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
摘 要:幼兒獲得教育最多的場所是家庭和幼兒園,如何將兩種教育合二為一,共同促進幼兒的成長,是當前幼兒教育界不斷探索和研究的重點課題。實踐證實,家園合作共育模式的有效利用,能夠讓幼兒更好地學習家庭與學校的教學內容。鑒于此,本文圍繞家園合作共育模式,首先簡述了應用這一模式的意義,分析了工作主體中的角色定位,其次詳細提出了家園合作共育的途徑。
關鍵詞:幼兒園;家園合作;家園共育
【中圖分類號】G616?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2)12-0010-03
Exploring the Way of Family and Kindergarten Cooperative Education
LI Fang (Lantian Kindergarten, Minqin County, Wuwei City, Gansu Province, China)
【Abstract】The places where children get the most education are families and kindergartens. How to combine the two types of education to jointly promote the growth of children is a key topic of continuous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Practice has confirmed that the effective use of the cooperative education model between family and kindergarten can enable children to better learn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home and school. In view of thi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ooperative education model of family and kindergarten. First, it briefly describes the significance of applying this model, analyzes the role of the main body of work,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ways of cooperative education between family and kindergarten in detail.
【Keywords】Kindergarten; Family and kindergarten cooperation; Family and kindergarten co-education
幼兒教育離不開幼兒園和家長雙方的通力合作,而家園合作共育的模式結合了兩個中心力量來關心幼兒的成長狀況。因此,在幼兒教育事業蓬勃發展的背景下,幼兒園應利用家長資源,構建合作共育式的家園模式,使家長轉變教育態度。通過幼兒園和家庭的聯系,實現對幼兒的多方位教育,推動幼兒的茁壯成長。
1.幼兒園開展家園合作共育的重要性
(1)有助于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
家庭是幼兒成長過程中的重要場所,家庭教育環境與家長的社會價值觀、思想意識等,都會對幼兒的品性、行為習慣等的培養帶來一定的影響。在家園合作共育理念的指引下,家長能夠更為清楚地認識到自身在幼兒成長過程中起到的作用和地位,能夠幫助家長自覺優化自身的思想,糾正不良行為,時刻維持積極向上的良好心態,對幼兒在潛移默化中進行正面引導,切實發揮出榜樣和模范作用。在進行家園合作共育工作過程中,也會促進家長和幼兒教師之間的密切聯系,便于家長主動、及時地將自身在幼兒教育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與幼兒教師展開溝通,用以調整家庭教育的方法,進一步構筑家園信賴關系,共同培育幼兒的良好個性、習慣、道德,促使幼兒成為品學兼優的人。
(2)有助于推動家園合作共育的統一
