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宇為 林慧娟 肖楚晗 黃莉 袁瑩 李霄鶴









摘要:基于網絡照片共享平臺,通過GooSeeker爬取靖港古鎮旅游照片作為研究數據,應用NVivo11.0和Ucinet6軟件,采用內容分析法、社會網絡分析法、聚類分析法,結合扎根理論、旅游凝視等理論分析游客對于靖港古鎮的景觀關注度。研究結果顯示:靖港古鎮物質文化景觀與非物質文化景觀關系處于破裂與失衡狀態,游客與靖港古鎮仍處于單向凝視關系,因此對古鎮景觀規劃提出以下建議:①打造古鎮名片,發展古鎮特色;②增強游客體驗,創造文化氛圍;③規劃景觀布局,豐富旅游產品。
關鍵詞:旅游凝視;景觀關注度;旅游照片;文化景觀;靖港古鎮
中圖分類號:F5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3020(2022)02-0037-06
Research on Landscape Attention of Ancient Towns Based on Tourism Gaze:
A Case of Jinggang Ancient TownXie Yuwei Lin Huijuan Xiao Chuhan Huang? Li Yuan Yin Li Xiaohe
Abstract:Based on the online photo sharing platform,the tourism photos of Jinggang Ancient Town were crawled by GooSeeker as the research data. The NVivo 11.0 and Ucinet 6 software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tourists’ attention to the landscape of Jinggang Ancient Town by content analysis,social network analysis and cluster analysis,combined with grounded theory and tourism gaze theor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terial cultural landscape and the nonmaterial cultural landscape of Jinggang ancient town was? in a state of rupture and imbalance,and tourists and Jinggang ancient town were still in a oneway gaze relationship. Therefore,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landscape planning of ancient town. ① To create the name card of ancient town and develo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cient town. ② Enhancing tourist experience and creating cultural atmosphere. ③ Planning landscape layout and enriching tourism products.
Key words:tourism gaze;landscape attention;travel photos;cultural landscape Jinggang ancient town
