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宏玲
(1.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員會水利科學研究院,安徽 合肥 230088;2.安徽省建筑工程質量監督檢測站,安徽 合肥 230088)
建筑外墻防水系統具有多種功能,比如防止雨水向墻體內部滲透、增強墻體抗凍融能力、承受風荷載等等。根據安徽地區的地理特征以及 JGJ/T 235-2011《建筑外墻防水工程技術規程》相關要求,該地區的房屋建筑需要應用外墻整體防水技術。
從現實中可以看到,有些住宅工程因對外墻整體防水技術不夠重視,故而不可避免地產生了外墻滲漏問題,不僅導致工程的經濟效益大打折扣,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業主的正常居住。
隨著社會的發展,近年來我國高層住宅建筑工程的規模不斷擴大,其外墻防滲漏性能受到了人們的密切關注。本文以這類住宅為研究對象,以幫助施工單位提高住宅工程的整體質量為出發點,分析了導致外墻滲漏的重要原因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解決對策。
一般來說,在建設高層住宅外墻外保溫施工的過程中,需要利用聚合物砂漿來粘貼保溫板材,且粘貼面積不低于 40 %。通過拆除和分析保溫板材可知,由于施工時通常采用了點粘工藝,因此一個上下相互串通的空間便在保溫板材的粘貼層內部產生。當雨水或雪水進入該空間后,不僅難以及時排出,還會通過外墻上的薄弱點向墻體內部滲漏[1]。
對于高層住宅而言,最容易出現滲漏問題的部位不僅包括外墻預留孔洞與外墻四周,還包括外墻施工縫、飄窗或空調板下口附近,這些部位實際上就是外墻滲漏的薄弱點。
1.2.1 外墻預留孔洞
外墻預留孔洞主要出現于施工階段,并且大多因腳手架穿墻或大模板螺栓穿墻而形成。在外墻裝飾裝修期間或結構施工任務結束之后,施工單位有必要對這些孔洞進行封堵。如果因使用了劣質填充材料或填充不密實,而導致封堵質量不高,雨水或雪水就會沿著外墻預留孔洞向墻體內部滲入。
1.2.2 外窗四周
外窗安裝不僅具有一定的復雜性,而且涉及到多個工種和多道工序,同時又與后期裝修工程密切相關,因此外窗四周是最容易出現滲漏問題的重要部位。
導致外窗四周產生滲漏現象的關鍵因素有以下幾種。一是結構墻體與窗框之間未能采取可靠的防水措施,比如兩者之間存在過大的間隙、發泡膠填充得不夠飽滿、施工中使用了不合格的防水膠等;二是外窗臺坡度設計缺乏合理性,從而致使積水產生;三是泄水孔不能正常疏通,雨水從框槽內溢出并進入室內。
1.2.3 外墻施工縫
進入結構施工階段以后,住宅建筑工程通常會被劃分為多個流水施工段,而相鄰兩個施工段之間往往會產生一道施工縫。倘若施工單位對混凝土的養護有所忽視或后澆混凝土的接茬質量較低,施工縫發生滲漏的概率必然明顯增加。將裝修層剔開可知,接縫內存在雜物以及接縫處的密實度較差是導致滲漏問題產生的直接原因。
1.2.4 飄窗或空調板下口
無論是空調板還是飄窗,大多數情況下都會采取二次支模澆筑工藝,由此便導致施工縫在墻體間產生。在裝修施工期間,只要空調板面或飄窗頂部存在倒坡或坡度設計不符合相關要求,將會不可避免地出現積水,倘若施工縫接茬處的質量不過關,雨水或雪水就會通過外墻密實度較差的部位向室內滲透。
通過深入剖析不難發現,高層住宅的外墻滲漏與外墻保溫層的防水效果以及外墻薄弱點具有較大相關性。因此,若要保證住宅外墻表現出良好的防滲漏性能,既要避免滯留在粘貼層(外墻與保溫板之間)內的雨水出現流動,繼而使其得到自然蒸發,也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來消除外墻薄弱點。
對于高層住宅樓來說,應當采取如圖 1 所示的方法來構建外墻外保溫層,從中可以了解到,涂料或面磚面層、抹 5~6 mm 厚 DBI 砂漿、抹 3~4 mm 厚 DBI 砂漿均能夠防止雨水浸入內墻。不過,若要使外墻外保溫系統充分發揮其防水性能,在構建過程中需采取以下幾種舉措。

圖1 構建外墻外保溫層示意圖(單位:mm)
