盾,提升了一體化的向心力。同時,歐洲各國與俄羅斯的親疏程度、對俄能源資源依賴的多寡、對安全關切和對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側重、對處理與俄關系戰略思路的差異、對挺烏代價和反俄成本的平衡等方面存在差異。從長期來看,各國的異質性和由此產生的一體化離心力也必將與日俱增。

第四,沖突給歐洲帶來歷史轉折。盡管俄烏戰尤酣,局未定,但德國總理朔爾茨在沖突伊始有關轉折點的觀點或可參考。一是不少歐洲國家政策出現根本性轉向。例如,德國二戰后首次對外援助致命性武器,并建立千億歐元國防基金,年度軍費超過當年GDP的2%,踏上前景未料的再武裝之路。英國正牽頭撮合波羅的海三國及烏克蘭、波蘭、芬蘭試圖組成非軍事小北約等。二是歐盟原本引以為傲的全球化、規范性力量及綠色可持續發展和數字化等一體化重點發展目標,顯然將在較長時間內為軍事硬實力、地緣政治和安全議題讓路。三是歐洲政治版圖可能重塑。法德軸心的聚合和影響力受到挑戰,英國獲得向歐盟施加影響的機會,波蘭、波羅的海國家的話語權上升。四是歐盟的綠色轉型將被推遲,能源政策和供需結構的去俄化加速,產業鏈等將被迫調整。五是由法、德主導的對俄接觸與合作政策將會遭遇整體反思或清算,未來相當長時期內對俄接觸是否會徹底被對抗和遏制所替代,新的歐洲安全框架的確立是否會遙遙無期,這些都有待觀察。

總而言之,俄烏沖突如果長期持續,歐洲將成為其自身所不愿看到的美、俄角力場,并留下長期無法愈合的傷口。如果俄羅斯完成了對烏克蘭的去軍事化,面對拱火而又不愿出兵的美國和北約,被政治正確綁架的歐盟面對“被中立化”或被肢解的烏克蘭,究竟如何“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以及如何長期與俄羅斯纏斗、消耗,將成為一個重大現實問題。若受北約援助的烏克蘭堅持抵抗,使得俄羅斯無法體面退場,甚至以核武器相威脅,對歐洲而言亦非幸事??傊?,在此情況下,歐洲恐難以如愿以償并全身而退,盡快止戰促和才是歐盟及眾多歐洲國家的上策。

西方制裁俄羅斯對俄羅斯與全球經濟的影響

俄烏沖突發生后,美國及其盟友對俄制裁不斷升級,俄也在全力反制裁,制裁與反制裁產生的國際經濟和金融影響應客觀看待。中國堅持對外開放和推動新型全球化發展,有助于鞏固自身安全。

(一)制裁的內容及其對俄羅斯經濟的影響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在俄烏沖突后對俄羅斯實施了不斷加碼的經濟和金融制裁,主要包括四個方面。首先,對俄羅斯政府高官、中央銀行和一些企業及巨頭在海外的資產賬戶實施凍結。俄羅斯2012年起就禁止官員及其家屬在海外擁有資產,對個人海外資產的凍結對俄羅斯的影響不大,只有象征性意義。但是俄羅斯的跨國企業在海外有很多資產,一旦被凍結,會對其經營產生影響,在俄羅斯國內的經營活動也會受到牽制。俄羅斯中央銀行的外匯儲備被凍結,將使俄羅斯無法動用外匯儲備來償還外幣債務,俄羅斯政府的對外償債能力遭到破壞,對外匯市場的干預能力也受到限制,盧布匯率將大幅度波動。其次,進出口限制和禁運。限制芯片等高科技產品、關鍵零部件對俄出口,將會對俄羅斯依賴西方技術和關鍵零部件的行業如IT行業產生不利影響。當然,俄羅斯的制造業本身在其經濟中的比重不大,這方面的影響處于可控狀態。再次,對俄羅斯金融機構、實體的跨境投融資活動實施限制,不允許美國的資金、資本進入這些企業的投融資活動,不準購買俄羅斯政府和企業發行的債券,美國公司持有的俄企業股票也被要求迅速拋出。這些措施導致俄羅斯一些企業的正常經營活動受到沖擊,股權結構發生變化,在西方股市上市的俄羅斯企業股票價格大幅下跌。最后,將俄羅斯7家銀行排除出SWIFT。這7家銀行規模不小,俄境內企業利用這幾家銀行從事跨國經營活動和貿易投資的支付將變得很困難,西方媒體將這一制裁措施稱為“金融核彈”。但是,盡管存在負面影響,實際上制裁的象征性意義更大。因為這樣的措施并不能真正阻止俄羅斯企業和金融機構從事跨國經營活動,況且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出口最大的結算銀行俄羅斯天然氣工業銀行被西方保留在了SWIFT體系內,不受制裁影響。

