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arch on the Formation Reasons and Treatment Methods of Air Pollution
ZHANG Dai-ping
(Management Committee of Shijiazhuang Circulating Chemical Industry Park, Shijiazhuang 050000, China)
【摘? 要】工業的迅速發展帶動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同時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使人們在享受經濟發展成果的同時,面臨嚴重的環境問題。大氣污染是目前備受關注的環境問題,其對現代生產生活帶來了不利影響。為推動我國經濟事業的長足發展,特別是發展循環經濟,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防控大氣污染是當務之急。為有效防控大氣污染,論文對大氣污染進行了簡單介紹,全面分析了大氣污染的形成原因,提出了針對性的治理方法,以期為我國的環境保護工作提供參考,推動我國經濟事業的可持續性發展。
【Abstract】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has driven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t the same time, it has changed people's production and life style to a great extent, making people face se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while enjoying the achievement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ir pollution is an environmental problem of great concern at present, which has brought adverse impact on modern production and life.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ic undertakings, especially the development of circular economy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people, it is urgent to prevent and control air pollution.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prevent and control air pollution,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air pollution, comprehensively analyzes the formation reasons of air pollution, and puts forward targeted treatment schemes, so a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China'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ork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ic undertakings.
【關鍵詞】大氣污染;形成原因;治理方法
【Keywords】air pollution; formation reasons; treatment methods
【中圖分類號】X51?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22)03-0118-03
1 引言
社會活動以及自然環境因素都會引起大氣污染問題,假如污染物質在大氣當中的濃度過高,就會對生態環境帶來較大的破壞作用,當然也會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對人們的健康構成極大的威脅。假如沒有運用妥善有效的方法進行大氣污染的治理,不僅會造成污染情況的加重,還會帶來長久的發展困擾。伴隨現代經濟的持續發展,大氣污染的嚴重程度也越來越高。對此,要想尋求長遠發展,就要針對環境污染問題運用一系列的治理方案,改善目前的大氣環境。我國如今已經成為大氣污染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所以需要得到高度重視,多角度探索造成大氣污染的原因,同時,針對污染原因提出有效的治理方法,給出具備建設性的治理對策,有效化解可持續發展當中的難題,推動國家經濟事業的長足進步。
2 大氣污染概述
在國家經濟發展的初期階段,我國就積極出臺各類防治大氣污染的政策法規,當然在差異化的發展階段會根據實際情況對有關規定和管理方案進行優化調整,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優化生態環境,創造更加優質的產業發展氛圍,打造生態文明社會,推動綠色制造并最大限度發揮其作用,降低社會進步對生態環境的破壞程度。可以說,與經濟發展相伴而來的有環境污染問題,所以相關人員在研究社會發展方案的過程中,也要重視生態環境的保護。大氣污染是目前較為嚴重的環境問題,所謂大氣污染就是污染物經過人為或其他路徑排放到空氣中,利用多樣化的技術方法可以讓各類污染物通過自然轉化方法完成后續轉化,避免污染物超標,不過如果出現人為排量超標的情況,就會影響污染物的自然轉化,使得大氣環境中的污染物含量超過相應標準,嚴重威脅人體健康。空氣是人得以生存和發展最為核心的資源,空氣當中的化學成分類別多樣,如氧、氮、氫等,空氣當中各類元素的占比不是固定不變的,擁有浮動空間。如果空氣當中的有害元素所占比重超過標準水平,就會形成空氣污染。人們呼吸被污染的空氣會出現健康受損的問題,當然如果大氣污染非常嚴重,也會造成建筑物的損壞,帶來極為不利的后果。就目前而言,大氣污染一般涉及的是化學和生物污染,其中前者是引起大氣污染最為關鍵的因素。
