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霞 唐 荔▲ 田永明 劉光娣
1.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yī)學科,四川成都 610041;2.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重癥醫(yī)學科,四川成都 610041
機械通氣患者口腔分泌物常增多,吞咽、自我清潔及黏膜防御能力下降,致使細菌大量繁殖,易進入下呼吸道產生并發(fā)癥[1]。口腔護理可降低相關并發(fā)癥,如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減少帶機時間[2-3]。本文通過CiteSpace 軟件分析了近十年國內外機械通氣患者口腔護理領域的研究熱點與發(fā)展趨勢。
基于CNKI 與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數(shù)據(jù)庫,2 名研究者以相同策略檢索2011 年1 月至2020 年12 月核心期刊。納入標準:口腔護理相關文獻;排除標準:剔除與機械通氣口腔護理研究不相關、日報、會議論文、新聞報道、書籍、經驗薈萃、體會、碩博畢業(yè)論文以及重復文獻,獲得有效文獻899 篇,其中中文728 篇,英文171 篇。
應用CiteSpace 5.1.R8 軟件可視化分析發(fā)文機構、作者、關鍵詞、被引文獻、期刊等。Top N% perslice為50,連線強度Cosine,以Pathfinder 和Minimum Spanning Tree 剪切。
近10 年國內外發(fā)文量均呈波動式增加,見圖1。國內年均發(fā)文量為72.8 篇,國外為17 篇。2011—2013 年年均呈上升趨勢,國內增幅31.15%,國外26.67%。2014—2015 年國外呈下降趨勢,2017 年均處于谷峰,2018—2020 年均呈先增加后減少趨勢。
近十年國內共194 個期刊發(fā)表相關論文,《當代護士》載文量最高38 篇,《護理研究》次之36 篇,載文量25~20 篇為6 個,《護理學雜志》影響因子最高,IF 為1.520。國外共103 個期刊,Nursing in Critical Care 載文量最高為8 篇,Critical Care Medicine 與American Journal of Critical Care 各7 篇,載文量6 篇有3 個,Intensive Care Medicine 影響因子最高,IF 為17.679。
國內發(fā)文機構圖譜共35 個節(jié)點,10 條連線,見圖2。發(fā)文量前5 位為復旦大學護理學院、山西醫(yī)科大學護理學院、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河北醫(yī)科大學第二醫(yī)院和西安醫(yī)學高等專科學校。國外共27 個節(jié)點,12 條連線,見圖3。發(fā)文量前5 位分別為Isfahan University Medical Sciences、Manchester University、Cardiff University、Pontificia University Catolica Parana、Toronto University。
國內研究作者合作圖譜顯示節(jié)點為95,連線數(shù)為108,學者曹艷佩、唐慧婷、商臨萍和盧惠娟發(fā)文頻次最高為4 篇,黃開霞次之。國外節(jié)點為38,連線數(shù)為62,Costa、Gomes、Coutinho、Mehta 和Lacerda 發(fā) 文最多均為2 篇。
國內關鍵詞共現(xiàn)圖譜共109 個節(jié)點,257 條連線,見圖4。國外共生成85 個節(jié)點,266 條連線,見圖5。共現(xiàn)頻次>50 次且中心性>0.1 的關鍵詞,見表1。

表1 國內外高頻關鍵詞信息
國內關鍵詞聚類圖譜共納入109 個關鍵詞,連線257 條,Q=0.5088,S=0.5542,見圖6。國外共納入85 個關鍵詞,266 條連線,Q=0.4067,S=0.5855,見圖7。Q取值區(qū)間均>0.3,聚類網絡結構顯著;平均輪廓值S均>0.5,聚類結果合理。
國外回溯期文獻共被引圖譜由186 個節(jié)點和307 條連線構成,見圖8。密集程度為0.0178,最大連接子網絡包含160 個節(jié)點,占比86%,研究網絡集中性較強。“Chlorhexidine,Toothbrushing,and Preventing 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in Critically Ill Adults” 被引次數(shù)最高為38 次,其次 “Prevention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with oral antiseptic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被引36 次。Munro、Labeau、Scannapieco、Tantipong 等高被引文獻中心性較大,分別為0.14、0.17、0.11、0.10。
高被引文獻[4-8]顯示,國外研究方向多集中于VAP預防、菌群定植與臨床療效。國內改良口腔護理研究持續(xù)時間長,可為今后持續(xù)研究方向。口腔護理集束化管理[9],Barnes[10]對老年人VAP 預防干預及Miranda等[11]對機械通氣重癥患者口腔護理試點調查等研究推動了該領域發(fā)展。雖然科研學者及發(fā)文機構較多,但國內外高產團隊及產量集中性均較低,科研機構分布不均,好的科研平臺可吸引更多人才與經費支持,建議加強多中心團隊合作,聚焦研究前沿,推動研究深度和廣度。
VAP 是該領域研究熱點之一,及時口腔護理能有效預防VAP,降低ICU 住院時長和機械通氣時間[12-14]。氯己定口腔護理液可降低機械通氣患者VAP 發(fā)生率[15],術前使用可降低術后肺炎發(fā)生率的50%[16],2%氯己定還可降低金黃色葡萄球菌定植率[17]。但Tantipong等[7]表示2%氯己定雖可改善VAP,但并未降低死亡率、機械通氣時間及住院時間。有學者認為氯己定僅減少了ICU 患者牙菌斑中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數(shù)量[6],0.12%氯己定口腔去污不能有效預防呼吸道感染,但可延緩感染時間[8]。生物酶類消毒劑能預防VAP,但需進一步完善操作規(guī)范性[18]。沖洗或擦拭口腔護理方式可明顯減少口腔細菌數(shù)量,降低吸入性肺炎風險[19],meta 分析顯示14 種口腔護理方法中沖洗刷牙聯(lián)合咽部深吸可能為最優(yōu)方式[20],但有研究[4-5]隨機對照試驗表明,刷牙與VAP 發(fā)生率無關。目前口腔護理溶液及方式選擇對機械通氣患者VAP 預防效果仍有爭議,可能是未來持續(xù)研究方向。
關于重癥患兒,術前使用氯己定刷牙可有效降低術后肺炎發(fā)生率[21]。碳酸氫鈉、母乳、雙氧水聯(lián)合碳酸氫鈉可降低新生兒VAP 發(fā)生率,減少住院時間[22-23]。Yu等[24]認為母乳較生理鹽水與碳酸氫鈉更能降低心臟術后嬰兒肺炎發(fā)生率。兒童牙刷加氧化氫刷牙,配合生理鹽水負壓吸引沖洗能有效改善口腔狀況,降低VAP 發(fā)生率[25]。該領域研究對象為重癥患兒的文獻較少,研究質量有待考量,隨著新技術新業(yè)務不斷發(fā)展,未來研究方向可考慮新生兒或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