總體來看,這些制裁措施相互疊加,導致俄羅斯經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打擊,出口也受到限制,金融市場和盧布承受了巨大壓力。伴隨著官方制裁措施而發生的西方企業撤出或者停止在俄羅斯的經營活動,也在就業、市場預期等諸多方面對俄羅斯的經濟產生不利影響。因此,俄羅斯2022年的經濟大概率會陷入比較嚴重的衰退,原先預期的2%以上的增長將無法實現。但是,俄羅斯經濟并不會崩潰,其維持經濟運行的所有資源都能夠自給自足,試圖通過經濟和金融制裁使俄羅斯經濟崩潰是一廂情愿。

(二)俄羅斯應對制裁的舉措及其影響

2020年,俄羅斯的經濟規模為107.3萬億盧布,約為1.48萬億美元,但這并不能準確反映其經濟實力。俄羅斯掌握著能源和糧食這兩大重要經濟資源,是世界第二大原油出口國,是歐盟的主要能源供應者。歐盟超過30%的石油和超過40%的天然氣從俄進口,德國和一些中東歐國家對俄能源的依賴程度更是超過了60%。歐盟中短期內無法脫離俄羅斯的能源供應。俄羅斯還是世界第二大糧食出口國,2020/2021農業年度其糧食出口達到4 800萬噸。其中,出口小麥3 720萬噸,占全球小麥出口的18.7%;出口大麥620萬噸,占全球大麥出口量的12.9%;出口玉米400萬噸。西亞、北非對俄羅斯糧食的依賴程度很高,歐盟國家也對俄羅斯的糧食有需求。俄羅斯在西方升級制裁后,加強了與中國、印度等非西方國家的合作,擴大了對這些國家的能源和糧食出口,因此制裁也不會使俄羅斯的出口收入中斷或明顯下降。

俄羅斯宣布對不友好國家的能源出口將用盧布結算,并且禁止向不友好國家出口糧食。這不僅會導致全球能源市場和糧食市場供求緊張,對全球通脹產生不利影響,更為重要的是這將撕破西方對俄羅斯金融制裁的大網。由于歐洲國家要繼續以長期合約的低價購買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購買者就必須先將美元或歐元兌換成盧布存入俄羅斯的銀行賬戶,由此西方銀行與俄羅斯銀行之間就必然發生外匯買賣和匯款交易,原來被納入金融制裁的俄羅斯銀行也就自然而然突破了制裁的限制。俄羅斯通過這一舉措還將直接提升盧布的需求,為盧布匯率提供支撐。歐盟目前雖然表示不能接受,但是談判的結果最終還是會以盧布支付,只是在歐元兌換盧布的方式及渠道上做一些妥協,西方對俄羅斯的金融制裁也將不得不進行相應的讓步和調整。

(三)對世界經濟和國際金融的短期和長期影響

西方的經濟和金融制裁對世界經濟造成明顯的負面影響。俄烏沖突已經使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對外貿易受阻,而俄烏兩國是糧食出口大國,俄羅斯在全球能源市場上也舉足輕重。戰爭和制裁直接導致糧食和能源價格大幅度飆升,并且帶動了其他資源型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這將使西方國家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導致的通貨膨脹雪上加霜,對飽受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后艱難復蘇的世界經濟造成嚴重的負面沖擊,原先預測2022年全球經濟增長4.4%將無法實現,歐盟甚至可能陷入衰退。

