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超
河北推進紅色文化發展的舉措及成效
按照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分兩個階段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戰略安排,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明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任務是,到2020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 1 ]。在鄉村振興過程中,文化資源的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別是紅色文化資源。紅色文化資源是我黨帶領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所形成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綜合體[ 2 ]。
河北省在紅色文化資源理論研究方面走在前列,由教育部、中共中央黨史與文獻研究院兩部共建的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河北師范大學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與文化資源研究中心成立于2013年6月,致力于弘揚和普及西柏坡精神,挖掘利用紅色文化資源,把科研學術成果轉化為資政育人成果,通過創辦出版智庫專刊《西柏坡報告》,組織編創音樂舞蹈史詩《西柏坡》,創辦紅色文化社團等,推進紅色文化研究社會化、實踐化,在傳承紅色基因、宣揚紅色精神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成果。
近年來,河北省對紅色文化資源的保護和發掘較為重視,在對河北文化資源開發的過程中,進行了積極有效的探索和實踐,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采取了積極全面的保護措施,如修復舊址舊居、整理相關文獻資料、恢復整體紅色文化氛圍、加大專項經費投入、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等,這些舉措皆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與此同時,河北省加強文化資源保護立法、執法工作,制定出臺了相關政策、法律法規,推進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利用、傳承弘揚法治化,推進在紅色文化治理層面的法治化、規范化,著力優化紅色文化治理的政策環境和法律環境。如,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廳制定出臺了《河北省紅色文創產品開發促進方案》(2021.8),為推動打造以傳承紅色基因、弘揚紅色精神為目標的紅色文創作品提供政策支持,促進形成文化和旅游高質量發展的新抓手,打造拉動文化和旅游消費的新熱點;河北省相關部門在2021年5月至9月期間開展燕趙革命文物等紅色資源保護檢察公益訴訟專項行動,省文物局聯合其他部門督促相關行政機關依法全面履職,推進紅色資源公益保護常態化機制建設,進一步提高紅色資源保護工作法治化水平。
鄉村振興背景下河北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存在的問題
河北紅色文化展現形式單一,與鄉村產業結合度不高
首先,當前河北省紅色文化的展現形式包括主題小鎮、革命紀念館、紅色文化教育基地、紅色文化景區、革命舊址等,展現形式較單一,對鄉村紅色文化資源的挖掘不到位,河北紅色文化資源優勢尚未轉化成產品優勢和品牌優勢,開發方式有趨同化、簡單化、程式化等明顯特點,各區域間紅色產品相似度高,缺乏配套的具有鄉村特色的紅色產品,產業化水平低,不利于河北省地方紅色產業鏈的建立與拓展。
其次,河北紅色文化資源開發與鄉村產業融合發展水平較低,出現挖掘紅色資源內涵不深、創新意識不強、傳播方式簡單等問題。例如,多數紅色景區只有紀念碑、紀念館、烈士墓,展品基本上是用簡單的圖片進行展示或簡單的櫥窗式文物陳列,展示方式陳舊,缺乏創新意識,且部分地區尚未建立與新媒體有關的紅色文化資源網絡信息化平臺,缺乏多樣化傳播途徑,河北紅色文化與鄉村產業黏合度有待提高。
紅色文化資源開發整體布局有待優化
