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潔楠 劉揚





摘要: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開展創建綠色校園、綠色家園、綠色社區、綠色外出等戰略”的要求。我國持續實施大學生擴招政策,導致高校基礎設施嚴重不足,校園用地緊張,這對我國綠色校園的發展造成了一定阻礙。與此同時,許多高校綠地空間被閑置,因此選擇西南林業大學圖書館周圍綠地作為景觀更新設計對象,從提高空間高效利用的綠色校園發展理念出發,發現場地“空間低效浪費”問題;以“圖書館的綠色時空”為主題,對場地進行景觀改造設計,提高場地日常運營效率,總結出高校綠地空間高效利用的景觀設計策略,從而進一步實現大學校園的綠色發展。
關鍵詞:景觀設計;空間高效利用;綠色校園;創新策略
中圖分類號:TU24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3020(2022)02-0065-05
Strategy of Efficient Use of Campus Green Space based on Concept of Green Development:
A Case of Transformation Design of Green Space Around Library of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Zhang JienanLiu Yang
Abstract:The report of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learly puts forward the requirement of “to carry out strategies such as creating green campuses,green homes,green communities,green outings” . However,China’s continuous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licy of college students expansion,resulting in serious shortage of university infrastructure,campus land tension,which has a huge obstacle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green campus. At the same time,there are many college green space is idle,In this study,from the green campus development concept to improve the efficient use of space,chose the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library around the green space as the landscape update design object,found the site “space inefficient and waste” problem. With the theme of “Green SpaceTime of Library”,the landscape transformation design of the site,improve the daily operational efficiency of the site,summarized the landscape design strategy of the efficient use of green spac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so as to further realize the green development goal of the campus.
Key words:landscape design;efficient use of space;green campus;innovative strategy
1綠色校園與大學校園綠地空間高效利用1.1綠色校園