在金融市場上,避險情緒上升,股票、債券的價格大幅度波動。加之美聯儲為了應對通貨膨脹而加快升息步伐,資本的全球流動會更加頻繁,金融壟斷資本的投機活動也會更加活躍。金融資產和大宗商品價格的波動會更加劇烈,一些新興經濟體的金融市場面臨更多沖擊,貨幣匯率波動幅度也會擴大,而且不排除一些國家發生局部金融危機的可能性。俄羅斯和烏克蘭經濟和金融遭受的破壞也會產生溢出效應,歐洲國家的企業和金融機構受其牽連也會發生更多的破產事件。

從長期看,美國和西方動輒使用金融制裁來實現其地緣政治目標將導致國際貨幣和金融體系發生重大調整和演變。有關國家對美元的不信任情緒會上升,更多的非西方國家將會開辟本幣跨境交易渠道,雙邊、區域性貨幣和金融合作的動力會增強。這對于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和金融市場并非好消息,對于跨境貿易投資也并非最佳選擇。但是在效率與安全之間進行選擇并非西方國家的專利,當非西方國家的資產和經濟交易安全面臨威脅時,雙邊基礎上的貿易投資和支付協定盡管存在效率損失問題,但將獲得發展空間,這些將對未來的經濟全球化產生沖擊。

(四)對中國的影響、啟示及戰略應對

俄烏沖突給中國帶來的直接沖擊也是負面的。中國是能源、糧食的進口大國,俄烏沖突導致的能源和糧食價格上漲使輸入型通貨膨脹壓力上升,不利于中國控制通貨膨脹。在地緣政治博弈中,俄烏沖突也使中國處于受到損害的地位。美國竭力把中國描繪成“支持俄羅斯動武的盟友”,繼而挑唆歐洲對中國施壓,中歐關系面臨更大的挑戰。美國和西方對俄羅斯實施的經濟和金融制裁還可能衍生出對中國企業的次級制裁風險,致使中國企業跨國經營成本上升。

從中長期看,美國和西方的制裁的確迫使中國不得不考慮在同美國及西方的貿易與投資活動中的安全問題,因為它們對于拓展本質上互利互惠的貿易與投資也造成了困擾和不利影響。目前國內不少學者已經從美國和西方動用經濟和金融制裁手段喪失底線的角度,警示中國需要防范。如果我們應對不當,可能會陷入美國極端反華勢力推動與中國經濟“脫鉤”的陷阱。

因此,我們一方面確需對美國在極端情況下可能對中國采取類似的制裁措施保持警惕,未雨綢繆;但另一方面也要冷靜判斷和沉著應對,要有信心按照既定強國目標推進各項政策。

第一,美國和西方極端反華勢力利用媒體不斷抹黑中國形象,民眾對中國的負面看法雖然在增加,但是并不存在將中國普遍視為敵對國家的民意基礎,如果對中國采取極端敵對措施,并不能獲得廣泛的民意支持。

第二,中國經濟與全球經濟深度融合,如果制裁中國,西方付出的代價將遠遠超過其收益。僅以美國針對中國的貿易戰為例,美國對中國的出口商品普遍加征了高關稅,但是美國從中國的進口仍然不斷增加,2021年增長了27.5%。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西方與中國經濟“脫鉤”要比與俄羅斯能源供應“脫鉤”更加困難。

第三,雖然中國擁有的外匯儲備高達3萬多億美元,但是投資美國政府債券的規模只有1萬多億美元。而西方國家的企業目前在中國的直接投資累計存量超過1萬億美元,加之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增值部分,其存量價值更大。在極端情況下,如果美國和西方國家對中國實施與凍結資產類似的金融制裁,中國所具有的反擊手段僅此一項就具有重大殺傷力。更不用說西方官方和金融機構在中國政府債券上的投資也已經超過2萬億元,這個籌碼也是西方對中國實施金融制裁時需要思量的。

