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 歡 張麗梅 李艷均 任 攀 瞿海梅 陳小菊
成都醫學院護理學院,四川成都 610083
逆境被認為是不順利的境遇,職場逆境是全世界護士的普遍經歷[1]。逆境商是指個體對逆境的認識、控制和解決能力[2-3],逆境商較高的個體更能積極應對職業壓力,適應職業角色[4]。本科護生因學習任務重、缺乏臨床體驗等因素,易產生消極的職業態度甚至放棄從事護理職業,為護理人才流失遺留隱患。護生職業認同是學生對將要從事護士職業和目前自身學生身份的感知與體驗[5],始于專業教育,并在整個職業生涯中不斷發展,影響護生在校學習狀態,且與就業后的工作質量及離職率密切相關[6-8]。研究顯示,逆境商越高的護士更能積極應對職業壓力,其職業認同感越強,越傾向為患者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9-10]。本科護生作為護理事業的后備人才,逆境商與職業認同水平可能影響護生的個體發展進而影響護理人才隊伍的穩定。本研究通過調查本科護生的逆境商與職業認同水平及影響因素,分析逆境商與職業認同的相關性,旨在為護理教育者制訂提高本科護生逆境商及職業認同水平的干預措施提供參考。
采用方便抽樣法于2019 年10 月至12 月對來自成都醫學院、西南醫科大學、重慶醫科大學3 所護理專業本科院校的569 名本科護生發放問卷。納入標準:本科護理大一至大四學生,年齡17~25 歲,自愿參加本研究。排除標準:非全日制本科學生。
1.2.1 一般資料調查表 在查閱文獻的基礎上由研究者自行設計,包括性別、年級、性格、獨生子女、擔任班干部等13 項內容。
1.2.2 逆境商量表 中文版由李炳全等[11]修訂,該量表分為4 個維度,分別為控制、歸因、延伸、忍耐,共60 個條目,其中20 個用于測量順境,不計入總分。每個條目采用Likert 5 級評分法,總分40~200 分,得分越高,其逆境商數越高。本研究中該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數為0.865。
1.2.3 護生職業認同問卷 由郝玉芳等[12]編制,該問卷共17 個條目,由職業自我概念、留職獲益與離職風險、社會比較與自我反思、職業選擇的自主性和社會說服5 個維度組成。采用Likert 5 級評分法,得分越高,提示護理本科生職業認同水平越高。該量表在本研究中的Cronbach’s α 系數為0.925。
研究者提前向學生說明本研究的意義與方法,取得同意后發放問卷。采用統一的指導語指導研究對象填寫問卷,20 min 內完成,統一回收,盡量避免出現應答偏倚。共發放569 份問卷,剔除無效問卷后共538 份,有效回收率為94.5%。
采用SPSS 22.0 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或方差分析。計數資料以例數或百分比表示。采用Pearson 相關、多元逐步回歸對指標間的相關性及影響因素進行分析。以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538 名本科護生逆境商總分為(130.61±14.66)分,控制維度得分為(32.68±5.90)分,歸因維度得分為(32.24±3.66)分,延伸維度得分為(33.63±4.86)分,忍耐維度得分為(32.05±4.32)分。護生職業認同總分為(56.21±10.79)分,其中各維度均分分別為職業自我概念維度(3.22±0.78)分,留職獲益與離職風險維度(3.03±0.78)分,社會比較與自我反思維度(3.61±0.71)分,職業選擇的自主性維度(3.40±0.69)分,社會說服維度(3.54±0.89)分。
納入學生年齡(20.22±1.41)歲。不同從事護理專業最重要的素質、自覺抗壓能力學生逆境商得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不同護理專業的高考志愿順序、選擇護理專業原因、對護理專業是否感興趣、學校是否開展抗壓相關教育、自覺抗壓能力學生的職業認同得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本科護生逆境商與職業認同得分比較(分,)

表1 本科護生逆境商與職業認同得分比較(分,)
2.3.1 本科護生逆境商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以逆境商總分作為因變量,將一般資料調查表中條目作為自變量,進行多元逐步線性回歸。經檢驗,自變量之間不存在多重共線性,其中回歸模型F=25.453,R2=0.087,調整后R2=0.083。結果顯示,高考志愿順序(第一志愿=0,第二志愿=1,第三志愿及以后=2,服從調配=3)、抗壓能力(較差=0,一般=1,良好=2)為本科護生逆境商的影響因素(P <0.01)。見表2。

