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兵 王全繼 覃少吾 謝延平 裴啟元 朱仲龍 桑子陽
摘要:鄂西武陵山區木本蜜源植物資源豐富,極具開發價值,掌握該區主要木本蜜源植物資源情況,對促進該區域養蜂業發展及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通過野外實地考察該區域木本蜜源資源情況,結果表明:該地區主要木本蜜源種類豐富,共 84 種,隸屬于29 科 54屬;花期主要集中在夏季(43種),春、秋季(14種和16種)次之,冬季最少(11種)。在中低山、中山、半高山區分布最為豐富且四季均衡,依次為67種、81種、79種。基于本調查結果,建議該區域林業管理部門從宣傳引導、加強多功能鄉土木本蜜源植物開發利用及品種選育研究等方面,促進蜂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關鍵詞:武陵山區;木本蜜源植物;養蜂業
中圖分類號:Q949. 9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3020(2022)02-0028-05
Investigation and Exploitation Strategies of Main Woody Nectar Plant Resources
in Wufeng County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in Wuling Mountain Area of Western Hubei
Tan Bing Wang Quanji Qin Shaowu Xie Yanping Pei Qiyuan Zhu Zhonglong Sang Ziyang
Abstract:There are rich and great development value woody nectar plant resources in Wuling mountainous area of western Hubei. There have great significance for promoting development of apiculture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that we master main woody nectar plant resources in this area by field investigatio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in woody nectar sources in this area were rich,with 84 species belonging to 29 families and 54 genera;Flowering period i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summer (43 species),followed by spring and autumn (14 species and 16 species),and the least in winter (11 species) .It is most abundantly distributed in the middlelow mountain,middle mountain,and semihigh mountain area,and has a balanced season,with 67 species,81 species,and 79 species in sequence. Based on investigation results,it is recommended that the forestry management departments in this region promote and guide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multifunctional native woody nectar plants and research on species selection to promote the healthy and orderly development of the apiculture.
Key words:Wuling Mountain Area;woody nectar plant;apiculture