第四,人民幣所具有的價值和實力也不容小覷。人民幣已經在國際社會被廣泛交易和使用,接入人民幣跨境交易系統CIPS的國家和金融機構不斷增加。如果SWIFT制裁中國金融機構,那么對SWIFT的反噬將會是巨大的,其信用將會遭到重創,SIPS清算系統自身的報文路徑將會被更廣泛使用,從而促進CIPS的快速發展。

因此,中國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背景下強調制度性開放,提升對外開放水平,推動新型全球化戰略,體現了中國的信心和決心。這既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打破西方封鎖、“脫鉤”乃至制裁企圖的最佳戰略舉措。這一點并不會因俄烏沖突和西方無底線制裁而發生根本性改變。

從美國應對俄烏沖突看其對華競爭戰略的發展趨勢

俄烏沖突顯示,美國和歐洲在冷戰結束后對俄羅斯及原蘇聯成員融入自由主義國際秩序的政治、安全和外交安排基本失敗。由此,俄烏沖突標志著后冷戰時代的結束。正如拜登所言,“我們將有一個新的世界秩序?!?將美國對華施壓的相關行動和信號放在其全球戰略東移的背景下,結合其應對俄烏沖突的做法來分析,就能判斷美國對華競爭戰略的基本發展趨勢。

(一)拜登政府應對俄烏沖突的基本做法

拜登政府應對俄烏沖突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從2021年10月至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發動“特別軍事行動”。此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威懾,以阻止俄發動軍事行動,但以失敗告終。第二階段從俄烏沖突爆發開始,主要是推出一系列對俄制裁措施,削弱俄羅斯在烏克蘭的軍事行動能力和政治意愿,并爭取在烏克蘭形成一個有利于美歐的最終解決方案。從拜登政府這兩階段的具體應對來看,其主要因素包括多個方面。

第一,確保俄羅斯無法以軍事手段改變歐亞大陸安全格局。作為全球霸權國家,歐亞、亞太和中東三個地區對美國都至關重要,美國要確保這三個地區不能出現任何挑戰其主導權的國家。如果俄羅斯此次成功通過軍事手段使歐亞安全格局朝不利于美歐的方向發展,那么美國對其他地區大國的威懾力將大為減弱,這是拜登政府難以接受并力圖避免的。

第二,不能因此次沖突打斷美國全球戰略重心東移的安排。中國是美國長期和全面的對手,俄羅斯是美國當下的威脅,這是從特朗普政府延續至拜登政府的美國既定戰略。美國全球戰略重心東移是民主、共和兩黨的共識。拜登政府執政后即尋求與俄羅斯緩和關系,確保美國全球戰略重心東移是主要原因之一。俄烏沖突爆發后,美國共和黨內意見分裂,建制派強調對俄采取更強硬的政策,“特朗普派”反對美國加大對北約的承諾以及反對美國繼續卷入烏克蘭事務,第三派則同時批評普京和拜登。?這些聲音對拜登政府堅持戰略東移總體壓力不大。

第三,美國不愿直接卷入與俄羅斯的軍事沖突。美國如果直接卷入與俄羅斯的軍事沖突,將存在重大風險:一是美俄兩個核大國的直接沖突非常危險,二是美國國內民意不支持拜登政府在海外展開大規模軍事行動,三是不符合美國的總體戰略設計,四是對美國政府專注國內的議程不利。因此,拜登政府加強與盟友協調,加大了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力度,但對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烏克蘭設立“禁飛區”的請求置之不理。

第四,確保應對此次危機的具體做法能對中國、伊朗、朝鮮等形成有效威懾(其中最主要的是針對中國)。拜登政府擔心中國如果“效仿俄羅斯的做法”在某個方向展開軍事行動,會使美國陷入同時面對中俄兩個大國的境地,或和中國發生直接軍事沖突。而這不符合其對華戰略總體規劃和設想。

