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 陸丹丹
摘 要:“十四五”規劃指出,要優先發展農村農業,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當前,民族村寨旅游產業面臨著一、二、三產業融合性差、關聯性弱等問題。為此,本文以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程陽八寨為例,從民族村寨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出發,結合鄉村振興戰略、產業融合發展戰略,提出程陽八寨旅游業與文化產業融合發展的建設性意見,以期為相關人士提供參考。
關鍵詞:產業融合;民族村寨;程陽八寨
中圖分類號:F592.7 文獻標識碼:A
基金項目:2021年廣西財經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國家級立項(202111548043)。
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要決策,是黨的“三農”理論和政策的創新和發展。在國家大力扶持旅游業發展和黨的十九大報告對鄉村振興提出“產業興旺、鄉村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的背景下,民族村寨旅游業發展水平得到顯著提升。但由于民族村寨的發展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其旅游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還需要不斷提升和改進。因此,依托民族村寨本身擁有的豐厚的自然資源和獨特的文化內涵,探索民族村寨分析旅游產業融合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從而提出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的針對性路徑,對于推進民族村寨旅游業蓬勃發展,實現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
民族村寨旅游,是指以民族地區為旅游目的地,以民族村寨文化、獨特的地理空間為核心資源,以追求異質文化為主要目的,體驗當地淳樸、潔凈的民風民情的旅游活動。隨著大眾媒體的快速發展,自媒體已經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對旅游業的影響也日益提升[1]。2017年,熱門綜藝《向往的生活第一季》開播,寂靜安詳的鄉村成為當下熱門的旅游目的地。在這種機遇下,地處山區或偏遠地帶的民族村寨旅游有了“走出去”的“便車”,為民族村寨旅游的開發和保護提供了新思路,但是民族村寨旅游的開發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在我國工業化、城市化與現代化的過程中,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不斷碰撞和博弈,我國傳統村落面臨著被破壞,甚至消亡的威脅。截至2010年,我國自然村落數量從2000年的363萬個減少至271萬個,而傳統村落僅剩下6 799個。
(一)程陽八寨景區簡介
程陽八寨位于廣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東北部,面積為12.55 km2,核心景區面積為150 hm2[2]。地處中緯度地區的程陽八寨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降水充沛,一年四季不同的自然景觀具有豐富的觀光游覽價值。程陽八寨主要由8個侗族自然寨子組成,包括馬鞍(安)寨、平寨、巖寨、東(董)寨、大寨、平坦寨、平埔寨、吉昌寨,其以最為特色的風雨橋、吊腳木樓、鼓樓和獨特的侗族傳統民俗文化聞名遐邇。目前,程陽八寨較為完整地保存著侗族的建筑、服飾及習俗,加之獨有盛多的節日,被譽為“百節之鄉”。程陽八寨立足自身自然生態資源、侗族特色傳統文化資源的優勢,以發展特色鮮明的千年侗寨的少數民族旅游地為核心,不斷發展民族村寨旅游業,先后獲得“中國傳統村落”“中國首批景觀村落”等榮譽稱號,在2009年被評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如今,在鄉村振興契機的推動下,程陽八寨景區正積極創建國家5A級景區,進一步打造中國“侗族非遺文化旅游品牌”新形象。
(二)程陽八寨旅游發展開發現狀