河北紅色文化資源布局分散,距離較遠,存在各自獨立開發的傾向,區域化、碎片化問題突出,紅色文化資源與紅色文化產品缺乏有效整合。河北紅色文化資源分布廣,距離遠,對紅色資源的開發利用具有分散、單一的特點,未能充分利用當地鄉村產業優勢。例如,保定市的狼牙山遺址、石家莊市的西柏坡舊址和邢臺市冀南革命紀念館,在紅色公共產品開發設計上各自為營,缺乏跨區域合作,缺乏綜合統籌,以致旅游線路安排、基礎設施建設層面關聯度不足,未能形成連線成片、優勢互補的開發局面,對當地鄉村產業發展貢獻力度不足[ 3 ]。
再者,河北省各地區較重視對文化資源一維層面的開發,忽視了對文化資源的多維度開發,使河北紅色文化資源開發缺乏整體性。例如,保定市冉莊地道戰景區只是簡單整合了紀念館和革命遺址,對冉莊其他潛在的紅色文化資源如烈士舊居、紅色故事等卻沒有進行深度挖掘與整理,使紅色文化傳承內容表現形式趨于碎片化、單一化。
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有待加強
專業人才隊伍和組織機構是河北紅色文化傳承和發展的重要保障。目前,河北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在人才隊伍建設方面存在以下幾個問題:其一,紅色文化相關工作人員文化服務能力較弱。部分工作人員學歷較低,學習能力不強,綜合素質不高,因而難以提供優質文化服務,難以進行業務創新,不能有效滿足群眾的文化需要。其二,區域紅色文化研究整體偏弱。近年來,河北紅色文化研究呈不均衡態勢,省會石家莊等較發達城市的紅色文化研究始終走在前列,但部分地級市由于經濟發展水平不高,專業人才缺失,其紅色文化研究成果較為匱乏,這制約了河北紅色文化研究的整體性、協調性發展。其主要表現在,多數地區對研究紅色文化重視程度不高,缺失對紅色文化的系統性研究,對紅色文化的內涵理解得不夠深入,在對本地區紅色文化資源的發掘傳承、對紅色精神的領悟、對歷史經驗的總結等方面的深入研究能力不足,紅色精神內涵挖掘研究、紅色主題針對性研究能力明顯偏弱。其三,各景區服務人員數量不足。例如,景區講解員人手不足,在旺季不能滿足游客的文化需求,導致景區自身美譽度下降,還會出現一人身兼數職、職權劃分不清等問題,這使得工作人員辦事效率低下,從而影響了景區的服務質量。
鄉村振興背景下河北紅色文化資源開發路徑提升策略
加強鄉村紅色文化教育,提高人民群眾紅色文化素養
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著力提高群眾紅色文化素養,培養農村紅色文化骨干,挖掘具有本地特色的紅色文化人才,如通過宣講保定狼牙山五壯士、原花廠峪民兵隊長趙成金等紅色故事,傳播大釗精神、百團大戰精神等紅色精神,激發本地群眾對紅色精神、紅色主題的認同感,使紅色價值深入人心,紅色基因得以延續;另外,要注意加強鄉村紅色文化教育,對此,可推出適合不同年齡段的紅色文化學習書籍,由村干部帶頭組織群眾學習,使紅色研學成為鄉村農民學習的新風尚;推動鄉村紅色文化教育還要著重加強對群眾的文化宣傳工作,村干部可通過帶頭參與,積極組織文化實踐活動,從實踐活動中幫助人們體會先輩的革命精神,豐富當地群眾的精神食糧。
構建鄉村建設規劃,推動紅色文化傳承融合發展
美麗鄉村規劃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其對于治理居住環境,完善基礎設施,開展精神文明建設,傳承傳統文化有著重要意義。為此,在河北省黨委和省政府領導下,各地方進行以人為本、因地制宜、多管齊下的紅色老區美麗鄉村建設,如推行“廁所革命”“垃圾革命”等,均取得了良好的鄉村治理效果[ 4 ];同時注意吸引社會力量參與紅色文化建設,以形成政府引導、企業實施、農民參與、市場運作的和諧發展模式,充分調動社會資源參與紅色文化傳承,擴大紅色文化的影響力及知名度;最后,要建立長效機制,鄉村建設規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建立統籌兼顧的機制以保證后期的反饋及調整,即要建立在政府領導下的家庭、村莊和企業多方參與具體實施的長效機制,其最終目的是讓鄉村居民享受鄉村建設成果,提升村民幸福指數、加強村民對紅色文化的認同感,從而在推動鄉村紅色文化建設,打造新型經濟增長點的同時,建設符合現代社會發展特征的紅色文化傳播平臺。
整合現有資源,推進紅色文化產業升級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倡導創新文化”,并進一步強調要“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創新生產經營機制,完善文化經濟政策,培育新型文化業態”[ 5 ]。河北省紅色文化產業要實現產業升級,就要實現結構升級,實施紅色產業結構優化調整,整合各項紅色文化資源,開拓創新點。要整合河北省紅色產業資源,形成產業鏈,將紅色文化做成附加值較高的生態產業鏈;整合互聯網資源,實現互聯網助力紅色產業發展,使用短視頻的傳播形式,通過視聽方式強化紅色文化傳播效果,比如保定唐縣白求恩柯棣華紀念館,利用短視頻App在線直播紀念館的講解實況以及演出吸引了大眾,傳播了保定的紅色文化;利用大數據為用戶畫像,針對性地對目標受眾進行資源推送,通過購物平臺為用戶推薦其可能喜歡的紅色文創產品,讓更多人接觸到河北紅色文化,從而達到傳播河北紅色文化資源的目的。