鄂西武陵山區是指湖北省境內武陵山及其余脈所在的區域,屬長江流域重要的水源涵養功能區和生態屏障區,森林覆蓋率達72.7%,生物物種多樣,素有“華中動植物基因庫”之稱,其中被子植物178科1 188屬4 920種[1]。由于交通閉塞,缺乏產業支持,該區域曾被劃為中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2]。如何結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先進理念,開發利用本地資源,對該區域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及助力鄉村振興,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養蜂業是一項適宜經濟欠發達地區(尤其是山區)致富的養殖業[3]。蜜源(花粉和花蜜)為養蜂的前提條件,不僅是蜜蜂的主要食物來源也是蜂蜜的主要成分,是發展養蜂業的物質基礎[48]。加強蜜源植物研究,普及蜜源植物知識,是促進養蜂產業發展的重要措施[3]。我國蜜粉源植物種類是世界上最多的國家,能釆得商品蜜和蜂花粉的重要蜜粉源植物及輔助蜜粉源植物達萬種,占我國種子植物種類近1/3[9],但目前對于蜜源植物研究多處于較為簡單的資源普查階段,廣大山區的蜜源植物仍未被充分利用[10,11]。在養蜂生產中一般把分布廣、面積大、分泌量大、能取到大量商品蜜的植物稱為主要蜜源植物[12]。木本蜜源植物相對于草本蜜源植物具有生長周期長、個體生物量大、泌蜜穩定性和豐產性都高于草本的優點,為蜜蜂的采集活動提供了豐富的蜜源,可滿足蜜蜂對各種營養物質的需求[13,14]。此外,桑麗琴研究發現中華蜜蜂對藥用蜜源木本植物有一定的偏好性,善于采集并利用這些藥用木本植物[15],對以木本蜜源植物為主要采集來源的蜂蜜賦予了特殊價值。因此,摸清本區域木本蜜源植物種類、季節和海拔分布,對合理規劃地方蜂業有現實意義。鑒于此,本研究以鄂西武陵山區為調查地點,通過野外實地調查和分析,對該區的主要木本蜜粉源植物進行了系統全面的了解,同時基于林業管理部門角度對當地木本蜜源植物開發利用提出科學策略,以期為本區域養蜂生產提供科學依據,促進該區域經濟和生態環境協同發展。
1材料與方法
1.1研究地概況
鄂西武陵山區位于湖北省西南部,轄宜昌市和恩施土家族自治州的11個縣市。地處東經 108°34 ′~111°21 ′,北緯 29°07′ ~ 31°24′,總面積 3.2萬km2[16]。該區域地形復雜,地貌千姿百態,氣候垂直差異明顯,植物群落復雜多樣,植物種類繁多。平均海拔在 1 500 m 左右,最高海拔為巴東縣北部小神農架海拔3 005 m。該區域為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類型氣候,熱量充足,降水充沛,濕度大,云霧多,日照少。年均氣溫 13.1~17.5 ℃,年降雨量 1 061~1 500 mm。武陵山區在綜合自然地理區劃中屬于中亞熱帶云貴高原常綠闊葉林區,植被類型復雜多樣,主要有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落葉闊葉林以及亞高山針葉林等[17],森林覆蓋率達 53%以上,是我國亞熱帶森林系統核心區,也是長江流域重要的水源涵養區與生態屏障。
1.2研究方法
2021年8~10月,分別進行了兩次野外實地調查。路線一: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大堰鄉,五峰土家族自治縣漁洋關鎮、長樂坪鎮、五峰鎮、灣潭鎮,及鶴峰縣的燕子燕子鎮和五里鄉;路線二:五峰土家族自治縣采花鄉、傅家堰鄉、牛莊鄉,及巴東縣金果坪鄉。同時結合湖北省第五次森林資源普查相關數據,并參考《中國植物志》[18]《三峽植物志》[19]《中國蜜源植物》[4]《蜜源植物》[20]《湖北蜜源植物》[3]等整理出該區主要木本蜜源植物名錄。
1.3數據分析
對蜜源植物的科、屬、種、類型、花期、垂直分布利用 Excel 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與分析。
2結果與分析
2.1木本蜜源植物資源種類
調查統計得出(表1),該區共有主要木本蜜源植物84種,隸屬于29科54屬。從生活型來看,該區主要木本蜜源植物以喬灌木為主,喬木和灌木分別為41種、40種,藤本3種,喬木、灌木和藤本分別占總數48.81%、47.62%和3.57%。從習性來看,常綠植物25種,占總數29.76%;落葉植物59種,占70.24%。其中單種科16科,占總科數的55.17%,所含16種占總種數的19.05%;2~4種科8科,占總科數的27.59%,所含21種占總種數的25.00%;≥5種科有5科,占總科數的17.24%,所含47種占總種數的55.95%。山茶科(13種)、薔薇科(12種)、豆科(9種)、鼠李科(6種)、蕓香科(5種)為優勢科。單種屬41屬,占總屬數的75.93%,所含41種占總種數的48.81%;2~4種屬12屬,占總屬數的22.22%,所含30種占總種數的35.71%;≥5種屬1屬,占總屬數的1.85%,所含13種占總種數的15.48%。柃屬(13種)為優勢屬。
2.2木本蜜源植物花期時間分布特征