1996年《全國環境宣傳教育行動綱要》中初次定義綠色校園,強調將環境保護歸入校園建設、教育和管理等工作中,以可持續發展觀為指引,制訂有利于環境資源的校園管理策略[12]。伴隨著國家對教育事業重視增強,與綠色校園建設相關文件陸續出臺。2013年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綠色建筑與節能專業委員會編寫的學會標準《綠色校園評價標準》將綠色校園定義為:最大限度地在全壽命周期內節約資源(節能、節水、節材、節地)、保護環境和改善污染,為師生創造舒適實用、健康、高效率的教學和生活環境,與自然環境和諧共生,對學生起到環境教育作用的校園[2]。2019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綠色校園評價標準》,作為我國開展綠色校園評價工作的技術依據。[2]
由此本研究認為綠色校園發展理念的景觀設計應該有科學合理的規劃[3],應用生態技術手段,創造空間高效利用的環境,完善且合理的設施構筑,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師生要具備節約資源和維護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觀念[3],校園建筑也要在滿足使用功能的同時最大限度的利用建設空間[4],最終實現可持續綠色校園發展。
湖北林業科技第51卷第2期張潔楠,等:基于綠色發展理念的大學校園綠地空間高效利用策略研究1.2大學校園綠地空間低效利用的現存
問題高等教育普遍化的趨勢導致高校的學生數量急劇增長,學生數量的增長導致我國高校面臨著開發用地嚴重缺失的狀況[5],同時隨著高校建筑形式日益綜合化,大學教學環境早已不再囿于有限的室內空間,師生交流互動環境也不再局限于科研教室,校園綠地空間作為師生室外交流環境的主體,是人們對校園建設評價最直觀的元素。因此,當土地作為不可再生資源,城市建設面臨著用地資源緊張的局面,在有限的土地資源上新建、改擴建校園建筑的同時,如何改善校園綠地空間環境,高效利用閑置綠地空間,進行有效的綠地空間景觀設計這一議題的出現,對緩解校園用地緊張問題和促進綠色校園發展理念的發展都起到了積極的應對作用。
西南林業大學正處于快速發展時期,學生和師資規模的擴張與校園綠地空間的局促使人地矛盾關系持續激化,為此學校大量翻新、新建校園。同時,由于校園建成時間久遠,部分綠地空間老化后被直接亂用或棄用,并沒有按照學校綠色發展理念的訴求,導致校園綠地空間效率低下,主要存在校園建設土地資源緊缺、綠地空間老化閑置、不能滿足使用者的審美與使用需求、功能單一與缺失、植物配置不合理等問題。
1.3綠色校園與大學校園綠地空間高效利用設計建設綠色校園有許多途徑,例如在設計中加入多種綠色植物、提高校園綠地率、實現校園資源的合理配置、倡導全校師生建設綠色校園的觀念和行動、加強綠色可持續發展觀念的教學科目設置和教育體制的改革、貫徹以節約資源與環境友好為方向的校園管理、建立整體性的綠色校園文化、應用生態技術手段提高空間高效利用等等。
針對目前校園綠地空間存在的問題,本研究從空間高效利用的角度出發,探索和總結出在景觀方面提高大學校園綠地空間高效利用的途徑,促進綠色校園發展理念的實現。
2大學校園綠地空間高效利用的方式
2.1空間的集約化
校園綠地空間集約化指充分利用現有場地的一切資源,集中合理地安排該綠地空間布局,創造高效和高品質的空間環境,將校園綠地空間集約化使用,形成聚集的形態,以集中空間結構形成集約化的空間布局,主要從水平和垂直兩個層面立體化地合理提升容積率[6],優化校園綠地空間布局。通過集約化設計的空間環境優美,功能合理,具有層次性和豐富性[6],對整個校園的綠色發展起到關鍵性的積極作用。
(1)水平布局層面的集約化。加強綠地空間上的延伸、滲透和關聯。挖掘沒有被利用起來的閑置空間,對其進行景觀設計,從而避免校園綠地空間的浪費。
(2)垂直布局層面的集約化。綠地空間的垂直層面主要指的是空間立體化利用,立體化利用是指在充分利用場地不同標高資源的前提下,選擇各種各樣的景觀設計手段應用于人造的環境空間里,以改善周邊的生態和生活環境[7]。
2.2功能的復合化和可變性
功能的復合化是指將設計場地的一種或幾種功能組合布局,依靠場地內部各類功能之間的協調,互相激發促使其更好地發揮功能效用與經濟效益,各功能一般都具有連續性與相關性的特點[8]。同時通過增加多種可能性的變化設計,增加功能上的可變性,從而促進空間利用的高效化。
2.3遵守生態性原則與呈現審美情趣
遵守生態性原則,在場地使用透水鋪裝、設置生態樹池和座椅對場地雨水進行收集利用、對場地屋頂進行綠化提高整體綠化率等等生態技術手段,提高場地的生態性和使用效率。關注場地形式的美感,創造一個能讓人產生美的愉悅,或形成一定的情緒氛圍,陶冶人的情操,震撼人的心靈的景觀,呈現審美情趣,從而吸引大家進入場地。
3西南林業大學圖書館周圍綠地空間景觀改造設計在空間高效利用理念的指導下,對西南林業大學圖書館建筑周圍綠地進行景觀更新設計,設計對象包括圖書館中庭空間、圖書館入口前廣場、圖書館屋頂三塊場地。針對這些空間“不綠色”“低效浪費”的現狀,從滿足使用者需求的前提下出發,對其進行景觀改造,提高場地的利用率,探索和總結出高校綠地空間高效利用的創新策略(表1)。
3.1場地現狀