程陽八寨擁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是勤勞智慧的侗族人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創造的豐富多彩、特色鮮明的傳統文化,其中以被譽為侗族文化“三寶”的“鼓樓”“侗族大歌”“風雨橋”較為著名。目前,程陽八寨開發的旅游產品主要圍繞侗族特色民俗文化展開,分別是建筑、節慶、美食、服飾、歌舞等方面,旅游項目多以體驗民族文化為主,深入挖掘侗族文化的價值內涵和符號元素,開發符合現代游客需求的民族文化創意產品和旅游商品。本文通過廣泛搜集有關三江侗族程陽八寨的資料和相關學術研究成果,匯總整理程陽八寨現有旅游產品,如表1所示。
(一)生態環境遭到破壞,旅游開發不合理
隨著游客的不斷增多,程陽八寨景區出現了一系列生態問題,如在游覽過程中產生了空氣污染、垃圾污染、噪聲污染等,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景區的可持續發展。另外,部分當地民眾對民俗文化資源的認識較淺,在旅游開發過程中為了追求更高的經濟效益,逐漸顯現出不合理的開發行為,如植被破壞、河流污染嚴重,許多污水排入水塘,使得水塘內的水無法正常循環,嚴重破壞了程陽八寨原來的特色水體景觀,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村寨的美觀度[3]。
(二)建筑破壞嚴重,文化特色不突出
盡管國家和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保護傳統村落,但是傳統村落被破壞的現象依舊比較嚴重。一方面,村落空心化現象嚴重,村落的建筑缺少管理,房屋損壞日漸嚴重。另一方面,由于景區的不斷開發,人為干涉過多,程陽八寨傳統的建筑風貌發生較大改變,其原生性風格遭到了破壞。目前,在程陽八寨的部分建筑中,人們將擁有深厚歷史文化價值的侗族民居——吊腳樓改造成旅館供游客居住,但其房中設施設備與普通旅館沒有太大差別,并沒有突出程陽八寨傳統建筑民俗文化的特色[4]。加上受城市化的影響,人們的審美和生活習慣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傳統民族建筑被拋棄的現象時有發生,具有現代感的樓房成為首選,導致村寨中出現形態各異的建筑,在民族傳統村寨中顯得格外突兀,村寨建筑的原真性文化亟須得到保護[3]。
(三)旅游產品缺乏吸引力
程陽八寨的旅游產品單一,沒有創新性。其中,民族風情表演和“捶糍粑”是程陽八寨主要且固定民俗文化旅游項目,而其他民俗特色較為濃郁的項目,如花炮節、侗戲、送新娘等僅在節假日演出。因此,游客到程陽八寨旅游,多數是以參觀風雨橋、吊腳樓、古村落等物質建筑及參與歌舞表演為主,獨特悠久的侗族歷史資源文化內涵還不能向游客們深入展示并讓游客深度體驗。另外,能反映民俗特色的旅游產品較為局限,大部分都是以民俗風情表演為主,缺乏創新性;“大同小異”的演出內容和形式難以吸引游客,導致游客重游率不高。
(四)產業融合不足,旅游要素關聯性不強
自2018年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提出“將文化部、國家旅游局的職責整合,組建文化和旅游部門”以來,旅游產業融合成為旅游業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政策的風口、旅游促文化的新發展模式及經濟社會的新增長點。隨著游客需求的日益多樣化,其需求不僅為“求新”“求異”“求樂”,更包括“求知”“求同”及“尋根”,對旅游產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程陽八寨不應僅停留在以“民族風情游”“侗寨風情游”為主的觀光旅游產品,“旅游+”與“+旅游”的融合發展模式值得探究與謀劃。現如今程陽八寨景區在旅游開發中越發顯現代商業的訴求,“吃、住、行、游、購、娛”六要素較為分散,沒有突出的特色,使得文化的傳統性、原真性逐漸陷入市場化、展演化和節慶化的窘境。
(五)品牌宣傳力度不足,缺乏精準營銷方式

程陽八寨以丘陵山地為主,地勢北高南低,群山環繞,距三江縣城約15 km,距高鐵站約27 km,距三江北高速路口約13 km。雖然交通較通達,但受到區位條件以及傳播優勢等因素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民俗特色品牌影響力小、發展疲軟、廣度不夠的問題。例如,程陽八寨抖音官方賬號粉絲僅約700個,獲贊數量約為5 000個,而貴州千戶苗寨已獲贊約20萬個,關注量約1.4萬,相對來說,程陽八寨知名度和影響力仍有很大提升空間。程陽八寨的文化內涵缺乏營銷推廣,對于大眾傳媒特別是互聯網新興的傳播方式,如微博、微信、抖音、小紅書、快手等官方媒體及短視頻的宣傳營銷方式還有待進一步挖掘和探索。