按春夏秋冬四季的花期劃分方式[3],經統計(圖1),本區主要木本蜜源植物中屬春季蜜源植物的有9科13屬14種,占主要木本蜜源植物總種數的16.67%,主要為檫木Sassafras tzumu、山礬Symplocos sumuntia、白花泡桐Paulownia fortunei及薔薇科的華中櫻桃Prunus conradinae、山莓Rubus corchorifolius、野薔薇Rosa multiflora、李Prunus salicina等。夏季蜜源植物19科36屬43種,占主要蜜源植物總種數的51.19%,主要為杭子梢Campylotropis macrocarpa、華椴Tilia chinensis、凍綠Rhamnus utilis、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中華石楠Photinia beauverdiana、青麩楊Rhus potaninii、黃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等。秋季蜜源植物8科11屬16種,占主要木本蜜源植物總種數的19.05%,主要為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鹽膚木Rhus chinensis、刺楸Kalopanax septemlobus、宜昌胡頹子Elaeagnus henryi、虎杖Reynoutria japonica等。冬季蜜源植物3科3屬11種,占主要蜜源植物總種數的13.10%,主要為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巴東胡頹子Elaeagnus difficilis及山茶科柃屬米碎花Eurya chinensis、細枝柃Eurya loquaiana、半持柃Eurya semiserrata等。由此可知,本區內主要木本蜜源植物花期主要集中在夏季,春秋季次之,冬季最少。
2.3木本蜜源植物垂直分布特征
根據本區域內地理特征,將該地區的垂直分布劃分為低山區(海拔300 m以下)、中低山區(海拔300~600 m)、中山區(海拔600~900 m)、半高山區(海拔900~1500 m)、高山區(海拔1 500 m以上)5個區段,發現該區主要木本蜜源植物在中低山區、中山區、半高山區分布最為豐富,依次為67種、81種、79種,而在低山區和高山區分布數量相對較少,分別為38種和40種。結合花期分布來看,中低山區、中山區、半高山區的主要木本蜜源植物花期四季分布更加平衡,在蜜源植物稀少的冬季和春季,中低山區、中山區、半高山區分別有9種和10種、10種和14種、10種和13種,低山區和高山區冬季和春季分別僅有4種和7種、4種和6種(圖2)。因此,根據該分布規律分析,本區域最適宜養殖蜜蜂區域為中低山區、中山區、半高山區。
3結論與討論
鄂西武陵山區內主要木本蜜源植物花期主要集中在夏季(43種,占總數51.19%),春秋季次之,冬季最少(11種,占總數13.10%)。因此,本區域蜜蜂養殖需要加強冬季蜜源植物培育,實現蜜蜂順利越冬和繁殖。此外,該區主要木本蜜源植物在中低山區、中山區、半高山區區分布最為豐富,依次為67種、81種、79種,而在低山區和高山區分布數量相對較少,僅有38種和40種。結合花期分布來看,中低山區、中山區、半高山區的主要木本蜜源植物花期四季分布更加平衡,該海拔區段在本區最適宜養殖蜜蜂。
4鄂西武陵山區木本蜜源植物開發利用建議鄂西武陵山區是天然的蜜源植物資源寶庫,區內生態環境優良,木本蜜源植物種類豐富,且開花量大、花期長、泌蜜多[11]。林業部門為我國森林資源管理的核心職能單位,為了更充分合理利用該區木本蜜源植物資源,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從林業部門角度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4.1提升對木本蜜源植物識別能力和保護意識木本蜜源植物對于發展養蜂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由于缺乏蜜源植物基本常識,山區百姓在平時生產活動中無意識破壞蜜源植物。例如王了德在調查中發現,山區部分群眾采集椴樹花,砍漆樹做籬笆,在河谷、山坡經常有把次生荊條割灌等損壞蜜源植物現象[21]。因此,建議收集整理區域內主要蜜源植物,制作蜜源植物畫冊或手冊,發放山區百姓。對林業部門職員、蜂農、護林員等定期開展蜜源植物培訓活動,普及蜜源植物知識,加強群眾對蜜源植物經濟價值認識,提高群眾利用野生蜜源植物資源的意識,實現全面保護和合理利用植物資源與山區經濟協同發展。
4.2加強多功能鄉土木本蜜源植物開發
利用鄂西武陵山區內大量主要木本蜜源植物同時也是優良的經濟樹種。如鹽膚木、黃檗、吳茱萸Evodia rutaecarpa、青錢柳Cyclocarya paliurus、枳椇Hovenia acerba等是常用藥用樹種,粉椴Tilia oliveri、檫木、白花泡桐Paulownia fortunei等材性優良的用材林樹種,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柑橘Citrus reticulata、櫻桃Prunus pseudocerasus、棗Ziziphus jujuba、胡頹子Elaeagnus pungens、烏泡子Rubus parkeri、胡桃Juglans regia是重要的果用樹種,此外,胡枝子屬Lespedeza、烏桕Sapium sebiferum、復羽葉欒樹Koelreuteria bipinnata等是本區常用生態景觀樹種(表2)。因此,在造林活動中,要充分考慮樹種綜合利用價值,將多功能主要木本蜜源植物列入當地造林樹種名錄,鼓勵和支持群眾和當地苗圃繁育種植多功能木本蜜源植物。同時在森林撫育開展前,制定針對主要木本蜜源植物的保護措施。