第五,從國內層面看,拜登政府的做法體現了以下幾點考慮:一是尊重美國國內反對海外軍事行動的民意;二是不被共和黨借機指責為對俄軟弱;三是防止對俄經濟制裁對美國國內經濟沖擊過大,并影響年底中期選舉的結果;四是借勢推動美國國內新能源產業的發展。

(二)拜登政府應對俄烏沖突面臨的挑戰

第一,美國與盟友的多方面協調難度高,把握有難度。2月24日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特別軍事行動”后,美國及其盟友的協調與合作的快速與高效超出了外界的預期。顯然,拜登政府從2021年8月的阿富汗撤軍行動和2014年的克里米亞危機中吸取了教訓,不惜降低安全級別,提前分享情報信息以獲取盟友支持。但是,隨著俄烏沖突持續發展,美國及其盟友的協調合作難度越來越大。美國和波蘭在向烏克蘭提供米格-29戰機問題上的協調,美國和歐洲大陸國家在禁止進口俄石油、液化天然氣問題上的不一致,以及沙特、阿聯酋和拜登政府在能源問題上的不和,都是美國及其盟友協調合作難度加大的表現。如果俄烏沖突久拖不決,這種難度還會繼續加大。

第二,在處理對華和對俄關系上保持平衡。雖然拜登政府出于各種原因堅持其“民主對抗專制”的政策框架,但將中國和俄羅斯完全推向一個特定的陣營,形成“新冷戰”格局,并不符合美國及其盟友的利益,也不是拜登政府希望看到的局面。在處理對華和對俄關系上,拜登政府既要在中俄之間打入楔子,防止兩國戰略協作水平進一步上升,又要在俄烏沖突期間保持對“印太”地區的關注,保持對中國足夠有效的威懾。俄烏沖突事實上已讓拜登政府通過緩和美俄關系而聚焦中國的戰略設計徹底失敗。如何兼顧眼前和中長期挑戰,在兩組雙邊關系上保持平衡,對拜登政府而言是相當大的挑戰。

第三,保持全球戰略重心東移的節奏。拜登政府明確的目標是不能因為俄烏沖突打斷其全球戰略重心東移的步調,但在現實中,要保持其重心東移的節奏并非易事。拜登政府將不得不重新集中精力應對俄烏沖突及其對地區安全秩序的影響,這也將面臨有限資源的地區分配問題。與此同時,北約、歐洲主要國家也不得不更加關注其所處地區,而無法更多地介入“印太”地區事務。美國全球戰略重心東移是美國及其盟友共同的行動,盟友的注意力轉移也將影響美國戰略重心東移的節奏。

(三)美國對華競爭戰略的發展趨勢

第一,通過強化盟友與伙伴體系,加大對中國的威懾仍將是美國對華競爭戰略的主要內容。拜登政府的主要考慮是在“印太”地區將美國雙邊同盟體系由傳統的“輻軸狀”升級為“格柵結構”,即擴大地區盟友和伙伴的范圍,并促進盟國之間、盟國和伙伴之間的協調合作。俄烏沖突發生后,拜登政府對強化盟友與伙伴體系的信心會進一步上升,會給“印太”地區的盟友與伙伴“布置”更多任務,提出更多要求,以在政治、外交等領域加大對中國對外政策環境的塑造,在安全領域加大對中國的軍事威懾。目前,拜登政府強化其“印太”盟友與伙伴體系最大的障礙在經貿領域。由于國內政治原因,拜登政府的“‘印太經濟框架”尚缺乏實質內容,因此對其盟友伙伴的吸引力不高。在可預見的未來,該障礙仍將難以消除。