3 大氣污染的形成原因
3.1 自然原因
當前,要研究大氣污染的治理方法,除了對大氣污染的有關概念進行分析,還需要對大氣污染的形成原因進行歸納總結。一般而言,大氣污染的成因主要有兩大類,分別是人為原因與自然原因。人為原因又被稱作社會原因,自然原因主要是自然環境對大氣的影響。從當前情況看,大氣污染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人為因素,也就是一系列的社會實踐活動。不過在這一過程當中不能忽視自然環境因素的存在。自然環境因素,重點包括沙塵、森林火災等災害。例如,沙塵暴的發生率在逐年提高,而沙塵暴往往發生在退化草場與大面積沙漠當中。正是因為目前的植被覆蓋率不斷降低,植被應有的防風固沙功能無法得到有效發揮,沙塵問題日益嚴重。究其根源,是人們缺乏植被保護意識,甚至出現了大面積植被破壞的情況。森林火災、森林植物釋放、海浪飛沫顆粒等也是造成大氣污染的自然原因,其會帶來不同類別的污染物對大氣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也會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和身體健康。
3.2 社會原因
社會環境因素是引發大氣污染的重要原因,其中又可以細分為以下幾點:
第一,高度工業化引發污染。社會現代化發展和工業的進步息息相關,而且對工業的依賴度不斷提高,特別是依靠能源工業與化學產業,且二者均屬于污染嚴重領域。例如,化石原料燃燒會排放很多有害氣體,同時,很多化學原料也會帶來不同類別的化學污染,增加綜合治理的難度。
第二,人類生活方式變化引發污染。社會進步帶動了人民生活質量水平的提升,而人們對物質生活的追求也在發生變化,最為明顯的變化就是生活方式發生改變。例如,私家車的擁有量在逐年提高,休閑娛樂模式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其中,汽車尾氣的大量排放、郊區露天燒烤等行為都會引發大氣污染。
第三,城市建設弊端引發污染。隨著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與建設進程的加快,城市建設弊端引發和加劇大氣污染的問題也日益凸顯。在具體的施工過程當中會生成塵土,當然除了揚塵還有其他的有害物質,其會侵害人體呼吸系統引起健康危機。
第四,監管不足。大氣污染治理是一項極為復雜和重要的工作,需要國家的全面監管,但是因為目前國家針對大氣污染的監管力度不足,沒有加強環境監測以及污染治理,同時,缺少完善化的政策法規進行污染行為約束,導致大氣環境質量問題得不到徹底解決。
第五,綠化滯后問題突出。綠化措施不夠完備是目前大氣污染無法得到有效改善的一個明顯原因,因為一些城市在綠化方面投入較少,只依靠自然生態調節遠遠不夠。
4 大氣污染的治理方法
4.1 提高社會環保意識
在當代社會,除了追求社會經濟的發展,還要考慮生態平衡,加強生態環境的保護,使生態環境和經濟發展步伐保持一致。為有效防治大氣污染,相關部門應該主動把威脅生態平衡的有關因素告知民眾,與此同時,有效利用多樣化的政策機制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借此來加快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步伐。國家應該積極宣傳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指出大氣污染的危害以及防治大氣污染的有關措施,在宣傳工作當中,讓廣大群眾認識到生態文明的價值和內涵,認清自身和建設生態文明間的關聯性,引導群眾樹立正確的思想認識,提高社會整體的環保觀念,并將觀念落實到實際行動當中,主動為大氣污染防治和生態文明建設作出積極貢獻。
4.2 推廣應用清潔能源
能源消耗量大是如今生產生活當中面臨的普遍問題,而能源的使用會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大氣污染。例如,燃煤產生的廢氣和煙塵不僅會威脅人體健康,還會導致嚴重的大氣污染問題。如果使用清潔能源,則能夠改變這一現狀。想要獲得更加優質的大氣環境,應該加強對清潔能源的使用,且近年來清潔能源受到的關注度在不斷提高并且應用范圍得到進一步擴展。太陽能是極具代表性的環保新能源,屬于可再生能源,其也憑借良好的環保特性成為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當中非常重要的能源類別。伴隨現代科技的持續進步,除了太陽能,海洋能源、水能、風能等能源的應用率也在日益提高。為確保和提升清潔能源利用率,改變人們能源使用的不良習慣,應該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和低能耗電器,而且要在推廣工作當中給予更多的優惠補貼與政策支持,讓新能源的研發以及應用得到拓展。
4.3 助推產業結構升級
從產業發展角度出發,通過調整產業結構,可以為大氣污染防治帶來良好的促進與保障作用。對于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來說,應該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第一,對三高型企業新增產能進行嚴格把控,及時且科學地淘汰水泥、鋼鐵、平板玻璃等產業的落后產能。運用先進的技術方法,對正處在產業轉型階段的工礦類企業的污染排放情況進行嚴格限制。有計劃逐步關停污染嚴重的企業,從源頭著手進行污染控制,為企業的轉型升級提供良好的內外部環境。第二,加強法律法規的綜合性建設,運用相應的法律措施倒逼產業轉型,并且要在這一過程當中對行業排放標準進行修正和科學制定,完善法律法規,給出更加完備的大氣污染治理方案,為高耗能以及高污染產業的綜合發展提供更加嚴格全面的規范。第三,加強對企業的監管力度,建設科學化的監管體系,針對污染物為各個企業明確排放上限。
