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青黃
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信息交流的方式正在不斷被重新定義,易貨這種古老的交易方式正在成為貿易的新寵。與之一起成長起來的還有一個新職業——易貨師。
以貨易貨你聽說過嗎?
當然!這是人類最早的商業模式雛形,人們通過互相交換物品,各取所需,在原始社會末期便已出現。
縱觀人類歷史,易貨無處不在,《史記》記載:“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足,各得其所。”
易貨在古代很長一段時間對國與國之間的貿易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古時候,交通、信息不便利,貨幣很難實現國與國之間的流通,因此,國與國之間的主要貿易形式還是采用古老的易貨。我國對外貿易起自漢代,通過絲綢之路,中國的絲和絲織品運到中亞,再轉運到西亞和歐洲,并一路換得皮草、名馬、夜明珠等特產,開辟了中西貿易的新紀元。
而如今,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信息交流的方式正在不斷被重新定義,易貨這種古老的交易方式正在成為貿易的新寵。與之一起成長起來的還有一個新職業——易貨師。
2021年3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統計局聯合發布的新職業信息名單中,易貨師在其中。隨著這一職業逐漸走入大眾視野,“易貨”的交易方式也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現代易貨催生新職業
現代易貨是基于傳統易貨發展起來的一種全新易貨方式,以網上交易和電子結算為主要特征,能夠實現“多邊”易貨交易。確切地說,現代易貨是通過基于互聯網上的易貨交易平臺,引入銀行卡的結算技術,利用易貨額度(而不是現金)及特殊的易貨交易軟件,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實現企業間B2B甚至是B2C的商品或服務的自由交換。
簡而言之,易貨就是一種“用自己的產品或服務換取別人的產品或服務”的無現金交易方式。小到個人,大到企業以及國家都有易貨需求,比如農村常見的小麥換西瓜,比如國家層面的“高鐵換大米”,等等,易貨的行為無時無刻都在各種領域發生著。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現代易貨已成為21世紀商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但是企業處理閑置資產、積壓庫存的增值策略,更成為企業擴大貿易機會、擴展營銷渠道、獲得額外利潤的全球貿易手段和重要新興產業,全球500強企業的80%都設有專門的易貨部。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和易貨交易平臺的逐步完善,傳統易貨積極地參與到現代易貨模式中。根據中國商聯易貨分會整理的國家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按照商務部發布的我國首個易貨行業標準對易貨交易的定義,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1月-11月,我國際易貨交易額為10533.427億元人民幣,已突破1萬億元。
不少中小企業都存在“缺錢不缺貨”的情況,易貨的一大好處就是能使庫存增值,還能幫助企業解決資金與銷售的難題。在此大背景下,從事非貨幣互換貨物和服務、管理易貨企業的易貨賬戶、提供易貨交易及咨詢服務的易貨師則應運而生,成為現代易貨貿易中不可或缺的一個職業。作為易貨師,要通過專業知識撮合供需雙方以物換物,努力為企業排憂解難。
“這是今天第五車了,現在正在裝卸的是烏傷水牛酸奶飲品。”2021年11月26日,杭州的周振興一邊忙著對貨一邊說。他活躍在易貨行業多年,經客戶口口相傳,如今向他咨詢易貨的人越來越多。“易貨貿易在國際貿易中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已占到全球貿易總額的30%左右。據國際互換貿易協會推測,今后5年內,易貨公司客戶數量將翻一番,平均年增長率可達15%。”
