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 娟
(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血液科,河南 洛陽 471000)
淋巴瘤指發生于淋巴系統的惡性腫瘤,主要表現為發熱、淋巴結腫大,包括表淺淋巴結及深部淋巴結,并經常侵犯肝脾,部分淋巴瘤后期還可侵犯骨髓[1]。該病分類包括霍奇金淋巴瘤與非霍奇金淋巴瘤,前者病理學檢測到特殊里斯細胞,后者包括高度侵襲性和惰性兩種。高度侵襲性淋巴瘤,可迅速侵犯全身各個組織臟器,包括侵犯中樞神經系統,侵犯肝脾,甚至骨髓;惰性淋巴瘤,發展緩慢,部分患者甚至無需藥物治療,只需臨床觀察即可[2]。目前,淋巴瘤的治療方法主要是化療、分子靶向和造血干細胞移植[3]。多柔比星在使用期間患者可能會出現白細胞減少、中性粒細胞減少、貧血、血小板減少、血液和淋巴系統的損傷[4]。聚乙二醇脂質體多柔比星屬于脂質體制劑,可保護脂質體免受巨噬細胞識別,延長在血液循環中的時間[5]。本研究旨在探討聚乙二醇脂質體多柔比星輔助治療淋巴瘤的效果及對機體免疫功能的影響。
選取2017年2月至2018年4月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收治的88例淋巴瘤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44例。對照組男22例,女22例;年齡26~65歲,平均(45.7±5.8)歲;發病部位:頸部淋巴結10例,扁桃體12例,其他淋巴結22例。觀察組男24例,女20例;年齡25~66歲,平均(47.7±5.7)歲;發病部位:頸部淋巴結12例,扁桃體12例,其他淋巴結20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①經病理組織學檢查確診為非霍奇金淋巴瘤;②對本次研究知情同意;③無意識障礙,可正常交流。
排除標準:①預計生存期<1年;②中途退出;③依從性差。
兩組患者均靜脈注射環磷酰胺(江蘇盛迪醫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0857)750 mg/m2與1.4 mg/m2長春新堿(鹿邑輔仁腫瘤藥品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8151),醋酸潑尼松片(甘肅蘭藥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62020657,規格:5 mg)口服100 mg。
對照組給予50 mg/m2多柔比星(海正輝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3021980)靜脈注射。
觀察組給予40 mg/m2聚乙二醇脂質體多柔比星(上海復旦張江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4432)靜脈注射。兩組患者均治療24周。
①臨床療效[6]。無觸及淋巴結,通過CT檢查淋巴結直徑<1.5 cm,病理學檢查顯示正常表示完全緩解;單個淋巴結直徑縮小>50%為部分緩解;通過CT檢查未見明顯病灶,病灶在>25%~50%表示穩定;單個淋巴結直徑增長>50%或出現新的病灶表示進展。②血液指標。采取患者空腹靜脈血,采用酶聯免疫法檢測膽紅素、白蛋白及谷丙轉氨酶(ALT)水平。③不良反應。記錄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包括:脫發、粒細胞減少、心臟毒性、貧血。④免疫功能。采取患者空腹靜脈血,采用流式細胞儀檢測免疫因子CD3+、CD4+、CD8+及CD4+/CD8+。
治療后,觀察組總有效率68.18%明顯高于對照組45.45%(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治療后,兩組患者膽紅素及ALT水平均有所上升,白蛋白水平有所下降,且觀察組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液指標比較
觀察組脫發、粒細胞減少、心臟毒性、貧血發生情況均低于對照組,且觀察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9.09%明顯低于對照組25.00%(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n,%)
治療后,兩組CD3+、CD4+、CD4+/CD8+水平均有所上升,CD8+水平有所下降,且觀察組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免疫功能比較
淋巴瘤可以侵犯患者的免疫系統,導致免疫系統損害,晚期的患者容易出現重度感染,危及患者生命[7]。淋巴瘤也會出現臟器轉移,比如肝轉移、肺轉移,從而引起這些臟器的損傷,最后可能會引起臟器衰竭,從而導致死亡。多柔比星是抗腫瘤的化療藥物,主要作用為殺滅癌細胞,特別是處于增殖期的腫瘤細胞,對于淋巴瘤、乳腺癌、白血病等惡性腫瘤都具有較好的療效[8],但易引起嘔吐、惡心和腹瀉等不良反應[9]。聚乙二醇脂質體多柔比星常作為注射液使用,主要用于治療皮膚黏膜病變、艾滋病與卡潑西肉瘤等疾病,或當化療患者不耐受其他化療藥物時,可用于替代性治療[10]。聚乙二醇脂質體多柔比星主要是通過靜脈注射或者是靜脈滴注等方法來用藥,也可通過聯合用藥加強療效。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聚乙二醇脂質體多柔比星輔助治療淋巴瘤患者有良好的效果,這與郭儀等[11]研究結果一致。分析原因為聚乙二醇脂質體多柔比星采用脂質體作為其生物學溶酶,具有生物膜結構的雙分子小囊結構,與腫瘤細胞具有較好的親水性,且具有更好的半衰期,可靶向性作用于腫瘤部位,降低藥物在心臟的不良反應。因此,聚乙二醇脂質體多柔比星具有較好的療效,并可最大限度地降低反應。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膽紅素及ALT及白蛋白水平均優于對照組,說明含脂質體多柔比星治療淋巴瘤對患者肝功能影響較小,與楊勇昆等[12]研究結果部分相似。分析原因為聚乙二醇脂質體多柔比星進入體內之后可以防止免疫系統對脂質體的識別和清除,具有更長的半衰期,還可在體內進行重新分布,在肝臟及消化道內等器官中藥物濃度明顯下降,降低對肝臟的影響。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說明聚乙二醇脂質體多柔比星輔助治療具有良好安全性。分析原因為聚乙二醇脂質體多柔比星用量明顯低于表柔比星、多柔比星,同時不良反應有所下降。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CD3+、CD4+、CD4+/CD8+及CD8+水平優于對照組,說明聚乙二醇脂質體多柔比星輔助治療可改善免疫指標水平,這與楊清默等[13]研究結果相似。分析原因為聚乙二醇脂質體多柔比星是多柔比星的同分異構體,不僅具有多柔比星的療效,且骨髓抑制要小于多柔比星,還可在體內重新分布,有助于提高機體對腫瘤細胞的監控及清除,從而有效調節機體免疫水平。
綜上所述,聚乙二醇脂質體多柔比星輔助治療淋巴瘤患者,可改善肝功能及免疫功能,安全性高,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