歷史文化古鎮經歷了千百年文化與歷史的洗禮,是富有地域鄉土特色與人文生態的活化石[1]。在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古鎮的旅游開發與文化保護有利于促進古鎮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古鎮經濟效益,對美麗中國建設形成強有力的支撐。近年來隨著古鎮經濟、文化建設事業的快速發展,古鎮旅游逐漸被大眾所認同;為了迎合大眾旅游喜好,商業化的打造模式使得眾多古鎮千城一面,如何凸顯古鎮特色,協調古鎮保護與旅游開發之間的矛盾成為當下亟須解決的問題。“旅游凝視”學說由英國社會學家厄里首次提出[2],隨著研究推進與實踐探索總結,旅游學科研究逐漸將凝視理論作為重要的理論分析工具[3],一些學者將凝視理論深度發展,將其廣泛應用于旅游凝視行為、旅游地文化變遷、主客關系、旅游形象等研究中[45]。旅游凝視解釋為旅游者根據自身價值觀和對景物的理解,將目的地景象轉換為物理形象最終轉換成目的地感知的過程。相較于文本記載,通過攝影行為獲取到的照片能夠反映旅游者最真實的旅游體驗[6]。當前已有部分學者致力于將分析旅游照片作為旅游凝視課題下的主要研究方法[7]。例如吳佩諭,黃遠水通過收集朋友圈旅游照片,對旅游的潛在符號屬性進行分析[8],戴光全、陳欣通過收集網絡論壇內的旅游照片,從照片內容以及表現手法對游客心理特征進行研究[6]。本研究通過分析旅游照片內容、表現手法以及比對古鎮元素相似度大小,探析游客對于靖港古鎮的凝視理解以及梳理攝影鏡頭下古鎮物質文化與非物質文化間的關系。為古鎮的規劃發展提供有效數據以及建設性意見。
湖北林業科技第51卷第2期謝宇為,等:基于旅游凝視的古鎮景觀關注度研究——以靖港古鎮為例1研究地概況
靖港古鎮坐落于湘江西岸,位于湖南省長沙市西北側望城區,蘆江與湘江的交匯處,鎮內水域交通便利,有“小漢口”的美稱。靖港古鎮地理位置優越,歷史文化氛圍濃郁,古鎮享有“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國家4A級旅游景區”等眾多榮譽稱號。古鎮內保留吊腳樓建筑形式,有數十處歷史遺跡例如古商鋪、作坊,獨具水鄉古鎮特色的建筑。網絡數據平臺上它的網絡評價和拍取的網絡照片較該城區其他鄉鎮旅游地數量更多,照片質量更高,因此本文選擇更具有代表性的靖港古鎮景區作為研究對象。
2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質性分析法為主導,根據格拉斯和斯特勞斯提出的扎根理論,借助NVivo11.0質性分析軟件,對照片內容進行分級編碼[910]。根據照片內容編碼得到不同元素的自由節點,將其分類整合為樹狀節點,從照片編碼結果得到的樹狀節點數量上探究游客對于不同文化元素的關注度,并將總結得到的照片編碼數據借助Netdraw使其可視化得到景觀元素組合偏好模型,運用聚類分析法理論探究游客對古鎮文化景觀組合的偏好。
2.1數據收集
以大眾、攜程網站照片作為基礎資料,以湖南靖港古鎮為旅游目的地,收集上傳的湖南靖港古鎮照片,共收集1 829張照片。照片篩選遵循三個原則:一是游記中標注拍攝時間在2019年12月29日~2020年12月27日,記錄游客在四季的旅游情況,保證數據的可代表性;二是照片必須在靖港古鎮內拍攝;三是剔除重復出現的或由兩張及以上拼接而成的照片[11]。通過照片篩選去除無效數據,最后得到照片1 585張。
2.2數據處理
首先將已篩選好的1 585張照片導入質性分析軟件NVivo11.0中,對照片內容的不同元素進行分類編碼,并規定單張照片最多不能超過4個類別[12]。最終得到135個主題,3 055個編碼參考節點。根據135個主題的核心含義,總結歸納出概括性的12個核心節點。并從旅游要素出發,將除去“其他”的16項核心節點歸納為自然風光、物質文化景觀、非物質文化景觀、旅游主體四大類[13](表1)。
2.3編碼信度分析
為縮小編碼誤差,由兩位研究人員進行預編碼信度分析測試。應用NVivo11.0質性分析軟件,根據扎根理論對旅游照片進行編碼,在確定自由節點并規定編碼規則的基礎上,選取總樣本的20%數量進行編碼,利用NVivo的編碼比較查詢功能對結果進行可信度檢驗,得到Kappa系數為0.86。K系數在0.9以上具有較高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在0.8以上具有可靠性,低于0.7就要重新編碼[14]。編碼比較結果接近0.9,節點編碼相似程度較高,因此可確定自由節點的合理性。