家園合作共育能夠為家長提供更多和幼兒教師與幼兒園平等對話的機會,實現了由以往的幼兒教師主導家園互動,朝著家園教育經驗共享、家園共育座談會等形式的方向發展,有效優化了家長的傳統家庭教育觀念,使其可以積極參與到幼兒教育中。為了達成家園合作共育的目標,幼兒園也要依照自身和幼兒的實際情況,有意識、有計劃性地適當增加家長參與到幼兒教育中的機會,以創設形形色色、內容各異的活動方式,引導家長體驗和開展幼兒教育,使家長、幼兒園、幼兒教師三方之間形成互相了解、互相信任的新局面。在促成幼兒園教育向家庭教育方向延伸,突破各自教育領域內存在的局限性之時,使家園合作共育模式的延續性、互補性得到充分發揮,令幼兒能夠在家庭和幼兒園的共同努力下,向更為理想的方向獲得全方位發展,真正推動家園教育中的目標、內容等方面的統一。
2.幼兒園家園合作共育工作中的角色定位
(1)家長的角色定位
家長通常會很關心幼兒的教育和成長,在和幼兒教師展開交流與配合方面也表現得極為主動,對于幼兒園定期舉辦的家長會、教育講座、親子活動等都能做到積極參加。但是仍有部分家長認為,幼兒在家是由家長看管的,那么到了幼兒園就應該歸幼兒教師管理,在幼兒園的表現與教育工作顯得不夠關心。這類家長在和幼兒園進行互動的過程中處于被動地位,屬于幼兒教育活動中的旁觀者,并非真正參與到幼兒教育中。家長在家園合作共育中扮演的角色,不僅是幼兒學習中的見證人,更是幼兒成長道路上的陪伴者。家長應主動參與到家園合作共育進行的相關活動中,及時了解幼兒在幼兒園中的學習、生活情況以及情緒狀態等,全身心地參與到幼兒教育的規劃與管理中,為幼兒園今后的教育活動提供更多科學的建議,而不能只是被動地觀察。
(2)幼兒教師的角色定位
幼兒教師與其他教育階段的教師同樣是受過專業培訓的,是擁有過硬的專業素質、充足的知識儲備的教育工作者。幼兒教師能夠靈活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和思想,對幼兒的知識教學、生活技能培訓等展開高效的教育工作,在幼兒教育中起到了關鍵作用。幼兒教師在教學中承擔了多方面的責任,在幼兒的教育中要負責知識、正確三觀的傳授,在幼兒的生活中要引導幼兒的健康成長,尤其要時刻關注幼兒的學習態度,以及和其他幼兒相處中容易產生的矛盾、在游戲中可能存在的意外危險事故等情況。在和家長的互動中,同樣要為家庭和幼兒園負責。家園合作共育模式中,教師需要同時站在幼兒園和家庭教育的角度,考慮到雙方各自的要求,為雙方搭建合作的橋梁,引導家長參與到幼兒教育中,共同以靈活的姿態解決幼兒教育中存在的問題。由此可見,家長和幼兒園都是家園合作共育中的主體,雙方在合作中分工明確、互惠互利,各自履行自身的職責,使幼兒教育工作得以有序開展。
3.幼兒園家園合作共育的途徑
(1)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
在幼兒園教育中,幼兒教師陪伴幼兒的時間越久,對幼兒產生的影響越大。在實際教學中,部分幼兒教師會出現職業倦怠的現象,缺少與家長的交流和對家園合作共育模式的探索,不利于幼兒教育的發展。對于這種情況,幼兒園應當關注幼兒教師專業素養的加強。高素質的幼兒教師往往能深化幼兒的教育價值,適時和家長展開適當的溝通,發揮出語言的魅力,在高效的溝通技巧的引導下,向家長傳遞家園合作共育的理念。通過先揚后抑的委婉方式,和家長站在相同的位置思考幼兒的教育問題,為家長傳授科學的知識和正確的幼兒教育方法,進而輔助家長了解幼兒身心成長的個性,認知幼兒的不足。也能夠和家長共同糾正幼兒的錯誤,獲得彼此的理解與支持,推動家園合作共育主體的協調性和平衡性。所以,提高幼兒教師的專業素質,是推動家園合作共育模式實施的重要因素。
(2)轉變家長的教育觀念
家長是幼兒成長道路上的第一位教師,決定了家庭教育在家園合作共育中的重要地位。家長要靈活運用科學的幼兒教育知識,提升對家園合作共育的領悟水平。可通過閱讀書籍、觀看教學視頻、咨詢教育專家等手段,轉變自己的家教理念。依據當前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要,反思和更新自身的教育手段,主動探究多樣化的家園合作共育模式。對于幼兒園來講,可開展各種培訓活動,實現對家長教育思想的轉變。幼兒園定期組織家庭教育座談會,可幫助家長探討和發現新的家教方法,在家長間互幫互助、優勢互補的氛圍中,提升家長的教育知識水平。或者開展網絡教育平臺,鼓勵家長訂閱或關注相關的服務及公眾號等,為家長隨時隨地展開家教知識學習提供便捷的服務平臺,為優化家園合作共育模式打下良好的基礎。
(3)引導家長參與到教學中
家長缺乏共同教育的觀念,和傳統教育模式有著密切聯系。我國以往的教育模式一般以教師為主,幼兒和家長通常處于被動的狀態。隨著課程教育體制改革的逐漸深入,這種教學模式已經無法跟上時代發展的潮流,必然不會久遠。若想真正走出當前幼兒園教學的困境,需要幼兒教師敢于大膽創新,對傳統教育去粗取精,沖破不合理的教育框架,使自身教育的各個層面都得到改進。要想讓家長也能重視幼兒的發展,需要讓家長也積極參與到教學中。幼兒園應建立健全相應的教育制度,明確家長在教育中的責任。幼兒教師應該做到對家長在幼兒教學中的角色作用予以明確的認知,進而讓家長認識到家園合作共育的重要意義,才能使家長配合幼兒教師和幼兒園,使教學任務順利完成。家庭和幼兒園的雙重協調配合是家園合作共育的源泉,幼兒教師要把這些制度落到實處,在開展教學設計的同時,也要將家長的工作分配好,幫助家園合作共育模式的全面實施。