4.4 有效增加綠化面積
眾所周知,植物在大氣污染治理當中發揮著突出作用,而且有助于維護生態平衡,所以無論是在城市還是在農村,都應該把綠化體系建設放在重要位置,充分發揮綠色植物凈化空氣與美化環境的作用。綠色植物可以起到良好的溫度調節作用,當然也可以吸收空氣當中的有毒有害物質,為人們的身心健康帶來保障。大氣環境屬于大自然體系當中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依托自然力量進行大氣環境的調整優化,有助于平衡與協調生態系統。對此,有關部門應該積極研究大氣污染治理和自然力量開發利用之間的關系,在污染治理工作機制當中滲透自然力量的概念,從而制定出更加全面科學的大氣污染治理方案,提升治理工作的可行性。
4.5 健全相關法律法規
制度建設不到位和國家層面監管的缺失是造成大氣污染治理工作無法有序推進的主要原因,而且當前的污染治理工作不夠規范,這些都與缺少完善的法律法規有關。在大氣污染治理過程中有法可依,并在實際執行環節進行全面管理,依托法律手段監督大氣環境治理,可以保證污染治理工作的有序實施。相關部門應確定環境質量的具體標準,對大氣污染總量進行嚴格控制,并運用有效的監測技術,對大氣當中污染物的含量進行監測,如果發現污染物含量超標,就要立即落實反應機制。如果企業造成的大氣污染問題非常嚴重,那么環保部門必須依據法律法規,要求企業停業整頓。在運用法律措施的同時,應該做好政策和法規的宣傳工作,督促地方政府對本地空氣質量負責,督促企業污染治理的主體責任落實到位,并在相關部門的聯合行動之下,在全民參與過程中達成良好的環保目標。
4.6 運用環境監測技術
隨著各方對環保問題關注度的提高,環保內容以及方法也日益增加,當然,與之相對應的環境監測技術也明顯增多。針對不同的污染物,應該選用不同的監測技術。例如,要對大氣當中的二氧化硫進行監測,可以選用光度法和庫侖滴定法;要對氮氧化物含量進行監測,可以使用氮氧化物監測系統或者尾氣排放監測系統。此外,在監測大氣污染的過程中,需要應用諸多針對所有污染物的先進監測技術,此處主要介紹立體監測技術與遙感監測技術。立體監測技術的全面性很強,能夠對不同來源的大氣污染物展開有效監測,該技術主要包括地基監測、車載測量、機載測量這3個部分。遙感監測技術是運用遙感技術,基于不同角度監測大氣環境,可以監測臭氧層、生活區等不同區域的大氣污染情況。運用此項技術,能夠及時分析大氣成分和污染物分布情況,了解污染物的含量,為確定污染治理方法打下基礎。
4.7 推廣科學防治技術
對大氣污染進行治理,必須堅持從實際出發的原則,因而運用的治理技術也和污染的形成原因密切相關,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對癥下藥、因地制宜。第一,燃料燃燒污染治理技術。如果對鍋爐燃燒造成的大氣污染進行治理,需要針對鍋爐性能與結構運用有效的技術方法進行改進和處理。例如,運用原煤脫硫技術減少硫化物,運用液態化燃煤技術對燃煤工藝進行改進,減少燃燒污染。第二,硫化物治理技術。硫化物和水分子、氧氣等結合會形成酸雨,不僅危害建筑物也會危害人體健康。在污染治理當中,可以運用煙氣脫硫除塵技術、聯合脫硫脫硝技術等。這些都是成本低且治理效率較高的技術方法,能夠有效地降低二次污染的發生概率。第三,有機廢氣治理技術。可以利用冷凝回收技術、吸附回收技術、熱力燃燒技術、納米微電解氧化技術等進行有機廢氣的處理,減少廢氣排放量。
5 結語
大氣污染是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巨大威脅,也是環境污染問題的一個主要方面,引發大氣污染的原因有很多,總體來說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這兩大因素。對此,有關部門應該在實際工作當中加強探索和歸納總結,在整理分析大氣污染形成原因的基礎之上,提出可行性強的污染治理方案,重視各類技術的研發、推廣與應用,加強對污染行業與污染行為的處理,構建一個高質量的污染監管網絡,為產業優化升級創造優質的環境,讓生態環境保護和社會經濟發展同步。
【參考文獻】
【1】胡一凡.京津冀大氣污染協同治理困境與消解——關系網絡、行動策略、治理結構[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41(2):48-56.
【2】蘭秀娟.探究大氣污染治理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工業B,2015(16):121.
【3】王睿.城市大氣污染的成因及治理對策[J].價值工程,2018,37(7):17-18.
【4】龐軍,王俊儒,樊永強,等.談如何提高大氣污染治理的有效性[J].中國資源綜合利用,2018,36(10):124-126.
【5】郭璇,晏祖恩,龍毅.大氣污染原因和環境監測治理技術探索[J].資源節約與環保,2020(8):60-61.
【6】洪建軍.大氣污染原因和環境監測治理技術創新研究[J].產業科技創新,2019(35):91-93.
【7】何皓鏵.大氣污染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思考分析[J].環球人文地理,2017(22):226.
【8】單艾娜.論提高大氣污染治理有效性的措施[J].科教導刊-電子版(下旬),2019(4):294.
【9】焦健.淺析環境監測技術在大氣污染治理中的作用[J].資源節約與環保,2020(9):59-60.
【10】魏巍賢,王月紅.跨界大氣污染治理體系和政策措施——歐洲經驗及對中國的啟示[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7,27(9):6-14.
【作者簡介】張岱平(1965-),男,河北張家口人,從事環境保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