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樹榜
摘要:目的:高位復雜性肛瘺合并白塞氏病的治療。方法:行高位復雜性肛瘺主管掛線治療,支管橡皮筋曠置引流處理,創口局部每日兩次沖洗換藥治療(早期用生理鹽水沖洗,后期用康復新液沖洗);同時藥物控制白塞氏病(自行口服糖皮質激素及中藥)。結果:術后10-15天出院,創口愈合大約比一般病人多10天左右。隨訪1-5年(平均4年),所有病人高位復雜性肛瘺一次性治愈,局部疤痕小,無1例嚴重并發癥及后遺癥,無病例復發。結論:在白塞氏病病情控制的情況下,高位復雜性肛瘺的治療影響不大。
Objective: To treat high complex anal fistula with Behcet's disease. Methods: High complex anal fistula was treated by thread-drawing in the main tube, drainage with rubber band in the branch tube, and dressing change by washing the wound twice a day (early washing with normal saline and later washing with Kangfuxin solution). At the same time, drugs are used to control Behcet's disease (oral glucocorticoid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ults: 10-15 days after operation, the wound healing was about 10 days longer than that of ordinary patients. Follow-up for 1-5 years (average 4 years) showed that all patients with high complex anal fistula were cured at one time, with small local scar, no serious complications and sequelae and no recurrence. Conclusion: Under the control of Behcet's disease, the treatment of high complex anal fistula has little effect.
關鍵詞:高位復雜性肛瘺? 白塞氏病
【中圖分類號】R657.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11--01
高位復雜性肛瘺的治療本身就非常困難,瘺管多,走形復雜,手術后復發率高;手術前盡量行盆腔MRI檢查或肛門腔內B超檢查,可以對瘺管走形有很大地幫助,手術中找到內口處理好,并徹底尋找其余支管并處理,術后換藥已非常重要,都處理好后基本就不會復發;白塞病又稱貝赫切特綜合征,是一種全身性免疫系統疾病,屬于血管炎的一種。其可侵害人體多個器官,包括口腔、皮膚、關節肌肉、眼睛、血管、心臟、肺和神經系統等,主要表現為反復口腔和會陰部潰瘍、皮疹、下肢結節紅斑、眼部虹膜炎、食管潰瘍、小腸或結腸潰瘍及關節腫痛等。貝赫切特綜合征需要規律的藥物治療,包括各種調節免疫的藥物,不治療則預后不好,嚴重者危及生命。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共治療10例病人,其中男性9例,女性1例,年齡45-62歲,平均年齡55歲,其肛瘺病程9天-32年,白塞氏病病程5-35年不等。
1.2臨床表現? 肛周反復腫痛及分泌物溢出或腫痛,因伴有白塞氏病,多次就診院外均只行局部膿腫切開引流術及抗感染治療,未能進一步行瘺管根治治療或手術,致使肛緣部外口多達10余個之多,環肛門一周,肛周疤痕明顯,病人痛苦不堪,四處求醫無門。
1.3? 其中有一例患者白塞氏病程32年,伴反復消化道大出血,每次均在死亡邊緣搶救過來,自訴近年每年兩次“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治療白塞氏病兩次,每次一月;其肛緣部反復腫痛已10余年,多次院外行肛周膿腫切開引流術處理,均未能進一步行瘺管根治及手術治療,肛緣部部疤痕明顯,外口多大10余個,患者痛苦不堪,在院外多次就診均因其白塞氏病原因而望而卻步;
2、治療
2.1方法:完善手術前常規檢查,積極控制局部感染,檢查內容包括一些自身抗體如抗核抗體、抗內皮細胞抗體等,血沉、C反應蛋白等炎癥指標,結核、病毒等感染指標及臟器功能指標等。必要時完善盆腔MRI檢查或肛門腔內超聲。
2.2方法:積極控制白塞氏病(自行口服糖皮質激素及中藥中);
2.3 手術方法:術前常規清潔灌腸,連續硬膜外麻醉后,取側臥位或截石位,常規消毒鋪巾,主要尋找內口,先行主管橡皮筋掛線治療,徹底尋找其余支管,并支管用橡皮筋曠置引流,盡量修創口為底小口大梭型;
2.4術后處理:仍需積極控制感染,每日大便后需用中藥坐浴(自擬方),局部創口甲硝唑沖洗兩次,大約10天后,創口壞死組織脫落,明顯出現新鮮創面后,用康復新液沖洗;同時需進食蛋白質粉及易消化的營養食物,到兩周左右根據創口情況酌情取出橡皮筋,繼續便后坐浴、創口沖洗及換藥等對癥處理中;
2.5 所有病例中,經過精心治療及護理后,全部患者一次性治愈,沒有一例患者復發及后遺癥,愈合時間比普通患者長大約10天,患者均滿意而歸;
2.6? 所有患者均做術后回訪(每年兩次),大約1-5年,平均4年,均無一例患者復發,同時患者其白塞氏病控制良好;
3、討論
3.1高位復雜性肛瘺治療的難點是:①內口尋找不準確或未能尋找徹底(有時不止一個內口);②、支管多,反復發作后,瘺管產生粘連,手術中未能徹底尋找瘺管及處理干凈③手術中引流不暢④、術后換藥不到位,形成假性愈合,⑤、術中殘留異物;肛瘺是指直腸下端、肛管、肛門周圍皮膚組織間形成的內外口相通的瘺管,其復發率10%左右。其中,高位復雜性肛瘺術后復發率高達50%,再次手術的失敗率仍有10%;
3.2白塞氏病的治療及預后:白塞病的治療以藥物治療為主,需要服用藥物時間長短不一,多數病人需要較長期服藥,主要是免疫調節藥或免疫抑制藥,包括口服糖皮質激素等(本組患者中均口服有中藥治療)。在藥物治療之外還可選擇手術治療或介入治療,但都應以藥物治療為基礎。其預后:不同表現的白塞病患者預后不同,多數患者病情長期處于緩解-復發交替的狀態,部分患者經有效治療后能達痊愈。僅表現為口腔潰瘍或皮疹的患者預后較好,表現為系統受累者,如眼部、神經系統和腸道受累,不治療則預后不好,嚴重者導致失明、腸穿孔或死亡,所以需積極治療,并且治療越早、效果越好。
3.3、兩種疾病合并后治療難度更加大;但經過我們的精心設計手術、治療及精心護理,加之患者及家屬的信任及配合,均全部一次性治愈出院;
參考文獻:
馬武開,白塞氏病的中醫病因病機探討;(J)江蘇中醫藥,2003,24(7):7? ?8。
李德偉,加味當歸六黃湯治療白塞氏病36例觀察;(J).實用中醫藥雜志,2001,17(3):3.
姜春英、史學文、管仲安,高位肛瘺的手術治療,中國中西醫結合外科雜志2003,9(2):148 189.
李省吾,高位復雜肛瘺的診治現狀與進展,浙江臨床醫學,2003,5(12):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