4.3開展木本蜜源植物資源收集保存及新品種選育研究通過近年的宣傳和推廣,蜂產業受到山區群眾的熱捧。2015年末,五峰縣蜂農671戶,蜂群6 400群,蜂蜜產量不足2.5萬kg;截至2020年末,全縣蜂農達到8 402戶,蜂群10.01萬群,蜂蜜產量30.86萬kg。然而規模化發展后,純野生蜜源植物資源有限和季節分布不均開始逐步成為該區蜂產業發展的制約因素。因此亟須開展針對蜜源植物研究,選育高產、優質及適應能力強的蜜源植物并推廣種植是解決山區蜂產業發展瓶頸的關鍵。目前對蜜源植物的研究集中于種類、分布、蜜量大小及蜜質等方面的基礎研究,對蜜源植物種質資源收集保存及新品種選育較少報道。建議林業相關部門針對該區主要木本蜜源植物資源開展系統的種質資源收集,以泌蜜量大、蜜質優、持續時間長、適生性強且兼具藥用或用材價值等為關鍵指標選育新優品種,并在當地推廣種植,實現蜜源植物品質化、良種化,蜂產業專業化、規模化,打造鄂西武陵山區優質蜂蜜產品品牌和蜂產業。
參考文獻
[1]張小霜.武陵山區被子植物系統發育多樣性研究[D].吉首:吉首大學,2019.
[2]李夢竹.連片特困地區扶貧開發中的地方政府行為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5.
[3]黃大錢,劉祥勝.湖北蜜源植物志[M].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21.
[4]徐萬林.中國蜜源植物[M].哈爾濱:黑龍江科學出版社,1983.
[5]Dolezal A G,Toth A L. Feedbacks between nutrition and disease in honey bee health ScienceDirect[J]. Current Opinion in Insect Science. 2018,26: 114-119.
[6]Bonoan R E,O Connor L D,Starks P T. Seasonality of honey bee ( Apis mellifera ) micronutrient supplementation and environmental limitation[J]. Journal of Insect Physiology, 2018(2):23.
[7]Hr H,Se R. Honeybees of Asia[M]. Heidelberg: Springer-Verlag Berlin,2011.
[8]Hoover,Shelley E,Ovinge,et al. Pollen Collection,Honey Production,and Pollination Services: Managing Honey Bees in an Agricultural Setting[J]. Journal of Economic Entomology,2020.
[9]任再金.我國野生蜜源資源的利用與展望[J].作物品種資源,1983(3):2-8.
[10]馬建梅.戴云山主要蜜源植物柃屬資源分布規律研究及群落特征[D].福建:福建農林大學,2014.
[11]陳云飛,茍光前,王瑤,等.貴州省江口縣木本蜜源植物資源初步調查[J].山地農業生物學報.2016,35(6):40-48.
[12]柯賢港.蜜粉源植物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5.
[13]徐萬林.中國蜜粉源植物資源概況[J].中國養蜂,1992(1):28-30.
[14]劉珍珍,劉安民.我國部分主要蜜源植物簡介(連載)[J].養蜂科技,2002(4):33-35.
[15]桑麗琴,許升全.基于蜂蜜孢粉學鑒定秦嶺中華蜜蜂的蜜源木本植物[J].環境昆蟲學報,2021,43(2):379-386.
[16]李雙.民族旅游業區域整體發展的思考——以鄂西武陵山區為研究對象[J].長江師范學院學報,2017,33(6):46-49.
[17]龔雙姣,陳功錫.武陵山地區珍稀瀕危植物及其保護利用[J].廣西植物,2006(3):242-248.
[18]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志[M].北京:北京科學出版社,1978.
[19]彭鎮華.三峽植物志[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20]林盛秋.蜜源植物[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89.
[21]王了德,陳新京,趙馬平,等.舟曲縣蜜源植物調查研究[J].中國蜂業.2019,70(6):39-42.
(責任編輯:鄭京津)
基金項目:宜昌市科技研究與開發項目“鹽膚木新品種選育及高效培育技術研究與示范”(A21-4-013);五峰土家族自治縣科技研究與開發項“林藥蜂產業融合發展與示范”(2020CX11)。
作者簡介:譚兵(1977~),男,工程師,研究方向為生態修復。
桑子陽為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