(一)利用“政府+企業+經營者”的合作關系,促進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
在實現旅游產業融合的過程中,政府扮演著重要角色。一方面,政府應利用其宏觀調控職能,在資金、政策、資源等多個方面給予程陽八寨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物質支持和技術幫助[5]。另一方面,政府是連接企業和旅游經營者的橋梁,起著規范企業經營,對經營者開展專業培訓,激發當地居民主人翁熱情的作用。政府應使當地居民成為民族村寨旅游發展的建設者和受益者,同時構建良好的信息共享交流平臺,讓企業與經營者協同合作、交流,保障文化旅游產業融合良性發展,實現雙贏,為程陽八寨鄉村振興建設獻力。
(二)加大宣傳力度
現如今是一個“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時代,所以宣傳對于地處山區或偏遠地帶的民族旅游村寨來說尤為重要。盡管程陽八寨還保留著較為原始的村落文化和獨特的侗族人文風情,但是程陽八寨缺少宣傳平臺,網絡知名度不高。因此,程陽八寨應充分利用新媒體,在微信、抖音、微博平臺等創建官方賬號,定期拍攝并上傳最新資訊,便于潛在游客查詢信息,同時要積極和網友互動,提高網友的黏性和忠誠度。此外,可以針對程陽八寨產品的特點,打造具有針對性的營銷策略,利用互聯網進行宣傳,提高其旅游產品和旅游地的知名度。
(三)完善旅游交通運輸設施
在當前旅游業發展的過程中,影響游客體驗感的因素往往有很多方面,包括旅游產品、旅游地的文化特色等,其中旅游地的基礎旅游設施和服務質量是較為重要的因素之一。由于程陽八寨位于三江侗族自治縣東北部,其地理位置相對較為偏僻,程陽八寨景區的往返擺渡車和旅游專線車輛也比較少,且間隔時間較久,交通設施條件不夠完善。因此,政府和相關部門應規劃好旅游專線擺渡車、公交車的運轉,并且增加其他交通設施,滿足游客出行的交通需求;同時,要不斷優化和改善程陽八寨景區基礎設施,及時修葺需要修復的建筑;另外,定期為景區工作人員培訓,提高其高素質服務水平,為推動當地產業融合和旅游業發展提供保障。
(四)結合文化特色,開發個性化旅游產品
特色文化資源是民族村寨旅游發展的核心,程陽八寨的干欄式吊腳樓、侗寨、風雨橋等建筑和千古文化侗家風情、多彩的民族節日是吸引游客前來參觀游玩的重要因素。因此,程陽八寨應對特色旅游產品進行融合歸納、甄選及開發,依托豐富的侗族文化,針對不同目標群體打造個性化多元化的旅游產品。例如,開發更多特色建筑與服飾的聯名手工藝品和體驗項目,滿足游客“求新”“求樂”“求異”的需求。在開發的過程中也要突出本土文化氛圍和旅游形象,形成獨特的文化標識,提升程陽八寨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逐步推進,我國民族村寨旅游步入全新的發展階段。作為鄉村特殊存在形式的民族村寨,其擁有的歷史厚度和民族特色已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而如今,民族村寨旅游發展面臨眾多問題,必須緊跟文旅融合的大趨勢,在內容和形式上進行改革和創新。作為極具侗族特色的程陽八寨,要利用好“千年侗寨”這一特殊名片,在保護生態和傳承民俗文化的基礎上,借助地方政府、相關企業的力量,激發村民的參與積極性,并合理利用互聯網技術進行宣傳,走文旅融合之路,促進民族村寨鄉村旅游產業健康穩定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1] 謝晗.符號理論視角下自媒體對民族村寨旅游影響研究[D].貴陽:貴州民族大學,2021:2-6.
[2] 覃小華,盧素菊.鄉村振興背景下旅游發展對民族村寨的影響研究:以程陽八寨為例[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1(13):70-73.
[3] 周純燕,易慧玲.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文化保護與旅游開發互動機制研究:以廣西程陽八寨為例[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0(24):42-44.
[4] 林潔,文冬妮.程陽八寨景區民俗文化資源旅游開發研究[J].智庫時代,2019(26):135-136.
[5] 張艷.產業融合視角下石林糯黑旅游融合發展研究[D].昆明:云南大學,201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