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8月,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旗下華電福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增資擴股項目在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北京產權交易所充分發揮自身統籌規劃能力強、服務響應能力快等優勢,以“北交效率”助力“華電速度”,用時僅三個月實現項目順利簽約,成功引入包括中國人壽、中國國新、國家綠色發展基金等在內的13家戰略投資者,募資150億元。此次增資引戰是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依托產權資本市場推動實現“雙碳”目標、加速綠色轉型發展的又一力作;也是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國企改革發展要求,優化國有資本布局結構,放大國有資本效能,大力發展戰略新興產業的階段性成果。
“雙碳”目標提出加速推進清潔能源建設
2014年,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戰略引領我國進入能源體系新時代。隨后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要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2020年9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聯合國大會上莊嚴承諾: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并于當年12月氣候雄心峰會上進一步宣布:到203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習近平總書記在國內重要會議上的多次重要講話,為做好“雙碳”工作指明了方向。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全國風光電累計裝機約5.3億千瓦,展望中國新能源行業下一階段的發展前路,任重而道遠。
2021年5月,在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全體會議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強調,中央企業要根據自身情況制定碳達峰實施方案,明確目標任務,帶頭壓減落后產能、推廣低碳零碳負碳技術。
國有能源企業作為央企推進“雙碳”工作主力軍,在國家相關決策部署指導下,積極響應國家新能源發展目標,加大推進能源低碳轉型力度,先后制定了“雙碳”目標并陸續公布相關行動方案。
2021年1月,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華電”)對外宣布碳達峰時間表,提出中國華電將力爭到2025年實現碳達峰,非化石能源裝機占比達到50%以上,“十四五”期間力爭新增新能源裝機7500萬千瓦,為確保國家如期實現“雙碳”目標貢獻華電力量。隨后的6月18日,中國華電還進一步公布了碳達峰行動方案。根據該方案,“十四五”期間,中國華電將按照“優化發電結構、深挖煤炭潛力、加快科技攻關、創新金融服務、聚合內外力量”五大實施路徑,重點開展“可再生能源發展、火電轉型升級、煤礦綠色轉型、低碳技術攻關、數字化智能化、綠色金融支持、深化國際合作、管理能力提升”八大專項行動。力爭在2025年實現碳達峰,全口徑碳排放強度較“十三五”末下降17%;力爭到2030年,碳排放總量較2025年再下降5%,非化石能源裝機占比達到65%,全口徑碳排放強度較“十三五”末下降37%。此舉彰顯了中國華電作為國有能源企業助力“雙碳”目標的使命擔當和加快綠色低碳轉型的態度和決心。
在上述目標指引下,中國華電一手抓綠色發展,在風光電發展方面形成“聚力目標、面上成勢、多點開花”的新局面;一手抓改革創新,堅持依托資本市場優化資產布局,對旗下資產進行梳理整合,在加快綠色低碳轉型、優化產業布局、落實國企改革要求等方面通過一系列重磅操作,開啟了一場能源央企的低碳革命。
以退為進加速專業化整合
中國華電為進一步加快綠色低碳轉型步伐,優化新能源領域產業布局,制定了詳細“路線圖”,第一步即通過先退出再重組整合的方式,實現對集團旗下新能源資產的專業化整合。
首先,推動旗下新能源板塊的港股上市公司華電福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電福新”)退市。2012年6月,華電福新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上市以后,華電福新始終定位于中國華電重要的新能源發展和資本運營平臺,聚焦新能源發展方向,大力發展風、光電板塊,并形成區域性水、煤以及氣、核多板塊并駕齊驅、協同發展的格局。資產總額由上市之初的497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1183億元;裝機容量由652萬千瓦增長至1790萬千瓦;歸母凈利潤由5.6億元增長至24億元;資產負債率由81.7%下降至64.1%,樹立了良好的上市公司形象。但受香港資本市場新能源板塊股價持續低迷等因素影響,長期以來華電福新股價無法匹配其優質的基本面,公司的股權融資計劃受到制約,基本失去了上市平臺的主要優勢。