1)應用抗裂技術,以達到應力逐層釋放的目的并使柔性漸變。當溫差變化明顯時,為防止外保溫的外表面因受到熱應力的集中作用而出現裂縫,有必要通過應用有效的抗裂技術來釋放變形能量與溫度應力。在這方面,構造設計要點有兩個,一是在外墻外保溫系統內,各相鄰構造層的彈性模量與性能不得急劇變化,為使變形應力得到順利釋放,抗裂砂漿的柔韌性應符合相關標準;二是為避免變形應力集中出現或改變應力傳遞方向,應將鋼絲網置入抗裂防護層中。在涂料飾面操作過程中,應保證抗裂砂漿層的柔韌變形性小于膩子層,且涂料層的柔韌變形性大于膩子層,而面磚飾面所選用的勾縫膠和粘結膠都不可缺乏柔性[2-3]。
2)防止出現外墻熱橋問題。熱橋即傳熱的橋梁,實際上就是內部溫度較低且容易傳熱的柱、梁、遮陽板、挑陽臺、金屬結構等部位。熱橋的產生與室內外溫差直接相關。施工單位往往較為重視住宅外墻,而對熱橋部位有所忽視,因此只對前者設置了外保溫層,在溫度影響下,住宅外墻與熱橋部位的變形量必然具有差異性,隨著時間的延長,破壞裂縫就會出現在兩者的交接處。斷橋是解決外墻熱橋問題最常用的方法,即任何外表面都要被外保溫層完全覆蓋住,對于高出屋面的女兒墻而言,設置保溫層時既要考慮其正面,也不能忽略其頂面與背面[4]。
3)對粘貼層上下貫通的空間進行有效處理。當雨水或雪水進入粘貼層空腔以后,為防止其四處流動,需要針對外保溫板材應用點框粘貼技術。具體而言,如圖 2 所示,將寬度≥50 mm 的砂漿涂抹在保溫板材的四周,同時保證砂漿與保溫板材外邊的距離≤10 mm,且砂漿形成的框應具有封閉性,最后在其內部設置 5 個砂漿粘貼點。基于對點框粘貼法的應用,粘貼面積得到了保證,當粘貼砂漿被壓實后就可與保溫板材的四邊緊密接觸,能夠防止相鄰板材之間產生縫隙,從而切斷了雨水或雪水向墻體內滲入的路徑。

圖2 點框粘貼法操作示意圖
2.2.1 合理封堵外墻預留孔洞
在施工過程中,幾乎所有的剪力墻結構都要應用大模板,因而與大模板穿墻螺栓相關的外墻預留孔洞非常多,如果這些孔洞的封堵缺乏合理性,住宅外墻滲漏問題將難以得到徹底解決。對于預留孔洞,現行規范規程尚未給出具有一致性的封堵要求,施工單位對其進行處理時通常使用摻入少量膨脹劑且硬度稍高的砂漿,并在孔洞填充完畢嚴格檢查其飽滿度。近年來,施工單位通常在封堵工作結束后,將直徑為 100 mm 的聚合物防水砂漿或聚氨酯防水涂料涂刷在預留孔洞外側,這樣便致使其產生了較強的抗滲漏能力。
2.2.2 保證外窗四周的處理符合施工要求
通常采用“后塞口”法來處理外墻的外窗四周,即首先完成涂料涂刷、面磚粘貼等立面裝飾工作,然后將窗套基層底灰抹好,當窗框安裝到位后,再次對窗套進行抹灰,壓進窗套邊的抹灰寬度應介于 5~10 mm,最后在窗框四周縫隙處進行封膠操作或填充發泡聚氨酯,以此達到排水和美化外窗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基于對外窗熱脹冷縮的考慮,同時也為了保溫、隔音以及便于安裝外窗,應在飾面層與窗框之間留有 10~15 mm 寬的伸縮縫,并以發泡聚氨酯進行填充。另外,為使外窗產生良好的防水效果,應使用嵌縫膏、耐候膠或密封膠封堵外窗內外以及窗臺與外窗下框之間的縫隙。再者,進行外窗臺的抹灰操作時,應確保坡度既科學又合理,窗框的泄水口不得被外窗臺的裝修面層所阻擋。
2.2.3 有效處理外墻施工縫
必須首先完全剔除接茬部位的松散混凝土與浮漿,方可對外墻施工縫進行接茬。進行操作時,應首先將一條垂直于施工縫部位的控制線彈出,沿線切割深度應為 10 mm,然后再剔除處理。為避免出現漏漿問題,既要將海綿條粘貼在墻體模板邊部,也要保證澆筑混凝土的振搗具有規范性。
2.2.4 根據規定科學處理飄窗頂板與空調板
無論是空調板還是飄窗頂板,必須確保其施工縫部位不存在松散混凝土或浮漿,方可進行二次支模澆筑混凝土。拆模時,務必保證混凝土的強度達到 100 %。一般而言,應在空調板與飄窗頂板上涂刷具有防水作用的聚合物。另外,積水不應出現在墻根處,而找坡層應設置較大的坡度。
綜上所述,外墻防滲漏問題關乎建筑工程的整體質量,處理不及時或不恰當必然會對業主造成不良影響。對于施工單位來說,為使住宅外墻具有良好的防滲漏性能,不僅要明確引起外墻滲漏的關鍵因素,還要采取一些成本較低、效果突出的解決對策。由于本文的研究對象是高層住宅工程,因建筑結構具有多樣性和復雜性,施工單位在參考本文的做法以外,還應根據實際狀況采取合理、有效、可行的防滲漏措施,這樣才能切實提升建筑工程的整體質量,才能助力我國建筑行業步入健康發展的軌道。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