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瑤 王艷 薛強 張翠翠 吳學芬
(1唐山市工人醫(yī)院藥劑科,河北 唐山 063000;2唐山市中醫(yī)醫(yī)院藥劑科;3霸州市第二醫(yī)院內(nèi)一科)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容易發(fā)生的一種心臟疾病,具有發(fā)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點。隨著近年來人口老齡化的迅速發(fā)展和人們飲食生活方式的改變,該病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仍在明顯上升〔1〕。目前,冠心病的臨床治療方法主要是藥物治療,阿司匹林和他汀類藥物是臨床上最常用的冠心病治療藥物〔2〕。臨床研究表明,冠心病心絞痛主要由冠狀動脈痙攣、血小板活化、血栓形成、血管內(nèi)皮功能障礙和心肌缺血缺氧引起。早期血流動力學的惡化導致有效腎血流減少,導致缺氧和氧自由基的合成,且他汀類藥物直接作用于肝臟,會引發(fā)轉氨酶升高,造成肝臟毒性〔3,4〕。本研究擬分析心痛舒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療效及對肝腎功能的影響。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1月唐山市工人醫(yī)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絞痛患者120例,采用隨機方法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60例。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納入標準:①符合《缺血性心臟病的命名和診斷標準》〔5〕中冠心病心絞痛診斷標準;②經(jīng)影像檢查為心肌缺血;③就診前胸痛發(fā)作<2次,發(fā)作時間<0.5 h;④無治療藥物禁忌證;⑤患者及家屬均知情且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心源性體克或存在其他相關因素,不宜對患者應用擴張血管藥物者;②存在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③有自身免疫性、感染性、出血性疾病、嚴重創(chuàng)傷、合并腫瘤者。

表1 兩組臨床資料比較
1.2方法 兩組均按冠心病心絞痛治療指南給予硝酸酯類藥物、抗血小板藥物、β受體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他汀類調脂藥物等常規(guī)綜合治療,其中他汀類藥物選擇阿托伐他汀鈣片20 mg(輝瑞制藥有限公司)或瑞舒伐他汀鈣片10 mg(邙可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實驗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給予中醫(yī)辨證給藥,由醫(yī)院中藥藥劑科醫(yī)師指導心痛舒方劑加減治療,其中丹參30 g、川芎15 g、紅花15 g、黃芪30 g、栝樓15 g、薤白10 g、延胡索10 g、香附10 g、冰片1 g,共研粉,避光密閉存于瓶或罐內(nèi),于早晚兩次服用,每服3~5 g,酒送服。兩組均治療12 w,治療前后兩組空腹12 h采集靜脈血3 ml,離心半徑10 cm,3 000 r/min離心10 min,取上清液,冷藏保存待用。
1.3觀察指標 治療前檢測患者左心室收縮末期及舒張末期內(nèi)徑、厚度,計算心功能相關指標心排出量(CO)、心搏量(SV)、心臟指數(shù)(CI)及射血分數(shù)(EF),CO=SV×心率,SV=舒張末期容量-收縮末期容量,CI=CO/體表面積,EF=SV/舒張末期容量;記錄兩組治療后臨床癥狀改善情況;采用飛利浦IU Elite彩色超聲診斷儀檢測患者治療前后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左心室收縮末期容積(LVESV)及左心室舒張末期容積(LVEDV);檢測并記錄兩組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谷丙轉氨酶(GPT)、谷草轉氨酶(GOT)、谷氨酰轉移酶(GGT)、C反應蛋白(CRP)及血漿肌酐、腎小球濾過率(GFR)的水平變化。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20.0軟件進行χ2檢驗、t檢驗。
2.1兩組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各項心功能指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指標均得到顯著改善,且實驗組CO、SV、CI及EF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水平比較
2.2兩組治療后臨床癥狀改善情況 治療后實驗組心絞痛持續(xù)時間、心絞痛發(fā)作次數(shù)顯著少于對照組,發(fā)作間隔時間顯著長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后臨床癥狀改善情況比較