2021年12月下旬,易貨師周昕成功完成了一筆易貨交易。參與易貨的一方經營廣西上林沃柑和砂糖橘產銷,另一方經營陜西洛川蘋果產銷。易貨前,兩個企業只是各自在當地農貿市場銷售,因出現滯銷情況,水果賣不出理想的價錢。“我們建議企業通過易貨的方式將南北產品置換,解決產品的滯銷問題。”而在易貨師“以物易物”的撮合下,一個北上、一個南下,雙雙提升身價。周昕說,完成易貨后,企業獲得2~3倍的利潤。
“我們這里比較常見的待易貨品,包括日化產品、紅酒、沙發,還有像冰箱這類‘剛需’家電,你看,這些都是從商家那里運來的。”從事3年易貨交易工作的楊佳,日常工作不是在拜訪客戶的路上,就是帶客戶前往市郊的倉庫看貨品。“客戶看對眼了,易貨的交易動作還是要在網絡上進行,數字化的交易規范透明,也是大勢所趨。”
26歲的朱明淵是新疆某公司的一名易貨師,隨著公司將易貨交易引入新疆,朱明淵成了新疆第一批活躍在易貨行業的易貨師。“年輕人對易貨交易接受起來比較快。我曾遇到過一個年輕客戶,只打了一個電話,第二天就拉了一車葡萄酒過來易貨。經了解,這位年輕客戶的葡萄酒是別人抵債給他的,而他也欠了其他人的錢,于是打算將葡萄酒低給債主們,但大家都不想要葡萄酒,于是他想通過易貨模式看看能不能兌換成其他商品。”朱明淵說,根據這位客戶的需求,自己對他的產品進行了總價核算,并給予同等價值的易貨額,客戶將這些易貨額分別還給債主們,這些債主拿著易貨額在朱明淵所在易貨公司1700多種易貨商品中挑選購買,實現了產品當錢花的目的。
而隨著易貨行業的快速發展,也對從業人員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職業提出新要求
事實上,易貨行業的從業人員并不少,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易貨從業者已超過百萬,并呈上升發展趨勢。
易貨師這個職業之所以能吸引眾多年輕人入行,重要原因無非是門檻不高而收入可觀。據行業人士透露,他們的薪資通常由底薪加提成構成,有的易貨師一單業務就可以拿到幾萬元的提成,行業的平均月薪在1萬元左右,甚至更高。
但讓很多人忽略的是,往往低門檻高收入的職業則需要更多的努力。易貨師若要取得好成績,則需要大量的辛苦付出,尤其在實際工作中,牽線搭橋、為企業排憂解難,做好服務的背后,不僅需要勤跑腿,還要有大量的知識儲備做后盾。
兩年前入行的薛為有著不錯的收入,但已經嘗到了易貨服務工作的辛苦。為了完成一單交易,跑到全國各地驗貨是常有的事。在薛為看來,作為一名易貨師,能夠幫客戶換到貨是最基本的,重要的還是要學會用易貨的思維幫助企業解決問題。這就要求從業人員對各行各業有所了解,掌握一些行業知識,還要能夠洞察企業負責人的需求和想法,根據企業的需求制定整套的易貨方案。而現在,薛為感到自己的積累還遠遠不夠。“因為行業知識儲備不足,鬧出過笑話,還是公司資深的老師幫忙解決問題,才沒丟單子。”
業內人士表示:“只有專業知識到位,才能更好地幫助企業解決問題,獲得客戶的信任,這樣才能長久走下去。”
易貨師入選新職業,明確了易貨師的職業定義和主要工作任務。易貨師屬于企業高質量發展孕育出的新職業,專業易貨師能系統運用資源整合理論,促進產、供、銷和諧分配和優化資源,是企業急需的新興復合型人才。新職業的發布標志著易貨從業大軍正式“轉正”,促進易貨行業培訓和人才培養工作走向規范化、標準化的軌道。
“2022年,易貨行業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階段,同時又是一個合規、理性發展的階段,而要讓這個行業良性發展下去,必須要有人才。”中國精算發展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北京大學教授李克誠認為,易貨師人才培訓以及相關標準研發應該成為行業目前聚合的焦點。
業內人士也表示,易貨師人才培訓以及相關標準研發一方面是為了推動易貨行業以及易貨師培訓行業向系統性、專業性、前瞻性發展,加強中國易貨行業在全球易貨行業發展的話語權;另一方面滿足了企業對職工職業發展、技能晉升需求,解決職業標準與企業實際脫節等現實問題,實現了人才培育與產業發展充分對接,為易貨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面對萬億級規模的龐大市場,對于易貨企業而言,仍然面臨不小的挑戰,如何吸引、培養易貨師人才是其中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