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強 賈歆 耿左軍 付珺 張寶明 胡世民
(1河北省眼科醫院醫學影像科,河北 邢臺 054001;2邢臺市人民醫院藥劑科;3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醫學影像科)
鼻咽癌患者早期無明顯癥狀,而中晚期可導致鼻咽腔不對稱、狹窄或閉塞,不僅影響呼吸和吞咽功能,還易侵犯周圍組織,最終影響患者預后〔1〕。因此,早期明確鼻咽癌臨床分期十分必要。磁共振成像(MRI)是診斷惡性腫瘤的常用方式,多序列技術可提供良好的組織對比,直觀顯示腫瘤性質,為臨床判斷提供參考依據〔2〕。常規MRI平掃雖在鑒別腫瘤良惡性中有一定價值,但用于評估腫瘤臨床分期中仍存在一定局限〔3〕。動態對比增強(DCE)-MRI是一種注入造影劑后產生組織間對比差異的技術,DCE-MRI檢查可在圖像基礎上進行參數測量,對參數定量分析可反映腫瘤性質、血供及周圍組織關系等信息,利于臨床醫師對腫瘤進行分級、分期〔4〕。但目前關于DCE-MRI參數聯合MRI常規平掃評估鼻咽癌臨床分期的相關研究較少,本研究重點分析DCE-MRI參數聯合MRI常規平掃對老年鼻咽癌臨床分期的診斷價值。
1.1一般資料 選取河北省眼科醫院2016年7月至2021年1月96例鼻咽癌患者,其中男68例,女28例;62~75歲,平均(68.58±2.14)歲;體重指數(BMI) 18.8~24.6 kg/m2;平均(21.72±0.74)kg/m2;腫瘤直徑1.2~4.8 cm,平均(3.02±0.28)cm;病理類型:Ⅰ型32例、Ⅱ型38例、Ⅲ型26例。納入標準:經體格檢查、鼻咽鏡檢查及組織活檢確診為鼻咽癌;均在本院行MRI檢查,檢查前未接受過手術或放化療;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其他鼻咽部疾病,如鼻竇炎、咽峽炎等;合并鼻咽血管纖維瘤;合并鼻咽部結核;合并惡性淋巴瘤;合并吞咽功能障礙。
1.2MRI檢查 所有患者行MRI檢查,采用德國西門子Avanto1.5T超導MRI系統。患者取仰臥位,先行常規平掃,掃描序列如下:(1)冠狀面脂肪抑制T2WI,設置參數 TR 3 020 ms,TE 10.0 ms,FOV 25 cm×25 cm,層厚3 mm,層間距0.3 mm,矩陣288×192,激勵次數1次。(2)軸面FES T1WI,設置參數TR 680 ms,TE 10.0 ms,FOV 25 cm×25 cm,層厚3 mm,層間距0.3 mm,矩陣288×256,激勵次數2次。(3)軸面脂肪抑制T2WI,設置參數TR 6 030 ms,TE 88.0 ms,FOV 25 cm×25 cm,層厚3 mm,層間距0.3 mm,矩陣288×192,激勵次數1次。 (4)DWI 高清擴散3次示蹤序列:b值分別為0、1 000 s/mm2,TR 4 700 ms,TE 68 ms,FOV 25 cm×25 cm,激勵次數1次,矩陣176×176,層厚3.0 mm,層間距0.3 mm。常規平掃完成后,行DCE-MRI掃描:掃描序列為T1WI Vibe橫斷位掃描,設置參數:翻轉角10°,層厚3 mm,TE 1.25 ms,TR 3.42 ms,FOV 250 mm。檢查完畢后,對圖像進行分析處理,勾畫出感興趣區(ROI),并計算轉運常數(Ktrans)、細胞外間隙體積百分數(Ve)、速率常數(Kep)。
1.3臨床分期評估方法 患者行組織活檢,參照《鼻咽癌2008分期》〔5〕中相關標準對患者進行臨床分期,將Ⅰ期、Ⅱ期視為早期,Ⅲ期、Ⅳ期為中晚期。比較鼻咽癌不同分期DCE-MRI參數,分析DCE-MRI參數對鼻咽癌中晚期的評估效能;以病理檢查結果為“金標準”,評估DCE-MRI參數和MRI常規平掃單獨及聯合對鼻咽癌臨床分期的診斷效能。經病理學檢出Ⅰ期12例、Ⅱ期30例、Ⅲ期36例、Ⅳ期18例;早期42例(43.75%);中晚期54例(56.25%)。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進行χ2檢驗、Shapiro-Wilk正態性檢驗、t檢驗,繪制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并計算曲線下面積(AUC),檢驗DCE-MRI主要參數對鼻咽癌中晚期的評估價值,AUC值>0.90表示評估性能較高;0.71~0.90表示有一定評估性能;0.50~0.70表示評估性能較差。
2.1鼻咽癌不同分期DCE-MRI參數比較 鼻咽癌早期Ktrans、Ve值均小于中晚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鼻咽癌不同分期Kep值,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鼻咽癌不同分期DCE-MRI參數比較
2.2DCE-MRI主要參數對鼻咽癌中晚期的評估價值 將鼻咽癌臨床分期作為狀態變量(1=中晚期,0=早期),將DCE-MRI主要參數(Ktrans、Ve值)作為檢驗變量,繪制ROC曲線顯示,Ktrans、Ve單獨及聯合評估鼻咽癌中晚期的AUC均有一定評估價值,且當二者的cut-off值分別取0.375、0.245 min時,可獲取最佳評估價值。見圖1,表2。

