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loration on the Impact of the New Financial Instruments Standards on the Security Industry
ZHANG Yi-zhen
(Nanjing Securities Co., Ltd., Nanjing 210000, China)
【摘? 要】新金融工具準則的全面施行為證券行業帶來了深遠的影響。論文首先分析了新金融工具準則的產生背景和主要變化,在此基礎上,從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經營決策和管理考核4個方面闡述了新金融工具準則對證券行業的影響,最后,為積極應對新金融工具準則給證券行業帶來的影響和挑戰,提出了完善風險管控體系、加大金融科技投入、提高公司管理水平、建設復合型高素質人才團隊等對策建議,旨在幫助證券行業有效落實新金融工具準則,提升行業整體競爭力。
【Abstract】The comprehens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financial instruments standards has brought a far-reaching impact on the security industry. Firstl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generated background and main changes of the new financial instruments standards. Based on this, the paper expounds the impact of the new financial instruments standards on the security industry from four aspects: balance sheet, income statement, business decision-making and management assessment. Finally, in order to actively respond to the impact and challenges brought by the new financial instruments standards to the security industr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such as improving the risk control system, increasing financial technology investment, improving the company's management level and constructing a compound and high quality talent team, so as to help the security industry effectively implement the new financial instruments standards and improve the overall competitiveness of this industry.
【關鍵詞】新金融工具準則;證券行業;影響
【Keywords】new financial instruments standards; security industry; impact
【中圖分類號】F832.5?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22)03-0097-03
1 引言
對證券行業而言,金融工具是非常重要的投融資工具。隨著金融市場的發展,金融工具的復雜性日益增加,要想準確、及時地反映金融工具的真實價值和潛在風險,為公司經營、行業發展提供助力,需要一套較為完善的會計準則作為規范和指導。
2 新金融工具準則概述
2.1 產生背景
2008年,一場全球性金融危機的爆發,使當時施行的金融工具會計準則中存在的缺陷得以暴露,金融資產分類確認與計量的規范性、減值計提的及時性和充分性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在層層高漲的改革呼聲之下,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于2014年頒布了《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9號——金融工具》,并從2018年首日起生效。
經濟全球化推進至今,一國的金融市場早已不再是獨立的個體。我國作為一個經濟發展迅速的大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影響力也在逐步提升,在此背景下,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接軌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日益增加。2017年,財政部修訂發布了包括《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在內的4項會計準則(下稱“新金融工具準則”或“新準則”)。新準則意義重大,且具有一定的革新精神,對金融工具的確認、計量、列報,金融資產的轉移,以及套期會計等方面作出了規范和指導,并從2018年首日起分行業、分批次施行。對于證券行業,A+H股上市證券公司從2018年首日起施行,其余證券公司晚一年施行。
2.2 主要變化
財政部于2017年發布的新金融工具準則,相較于修訂前的金融工具準則,主要變化體現在金融工具的分類確認與減值計提等方面,而金融資產的轉移和終止確認方面,則是在原有基礎上補充了新的規范;套期會計方面,則是以定性指標代替了原本的定量指標。考慮到影響廣泛性和篇幅限制,本文主要討論金融工具以下兩方面的變化。
