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通
2022年3月17日,山東省鄒平市黃山中學發布了《關于我校一教師線上教學期間訓斥學生的情況說明》,高一年級女教師曲某某線上教學時,因學生不聽從安排,訓斥辱罵學生的視頻引發網絡傳播,學校依據相關規定給予該教師行政警告處分。
從視頻中可以還原當時的場景:女老師在線上上課時,有些學生沒有打開攝像頭,她無法看到學生上課情況;還有些學生處于靜音狀態,并沒有認真聽課。女老師提醒了好幾次后,還是有學生沒有聽從安排,于是一氣之下,出口成“臟”。
視頻被曝光,許多家長找到學校討說法,于是,這場關于“師德”的問題引來了熱議。雖然有人認為這位老師的責任心很強,班級成績也不錯,“罵人”是為了維持好課堂紀律,初衷是她對學生負責,但作為一名教師,語言粗魯、臟話連篇、不堪入耳,實在有損教師教書育人、身正為范的形象,有違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可謂失德失范。用臟話罵學生,喪失了做老師的道德底線,即使初心是為學生好,這種方式也不可取。
新冠肺炎疫情下,很多學校改變了授課方式。于是,講臺后面的老師站在了鏡頭前,搖身一變成了“主播”。他們要在短時間內熟練運用視頻鏡頭甚至剪輯工具,還要制作大量課件,以及要改變傳統教學的思路和技巧。于是,一些老師會不自覺地把“線下”的習慣拿到“線上”。比如文中的女老師曲某某,她對學生爆粗口的行為,如果放在平時上課的教室里,也許就不會顯得那么扎眼。她在罵學生的過程中,應該是很有畫面感的:老師在講臺上大聲訓斥,調皮學生在座位上低著頭,偶爾還會偷笑……然而網絡猶如放大鏡,會無數倍放大缺點,直到形成輿論漩渦,把當事人淹沒其中。
在疫情之下,老師還擔當著教育的責任,在學生面前擺上了一張書桌,但因為這一番泄憤的粗口,足以讓她千夫所指,身敗名裂,實在可惜。
有些話也想對憤怒的家長們說一說。
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狀態究竟怎樣,家長并不清楚。許多孩子在家和在學校完全是兩種狀態,家長覺得自家孩子平時很乖巧、懂事,在學校也一定如此,因此,一看到這個視頻就炸了毛。殊不知,這些平時聽話的孩子在脫離了父母的“管控”后,在學校大量同齡人的“鼓勵”和“影響”下,更愿意“探索”規則的邊界,尤其是對于處在青春叛逆期的高中生來說,體內的荷爾蒙會煽動他們去“挑戰權威”,“不服從”能給他們帶來更大的快感。因此,如何培養教育他們,既是“技術活”,又勞心費神。
如果沒有網課,家長平時根本沒有機會看到孩子的上課狀態。今天家長們看到的雞飛狗跳的課堂,就是平時老師暴跳如雷的原因。試問:有多少家長在輔導孩子學習的時候沒發過火?正是因為有了網課,在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之間搭起了一座橋,家長可以督促孩子養成好的習慣,老師可以專心傳授學生知識,雙管齊下,才能結出碩果。
教育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對老師如此,對家長亦如此。
編輯/宋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