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arch on Development Paths of Combination of Industry and Finance in Geological Prospecting Units
YIN Jun
(China Energy and Chemical Industry Innovation Investment Group Co. Ltd., Beijing 100055, China)
【摘? 要】現階段地勘單位普遍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受主體身份、行業背景、歷史問題等多重因素影響,地勘單位融資渠道單一、融資成本較高、資本市場活力不足的問題仍然存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地勘單位進一步高質量發展。產融結合作為企業的一項戰略行為,通過金融手段賦能企業產業發展,提升企業集團整體競爭力和價值創造能力,對地勘單位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首先,論文從產融結合政策背景入手,分析了中國企業集團產融結合的發展歷程;其次,結合工作經歷和實踐經驗研究地勘單位產融結合的必要性、地勘單位產融結合發展需要關注的問題;最后,探索得出地勘單位產融結合發展的實施路徑。
【Abstract】At the present stage, geological prospecting units are generally in the critical period of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Influenced by multiple factors such as subject identity, industry background, and historical problems, the problems of single financing channel, high financing cost, and lack of capital market vitality still exist, which restrict the further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geological prospecting units to a certain extent. As a strategic behavior of enterprises, the combination of industry and finance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geological prospecting units to enable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through financial means and enhance the overall competitiveness and value creation ability of enterprise groups. Firstl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combination of industry and finance in China's enterprise groups from the policy background of the combination of industry and finance. Secondly, combined with work experience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necessity of the combination of industry and finance in geological prospecting units, and the problems that need to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bination of industry and finance in geological prospecting units. Finally, the paper explores the implementation paths of the combination of industry and finance development in geological prospecting units.
【關鍵詞】地勘單位;產融結合;體系構建
【Keywords】geological prospecting units; combination of industry and finance; system construction
【中圖分類號】F426?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22)03-0043-03
1 引言
新中國成立以來,地勘單位在能源資源勘探、礦產普查、地質測繪、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隨著國民經濟社會的發展和改革發展的不斷深化,地勘單位經歷多次改革,有的成為國務院國資委管理的中央企業,有的成為省級屬地化管理的地方國有單位,有的成為能源資源型中央企業的上游板塊,基本都還以國有資產形態存在。
在計劃經濟時期,地勘行業的主要任務是為國家尋找礦產資源,地勘單位基本沒有什么盈余和資本積累;進入市場經濟后,在傳統體制機制的束縛下,地勘單位獲取的勘查成果和采礦權大多由政府配置給了礦業企業,很長一段時間地勘單位無法分享探礦成果的收益,未能形成有效積累;現階段,我國宏觀經濟發展形勢和地勘行業發展環境發生較大轉變,傳統地勘市場需求快速收縮,地勘單位的發展受到限制。為進一步實現高質量快速發展,地勘單位普遍進入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但受企業類別、主體身份、所處行業、歷史問題等多重因素影響,我國地勘單位融資渠道單一、融資成本過高、資本市場活力不足,日益成為制約地勘單位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問題之一。