2.4表現手法編碼分析
通過分析旅游照片的不同表現手法,能夠映射出游客拍照心理的不同以及反映各類主體對靖港古鎮文化景觀的關注度。如表2所示,本研究根據相關學者的理論基礎,加以完善了較為完整的旅游照片分析體系,從照片的拍攝視角、色彩、景別三方面展開分析游客對古鎮文化景觀關注度[15]。
3古鎮文化元素偏好分析
3.1古鎮文化元素側重點分析
在對照片內容進行分級編碼,完成自由節點、樹狀節點的編碼后,利用NVivo11.0質性分析軟件中的統計分析功能將各自由節點類目與樹狀節點類目的所有頻數導出,獲取旅游照片環狀層次節點如圖1所示。
(1)古鎮文化元素專類關注度分析。古鎮文化元素頻次數量前四位均為體現古鎮物質文化景觀的樹狀節點,占據總元素頻數的一半。而古鎮非物質文化景觀僅占總頻次的8.61%,表明游客在游覽景觀古鎮的過程中更加關注古鎮的物質文化景觀,將其記錄為對古鎮的印象。
(2)古鎮物質文化景觀關注度分析。在古鎮物質文化景觀的節點頻次中,傳統鄉土建筑和特色街道是游客的關注焦點。說明游客在游覽靖港古鎮時,對古鎮的建筑以及古街道記憶最為深刻,傳統民居代表著水鄉古鎮的建筑特色。
(3)古鎮非物質文化景觀關注度分析。在古鎮非物質文化景觀中,游客最關注的是傳統手工產品與工藝品,但相比于古鎮物質文化景觀中的樹狀節點出現頻率偏低,說明游客對于居民生活場景、古鎮風俗習慣的感知較弱,可推斷出古鎮建筑與地域文化的結合存在一定缺陷。
3.2古鎮文化元素構圖偏好分析
根據照片編碼統計結果,利用NVivo11.0進行聚類分析后,將其可視化得到樹狀分析圖如圖2。
(1)古鎮文化景觀元素組合偏好分析。通過聚類分析得到按編碼相似程度的景觀組合統計如表3。組合類型中Jaccard系數最大、相似性最大的組合為A5:傳統與鄉土建筑、特色街道,意味著游客在拍攝過程中喜好將這兩種文化景觀元素組合在同一鏡頭下,呈現一種悠悠古韻的古街之美。其次為堤壩段落與湖泊河段的組合,照片內容主要為水鄉古鎮的水域文化,呈現出蘆江河畔自然與人文相交織的共生之境。
(2)古鎮文化景觀元素關聯度分析。將NVivo11.0統計照片編碼內容,完成構建自由節點共現矩陣,得到除“其他”類目外的16個樹節點頻次,通過Netdraw使節點頻次可視化獲得景觀偏好組合模型如圖3所示。
(本研究以不同顏色、不同大小的矩形來劃分核心節點)傳統與鄉土建筑在模型中點度中心度比重最大,與所有節點都相關聯,表明游客在旅游觀賞時最關注古鎮內的建筑景觀;特色街道與人物形象自然風光點度中心度次之,分別關聯了除旅游系統外的9個節點,說明游客試圖將古鎮物質文化景觀與其他景觀要素相結合。
(3)古鎮人物形象關聯度分析。值得一提的是人物形象與其他15個節點都產生關聯,但與各節點的關聯度卻存在很大差異。人物形象與傳統與鄉土建筑、特色街道構成關聯強度最大的三角形,表明游客在拍攝過程中往往將自身代入古鎮角色,與古鎮文化景觀融為一體。但這種連接僅限于古鎮物質文化景觀,游客對于古鎮非物質文化景觀的認知度較低,對古鎮內的民風民俗感知較少,缺少對于古鎮內在文化的感受。
(4)古鎮文化元素構圖偏好分析。節點之間連接線的粗線表示該類共現次數的多少,特色街道同傳統與鄉土建筑的連線最粗,兩者間的聯系最強。說明游客在關注古鎮物質文化景觀時常將古街古巷與建筑相關聯,認同其兩者的結合為古鎮標志景觀。
3.3古鎮文化元素表現手法分析
本研究探究關注游客拍攝照片過程中面對不同對象所采取的景別、視角、色調三方面攝影表達方式的不同之處,從而分析游客對不同景觀所采取的拍攝手法,并剖析其內在的情感因素。
(1)古鎮游客拍攝景別分析。從照片拍攝景別數量上看,游客根據不同的景物調整拍攝對象的距離遠近。如圖4所示,靖港古鎮旅游照片主要以中景拍攝為主,其次分別是遠景、近景拍攝手法。在靖港古鎮中游玩的游客拍攝某一具體的古鎮元素時,中景的拍攝距離能夠較好的展現其元素特色。游客更偏好于使用遠景的距離拍攝古鎮物質文化景觀,使用中景的距離拍攝古鎮非物質文化景觀,其展現出游客想要記錄較豐富、完整的古鎮全貌,且想要近距離拍攝古鎮特有民俗文化特征。