表2 本科護生逆境商的多重線性回歸分析結果
2.3.2 本科護生職業認同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以職業認同總分作為因變量,將一般資料調查表中條目作為自變量,進行多元逐步線性回歸,自變量之間不存在多重共線性。其中,回歸模型F=45.290,R2=0.254,調整后R2=0.248。對護理專業是否感興趣(毫無興趣=0,沒太大興趣=1,談不上感興趣=2,不是自己選擇,但產生了興趣=3,興趣濃厚=4)、高考志愿填報順序(第一志愿=0,第二志愿=1,第三志愿及以后=2,服從調配=3)、學校是否開展了抗壓相關教育(否=0,是=1)、抗壓能力(較差=0,一般=1,良好=2)是本科護生職業認同的影響因素(P <0.01)。見表3。

表3 本科護生職業認同的多重線性回歸分析結果
Pearson 相關分析顯示,本科護生職業認同總分與逆境商得分呈正相關(r=0.217,P <0.01),且與控制、歸因、延伸、忍耐各維度均分呈正相關(r=0.160、0.181、0.142、0.200,P <0.01)。
本研究的本科護生逆境商處于中等水平,高于王丹妮對在校本科護生[13]、王波對醫藥類??粕鶾14]的逆境商調查水平,低于三甲醫院男護士[15]及新入職護士[16]的逆境商水平。本研究包括實習護生,通過臨床培訓與鍛煉,實習護生面對困境比在校護生更加冷靜沉著,處理困境的能力更強。因學歷原因產生自卑感,而自卑感與逆境商存在顯著負相關[17]。臨床男護士多集中在急診、ICU、手術室等科室,工作強度和壓力較大,對突發事件的應對能力要求較高,具備更強的抗挫折能力,逆境商水平較高。
本研究顯示,高考第一志愿為護理、抗壓能力強的本科護生逆境商水平較高。第一志愿選擇護理專業提示其在入學前已對護理工作性質有所了解,愿意接受壓力較強的工作,其逆境商水平較高。自覺抗壓能力強的護生心理彈性較好,面對困境積極樂觀,主動解決。逆境商并非個體的先天遺傳品質,后天的學習培訓可改善個體的抗逆能力,由此護理教育者應注重培養護生的抗逆能力,讓其對壓力有更深入的認知與理解,幫助其正視挫折,調整情緒,提高逆境商。
本研究中,護生的職業認同得分為高于王志華[18]對安徽省護生職業認同的調查結果,但低于郝玉芳[12]對北京及上海地區護生的調查研究,整體處于中等水平。其中本研究結果護生“社會比較與自我反思”維度得分最高,與Guo 等[19]研究一致。原因可能為高等教育使得護生看待問題更加理性,愿意從多角度分析并不斷反思。此外,本研究顯示,大四護生職業認同水平低于其他各年級,與徐敏[20]研究結果一致。分析原因可能為大四學生剛進入臨床崗位,角色適應不良,加之臨床實習任務較重,使其職業認同感下降。
自愿選擇護理專業、對護理專業感興趣、自覺抗壓能力強且學校開展了抗壓相關教育的本科護生職業認同水平較高。這部分護生對所學專業持肯定態度,并試圖在這個專業方向發展,學習目標明確,學習動力較足,對護理事業充滿了期待,容易獲得內心的成就感,因此職業認同感較高。研究顯示,心理韌性對本科護生的職業成熟度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心理韌性高的護生在面對外界對護理專業的否定時能努力克服,堅持不懈實現職業目標[21]。因此,學校在教學過程中應融入挫敗教育,增強心理彈性,提升抗壓能力,使護生正確處理困境,積極面對職業風險與壓力。
本研究發現,本科護生逆境商與職業認同呈正相關,即護生逆境商水平越高,職業認同水平越高,與以往研究結果一致[22]。研究顯示,逆境商高者,心理彈性較好,面對挫折更易采取積極應對方式[23-24]。較高的逆境商可塑造護生直面挫折的優秀品質,增強心理承受能力,不斷適應環境變化并進行正向的自我激勵,從而引發對職業認同的深入思考,提高職業認同水平。大學教育是護理職業認同和價值觀形成和穩定的關鍵時期,逆境承受能力的培養十分重要[25]。建議護理教育者重視人文護理相關課程并將逆境商培養融入實踐教學各環節,幫助護生提高逆境商水平,提升專業認同感與歸屬感,增強職業信念與情感,樹立正確職業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