2.2.1 金融工具的分類確認
新金融工具準則根據合同現金流量特征和業務模式,將金融資產劃分為“三分類”: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下稱“AC”)、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下稱“FVTOCI”)和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下稱“FVTPL”),取代了原本的“四分類”。新的分類方式將分類條件標準化、規范化,減少了企業分類的主觀性和隨意性。新金融工具準則在金融負債的分類確認方面沒有過于顯著的變化。
2.2.2 金融工具的減值計提
新金融工具準則采用“預期信用損失模型”對金融工具計提減值,取代了原本的“已發生損失模型”。這一變化著重強調了預期性、前瞻性,即除了考慮已發生的減值損失,還要考慮未來可能發生的信用違約風險,并按照該風險是否顯著增加、是否已發生信用減值,將減值劃分為“三階段”,根據不同的減值計提周期進行相應的減值計提,從而更早、更充分地計提金融工具的減值準備,達到提前揭示、防控金融工具信用風險的效果(周珊,2020)。
3 新金融工具準則對證券行業的影響
3.1 對資產負債表的影響
新金融工具準則中關于金融工具分類確認的條件更加嚴格和客觀:無法通過合同現金流量特征測試(下稱“SPPI測試”)的金融資產,不屬于AC或FVTOCI的范疇,因此,FVTPL成為兜底分類。這一變化導致證券公司分類為FVTPL的金融資產比重上升,很多原本被分類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股票、基金、可轉換債券等權益類投資,因不能滿足SPPI測試的通過條件,按照新準則的要求,只能“被迫”劃入FVTPL(陳鵬,2020;王寧,2021)。盡管對于部分權益類投資,出于戰略性考慮或其他目的,可以行使“指定權”,將其劃入FVTOCI,但新金融工具準則嚴格限制了該類資產在后續計量中對損益的影響,所以對于大部分權益類投資,該項“指定權”并不會被行使。
在2019年的年報中披露了年初因執行新金融工具準則所做調整情況的22家上市證券公司中,有20家完成新準則轉換后,交易性金融資產的比重有所增長,但增長幅度各不相同(王躍軍,2020)。以興業證券和國元證券為例,興業證券完成新準則轉換后,交易性金融資產的比重由26.09%上升至29.07%,增加了2.98個百分點(此處忽略因報表格式調整造成的影響,下同),增長幅度較小;而國元證券完成新準則轉換后,該項比重則由3.87%上升至24.61%,增加了20.74個百分點,增長幅度較大。
3.2 對利潤表的影響
3.2.1 與FVTPL相關的損益
施行新金融工具準則之前,證券公司可以通過將金融資產分類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來平緩利潤的波動,因其公允價值變動僅在處置時計入當期損益,對利潤的影響存在一定的“緩沖期”。在新金融工具準則下,嚴格的分類條件使分類為FVTPL的金融資產比重上升,而該類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變動直接計入當期損益,沒有任何“緩沖期”,對利潤的影響是立竿見影的,因此,施行新金融工具準則之后,證券公司利潤的波動性增強。
對比A+H股上市證券公司和僅A股上市證券公司,2018年半年報利潤表中投資收益與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兩項之和,前者(已施行新準則)同比下降22.59%,而后者(未施行新準則)同比僅下降5.84%,約為前者的1/4(張建輝等,2020)。分類為FVTPL的金融資產比重越大,市場行情的波動對利潤的影響越明顯。
3.2.2 信用減值損失
在新金融工具準則下,對金融工具減值計提的核心原則是:即使沒有出現減值跡象,也應考慮前瞻性因素,對預期可能發生的信用損失進行及時確認。這項確認計入當期損益,為利潤帶來不利的影響。
根據2018年半年報,11家A+H股上市證券公司中有8家在施行新準則前沒有對債權類投資計提減值,施行新準則后,均按要求對分類為AC和FVTOCI的債權類投資計提了減值準備(張建輝等,2020)。
3.3 對經營決策的影響
證券投資業務是證券公司重要的收入來源之一,由于業務的開展涉及較多金融工具,因此,受新金融工具準則的影響較大。一方面,新金融工具準則下,更多的權益類投資被分類為FVTPL,導致利潤對市場行情的波動更加敏感,證券投資業務面臨的市場風險更加透明,如何結合市場環境的變化,把控市場風險,在適當的時機調整投資策略,做好倉位管理,成為自營部門創造良好業績的一大關鍵;另一方面,新金融工具準則對金融工具減值計提的覆蓋面更廣,分類為AC和FVTOCI的債權類投資需及時確認預期信用損失,導致利潤對信用風險變化的敏感度增加,因此,自營部門需要加強對市場基本面的合理研判,持續跟蹤市場上出現信用違約事件的總體情況,適時抓住市場機會,優化持倉結構,同時,在嚴控風險的前提下積極探索新的投資品種,使證券投資業務的收入來源得到豐富和拓寬。
在新金融工具準則下,證券公司的信用交易業務(主要包括兩融業務和股票質押業務)形成的金融資產需確認預期信用損失,因此,信用交易部門需要提高新增項目的準入標準,進一步加強風險管控;投資銀行業務因包銷形成的金融資產也需按照新金融工具準則的要求進行分類確認、減值計提,因此,投行部門需要審慎評估發行風險,選擇優秀的證券產品;資產管理業務涉及的表外資產雖不計入證券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但資管部門仍需充分關注底層資產的信用違約風險以及估值變動對損益的影響,做好表外業務的風險防控工作。
3.4 對管理考核的影響
在新金融工具準則下,確認金融工具的分類,需要考慮其能否通過SPPI測試,以及業務部門采取何種業務模式對其進行管理;更大范圍的金融資產被分類為FVTPL,意味著更多的金融資產必須以公允價值來計量,準確客觀地反映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需要一套科學合理的估值方法;計提金融工具的減值,需要建立“預期信用損失模型”和強大的風險管控體系,這些要求促使證券公司從管理層面,成立金融工具估值與減值委員會,建立相關重大事項的議事流程,制定金融工具分類、估值、減值管理辦法,協調財務部門、風控部門、業務部門等相關部門之間緊密協作,確保金融工具的管理工作順利開展。
