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亮
習近平總書記于2021年2月25日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向世界莊嚴宣告,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 1 ]。至此,中國人民完成了脫貧攻堅的艱巨任務,主要體現在保民生方面,“兩不愁三保障”的政策讓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以甘肅省為例,農村人口可支配收入從2015年的6936元提高到了2020年的10344元(如下圖)。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娛樂廣場、健身器材、農家書屋等基礎設施,滿足了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需求;但文化和教育領域還相對落后,東西部發展不均衡,文化傳播力度不夠,這在西部貧困地區尤為明顯。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其中,“鄉風文明”就是促進鄉村文化建設,建立文化產業自信,以提高西部落后地區的文化發展水平,豐富人民的文化生活。甘肅省根據中央文件精神制定的《甘肅省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規劃(2018— 2022)》,明確提出要實現鄉村文化振興,繁榮發展鄉村文化,真正地提高農民的知識文化水平,豐富鄉村文化生活。
鄉村文化的發展現狀分析
目前,國家在大力倡導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也在重視文化產業的發展,為了響應國家號召,滿足人民群眾學習文化知識的需求,甘肅省“農家書屋”項目工程于2005年啟動,2016年底已經建成農家書屋16860個[ 2 ],截至2019年底全國共建成農家書屋58.7萬家[ 3 ]。這些農家書屋的建設極大地豐富了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也奠定了提高貧困地區文化發展層次的基礎。但在建設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由于地方經濟條件限制和政府對其重視力度不夠,農家書屋的建設面積普遍較小,僅有20到30平方米左右,書籍的種類也相對較少,更新不及時,大部分書目較為陳舊;此外,農家書屋基本建在行政村的黨群服務中心,不利于人員的往來,利用率也比較低,并不能充分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
為豐富鄉村文化生活,各鄉鎮在文化建設方面開展了一些文化宣傳活動。例如,書香隴原、書香天祝等這些結合當地特色文化理念的讀書活動,以及通過多媒體技術轉播央視媒體熱播的讀書會等文化節目的活動,這些都起到了一定的文化宣傳作用。但是由于西部貧困地區人口老齡化嚴重,他們接受新知識的能力也比較差,而其他人則為了生計,沒有時間可以系統地學習文化知識,只能接受基本的技能培訓。隨著現代社會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各種電子產品也不斷涌現出來,如手機、電腦等,但由于鄉鎮干部的文化層次相對較低,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不足,尤其是村一級干部,所以他們對現代化信息技術的掌握程度也比較低,無法獨立完成鄉鎮給予的工作。因此,提升村干部的文化層次對鄉村整體文化的提升有著相當大的推動作用,只有讓縣、鄉兩級干部認識到提高自身文化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進行鄉村文化的宣傳和建設工作。近幾年,隨著鄉村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和鄉村人民物質需求的不斷滿足,人們對文化生活也有了極大的需求,所以進行鄉村文化建設,提高農民文化素養勢在必行。
高校圖書館在鄉村振興中的文化職能
高校圖書館的使命與擔當
高校圖書館作為信息文化中心,它有職責和義務助力鄉村文化建設。2015年,教育部再次修訂了《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 4 ],此規程中的第四條明確提到,高校圖書館要積極參與各種資源共建共享,發揮信息資源優勢和專業服務優勢,為社會服務。在國家大力發展鄉村振興和積極推進鄉村文化建設的背景下,高校圖書館作為文獻信息資源中心,作為校園文化和社會文化建設的重要基地,具有時代發展的歷史使命和擔當。這種使命和擔當不僅是為國家培養高科技人才和為國家科研建設服務,更重要的是利用自身優勢帶動周邊文化產業的發展,發揮自身的社會服務職能,為周邊貧困地區文化的發展提供支持。
因地制宜,融合發展