產融結合主要是指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或工商企業與金融企業之間在資金支持、股權融合、業務協同及人事參與等方面保持一種緊密的聯系,通過相互進入對方活動領域,達到相互融合、共同發展的目的。產融結合作為企業的一項戰略行為,通過金融手段賦能企業產業發展,從而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提高企業整體競爭實力,對地勘單位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 產融結合的政策背景
由于產融結合在促進國企改革和高質量發展方面具有優勢,在金融業務回歸服務實體經濟的大方向下,目前國內產融結合主要鼓勵圍繞自身主業產業鏈開展。近年來,國家積極引導企業集團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切實回歸實體經濟,立足集團主業和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有效發揮產業和金融相結合的優勢,著力推動企業集團高質量發展。
3 中國企業集團產融結合的發展歷程
我國企業集團的發展始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為快速推動企業集團發展,1987年,國務院允許企業集團設立財務公司并在集團內部融通資金,為我國企業集團產融結合探索奠定了基礎。隨著我國的金融體制與企業體制不斷深化改革,金融開放程度持續上升,許多大型多元化企業集團開始借鑒美國、日本等大型企業集團產融結合發展的相關經驗,以傳統的銀企關系模式為基礎,逐步進入金融領域,創新產融結合路徑,我國企業集團產融結合進入相對快速發展的階段。近年來,在金融嚴監管成為趨勢并在相關政策不斷落地的背景下,我國產融結合發展進入了一個相對穩定期。
4 地勘單位產融結合的必要性
4.1 服務國家發展戰略,獲取雙重協同效應
為適應市場的快速變化以及增強自身競爭力,地勘單位紛紛開始轉型升級,圍繞國家發展戰略不斷構建和延伸產業鏈,發展產融結合能夠一定程度彌補地勘單位自有資金不足的艱難處境。同時,地勘單位的產融結合發展能夠取得雙重協同效應。一方面,利用產融平臺加強資金和資產管理,合理安排地勘單位的投資和融資策略,實現資源共享,提升地勘單位生產經營和資產資金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地勘單位能夠將其長期積累的市場影響力、商業聲譽以及優質資源一定程度嫁接到金融產業,從而快速取得規模經濟效益,推動產融平臺提供更加全面的產品和服務,跟地勘單位主體產業形成良好的互補效應,不斷提升主體產業核心競爭力。
4.2 賦能產業鏈一體化發展,推動資本運作
隨著地勘單位的不斷發展,產業鏈的不斷延伸,提升整體產業鏈的競爭力是地勘單位進一步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為進一步打通上下游產業鏈,地勘單位需要資金支持和關聯企業間業務連接,而發展產業金融可以拓寬地勘單位的融資渠道,使其更容易獲得資金的支持,再通過金融產品為產業鏈上的企業提供全方位服務,提升業務合作粘合度,快速打通產業鏈,持續賦能產業新發展。同時,發展產業金融能夠推動地勘單位圍繞核心產業開展資本運作,為地勘單位在資本市場上尋找“金礦”提供幫助,助力產業鏈整合到資本整合,進一步促進地勘單位資本保值增值。
4.3 節約交易成本,強化資產管理
地勘單位產融結合的內部化可以使其一定程度上用產融平臺代替外部融資渠道,通過個性化的金融服務使產融平臺與地勘單位下屬企業的聯系更加緊密,大大減少地勘單位下屬企業的融資成本、契約成本和人力成本等。同時,內部產融平臺能夠及時動態地了解下屬企業的業務、財務、資金流動等情況,在信息對稱的前提下集約金融資源,加強資金集中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降低市場不確定性對企業的影響,提升地勘單位的資產管理能力。
4.4 實現投資適度多元化,提高風險管理能力
近年來,地勘行業面臨著總體供給過剩、市場需求不足、行業整體投資下滑的局面。在這種背景下,地勘單位僅靠經營傳統地勘業務會面臨極大的競爭和生存壓力,開拓新產業同樣具有風險性,地勘單位可以嘗試將資本投向對主體產業有協同效應的金融業務,實現經營業務的適度多元化。同時,產融平臺的建立將有利于地勘單位構建更加全面、嚴格的風險管理體系,建立重點領域的專項防控機制,形成良好的風險管理文化,提高地勘單位的風險管理和預警防范能力。
5 地勘單位產融結合發展需要關注的問題
5.1 統籌規劃仍需加強,產融結合主動意識仍需提高
由于部分地勘單位仍是事業單位性質或轉為企業時間不久,缺少利用金融服務產業的機會,大部分地勘單位未涉及產業金融業務或產業金融業務起步較晚,尚處于產業金融前期探索階段,對開展什么類型的金融業務、如何搭建產融平臺、如何服務主責主業等問題還不清晰,對產融結合發展缺少必要的頂層設計,金融業務發展戰略規劃不明確,金融業務定位模糊不清,產融結合主動意識仍需提高。
5.2 協同發展不足,產融結合的管理水平仍需提高
個別地勘單位過度追求金融業務的高收益,盲目開展與主責主業關聯度低的金融業務,脫離實體經濟,產融結合流于形式,產融平臺對地勘單位產業協同效應作用不明顯。同時,地勘單位要將金融業務納入整體管控體系中,制定專門的管理制度和操作細則,完善治理模式,優化組織架構,實現金融業務專業化和集中統一管理。
5.3 專業力量較薄弱,產融結合的專業隊伍有待培養
傳統地勘單位從事金融業務的專業人員很少,專業力量十分薄弱,但通過市場化招聘的金融業務人員雖然具有良好的專業背景和從業經驗,但對地勘單位的行業現狀、發展規劃和產業布局等了解不足,無法真正理解地勘單位的痛點和難點,在金融業務切入點、產品創新、服務方式以及風控標準等方面服務主責主業的能力不足,整體來看,地勘單位的金融業務人才的數量儲備和綜合能力有待繼續培養。
6 地勘單位產融結合發展的具體實施路徑