面對“雙碳”背景下新能源行業的迅速發展,中國華電亟須加速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優化產業結構,轉換增長動力,進一步發展以新能源為基礎的清潔能源體系。在新發展格局下,中國華電首先需從根本上破解上市平臺的股本融資瓶頸,退市成為當時華電福新的“必選動作”,2020年9月29日,華電福新從香港聯交所正式退市。對于此次退市,業界認為這將有助于中國華電提高未來新能源業務發展的靈活性和效率,從根本上破解上市平臺的股本融資瓶頸,保持市場競爭力,也是中國華電實現資本聚焦、結構優化、效率提升、保值增值的迫切需要。
隨后,2020年底,中國華電以華電福新旗下全資子公司華電福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電福新發展”)為主體完成首批新能源相關資產的重組。華電福新從香港聯交所退市后,中國華電進一步加快新能源資產重組速度,不到一年時間,將全國26個區域154家單位、總裝機逾1600萬千瓦,總資產過千億元的風光電資產全部注入華電福新發展,首批資產重組于2020年底順利完成。
隨后的2021年6月30日,中國華電又將其旗下華電國際電力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27家新能源公司和間接持有的10家新能源公司股權及資產全部出售給華電福新發展,完成約800萬千瓦的風光電資產交割,標志著本輪第二批新能源資產重組工作圓滿完成。
至此,以華電福新發展為主體,中國華電通過退市和兩輪重組,完成了總裝機2500萬千瓦,總資產近1700億元的風光電資產的整合,基本完成新能源資產布局的調整優化,新能源資產專業化整合目標得以實現。
經過上述一系列重磅操作,中國華電為實現“雙碳”目標、加速轉型發展,舉全集團之力打造的千億元級新能源航母——華電福新發展雛形初定,并躋身成為國內最大的新能源發電運營商之一。
中國華電稱,系列重組的完成標志著集團公司已完成新能源資產布局優化調整,“十四五”期間將以華電福新發展為平臺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并將在此基礎上打造千億市值的“新能源航母”。
“北交效率”助力“華電速度”增資引戰超募收官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成為中國華電打造千億市值“新能源航母”的關鍵一年。中國華電為進一步優化華電福新發展的股權結構,在新能源資產布局優化基礎上持續提升華電福新發展在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優勢、競爭優勢和價值優勢,擬依托產權資本市場加強資源優化配置,即決定在北京產權交易所(以下簡稱“北交所”)通過增資擴股的方式為華電福新發展引入戰略投資者。
時間緊,任務重,針對華電福新發展的實際情況,北交所充分發揮自身統籌規劃能力強、服務響應能力快等優勢,為華電福新發展量身定制工作方案,以“北交效率”助力“華電速度”。
首先,為順利推進該項目進場,北交所第一時間與中國華電就掛牌流程、信息披露、受理投資申請、組織實施競價及后續成交流程進行充分溝通,加快推進項目進場交易節奏。
其次,北交所從項目實際情況出發,結合融資方需求與客觀情況,針對項目過程中的每個時間節點及相應的工作目標制定了既有靈活調整空間、又能保證整體時效的時間規劃表。
再次,北交所服務團隊為保證該項目按既定時間推進,不僅建立了周例會制度,每周就項目推進情況形成書面文件,對照時間進度安排落實推進節奏;并根據華電集團及華電福新發展要求,與其他服務機構定期進行專題溝通,以確認各個環節工作都能高效推進;此外,北交所內部還將項目受理、審核、風控等相關部門集中辦公,通過部門之間的高效溝通,確保項目各環節緊密銜接、交易有序推進。
鑒于本項目屬于新能源熱點行業,社會關注度較高,為確保后續交易程序的公開、公平、公正,北交所對中國華電在一些具體操作中的細節安排,第一時間給予了專業化建議。例如在過渡期損益安排等關鍵環節操作方面為投資方提供了專業化建議,并取得了預期效果,實現了原股東的資本增值。
經過前期一系列精心準備,2021年8月31日,華電福新發展增資項目正式在北交所掛牌。掛牌公告顯示:該項目將通過增資擴股方式,擇優遴選不超過15家投資方,募資金額不低于120億元人民幣,募集資金將主要用于風電和光伏項目的開發、建設及新能源相關業務的開拓等。
同時,增資公告中還披露了對投資方的遴選方式:若征集到的合格意向投資方超過15家,融資方將通過綜合評議和競爭性談判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遴選;若征集到的合格意向投資方未超過15家,融資方有權決定是否啟用擇優程序確定投資方,如啟動擇優程序,融資方有權選擇綜合評議和競爭性談判相結合的方式或單獨選擇競爭性談判的方式確定投資方。
項目掛牌期間,北交所一方面通過北交所官網、微信公眾號等多種途徑對項目進行大力推介;一方面結合項目特點,利用智能信息服務平臺—“北交匯投”,通過大數據技術,按照宏觀環境、行業前景、產業鏈供應鏈、企業管理、地域分布等維度,從新能源行業企業、新能源行業上下游企業等方向廣泛挖掘投資人,為項目精準匹配潛在投資人,完成項目信息的精準推送。