目前,高校圖書館作為知識文化集散地,在地區文化服務方面還有很多欠缺,主要表現為數字文化資源應用范圍不廣,對地方文化建設的支持力度不夠,意識不強,尤其是在西部貧困地區,高校圖書館與地方鄉鎮文化進行融合對接的工作還存在一些不足。當然,高校圖書館在地方文化建設方面也做出了一些努力,例如,下派駐村工作隊員深入鄉村,了解鄉村文化的發展現狀,為更好地解決文化建設中出現的問題探尋方法;選派相關專業技術人才前往市、鄉鎮、農村等貧困地區,收集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獻資料,積極參與到鄉村振興的文化建設中去。此外,高校圖書館還可以加大與當地政府的合作力度,通過開展讀書會、讀書日、文化展覽、贈書等宣傳活動來鼓勵農民積極參與到學習文化知識、增長專業技能、提升興趣愛好的活動中來,從而改變其傳統文化觀念,引領他們自主學習新技能、新知識。
鄉村振興的發展離不開產業的發展,而產業的發展又離不開農業生產技術的發展。高校圖書館有著許多農業方面的資源儲備,可以為鄉村振興帶來更加完備的知識理論體系,從而盡可能地豐富鄉村文化的各種需求,如農民需要的農業生產技術、種植技術、養殖技術,以及一些地方文化傳承,這些對提升農民的思想觀念有很大幫助。高校圖書館有著更加完備的知識理論體系,通過地方與高校的文化融合對接,可以讓農民對文化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和理解,使其在發展過程中更加系統、更加完備。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在鄉村發展文化自信,就是要將優質資源推廣到體系薄弱、基礎設施差的農村偏遠地區,從而全面提高國民文化素質,實現文化自信,這是高校圖書館義不容辭的責任。
自身優勢
現代社會是一個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時代,這使得鄉村振興文化建設推廣到西部貧困地區成為可能。高校圖書館作為信息文化中心,有著豐富的數字資源,還有大量的信息技術人才,可以為鄉村文化建設提供信息技術方面的支持。2021年,我國更加積極推行鄉村振興,更重視鄉村文化建設,而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將為高校圖書文化向鄉村轉移提供更為便利的條件。高校圖書館除了能夠提供傳統的紙質圖書文獻以外,還可以提供海量的電子數據資源,例如,電子圖書、網絡閱讀、大數據、館際互聯等先進網絡技術可以為鄉村文化發展提供更為寬廣的資源。此外,各種數字圖書館也應運而生,如手機圖書館、數字圖書館等,真正地實現了高校圖書館與地方圖書館以及鄉村農家書屋的互通互聯、共建共享,形成了良好的文化生態。與此同時,我們一方面要加強高校文化資源向鄉村的滲透,滿足人民群眾對文化的需求,增長人民群眾的文化知識水平,另一方面要為鄉村振興文化產業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觀念、扶信心;“扶智”是扶知識、扶技術、扶方法。從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開始扶起,從文化上改變人民群眾的思想觀念,才能改變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進而激發人民群眾學習文化知識,提升自我文化修養,實現文化自信。
高校圖書館融入鄉村文化的搭建思路
資源搭建
高校圖書館有著豐富的館藏資源,其豐富的紙質圖書和海量的數字館藏資源包括了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農業生產技術和信息技術方面。高校圖書館有著大量的科技文獻資料,這些生產技術方面的文化知識正是鄉村振興所必需的。對此,縣、鄉兩級圖書館以及鄉村農家書屋可以與這些資源進行融合,一方面,可以通過捐贈的紙質圖書增加地方圖書館的藏書量,提供現代化信息技術設備,如電子圖書閱讀器、讀報機等高科技信息技術設備,從而實現與高校圖書館的網絡互聯,增加縣、鄉兩級公立圖書館與農家書屋的資源儲備,極大地豐富其知識文化體系,滿足人民群眾對物質文化的需求。另一方面,鄉村有著豐富的特色文化,如天祝的藏文化、白牦牛文化,以及一些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如地方民歌、縣志,本地的各類年鑒等相關文獻資料。通過與地方政府的溝通,高校圖書館選派專業技術人才對這些珍貴文獻進行挖掘、收集和整理,可以增加高校圖書館的地方文獻資源儲量,為高校科研建設服務。與此同時,可以將這些傳統特色文化產業發揚光大,從而為特色文化產業和鄉村振興文化產業服務。
學習引導
