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蕊 郭成龍 趙洋 楊茹
(1唐山市工人醫院,河北 唐山 063000;2唐山市第九醫院;3灤州市人民醫院)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種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隨著病情進展可發展為肺心病及呼吸衰竭等常見慢性疾病〔1,2〕。COPD發病率和死亡率近年來呈上升趨勢,防控形勢十分嚴峻〔3〕。COPD不僅對患者生活質量和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影響,同時給患者帶來巨大的心理負擔和經濟壓力〔4〕。臨床尚無根治COPD的特效方法及藥物,多以藥物改善臨床癥狀為主。COPD按病程可分為穩定期和急性發作期,穩定期患者給予適當的呼吸康復鍛煉等干預措施改善肺功能,改善生活質量〔5〕。肺康復是COPD患者治療的核心部分,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治療,可以減輕呼吸困難及疲勞,增加運動的耐力,改善與健康有關的生命質量,減少COPD患者的再住院次數〔6,7〕。本文旨在探討漸進式抗阻訓練聯合肺康復鍛煉對老年COPD穩定期患者肺功能及肺表面活性物質的影響。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10月至2019年9月唐山市工人醫院收治的穩定期COPD患者160例,符合《COPD診治指南(2013年修訂版)》〔8〕中診斷標準。按照隨機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80例。觀察組男49例,女31例;年齡65~74歲,平均(69.85±3.34)歲;病程3~19年,平均(10.54±2.23)年;體重指數18~26 kg/m2,平均(22.36±1.87)kg/m2。對照組男50例,女30例;年齡65~75歲,平均(68.96±3.41)歲;病程3~18年,平均(10.21±2.18)年;體重指數19~27 kg/m2,平均(22.53±1.90)kg/m2。納入標準:(1)符合COPD診斷標準,且患者病情處于穩定期;(2)年齡≥65歲;(3)患者具有良好溝通交流能力;(4)自愿參與本次研究。排除標準:(1)COPD急性加重期或合并其他呼吸系統疾病者;(2)肝腎功能嚴重異常或其他臟器嚴重異常者;(3)患者存在意識障礙或精神疾病者。兩組一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方法 兩組入院采取常規健康教育、戒煙、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飲食及心理等處理。對照組:采用肺康復鍛煉,(1)呼吸操運動:包括臥式、立式、坐式呼吸操,每組反復進行8次,包括上肢肌力訓練、下肢肌力、胸部訓練、下蹲訓練、下肢肌力訓練;(2)呼吸肌訓練,①腹式呼吸:一手自然放置胸前,另一手輕放于上腹部,吸氣時膨隆腹部,手隨之自然浮起,呼氣時回縮腹部,吸呼時間為2 s∶4 s;②縮唇呼吸:先用鼻吸氣,后鼓腮縮唇呈吹口哨狀緩緩將氣呼出,吸呼時間為2 s∶4 s;③指導患者進行咳嗽咳痰訓練和叩擊拍背練習。(3)肢體訓練:指導患者練習上肢繞圈,每次繞30圈,時間為5 min,每日鍛煉30 min。觀察組:在肺康復鍛煉基礎上結合漸進式抗阻訓練,由專業人員指導患者進行訓練,首先,以伸膝、屈膝、坐位擴胸、坐位上舉及坐位前推等動作抗阻訓練四肢,完成6~8次,每次完成3 s以上,且患者身體情況考慮抗阻訓練強度,訓練次數和強度逐漸調整;使用功率自行車進行耐力訓練,且按照遞增運動試驗測定患者運動強度最大運動功能,隔日1次,3次/w。兩組干預時間12 w。
