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敏 陳玉冰 曾 君 敖思純 于 丹
廣東省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眼科,廣東佛山 528000
隨著白內障手術趨向微創化、精細化,患者對術后視覺功能恢復效果的要求不斷提升。但患者術后通常會出現不同程度干眼癥狀,對日常工作及生活造成極大的影響[1-2]。因此,如何有效緩解術后干眼癥狀、保證術后康復效果成為研究熱點。瞼板腺按摩為臨床常用眼部護理措施,可有效排出聚集的異常形質瞼板腺分泌物,疏通受阻瞼板腺管,促使正常瞼脂分泌,以此緩解眼睛干澀癥狀[3-4]。同時,Croma 角膜保護劑對改善白內障術后干眼也具有重要意義,其主要成分為2%羥丙基甲基纖維素,具有粘滯性、透明性等特點,已被作為人工淚液主要成分得到應用,對角膜內皮具有顯著保護作用[5]。但當前臨床關于瞼板腺按摩聯合Croma 角膜保護劑具體應用的系統性研究較少,基于此,本研究選取廣東省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以下簡稱“我院”)白內障超聲乳化術后干眼患者82 例進行研究,旨在明確上述干預方案應用價值,以期為疾病的康復治療提供新的思路及參考依據。
收集我院2018 年10 月至2020 年4 月行白內障超聲乳化術后干眼患者82 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1 例。研究組男22 例,女19 例;年齡49~77 歲,平均(63.08±7.97)歲;白內障病程0.9~10.9 年,平均(5.91±2.39)年;患眼:左眼17 例,右眼24 例。對照組男24 例,女17 例;年齡46~79 歲,平均(62.89±8.03)歲;白內障病程0.6~11.3 年,平均(6.04±2.51)年;患眼:左眼19 例,右眼22 例。兩組性別、年齡、白內障病程、患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1 納入標準(1)術后2 d 內出現干眼癥狀,干眼診斷標準[6]如下:①淚膜破裂時間(break-up time,BUT)<10 s,Schirmer I 試驗(Schirmer I test,SIt)≤10 mm/5 min;②伴有不同程度咽部疲勞、異物感、干澀、燒灼、畏光等表現;③角膜熒光染色結果呈陽性。(2)年齡<80 歲。(3)單眼發病。(4)依從性好,可配合完成調查研究。(5)知曉本研究,簽署同意書。
1.2.2 排除標準 ①術后發生眼內炎、視網膜脫離等嚴重并發癥;②既往眼部手術及受過外傷;③術前6 個月內采取皮質類固醇激素、人工淚液、抗青光眼藥物及其他會影響淚膜穩定性及淚液分泌的藥物;④合并甲狀腺病變;⑤合并自身免疫性病變,包括干燥綜合征、類風濕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⑥存在言語溝通障礙、認知功能障礙及神經系統病變。
1.3.1 對照組 采取瞼板腺按摩,協助患者取平臥位,經40℃左右溫生理鹽水清洗眼瞼及睫毛根部,有效軟化瞼板腺管內脂質,單手食指放于上瞼眉下及瞼緣中間,拇指放于下瞼緣下,兩指同時對瞼板實施加壓,并自穹隆處逐漸擠壓向瞼緣,確保按摩力度適宜,以可擠出分泌物為宜,若按摩期間出現不適感,則可略停片刻后繼續實施按摩;按摩結束后以消毒棉簽蘸取適量生理鹽水清潔瞼緣,于結膜囊中滴入抗生素滴眼液;3 次/d,共按摩2 周。
1.3.2 研究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Croma 角膜保護劑(澳大利亞CROMA-PHARMA GmbH 公司,批準文號:國械注進20153223092,規格1.5 ml),均勻涂抹于全角膜,1 次/d,共治療2 周。
①兩組臨床療效[7],干眼癥狀消失,BUT 檢查>10 s,SIt 試驗>10 mm/5min 為顯效;干眼癥狀有所緩解,SIt≥10 mm/5min,BUT 檢查≥10 s 或較治療前升高為有效;未至上述標準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②比較兩組治療前后淚膜客觀散射指數(objective scatter index,OSI)、角膜熒光素染色(corneal fluorescein staining,CFL)、SIt 情況。OSI:采用雙通道客觀視覺質量分析儀于暗室內測定,指導患者注視儀器內視標維持20 s 不眨眼,測量結果為OSI2,OSI=OSI2-基礎OSI1 值;CFL:叮囑患者眼睛向上看,于下瞼結膜囊給予熒光素鈉眼科檢測試紙接觸,并觀察角膜(裂隙燈鈷藍光線下),無染色為0 分;角膜染色面積<25%為1 分;角膜染色面積為25%~75%為2 分;角膜染色面積>75%為3 分;SIt:患者下結膜囊內中外1/3 處懸掛反折5 mm 的淚液分泌檢測濾紙,輕閉眼5 min 后取下,試紙條上讀出讀數即為淚液分泌量。③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眼表體征、感覺性癥狀評分,其中眼表體征包括排瞼結膜充血、乳頭增生、結膜囊分泌物,每項3 分,總分與眼表體征嚴重程度呈正比;感覺性癥狀包括異物感、干澀感、眼刺激癥狀,每項3 分,總分與眼部癥狀嚴重程度呈正比。④統計兩組不良事件發生率,包括結膜充血、角膜損傷、持續眼周皮膚紅腫、睫毛異常。
采用SPSS 22.0 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例數和百分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 <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治療前,兩組干眼情況相關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治療后,兩組OSI、CFL 較治療前降低,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P <0.05);兩組SIt 較治療前升高,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P <0.05)。見表2。
表2 兩組干眼情況相關指標比較()