圖書館建筑周圍綠地總面積11 677 m2,建筑占地面積4 080 m2。場地地形基本平坦,土壤為紅色,部分草裸露出土壤;整體場地的北面為主要道路,東面為行政樓,南面為教學樓,西面為老宿舍樓;植物種植量和種類偏少且品種雜亂,喬灌草搭配不合理,植被大多為綠色,彩色葉子較少,難以突出季相變化,并且由于管理不當植物長勢不好,且多數受病蟲害侵擾;原有的功能設置不太合理,場地內用塊狀綠地圍合使中間形成大片空地,場地內并無可坐設施,致使學生只能自帶座椅或是席地而坐;道路設置不合理,圖書館入口廣場綠地已經被大家踩出來“一條路”,嚴重影響綠地植物的生長;場地內景觀效益低下,無休閑設施。從而整體上導致該綠地空間的使用效率極其低下。
(1)圖書館中庭場地解讀。圖書館中庭空間由圖書館建筑四面圍合而成,呈封閉式的“扇”型結構。庭院對內、對外均設置有出入口;場地采用硬質鋪裝小廣場結合植物元素的混合式景觀設計形式;植物以木樨Osmanthus fragrans、云南含笑Michelia yunnanensis、雀舌黃楊Buxus bodinieri等常綠型喬灌木為主,植物景觀色彩單調,對建筑內外空間使用者缺少觀賞吸引力;場地缺少必要的服務設施,首先昆明戶外光照過于強烈,場地缺乏相應的遮陽設施,其次沒有可坐的服務設施,只能滿足使用者行走和觀賞的要求;圖書館走廊與中庭存在建筑界面共享現象,走廊大面積玻璃界面使內外視覺交流加強,但由于中庭景觀的吸引力不足,致使共享優勢被浪費;最后立體綠化在原場地沒有得到應用體現,圖書館建筑外立面,均使用硬質瓷磚墻面或抹灰墻面,墻面的設計感統一單調,缺少生氣[9]。這些因素都致使該場地不能滿足師生的使用需求,導致該場地的使用率不高(表1)。
(2)圖書館入口前廣場場地解讀。該場地是一個被建筑包圍的空間,地形基本平坦,其北面與教職工餐廳相鄰,南面是經濟管理學院,西面是第三教學樓,東面是圖書館。場地只有以天竺桂Cinnamomum japonicum、大葉黃楊Buxus megistophylla和云南含笑為主的常綠植物組成的景觀設計,植物種類色調單一、種植雜亂、缺乏設計、觀賞性不強。該場地缺少必要的功能空間、服務設施和通行道路等景觀設計(表1)。
(3)圖書館屋頂空間場地解讀。校園部分建筑的屋頂可以作為戶外活動空間和景觀空間,但是圖書館屋頂設計簡陋,沒有任何景觀和綠化的設計,形成閑置空間,增加屋頂綠化設施不僅能增加屋頂對自然降落的雨水的涵養,更能增加屋頂景觀環境,使屋頂的使用效率和頻率增加,對于校園景觀設計在三維空間上開展是重要的補充[9](表1)。
3.2設計主題
通過實地調查與前期分析,本方案針對兩個問題:怎樣的主題設計能符合圖書館空間特性?怎樣的景觀設計能達到西林師生的需求,從而提升該場地空間利用率?通過對這兩個問題的思考,確立了總體設計理念:以“圖書館的綠色時空”為主題創意思想,結合校園學習和生活場景及運營規律,探索和發掘校園綠地高效利用的改造和創新策略,賦予老校園新的活力。通過景觀改造,力求實現“珍惜時間、珍惜空間”的生活方式,提高老校園內圖書館綠地空間的日常運營效率,加深大家對校園綠地作為社區場所的感知,實現大學校園的可續綠色發展目標(圖1)。
3.3整體平面功能布局
根據觀察場地周圍建筑的外立面與西林整體綠地布局,場地整體采用直線的平面構成形式,形式簡約、線條優美。根據使用者的需求,致力于為西林師生打造一個植物層次豐富、功能空間完善和藝術形式美于一體的圖書館室外學習交流空間(圖1)。
(1)圖書館中庭功能布局。場地南北和東面分別設置一個主入口,東面還設置一個次入口可以直達衛生間;平面空間功能高度集約化,主要有戶外交流學習中心廣場,安靜廊架休息區、水景觀賞區、草地休閑區、植物種植觀賞綠化區和休閑小廣場六大功能分區,滿足使用者交談、觀賞、學習、休閑娛樂等需求。各個功能分區既相互獨立又便利可達,最終形成一個環境優美,功能靈活多變,空間錯落有致的中庭綠地空間(圖2)。
(2)圖書館入口廣場功能布局。場地東西南北分別設置一個主入口,形成一個南北東西通透、兩軸一中心的布局形式.場地由大大小小不同功能分區組成一個完整的休閑廣場空間,再用道路將該場地不同的功能分區聯系起來,形成雨水收集下沉休息區、交往休憩廣場、陽光草地休閑區、入口廣場、安靜讀書區、中心休閑廣場、生態種植觀賞區七大功能分區。創造一個滿足使用者需求的學術交流、交往、休閑、聊天于一體的室外活動廣場(圖2)。
(3)圖書館屋頂功能布局。通過增加服務設施,設置遮陽遮雨構筑物,休閑座椅,設計覆土空間,進行植物種植設計,形成屋頂休閑廣場、綠化種植觀賞區、廊架安靜休息區、交流廣場四個功能分區組成的屋頂綠化景觀。營造師生交流,課余活動,休閑娛樂等活動豐富的屋頂公共活動空間(圖2)。
3.4實現空間高效利用的途徑
