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吳濤喜歡待在一方小天地里,陪伴他的,是槳葉、支架、電機等零部件。經過他雙手巧妙地組裝和調試,一架架“折翼”的無人機重獲新生,再次飛向天空。
近年來,無人機在航拍攝影、巡檢救援、農業植保、氣象探測、疫情防控等領域廣泛應用。擁有無人機檢修技能的人才成為市場的“香餑餑”。由于無人機“飛手”(無人機駕駛員)經驗不足、操作不當等情況,難免造成無人機墜落的突發情況,俗稱“炸機”。吳濤的工作就是拯救“炸機”的無人機。
2021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將“無人機裝調檢修工”納入國家職業分類大典目錄,無人機裝調檢修工國家職業技能標準頒布。這為無人機裝調檢修工職業培訓和考核提供了基礎和依據,滿足職業培訓和評價及人力資源管理需要。吳濤所在的安徽澤眾安全科技有限公司也是該技能標準的起草單位之一。
吳濤是一個“跨界”選手。他大學學的是建筑專業,畢業后還干過銷售,2017年,抱著好奇心接觸了無人機成為“飛手”,從起初的手忙腳亂到成為熟手,他從事過無人機航測、攝影、無人機駕駛員培訓工作。他特別喜歡讓無人機自由飛翔的成就感,也享受微調操縱桿,讓無人機按某個角度旋轉飛行的操作手感。正是在工作積累中,他充分了解了無人機的結構。
吳濤發現,損壞的無人機如果返廠維修,需要耗費大量時間,他就琢磨起了組裝維修,一面跟著老師傅請教,一面參加專業培訓。從最初買新配件安裝,到拆開零件維修、制作替換,吳濤的經驗越來越豐富。
吳濤坦言,調試的難點在于每款飛機的飛控系統都不一樣,相應的調試軟硬件、參數標準等不盡相同,為了掌握市面上大部分無人機機型的飛控,吳濤可下了一番苦功夫。“飛控的作用很大,就相當于為無人機安上智能大腦,讓飛機受外界環境影響小,姿態更加平穩。”
吳濤發現,強磁信號干擾、技術不過關、環境影響、飛行前檢查不仔細,或是槳葉、電池、GPS等部件沒有正確安裝都可能造成“炸機”。其中,70%的事故都歸咎于“飛手”不細心。
他同樣觀察到,無人機駕駛培訓業務愈發紅火。前幾年,都是無人機愛好者自發前來報名學習,現在的培訓業務越來越規模化,影視傳媒、公安、消防、電力等單位都“組團”來學習。“這代表著無人機普及到更細分的行業領域,行業的春天來了。”
(摘自《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