以紅色文化為引領,推進紅色文化生態農村建設
紅色文化具有較強的教育功能,將其運用在鄉村鄉風文明建設中,是推進鄉村紅色文化建設的重要方式。首先,紅色文化是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其以愛國主義為核心,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不可缺少的力量。在鄉村振興的戰略背景下,紅色文化可以指引人們發揮艱苦努力的奮斗精神,使人們積極進取,珍惜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增強人們對紅色文化的認同感,提高農民素質,推進紅色文化生態農村建設。其次,紅色文化生態農村建設的關鍵在于黨的領導。河北省在生態農村建設的進程中,各級地方黨委的領導必須發揮作用。一方面要加強對河北省紅色文化生態農村的宣傳教育工作,引導農民認識到紅色精神和生態文明的重要性,形成“紅色+綠色”的新觀念;另一方面要加大資金投入,改善農村環境,做好農村基礎設施升級換代工作。
事實上,紅色文化生態農村建設應當以紅色文化為引領,分清主次,特別是要注重黨領導下的鄉村紅色文化建設,同時推進鄉村產業更新升級,拓寬綠色發展渠道,提倡環保,宣揚綠色生態,做到“紅綠”結合,以給予紅色鄉村居民美好的生活享受,滿足鄉村居民的物質和精神需求。
加強紅色文化宣傳力度和人才隊伍建設,推進區域協同發展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加快發展”[ 6 ]。要加大對紅色文化資源的宣傳力度,特別是在新媒體時代,要打破傳統的思維模式,采取寬度大、面積廣、縱深厚的網絡宣傳,加大紅色文化輸出,增強知名度,提高紅色文化資源對人才、資金的吸引力。
鄉村振興,人才為要。一方面要通過招聘、招商、扶持政策吸引有夢想、有知識、有干勁的年輕人回鄉,推動當地紅色文化產業的發展。通過走訪本地群眾,掌握優秀青年的狀況,積極定期與其溝通,加強感情聯絡,并宣傳本地紅色文化資源的產業政策和家鄉的變化。另一方面要完善本地人才培養制度,打造多元激勵體系,引導青年深入了解紅色文化,延續紅色基因,如讓邯鄲、保定等地的青年學子在當地相關職能部門的引領下通過參觀晉冀魯豫烈士陵園,學習白洋淀和晉察冀軍的精神,在紅色文化實踐活動中接受紅色文化精神再教育,強化其對本地紅色文化資源的認知。
河北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應當注重區域性和整體性,在突出自身紅色文化特點的基礎上,加強區域聯系,從整體的角度去開發紅色文化資源。2021年石家莊市文化旅游進社區(紅色專場)在裕華區槐底社區成功舉辦,“石家莊人游石家莊,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活動啟動。會上發布了“勝利之聲 信仰高地”“永葆初心 逐夢前行”等18條紅色旅游主題線路。從“贊皇模范 太行精神”線路(贊皇縣黃北坪太行一分區司令部舊址—長沙革命烈士紀念碑)和“建國雛形 永葆初心”線路(華北軍區烈士陵園(4A景區)—華北人民政府舊址—東方巨龜苑(華北人民政府展室)(4A景區))可以看出,此規劃設計十分有利于沿線地區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能提高沿線地區紅色文化資源的知名度,進一步促進區域間紅色文化共同發展,實現區域間優勢互補,從而推進鄉村跨越式發展。
參考文獻
[1]曹均學,代文姣.黨的十九大以來鄉村振興戰略研究綜述[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21,40(11):40-46.
[2]王幸媛.鄉村振興戰略視域下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利用研究——以四川綿陽“兩彈城”為例[J].學理論,2021,(05):10-12.
[3]祁剛利,李鵬,曹海霞.河北太行山紅色文化資源治理整合與旅游開發研究[J].治理現代化研究,2021,37(03):72-78.
[4]劉艷冬.紅色文化助推河北革命老區鄉村振興的措施[J].鄉村科技,2021,12(02):10-11.
[5]新華社.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J].中國水利,2021(06):1-38.
[6]本書編寫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基金項目】河北省文化藝術科學規劃和旅游研究項目“基于新發展理念的河北紅色文化發展傳承研究”(2021BH27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