2.3兩組治療前后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各項血流動力學指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各項指標均得到顯著改善,且實驗組LVESV、LVEDV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LVEF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血流動力學指標水平比較
2.4兩組腎功能指標水平比較 治療后,兩組腎功能指標均顯著優(yōu)于治療前且實驗組血漿肌酐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GFR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治療前后腎功能指標水平比較
2.5兩組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GPT、GOT、GGT及CRP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各項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及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6。

表6 兩組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水平比較
冠心病是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其中心絞痛是該病的常見臨床癥狀,具有發(fā)展迅速、致殘率和死亡率高的特點。如果臨床治療不及時,則導致患者的預后較差〔6〕。同時,有研究證實冠心病心絞痛主要由冠狀動脈痙攣、血小板活化促進血栓形成、血管內(nèi)皮功能障礙和心肌缺血缺氧引起。因此,冠心病心絞痛的臨床治療主要是抗凝、抗血小板和心肌缺血〔7,8〕。
對于冠心病心絞痛常規(guī)治療方案中阿司匹林可以改善患者心臟功能,降低其不良心臟事件發(fā)生和病死率,但臨床治療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在常規(guī)治療方案中需配合他汀類藥物,其具有多項調酯治療效應,通過限制肝臟中甾醇的生物合成及增加低密度脂蛋白受體基因表達發(fā)揮效用〔9,10〕。因肝臟為膽固醇的主要合成場所,且他汀類藥物主要是通過肝臟內(nèi)的細胞色素P450進行代謝,故會引發(fā)轉氨酶升高造成肝臟毒性。阿司匹林作為抗血小板凝聚藥物,效果良好,但因患者需長期服用,故會產(chǎn)生一定程度肝損傷〔11〕。GGT存在于細胞表面,參與細胞外谷胱甘肽(GSH)的抗氧化和分解,常用于診斷肝膽疾?。籊PT則存在于各個細胞,其中肝細胞中含量較高;GOT主要分布在心肌中,其次分布在肝臟、腎臟;CRP在急性炎癥時會在肝臟產(chǎn)生,敏感度較高〔12〕。本研究結果表明,常規(guī)治療可以降低患者肝臟炎癥因子,但在此基礎上聯(lián)合使用心痛舒可減少他汀類藥物選擇性經(jīng)肝臟代謝,減緩肝臟功能異常,且兩者聯(lián)合應用可以增強療效。
血流動力學是腎損傷的影響因素,患者出現(xiàn)冠心病心絞痛后血流動力學的惡化會導致腎有效血流量減少,因心臟異常激活的交感神經(jīng)及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會導致腎血管強烈收縮,減少腎血流量及腎小球濾過率〔13,14〕。中醫(yī)學研究表明,冠心病屬“胸痹”“厥心痛”“真心痛”等,多以痰濁、血瘀為主要癥狀,痰濁、瘀血常交互為病,“痹阻心胸,不通則痛”〔15〕。唐山市工人醫(yī)院自擬心痛舒方劑以丹參為君藥,配以川芎、紅花及延胡索,可以活血化瘀,保護患者心功能,改善患者心臟血液循環(huán);方中栝樓、薤白、香附及冰片均可祛痰散結。本研究結果表明在臨床常規(guī)用藥的基礎上聯(lián)用心痛舒方劑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同時可以對血液循環(huán)產(chǎn)生短期效應,對局部組織產(chǎn)生長期效應,抑制血管因子的釋放,減少去甲腎上腺素的釋放量,增加前列腺素和緩激肽產(chǎn)生,增加腎血流量。本方以黃芪為臣藥,可以補氣升陽、利水消腫。有研究表明〔16〕,黃芪是防治心、肝、腎等疾病的常用藥物,黃芪中的黃芪總苷(AST)對腎病綜合征患者可以起到良好的降低蛋白尿的作用。冠心病心絞痛多見于老年患者,多合并腎臟疾病,加上冠心病所造成的血流動力學異常、臨床常用藥物的代謝,對患者腎臟造成較大負荷〔17〕。
綜上,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聯(lián)用心痛舒方劑對患者心功能及臨床癥狀改善效果更佳,聯(lián)合用藥可以起到協(xié)同增效的作用,且可減輕藥物對肝臟的損害,增強患者腎代謝功能,對患者的預后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