(1)空間的集約化。對原有場地的氣候、地形、土壤、植物等資源條件進行有效組織利用,集中合理地對該綠地功能空間進行規劃布局,合理地搭配植物,設置便捷的道路,增加該空間的層次性和豐富性,最大限度節約土地資源。從而為西林師生創造一個緊湊、合理、高效和高品質的戶外學習交流空間環境。①水平布局層面的集約化。對中庭空間沿用原有硬化道路,保留場地原有出入口,形成良好的空間層次性和通融性,保證了圖書館連通區域交通功能的共享效果;利用原有建筑界面的玻璃窗戶進行室內外空間滲透,將中庭美景有意識的引入室內,使中庭空間景觀產生共享效果,吸引使用者來到中庭空間。對圖書館入口廣場,利用借景與對景的設計手法,增加場地的功能布局之間的靈活性,進行豐富和層次化的植物種植設計,達到移步移景的空間功能效果,形成高效的室外活動空間。針對原有圖書館屋頂閑置,進行景觀設計,完善功能空間,既豐富了室外景觀環境,達到綠化和觀賞目的,又可以通過屋頂綠化的應用提高建筑的高溫隔熱能力,達到降低室內溫度,節約電力能源的作用。最終形成良好的景觀,提高空間利用率,為校園增加色彩,實現綠色校園的建設目標[10]。②垂直布局層面的集約化。原有場地沒有進行立體化的設計,浪費許多垂直立面的空間,針對這個問題,對圖書館建筑外立面進行拉毛混凝土、透水貼面和攀爬植被相結合的方式展開立體綠化。立面種植攀爬類植物,利用搭建木架、金屬網架等輔助的設施,使植物攀附在構筑物立面上,形成立面垂直綠化空間,達到觀賞和對建筑的遮陽效果,不僅能有效的涵養雨水,還能為校園中的景觀增添特色,不失為一種良好的涵養雨水和改善校園微氣候的有效措施[9]。對圖書館屋頂進行覆土空間設計(圖4),進行屋頂種植,選擇昆明氣候和土壤條件都適宜的鄉土樹種,并且選擇包含喬灌草搭配種植的方式,形成屋頂花園綠化景觀,與地面綠化形成呼應,形成立體的綠化景觀效果;最后增加場地豎向設計的豐富性和層次性,不同功能分區之間用不同高度進行區分和限定。
(2)功能的復合化和可變化。針對原場地功能設計單一問題,根據使用者的需求對該場地功能進行重新梳理。首先對場地功能進行完善,增加學習、交流、遮陽、休憩、觀賞、自然體驗等開放、半開放和私密空間的設置,使場地功能更加完善和具體化;其次各個功能分區之間用道路互相連通,依靠內部各種功能協調,相互激發更好的發揮功能效應與經濟效益。例如:中庭戶外學習中心廣場,在這個空間大家不僅可以交流學習還可以進行欣賞美景休息等活動;圖書館入口廣場空間的生態下沉休閑區既可以作為休閑學習的場地,也可以作為舉辦室外音樂節等娛樂活動的場地。最后對場地功能的設置增加多種可能性的變化。場地的有些座椅可以根據使用者的需求進行位置的變化。
(3)遵守生態性原則和呈現審美情趣。在場地中設置生態種植池和下凹草坪,對場地的雨水進行回收利用;同時有效的引入當地的生態系統,在場地中進行植物復層化種植,盡量選擇鄉土樹種,使整個空間成為一個植物生態環境的教育工具,讓師生能夠身臨其境的觀察喬木,灌木,藤蔓和草本花卉植物(圖4);使用透水鋪裝等。同時通過功能完善、植物設計和增加立體空間等一系列的景觀設計,創造一個平面形式美、功能合理、景色怡人、錯落有致的綠地空間。從而吸引大家進入使用,使師生產生美的愉悅感,陶冶師生的情操,達到空間高效的效果。
4總結
通過對大學校園綠地空間高效利用和綠色校園的研究,以西南林業大學圖書館周圍綠地景觀改造設計為實踐,總結出面向綠色校園目標的大學校園綠地空間高效利用設計的創新策略,包括功能的復合化、空間上的集約化、立體化利用、加強空間上的延伸和滲透和關聯、閑置空間的利用、呈現審美情趣、遵守生態性原則,為促進綠色校園建設提供一定的途徑參考。
參考文獻
[1]任江林.新時代高校開展大學生綠色教育的調查與策略[J].重慶三峽學院學報,2020,36(1):114-121.
[2]吳志強,汪滋松,王清勤,等.國家標準《綠色校園評價標準》編制情況介紹[J].工程建設標準化,2016(9):43-46.
[3]郭臻.綠色校園設計策略初探[D].上海:上海交通大學,2014.8,29
[4]儲晶晶,呂偉婭,陳才華.南京工業大學綠色校園評價案例解析[J].住區,2017(S1):11-18.
[5]于洪.我國大學校校園土地的節約集約利用[D].太原:太原理工大學,2007:1-2.
[6]杜宇昂.城市中小學校園空間集約化設計策略研究[D].廣州:華南理工大學,2016:2.
[7]韓寶娟.北方城市立體綠化應用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1:6.
[8]卜域.大學校園功能復合化研究[D].上海:同濟大學,2006:10.
[9]南月慧,趙慶玲,葉惠珠.海綿城市視野下的大學校園景觀改造設計研究——以嵩明職教園區為例[J].綠色科技,2021,23(1):9-11.
[10]胡慧芬,金月珠.新型大學綠色生態校園規劃設計研究[J].浙江建筑,2019,36(4):5-8,18.
(責任編輯:唐嵐)
基金項目:西南林業大學科研專項“基于空間高效利用與人性化理念的西南林業大學校園建筑空間環境景觀優化設計研究”(111903)。
作者簡介:張潔楠 (1994~) ,女,碩士在讀,研究方向為風景園林。
劉揚為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