新金融工具準則施行后,證券公司分類為FVTPL的金融資產比重上升,金融工具的預期信用損失得到及時確認,金融工具的真實價值得以反映,員工的實際業務水平得以體現,促使員工的績效考核結果更加客觀,但是利潤的波動性增強,可能導致績效考核結果不穩定。
4 新金融工具準則下證券行業的對策
4.1 完善風險管控體系
新金融工具準則強調了對金融工具信用風險的計量和確認,所以,確保“預期信用損失模型”的科學性、合理性成為關鍵。盡管證券業協會制定了金融工具減值指引,但內容偏重原則性的指導,各證券公司在構建具體模型時仍具有一定的主觀性。因此,協會應結合我國證券行業的實際情況,細化金融工具減值準備的階段劃分和風險計量方法,對模型中重要參數的設置給予更具操作性的規范和指導。
合理計量并及時確認金融工具的預期信用損失,需要證券公司充分重視風險管控體系的升級工作,建立并不斷完善內部信用評級體系,加強對客戶或交易對手的信用審查、盡職調查,并安排多人復核,避免流于形式。同時,做好交易限額管理,持續跟進風險監控,全面提升風險管控能力和技術水平。
4.2 加大金融科技投入
基于新金融工具準則對金融工具信用風險的重視以及證券公司完善風險管控體系的需求,證券公司應從戰略高度考慮并謀劃金融信息化建設的發展方向和投入重點,加大對金融科技的資金和人員投入,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前沿技術運用相對成熟的條件下,搭建一個兼具安全性、高效性、便捷性與穩定性的信息平臺,為開展更高質量的風險管理工作、制定更合理的經營及投資決策提供科技助力(李劍鋒,2021)。首先,財務部門、風控部門、業務部門等相關部門可以通過這一信息平臺共享數據信息,提高各部門之間的溝通效率;其次,這一信息平臺可以將包含客戶或交易對手的信用信息、企業動態、關鍵財務指標等外部監管或披露數據在內的重要信息,及時融入證券公司的內部信用評級體系中,減少信息不對稱問題,實現對客戶或交易對手相關信息的跟蹤監控和數據分析,提升風險識別的敏感度和精準度;最后,業務部門可以利用這一信息平臺對客戶或交易對手的大量相關信息進行歸納和分析,發現市場機會和業務突破口,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協助證券公司制定更高質量的經營及投資決策。金融科技投入的加大,不僅有利于新金融工具準則的有效實施,還能推動證券公司獲得企業競爭力的全面提升。
4.3 提高公司管理水平
一方面,新金融工具準則對金融工具分類、估值、減值等方面提出的一系列要求,需要證券公司財務部門、風控部門、業務部門等多部門之間協同合作,而單一部門推進此項合作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難。因此,證券公司應從公司層面提高管理水平,建立、完善相關部門之間溝通協作的渠道和機制,并形成相應的制度,確保重要事項能夠得到充分及時的溝通,從而獲取公司整體的協同效應。另一方面,證券公司應持續加強內部控制的建設,不斷擴大內部審計、內部稽核工作開展的深度,強調其工作內容不能只是停留在對會計處理準確性、手續流程完備性等維度的稽查上,更是要提高對業務實質的把握程度和對業務風險的判斷能力,進而從多維度、多層次持續保障新金融工具準則的順利實施。
4.4 建設復合型高素質人才團隊
新金融工具準則對金融工具分類確認、后續計量(包含減值)等方面的規定,需要有關從業人員綜合掌握財務、風控、業務的相關知識和流程,證券行業急需具備復合型知識技能的高素質人才團隊。證券業協會應定期開展學習培訓,邀請國內外相關行業專家,在闡釋理論的基礎上,結合證券行業在新準則施行過程中遇到的具體問題答疑解惑。同時,定期組織同業交流,加強有關從業人員對新金融工具準則的理解深度,進一步為證券行業探討解決在新準則施行過程中發現的疑點、難點問題提供條件。
證券公司應對復合型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和儲備情況給予高度關注,鼓勵相關部門組織部門內部和跨部門的培訓、交流,并建立配套的考核機制,督促有關從業人員在加強自身專業學習的同時,了解掌握所在部門以外的專業知識,從而提高綜合業務素質,具備落實新金融工具準則所需的專業勝任能力。以財務人員為例,除了要不斷夯實會計理論基礎,還要加強業務知識的學習:既要了解業務的外在形式,如開展條件、主要流程等,又要熟知業務的內在實質,如開展原理、關鍵風險點等,確保新金融工具準則在實務中得到準確運用。
5 結語
近年來,多項會計準則完成了修訂與實施。在會計界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國會計準則總體上已與國際接軌。我國資本市場正不斷加速對外開放,證券公司作為金融行業的主要力量之一,也應主動擔當、順勢而為,在做好服務實體經濟、優化資源配置的同時,深入研究各項新會計準則帶來的影響,并采取有效措施確保準則貫徹落實,從多方位提高企業競爭力,為參與國際競爭積極做好準備。
【參考文獻】
【1】周珊.新金融工具準則下金融資產減值模型的改革及應用[J].財會通訊,2020(21):115-118.
【2】陳鵬.新金融工具準則實施對金融企業財務報表的影響——基于五大行實施情況的思考[J].時代金融,2020(4):75-78.
【3】王寧.新金融工具準則金融資產分類實務應用[J].審計與理財,2021(8):46-47.
【4】王躍軍.淺析新金融工具準則對我國上市券商的影響[J].財務與會計,2020(11):76-77.
【5】張建輝,尤文杰,徐玲瓊,等.新金融工具準則對證券行業的影響研究[C]//.創新與發展:中國證券業2019年論文集.,2020:605-610.
【6】李劍鋒.證券行業金融科技的應用現狀和展望[J].經濟師,2021(11):69-71.
【作者簡介】張一珍(1989-),女,江蘇南京人,會計師,從事金融工具會計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