第二,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仍將繼續向危險的方向發展。從拜登政府上任至今其“一個中國”政策的發展來看,既有利用有關問題遏制中國地緣戰略影響力的強烈意圖,又有把某個特定地區拉入所謂“民主政體”的小圈子來進行中美對抗的實際行動。雖然兩岸問題和目前俄烏沖突的根本性質完全不同,但從華盛頓對俄烏沖突爆發原因的反思可以看到美國戰略界在地緣政治問題上的總體思路。這種思路就是美國前國務卿奧爾布萊特在2019年時表達的觀點,即決定擴張北約是因為,“首先,通過擴大沒有發生戰爭的歐洲地區,北約擴張將使美國更安全?!浯危粋€更大的北約將激勵中東歐國家強化其民主制度,更尊重少數族裔的權利?!詈螅瑪U大將使北約更強大也更有凝聚力,而美國與俄羅斯在烏克蘭(以及中東地區)的分歧是由俄羅斯在這些地方定義其國家利益的方式所造成的”。華盛頓的反思基本是把俄烏沖突的發生歸咎于俄羅斯及其領導人,對美歐在冷戰后的制度安排及其執行過程中未能謹慎處理與俄羅斯的安全困境進行反思的少之又少。在這種總體思路的指引下,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仍將繼續向危險的方向發展。

第三,美國對華競爭戰略的重點將更加聚焦軍民兩用的新興高科技領域。新興技術是拜登政府對華競爭戰略的重點領域之一,其推出的“印太經濟框架”就包括數字技術領域,“四國機制”合作內容也包括新興技術,2021年6月成立的美歐貿易和技術委員會下設的10個工作組中也有多個與新興技術有關。從拜登政府應對此次俄烏沖突看,新興高科技是其特別關注的領域。一方面,美國在新興高科技領域對俄羅斯進行打壓,以削弱其軍事和經濟實力;另一方面,美國強調通過無人機、衛星技術等獲取俄烏沖突的即時狀況,并在輿論戰上壓制俄羅斯。俄烏沖突后,美國為了加大對華軍事威懾,必將更加聚焦軍民兩用新興高科技領域內的對華競爭。

[責任編輯:孫震海]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日韩AV手机在线观看蜜芽| 青青草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一本无码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美女在线| 九九热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视频免| 超清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绿巨人| 伊人91在线| 免费精品一区二区h| 国产成年女人特黄特色毛片免 | 久草视频精品| 免费看a级毛片|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麻豆99网站| 国产精品人成在线播放| 精品91视频| 伊人成人在线| 无码内射在线|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66| 无码免费试看| 91九色视频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呦| 毛片一区二区在线看| 免费国产好深啊好涨好硬视频| 亚洲视频无码| 国产美女91呻吟求|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 97视频精品全国免费观看| 国产无人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黄在线观看| 日韩东京热无码人妻| 午夜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 性做久久久久久久免费看| 亚洲香蕉久久|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婷婷五月| 久久毛片网| 青青草综合网| 免费一级毛片| 美女毛片在线| 99成人在线观看| 国产青青操| 91亚洲精选| 日韩av在线直播| 精品色综合| 亚洲最大看欧美片网站地址| 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三寸蜜桃| 久草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色偷丝袜婷婷无码麻豆制服| 99热国产这里只有精品无卡顿"| 成人综合网址| 多人乱p欧美在线观看| 在线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又黄又硬又粗| 日韩天堂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区| 久久精品国产在热久久2019 | 在线观看网站国产| 全色黄大色大片免费久久老太|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奇米777| 久久国产拍爱| 日本成人一区| 97精品国产高清久久久久蜜芽| 亚洲欧美成人影院|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 免费观看国产小粉嫩喷水| 久久久久青草线综合超碰| 亚洲精品制服丝袜二区| 广东一级毛片| 亚洲人成色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无码AV在线| 亚洲资源站av无码网址| 国产精品免费久久久久影院无码| 中文字幕有乳无码| 蜜臀AVWWW国产天堂| 伊人色在线视频| 精品日韩亚洲欧美高清a| 三级欧美在线| 无码人中文字幕| 2048国产精品原创综合在线|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视频| 啪啪啪亚洲无码|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91九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