(2)古鎮游客拍攝視角偏好分析。如圖5所示,從不同拍攝角度的景觀類別頻數統計來看,游客更加偏好平視的攝影角度。平視的拍攝視角對于拍攝者而言較為方便,且游客前往旅游地古鎮關注焦點為古鎮的整體文化氛圍。平視的角度能夠更好記錄游客在古鎮游覽經歷以及留下深刻古鎮印象,反映出游客在靖港古鎮中悠然自得并樂在其中。而對于民居建筑、牌樓這一類高大構筑物,游客樂于抬頭對景物進行拍攝記錄,說明古鎮建筑物、建筑小品其內在的古鎮氣息對游客具有一定吸引力,游客對其充滿了好奇與分享之懷,希望能夠將其保留在記憶當中。
(3)古鎮游客拍攝色彩偏好分析。如圖6所示,研究發現大部分游客在靖港古鎮拍攝的照片都為亮色調,占全部照片的80%,其次分別為暗色調與明暗對比。一方面,來古鎮游玩的游客多數選擇在白天游覽觀光并拍攝照片,拍攝的古鎮位于室外,光線充足,亮度較高;另一方面,游客會有意識在拍攝過程中調高相機亮度,說明游客在游覽靖港古鎮的過程中多數游客的心情是輕松愉悅的。
4結論與討論
4.1研究結論
(1)靖港古鎮游客景觀關注度聚焦于物質文化景觀。研究表明,游客在欣賞靖港古鎮以及其周邊自然風光時,更偏向于記錄古鎮內部古風古樸的情境。游客拍照攝影主要聚焦于古鎮物質文化景觀,欣賞古鎮中的建筑風貌與古街古巷如宏泰坊、保健街等;對于古鎮內非物質文化景觀,游客更關注的焦點則為古鎮居民自己制作的手工產品與工藝品如紙傘、剪紙等,并喜愛在游玩過程中品嘗古鎮內的小吃。從宏觀上看,相較于古鎮的自然風貌,游客更偏好于古鎮內部的文化景觀,從中觀上分析,游客更青睞于給古鎮的物質文化景觀拍照留戀;從微觀上看,古鎮中仿古建筑古色古香的老街是喚醒游客古鎮回憶的關鍵元素。
(2)靖港古鎮物質文化景觀與非物質文化景觀關系處于破裂與失衡狀態。研究發現,傳統民居、古街古巷已成為靖港古鎮最主要的景觀文化元素。游客在古鎮中著重關注建筑、牌樓、街道等這些古鎮標志性文化景觀,卻對物質性文化景觀元素背后的歷史文脈、古鎮民風民俗、生活習性關注度較低。說明游客對于古鎮文化的理解僅停留在物質景觀層面,并未從精神文化層面深度了解古鎮內在。
(3)游客與靖港古鎮仍處于單向凝視關系。據照片編碼節點頻數分析,游客與古鎮非物質文化場景關聯度較低,處于“凝視者”與“被凝視者”狀態。游客在關注古鎮文化景觀時,偏向于使用平視和仰視的角度拍攝古鎮的整體風貌,反映出游客對于古鎮景觀的好奇心與喜好之情,展現出游客渴望融入古鎮的積極情感。
4.2對策建議
(1)打造古鎮名片,發展古鎮特色。游客對于靖港古鎮的古鎮元素印象深刻,對于古鎮有著強烈、積極的情感趨向。靖港古鎮享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可將自然景觀與古鎮文化作為立足點,打造出湖南省水鄉古鎮的名片。在改造的過程中要保留古鎮原有的傳統文化以及發揚地域特色,將具有文化底蘊的景點著重打造成為古鎮焦點,例如皮影戲文化、宏泰坊文化藝術、紙扎藝術等民俗文化,凸顯靖港古鎮的文化特色。
(2)增強游客體驗,創造文化氛圍。靖港古鎮少數民族與商鋪混雜,具有濃郁的人文氣息,但古鎮內核心的歷史文化尚未被發掘出來。游客在觀光游覽的過程中需要一定的引導與暗示,才能真正體會到古鎮內的民俗氛圍。應重視節日習俗文化,舉辦節日慶典,例如定期舉辦晚會,用皮影戲的形式講述靖港古鎮的舊事趣事或在乞巧節為游客提供河邊放花燈等活動,引導游客融入古鎮感受古鎮的文化魅力,給游客帶來良好的旅游體驗,也讓游客更深入地了解古鎮發展。
(3)規劃景觀布局,豐富旅游產品。將古鎮當地各種資源,按照功能將其篩選細化,重新規劃布局。將非物質文化元素融入古鎮內的建筑以及基礎設施與周圍環境相協調。研究發現游客對于古鎮內文化元素關注度較低,一方面可以通過文化活動是使游客參與其中提升對古鎮文化的了解,另一方面則是可以通過設計具有古鎮特色的文創產品,讓古鎮文化留在游客心中。
4.3研究展望