(4)豐富家園互動的渠道
第一,為了發揮幼兒園民主科學治理的“全民教育服務”理念,調動家長參與教育工作的積極性,使其能夠主動投入幼兒園的教育管理中,幼兒園可考慮組織或設置家長工作委員會,以班級為單位推薦優秀的家長作為工作代表,加入委員會中。每位家長代表都要認真聽取幼兒園對于教育工作的安排、要求、發展計劃等,提出自己的觀點和意見。或者定期舉辦與幼兒教育經驗、衛生保健知識、交通安全常識等各方面的宣傳教育活動,讓家長對于幼兒園有更新、更全面的認識,達成幼兒民主管理和家園合作共育的目標。第二,要做好溝通和交流工作,每天的入園和放學是幼兒教師與家長交換觀點的最好時期。在此期間,家長可經過幼兒教師認識到幼兒在園內的表現,還有機會和其他家長一同討論教育方法等。幼兒教師通過和家長的互動,也能了解和發現解決幼兒問題的途徑,有利于消除和家長之間產生的誤會或隔閡。第三,借助問卷調查的方式,提高辦園質量。為了確保家園合作共育的服務能力,打造精品名園,幼兒園可以對家長進行問卷調查。通過信息技術的運用,設計在線調查問卷,內容可包含幼兒園的發展現狀、幼兒教師、班級工作、家庭教育方面,目標在于詢問家長的建議,使家長在回答問題時也能對幼兒園的辦學理念、幼兒教師的工作責任感等有所了解,明確家長對幼兒教育工作的評價。回收完問卷之后,可通過線上或線下張貼“致家長的一封信”的形式作出相應的反饋,立即采取針對性的改善措施,推動幼兒教育工作的順利進行。第四,使用互聯網搭建即時交流平臺。幼兒園可繼續使用信息技術,構建信息交流和共享平臺,讓教師引導家長利用這一平臺實現家園合作共育。平臺可以借助社交軟件、公眾號、論壇、BBS、IRS等的力量,在平臺中包含各種與幼兒教育有關的信息,如特色活動宣傳、班級公示板、幼兒教育常識、先進教育經驗、幼兒精彩瞬間等,讓所有家長、幼兒教師都能整合和開辟有關的專題,做到對幼兒在園內的生活和學習表現以及活動情況實時掌握,且保持定期的信息內容更新,使家長、教師都能了解到幼兒在園內活動的進展情況和班級的最新動態等。
(5)舉辦內容豐富的活動
家園合作共育模式下的活動,通常以幼兒園為主辦方,家長和幼兒作為參加者的親子類活動,這些活動開展的主要目的,便是讓每位家長都能陪伴幼兒,加深家長和幼兒間的親情。互動活動需要定期舉辦以聯絡感情,家長到園內后還能詢問幼兒教師幼兒最近的表現,對幼兒的學習情況做出反饋。或者邀請家長參與到幼兒園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對幼兒園教育起到監督的作用。幼兒教師可作為引導者,帶領家長參觀幼兒園的每日工作,為家長介紹幼兒園內的各種情況,比如辦學設施、課程安排、規章制度等。家長也能在切身觀察和幼兒教師講解的幫助下,了解到幼兒園各項工作的實際開展情況,理解幼兒園各位工作者的辛苦,也有利于以更加積極的態度配合家園合作共育模式的開展與推廣。例如,幼兒園的活動安排可以班級為單位,每個班在一個月內根據家長的空閑情況,自由組織親子活動。可考慮安排文藝表演,讓家長看到幼兒特長訓練的情況,或安排親子藝術活動,讓家長陪伴幼兒進行繪畫、手工藝制作等實現感情的加深,還可讓家長依照自身的職業,輪流開展職業演講,使幼兒了解職業特點,提前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除了線下活動以外,在條件有限的情況下還可通過互聯網舉辦線上活動。例如,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幼兒教師可利用網絡平臺助力家園溝通,幫助家長如何做好家庭教育。幼兒教師可組建社交軟件群組,邀請家長參加視頻會議,為其講解幼兒在家的注意事項等。或者使用公眾號、朋友圈等轉發與幼兒教育有關的知識,舉辦線上才藝比賽等。這些多姿多彩的活動不但能開闊幼兒的視野,培養幼兒的創造思維和動手實踐能力,還能傳播正確的人生態度和文化知識。
4.結語
綜上所述,幼兒園家園合作共育模式的提出和實施,是我國幼兒教育事業的重大突破。需要幼兒園轉變以往的教育模式,將家長引入共同的教育環境中,提升家庭教育在幼兒成長中起到的關鍵作用,以促進該模式的實施。通過家庭的指導和幼兒園的專業性教育,使幼兒接受更加健康的教育,推動幼兒的全面發展,實現幼兒以更好的狀態走在未來的成長道路上。
參考文獻
[1]陳鳳,閆佳怡,王楠,馮萌.幼兒園托班家園合作的支持策略研究[J].教育觀察,2021(48).
[2]萬春紅.淺談幼教工作實現家園共育的對策[J].學苑教育,20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