地勘單位產融結合應堅持嚴把方向、嚴控風險、提高質量原則。金融業務緊緊圍繞實體產業,服務于產業轉型升級,嚴格遵循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落實行業監管要求,健全制度機制,完善公司治理,強化風險防控,提升管理效能,不斷提高產融結合發展質量,實現以融促產,產融貫通。
6.1 設立國有資本投資運營集團,做強做大做優產融平臺
以股權結構為紐帶,設立國有資本投資運營集團,加強頂層設計和集中管控,充分整合集團內外部金融資源,通過控股金融或類金融子企業組建產融平臺,為地勘單位的轉型升級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地勘單位要穩妥組建產融結合平臺,申辦既能面向市場,同時又能夠為地勘單位產業提供特色服務,以融促產效果較好的金融機構,如財務公司、商業保理、融資租賃、基金管理、資產管理等,不斷優化金融業務布局,完善產融平臺建設,提升市場化水平,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強化金融板塊的協同效應,全方位推動地勘單位高質量發展。
6.2 建立健全特色金融產品體系,提升產融品牌效應
地勘單位應圍繞主責主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充分開展調研,加強與外部智庫、戰略合作伙伴協同,創新金融服務產品,積極開發個性化、差異化、定制化金融產品,逐步建立完善具有行業特色的產業金融服務體系,通過加強金融產品培訓,不斷扭轉地勘單位傳統觀念,使其充分認識產融結合對地勘單位轉型的優勢和特色。同時,地勘單位要建設專業的金融產品營銷渠道,加快響應市場的能力和速度,通過多產品、多渠道整合發展,充分優化、挖掘資源潛能,發揮組合拳疊加優勢,強化市場推廣,增強品牌放大效應,實現金融業務快速、特色發展。
6.3 深化外部金融機構合作,積極開拓外部融資渠道
地勘單位要充分發揮品牌優勢,積極穩健利用財務杠桿,主動與銀行、券商、基金公司等金融機構合作,盡快取得外部機構信用額度,逐步擴大直接融資的比重,大力開展債券融資,為建設周期長的項目匹配資金,結合“碳達峰碳中和”、鄉村振興等國家戰略方針,重點爭取應收賬款ABS、應付賬款ABS、綠色債券、并表ABN、類REITs、債券融資計劃等產品發行額度,特別是應收賬款ABS,不僅能解決地勘單位下屬企業資金需求,還能為地勘單位提升資本市場影響力、拓寬直接融資渠道、盤活存量資產、壓降“兩金”指標、降杠桿減負債、降低融資成本和實現經濟效益作出重要貢獻。
6.4 服務產業鏈升級,積極推進經濟欠發達地區地勘單位的產融結合
地勘單位應通過產融平臺推動產業鏈整合,依托地勘單位下屬企業,輻射其上下游產業鏈,挖掘產業鏈發展突出瓶頸,提供綜合解決方案,設計個性化的金融服務產品,搭建數字化金融系統,逐步實現金融業務的定制化、信息化、智慧化,切實服務產業鏈升級,建立良好的產業鏈生態。部分地勘單位分布在欠發達地區,金融資源相對落后,對于金融產品了解較少,地勘單位應鼓勵和支持欠發達地區條件較好的下屬企業開展產融結合,為企業和產業鏈上下游客戶帶來更多的金融服務與資源支持。
6.5 組建專業化金融團隊,發揮人才稟賦效應
地勘單位需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科學設計組織架構,合理配備崗位編制,采用市場化選聘方式,優中擇優,層層選拔,組建高學歷、高素質,專業知識精湛、業務能力過硬、工作經驗豐富、人員結構合理,年輕、精干、專業的人才隊伍,靈活運用人才管理機制和多種激勵政策,激發人力資本的創新活力,提升人力資本的服務效率和質量,利用金融資本的人才稟賦效應為產融平臺獲取更多的資源融資,實現人才強企戰略。
6.6 加強股權融資,組建產業基金
地勘單位在轉型升級中常常會遇到缺乏長期資金的困境,股權融資既能滿足長期投資需要,還能大大降低企業融資負擔。股權投資基金和產業投資基金作為股權融資的重要手段,具有規模大、期限長、范圍廣等優勢,近年來已逐漸成為企業集團混合所有制改革、境內外并購重組、增資擴股等資本運作的重要抓手,也逐漸成為產融結合發展的新生力量。地勘單位應積極組建或引入相關產業基金,合理運用金融杠桿,撬動社會資本,穩步開展風險投資,完善投資方式,高效配置資源,促進優勢產業快速發展。
6.7 加強合規體系建設和風險防控,依法合規開展業務
地勘單位要充分考慮地勘行業特點、金融業務特點和公司運行實際,建立體現金融業務特色的內控制度體系,為有效開展金融業務風險防控提供制度保障;建立覆蓋公司治理層面、經營管理層面、職能部門層面的縱向風控組織體系,推行巡察監督、紀檢監督、法務監督、審計監督、財務監督等各項監督職能聯動的風險聯合防控機制;建立行權履職有章可循、無縫銜接,議事決策規范高效、運行順暢,重大經營管理事項科學民主、風險受控的決策體系。地勘單位要及時關注國家政策變化情況,根據監管要求依法合規開展金融業務,確保合規經營,持續完善金融業務風險防控體系,不斷加強金融業務風險管理,保障金融業務高質量開展。
綜上分析,產融結合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客觀產物, 是地勘單位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各地勘單位可根據自身戰略規劃和資源,選擇符合自身實際的產融結合發展路徑,著眼于圍繞主責主業,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做好風險隔離,防范重大風險,確保產融結合的實施效果,推動地勘單位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自然資發〔2021〕71號.自然資源部關于促進地質勘查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Z].
【2】林瑞偉.關于中央企業產融結合發展路徑的探索[J].全國流通經濟,2021(08):110-112.
【3】許大純.新形勢下促進地質勘查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幾點思考[J].中國國土資源經濟,2021,34(07):4-8.
【作者簡介】尹俊(1980-),男,江蘇常州人,高級會計師,從事財務管理、金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