項目掛牌期滿后,北交所嚴格按照既定的時間計劃表,協調融資方與投資方的工作。最終經過嚴格的遴選程序,華電福新發展增資項目成功引入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國新建信股權投資基金(成都)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國新中鑫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青島)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山東發展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影響力新能源產業基金(北京)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南網雙碳綠電(廣州)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國家綠色發展基金有限公司、特變電工科技投資有限公司、福建省海絲新能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浙江浙能綠色能源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農銀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中國平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誠通工銀股權投資基金(有限合伙)等13家戰略投資者,共募資150億元,較募資計劃超募30億元,華電福新發展的價值理念、經營成果、發展潛力在此次增資擴股的過程中得到投資者的一致認同,資本市場“聚集效應”充分顯現。
本次增資引戰項目自2021年8月31日掛牌起始日至正式簽約日,僅用時三個多月,在此過程中,北交所高效推進項目交易進程,為項目的順利掛牌和成交爭取到寶貴時間,助力中國華電在該項目中再次踐行了“華電速度”。
2021年12月7日,華電福新能源發展增資引戰項目正式簽約。通過此次增資擴股,中國華電依托產權資本市場,在加速推進“雙碳”目標,打造千億市值“新能源航母”上又向前邁出了一大步。
首先,在股權結構上,華電福新發展構建起涵蓋國家級產業基金、產業投資者龍頭、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地方重要產業投資平臺以及實力雄厚的財務投資者股東結構,實現了從國有全資公司向混合所有制企業的轉變,股權結構得以全面優化,未來還將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推動公司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提升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以股權上的“混”帶動實現經營體制機制上的“改”,為中國華電新能源板塊的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其次,在業務發展上,此次募集資金通過資本的杠桿效應將撬動近800億元投入新能源項目建設,可促使超過1500萬千瓦的風電、光伏項目落地,有力推動中國華電實現綠色轉型。同時,華電福新發展借助“引資本”,優選出的13家具有重大業務協同效應的戰略投資者,也將充分發揮投資人在各自領域的專業優勢,為中國華電新能源領域的發展提供產業支持和資本運作支持。未來華電福新發展將與各股東方一道,在實現“雙碳”目標的新征程上深化全方位合作。
再次,從加速推進企業改革上看,此次增資引戰是中國華電繼完成華電福新港股退市、新能源資產重組及專業化整合后,依托產權資本市場推動實現“雙碳”目標、加速綠色轉型發展的又一力作,也是中國華電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國企改革發展要求,優化國有資本布局結構,放大國有資本效能,突出主責主業,大力發展戰略新興產業,獲得市場認可并形成良性互動的結果。
可以預見,在未來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的背景下,中國華電通過此次增資擴股,開啟了可持續、高標準對接資本市場的新征程。未來中國華電將加速對接資本市場,邁步進入新能源生產經營和資本經營雙輪驅動的新階段,譜寫綠色高質量發展新篇章,以更清潔的能源供給體系為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美好生活提供更高效、更靈活、更便捷的能源服務。
聲明
《產權導刊》2022年第1期第24—33頁刊登的《中國(山東)自貿區知識產權制度創新路徑研究》一文為2020年度山東省人文社會科學課題“中國(山東)自貿區知識產權制度創新路徑研究”(項目編號:2020-NDJJ-21)階段性成果、2021年度山東省人文社會科學課題“新時期中小微企業績效評價與創新管理機制研究”(項目編號:2021-ZXCY-09)階段性成果。作者為董海珍、趙琳、李曉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