在旅游凝視理論角度,可探究不同主體拍攝的旅游照片反饋出的不同旅游偏好情況。如旅游景區官方宣傳照片想要塑造的景區形象與游客拍攝感知的真實景區形象可作對比分析,從而改進景區景觀規劃;或是探究當地游客與外地游客對于旅游地景觀元素的偏好,研究游客受地域偏好影響下景觀偏好的程度。在數據收集方面,若未來繼續以旅游照片為研究數據,需要對收集照片的網絡平臺進行進一步的處理。受游客喜愛程度大的平臺能夠擁有更多高質量的圖片,研究者能獲得更為全面的數據。在數據分析方面,可嘗試更多分析軟件對景區內主要元素進行關鍵詞可視化的制作,如COST CM6詞云,或是利用ArcGIS對拍攝地點進行空間分析,使數據分析更加細致、深入。
參考文獻
[1]張浩龍,陳靜,周春山.中國傳統村落研究評述與展望[J].城市規劃,2017,41(4):74-80.
[2]Urry J. The Tourist Gaze: Leisure and Travel in Contemporary Societies [M].London: Sage,Publications Ltd,1990: 22-254.
[3]汪天穎,陸林,路幸福.徽州村落旅游中游客及東道主的凝視行為[J].旅游學刊,2015,30(4):23-32.
[4]程紹文,梁玥琳,李艷,等.國內外旅游凝視研究進展綜述[J].旅游論壇,2017,10(3):24-34.
[5]Nika Balomenou,Brian Garrod.Photographs in tourism research: Prejudice,power,performance and participantgenerated images[J].Tourism Management,2019,70:4-5.
[6]戴光全,陳欣.旅游者攝影心理初探——基于旅游照片的內容分析[J].旅游學刊,2009,24(7):71-77.
[7]王素潔,黃楷伊,董玉潔.中國視覺旅游形象研究—基于社會網絡視角[J].旅游科學,2018,32(2):66-79+95.
[8]吳佩諭,黃遠水.旅游照片的符號屬性對旅游意向的影響研究—以微信朋友圈旅游照片為例[J].資源開發與市場化,2019,35(7):993-1000.
[9]王瑩,葉云.基于旅游凝視的傳統村落文化元素視覺表征研究—以宏村為例[J].旅游研究,2021,13(3):88-98.
[10]張坤,李春林,張津沂.基于圖片大數據的入境游客感知和行為演變研究—以北京市為例[J].旅游學刊,2020,35(8):61-70.
[11]Svetlana Stepchenkova,Fangzi Zhan. Visual destination images of Peru: Comparative content analysis of DMO and usergenerated photography[J].Tourism Management,2013,36:5-7.
[12]諸慧.基于視覺表征的上海旅游感知形象對比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6.
[13]Klaus Krippendorf.Content Analys is:An Introduction to Its Methodology(2nd edition)[M].Thousand Oaks.CA:Sage Publications.2004.
[14]李淵,高小涵,黃競雄,等.基于攝影照片與眼動實驗的旅游者視覺行為分析——以廈門大學為例[J].旅游學刊,2020,35(9):41-52.
[15]梁君健,陳凱寧.從凝視到掃攝:手機攝影與旅游情境中觀看方式的轉變[J].新聞記者,2020(9):47-62.
(責任編輯:唐嵐)
基金項目:福建農林大學杰青項目“基于UGC數據的福建傳統村落景觀圖譜構建與利用研究”(xjq2020S2);福建省創新戰略研究計劃項目“健康導向的城市社區理想型慢跑系統研究——基于物-場可供性模型”(2020R0031);福建農林大學園林學院學科交叉融合引導項目“‘工·藝’融合視角下海峽人居環境創新研究項目”(YSYL-xkjc-3)。
作者簡介:謝宇為(1999~),男,碩士在讀,研究方向為風景園林規劃設計。
李霄鶴為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