目前,如何積極引導和發動貧困地區人民群眾學習文化知識,提高文化素養是一個比較深遠的問題。首先要解決的就是鄉鎮干部自我意識的問題。通過選派高校圖書館的科學技術人才,以授課的方式對鄉鎮干部進行文化意識培訓,讓其認識到當今社會是一個知識技能飛速發展的社會,從而讓他們主動學習文化知識和技能,為文化產業的發展營造良好的學習文化知識氛圍。其次,根據人民群眾對文化的需求,因地制宜,提升人民群眾的文化素養。這就需要高校圖書館和縣、鄉兩級干部共同努力,通過走村入戶進行大量的文化宣傳,還應該開展各式各樣的文化宣傳活動來豐富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如展覽、燈謎、技能培訓、參與讀書等方式,盡可能地調動人民群眾學習文化知識的積極性,通過這些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使其了解國家的政策方針,讓其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最后就是通過科教、娛樂的方式,鼓勵人們主動學習文化知識和技能,從根本上提升下一代的文化知識水平,為鄉村地區的文化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技術支持
近幾年,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在互動交流平臺上進行在線學習已是常事,網絡會議、網上授課等新生事物,以及我國5G高速網絡的出現,均為貧困山區文化傳播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高校圖書館可以與縣、鄉兩級人民政府進行溝通,利用其資源豐富的特點開展一些關愛留守兒童的活動并贈送一些書籍,還可以開展一些關于農業的課題講座,以此來進行文化技術的傳播。此外,通過繪制文化墻,展播愛國主義教育影片,組織文化娛樂節目,舉辦農業知識技能大賽,開展讀書日,評選美麗鄉村家庭等形式多樣的活動,均可以將文化逐漸滲透到人民群眾的心中,使其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逐漸養成熱愛讀書和學習的風氣。這可以打破西部落后貧困地區人民群眾的固有思維,改變整體的農村面貌,為國家鄉村振興文化產業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人才優勢
發揮高校圖書館的人才優勢,響應國家號召,選派駐村幫扶干部,對其進行產業技術方面的專業培訓和面對面指導,通過深入了解農民的閱讀需求來精準施策。采購一批農民急需的圖書和電子資源,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如香菇產業、牛羊繁殖、高原夏菜、馬鈴薯培育、當歸黃花方面的中藥材種植方面的專業技術人才,開展一些專業技術培訓,以面對面贈書、面對面講解的方式帶動農民主動學習專業技術知識,從而帶動特色產業發展,努力實現鄉村文化產業振興。與此同時,高校圖書館可以利用自身的人才條件優勢,選拔一些優秀的、有一定學習能力的年輕農村創業者,對其進行系統的、專業的知識理論培訓,以授課教學的方式,讓他們盡可能快地提高自身文化知識水平,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生力量,為提高鄉村文化和產業發展服務。
高校圖書館作為文化的集散地,有義務也有能力為鄉村振興文化建設服務。高校圖書館助力鄉村文化建設,可以發揮高校圖書館的服務與社會功能,解決地方鄉鎮文獻資源不足,文獻不夠豐富的問題。最主要的是能夠滿足農民對文化知識的需求以及提高人民群眾的文化水平,改變其傳統觀念,從精神上展現出新面貌。同樣,高校圖書館與地方政府進行融合對接,可以從根本上加大對文化產業的投資,加強對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此外,高校投入人力、物力、財力和高校圖書館發揮自身資源優勢來支持鄉村文化建設,可以共同構建和諧的文化傳播體系。與此同時,通過推動數字資源建設,讓更多的技術和文化融入鄉村,解決農民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可以增強農村整體的文化氛圍,實現文化自信,促進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習近平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的講話[EB/OL].(2021-02-25)[2021-04-15].https://www.ccps. gov.cn/xxsxk/zyls/202102/t20210225_147585.shtml.
[2]張方.農業高校圖書館為農家書屋可持續發展服務的思考[J].農業圖書學報學刊,2018,30(01):187-189.
[3]人民日報.文化更加繁榮 生活多姿多彩(大數據觀察·數說全面小康)[EB/OL].(2021-02-15)[2022-02-2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170757508330184 1&wfr=spider&for=pc.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修訂)》的通知 教高〔2002〕3號[EB/ OL].(2002-02-21)[2022-02-21].http://www.moe.gov.cn/ jyb_xxgk/gk_gbgg/moe_0/moe_8/moe_23/tnull_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