圖1 DCE-MRI主要參數評估鼻咽癌中晚期的ROC曲線

表2 DCE-MRI主要參數對鼻咽癌中晚期的預測價值
2.3DCE-MRI參數聯合MRI常規平掃對鼻咽癌臨床分期的評估價值 DCE-MRI參數聯合MRI常規平掃評估鼻咽癌臨床分期的準確度、靈敏度、特異度均高于單一診斷,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表4。

表3 DCE-MRI、MRI常規平掃及聯合檢查結果(n)

表4 DCE-MRI參數聯合MRI常規平掃診斷效能〔%(n/N)〕
鼻咽癌患者預后與臨床分期有一定聯系,早期經治療后可明顯改善患者生存質量,而中晚期腫瘤易侵犯淋巴結及周圍組織,且治療難度較大,治療效果有限,進而影響患者預后〔6〕。因此,早期評估鼻咽癌臨床分期是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MRI診斷技術可借助脂肪信號變化程度評估腫瘤惡性程度,分辨率遠高于CT及其他影像學技術〔7〕。
本研究結果表明DCE-MRI參數變化可能與鼻咽癌臨床分期有關。本研究還表明DCE-MRI參數聯合MRI常規平掃評估鼻咽癌臨床分期具有一定價值。分析原因在于,常規MRI檢查主要通過觀察鼻咽癌形態與信號變化,判斷早期腫瘤生長、浸潤及轉移情況,以反映腫瘤良惡性及病灶發展程度〔8-9〕。相關研究顯示,鼻咽癌病灶呈不規則形態,邊界模糊,在MRI T1WI序列上呈不均勻低信號或稍低信號,在T2WI序列上呈不均勻高信號或稍高信號〔10,11〕。但常規MRI僅可通過醫師肉眼觀察圖像結果,檢查結果易被醫師主觀因素影響,進而產生一定誤差〔12〕。
DCE-MRI主要通過注入對比劑獲取腫瘤血管通透性、血流量等信息,以判斷腫瘤發展程度〔13〕。Ktrans是指對比劑由血管內轉運至血管外的速率,Ktrans變化與血流量、血管滲透性及毛細血管表面積有關〔14〕。腫瘤分期越高,體積越大,病灶中心分布大量毛細血管,提高腫瘤血流速度,使供血量增多,進而導致Ktrans值升高。而腫瘤分期越低,毛細血管含量越少,此時腫瘤血液灌注不足,且血管滲透性較低,Ktrans值降低。有研究顯示,鼻咽癌經放療降期后,Ktrans值明顯降低,且下降速度較快〔15〕。這也反映Ktrans值與鼻咽癌臨床分期有關。Ve表示血管外及細胞外血漿滲出量,可反映腫瘤血管外細胞外間隙、血流灌注及血管通透性〔16〕。高分期腫瘤細胞密度較大、腫瘤細胞含量豐富,血管外細胞外間隙增加,均可導致Ve值升高;且高分期腫瘤血管通透性較高,易導致對比劑滲出加快、積聚時間縮短,進而導致Ve值升高〔17〕。另有研究顯示,鼻咽癌患者Ve值與臨床分期呈正相關〔18〕。表明鼻咽癌Ve值與臨床分期有關。因此,DCE-MRI參數可有效彌補MRI常規平掃不足,在評估鼻咽癌腫瘤形態、信號同時,對腫瘤血流信息進行定量分析,進一步提高對腫瘤臨床分期的評估價值。
綜上所述,DCE-MRI參數聯合MRI常規平掃評估鼻咽癌臨床分期具有一定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