1.3觀察指標 (1)觀察兩組干預前與干預12 w運動耐力和生存質量情況,采用6 min步行距離(6MWD)評估患者運動耐力,采用COPD自我評估測試(CAT)評估患者生存質量;(2)觀察兩組干預前與干預12 w肺功能變化,采用肺功能儀測定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用力肺活量(FVC),計算FEV1/FVC變化;(3)觀察兩組干預前與干預12 w圣喬治呼吸問卷(SGRQ)評分,包括影響部分、活動部分和癥狀部分,評分越低呼吸功能越好;(4)觀察兩組干預前與干預12 w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變化,主要包括呼吸困難管理、情感波動和體力活動,評分越高自我效能感越好;(5)觀察兩組干預前與干預12 w血清肺表面活性物質蛋白(SP)-D水平變化,采集血清,血清SP-D水平以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測定。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5.0軟件進行t檢驗、χ2檢驗。
2.1兩組干預前后6MWD和CAT評分比較 干預12 w,兩組6MWD顯著增加,而CAT評分顯著降低(P<0.05);且觀察組6MWD顯著高于對照組,而CAT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后6MWD和CAT評分比較
2.2兩組干預前后肺功能比較 干預12 w,兩組FEV1、FVC和FEV1/FVC顯著升高(P<0.05);且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肺功能比較
2.3兩組干預前后SGRQ評分比較 干預12 w,兩組影響部分、活動部分和癥狀部分評分顯著降低(P<0.05);且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干預前后SGRQ評分比較分,n=80)
2.4兩組干預前后GSES量表評分比較 干預12 w,兩組呼吸困難管理、情感波動和體力活動評分顯著增加(P<0.05);且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干預前后GSES量表評分比較分,n=80)
2.5兩組干預前后血清SP-D水平比較 干預前觀察組與對照組SP-D水平〔(2.73±0.38)、(2.71±0.45)ng/ml〕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304,P>0.05);干預12 w,兩組顯著降低(P<0.05);且觀察組〔(1.68±0.32)ng/ml〕顯著低于對照組〔(2.16±0.27)ng/ml;t=10.254,P<0.05〕。
COPD發病原因主要是由于氣流受限而造成肺功能障礙,而引起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9,10〕。臨床顯示,COPD癥狀主要為咳痰、咳嗽及呼吸困難等,導致患者生活質量受到嚴重影響〔11〕。目前,針對COPD臨床上尚無根治的特效治療藥物,故而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是目前研究重點〔12,13〕。COPD穩定期患者主要包括藥物與非藥物治療,其治療的目的主要在于幫助患者恢復肺的呼吸功能,以此可促進患者康復〔14,15〕。臨床上單純治療難以扭轉COPD穩定期患者肺功能長期下降,故而無法達到綜合治療目的。
隨著近年來康復醫學的不斷發展,肺康復治療COPD穩定期患者越來越受到人們重視〔16,17〕。肺康復治療主要指對日常活動能力下降及伴癥狀的COPD患者實施多學科的個體化綜合干預。肺康復治療主要以循證醫學為基礎,且綜合多個學科的內容,從而能夠為COPD患者制定綜合干預方法,其方法主要包括心理行為干預、家庭綜合干預及運動療法〔18,19〕。通過合理有效的一系列肺康復治療,不僅能夠有效提高患者運動耐力和生活質量,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延緩或減輕呼吸困難的發生、發展〔20〕。漸進性抗阻訓練主要是依據患者活動受限情況進行訓練強度和次數實時調整的一種針對性訓練,該訓練方法能夠為患者幫助建立個體化訓練模式的一種康復手段〔21,22〕。此外,漸進性抗阻訓練還能夠明顯改善患者肌肉功能情況及呼吸困難癥狀,從而促進患者康復,提高患者運動耐力和健康管理水平,提高患者生存質量。本研究結果提示,老年COPD穩定期患者采用漸進式抗阻訓練聯合肺康復鍛煉可改善患者運動耐力及提高患者生存質量,改善患者肺功能、呼吸功能,提高自我效能,降低血清SP-D水平。
綜上,漸進式抗阻訓練聯合肺康復鍛煉可改善老年COPD穩定期患者運動耐力、生存質量、呼吸功能和肺功能,且可提高患者自我效能,降低SP-D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