表2 兩組干眼情況相關指標比較()
注 OSI:淚膜客觀散射指數;CFL:角膜熒光素染色;SIT:Schirmer I 試驗
治療前,兩組眼表體征、感覺性癥狀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治療后,兩組眼表體征、感覺性癥狀評分較治療前降低,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P <0.05)。見表3。
表3 兩組疾病緩解情況比較(分,)

表3 兩組疾病緩解情況比較(分,)
兩組不良事件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4。

表4 兩組不良事件發生情況比較[例(%)]
白內障超聲乳化術中因角膜緣切口可對覆蓋于角膜表面的淚膜產生影響,且術中所用超聲能量、被動瞬目減少、手術前后反復清洗等因素,均可降低淚膜穩定性、縮短淚膜破裂時間,以致患者出現灼熱感、干澀感、異物感等干眼癥狀[8-9]。
瞼板腺按摩為白內障術后干眼患者重要治療措施,其主要是通過按摩產生的機械性刺激疏通堵塞的瞼板腺通道,開通瞼板腺開口,排出腺管中聚集的分泌物,防止分泌物聚集堵塞腺管,從而促使瞼板腺功能恢復[10-11]。但僅通過瞼板腺按摩對術后患者實施干預,療效仍有較大提升空間。角膜保護劑也是白內障術后干眼常用治療方式,其主要成分2%羥丙基甲基纖維素為活躍性低、半合成的具有良好粘彈性的非離子型纖維素,混合醚,其水溶液滲透壓和眼淚類似,表面活性較好,且性能穩定、透明度高,對眼部刺激小,可作為接觸眼球水晶體的潤滑物,因此在臨床得到了廣泛應用[12]。同時,應用Croma 角膜保護劑可減少對上皮細胞微絨毛沖刷及部分操作造成的損傷,可在一定程度上對角膜產生保護作用,減少對角膜上皮與神經反射弧損害,以此降低短時間內刺激性淚液分泌[13]。此外,相較于國產2%羥丙基甲基纖維素設計重點在用于眼前房,Croma 角膜保護劑在配置溶液成分及制作工藝上更加適合角膜上皮,能更好地保護角膜和結膜上皮,改善干眼癥狀[14]。本研究顯示,白內障超聲乳化術后干眼患者采取瞼板腺按摩和Croma 角膜保護劑聯合干預方案,可更有效緩解患者臨床癥狀,改善干眼相關指標,提高治療效果,且不會增加不良事件發生風險。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瞼板腺按摩可加速瘀積的瞼酯排出,促使瞼板腺管恢復通暢,調節瞼酯的正常代謝,提升淚膜穩定性,改善眼表健康狀態,減少淚液的蒸發,可更有效地減少角膜上皮的損傷、維持淚膜的穩定性及提高患者舒適度,有利于改善瞼緣的健康及結膜杯狀細胞的數量[15-16];而Croma 角膜保護劑可對角膜上皮產生保護作用[17],兩者聯合則可經不同作用機制發揮治療作用,有效調節眼表健康情況,促使疾病良好轉歸。白內障乳化超聲術在我國得到了良好的發展[18-20],針對于角膜的術后散光情況得到了細致的探討,取得了很好的療效[21-23]。但是對于白內障治療,仍舊需要不斷探索與發展,尋找更加適合患者的方式進行治療,不斷降低我國白內障手術致盲率[24-28]。
瞼板腺按摩及Croma 角膜保護劑能夠有效預防白內障超聲乳化術后干眼癥狀,療效確切,安全性高。但本研究尚存在一定局限性,如樣本選取量較少,且為短期觀察研究,因此研究結果是否具備廣泛效力及對患者遠期預后的影響,仍需進一步探究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