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祥
摘 要:小學語文是培養學生具備良好語文素養及優秀溝通能力的重要基礎課程,對于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是幫助學生良好與他人溝通并靈活運用語文知識內涵的關鍵教育。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良好掌握,可以幫助學生加強與他人情感的建立,促進良好的同學友誼、師生氛圍、親子關系等。同時,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語文理論知識,從“聽說讀寫”等四大方面進行學生的全方面培養。下面本文將探討小學語文中如何高效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詳細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交際能力;培養方式
引言:
在目前的語文教學中存在著教師只顧著一味的講解語文知識而忽略了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方面的培養。長此以往,將導致學生語言溝通能力較差,思維發展較為木訥。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要格外注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讓學生“敢說”“會說”“帶感情的說”。教師要注重口語交際能力的教學方式,以學生發展為核心,注重學生與不同角色之間的交流,采取創新型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學習積極性。
一、“角色扮演式”朗讀
在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中,教師一定要注重朗讀的學習方式,朗讀是培養學生“敢說”的關鍵步驟,是培養一切口語交際能力的基礎[1]。例如,在部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第三單元中“關于民間故事”的章節,其中涉及到了牛郎織女的故事。在課堂中,可以讓學生們通過其他書籍或資料收集其他版本的牛郎織女的故事并讓學生進行分角色朗讀,分段落朗讀,進行扮演角色的良性競爭,教師要主導學生之間競爭的“度”,并且要讓每一位學生都進行開口朗讀,在朗讀的過程中,讓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信息的分享,讓學生講出“為什么選擇這個角色進行扮演?”“這個角色在他心目中是什么樣的?”“在扮演的過程中用什么樣的語氣更貼合所扮演的角色呢?”教師要格外注重沒有積極參與到朗讀環節當中的學生,該部分學生就是培養口語交際能力的重點對象,該類學生的性格特點大多是內向、害羞、語言組織能力差等,教師可以主動劃分這類學生的角色,剛開始讓這類學生通過一兩句話的朗讀進入到與其他學生的溝通圈子里來,由淺入深地進行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朗讀是最能將學生帶入口語學習的氛圍當中的,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進行生動有趣的經典文學的朗讀誘導學習,例如,小王子,海底兩萬里等等。經典文學朗讀是幫助學生提升文學審美能力及語言溝通技巧的良好方式,不同文學素材中的神秘莫測的角色朗讀會較大程度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及熱情,做到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啟發性引導。
二、開展“演講課”
角色扮演式朗讀模式是讓學生“敢說”,那演講課教學方式則是引導學生如何“會說”。教師在語文口語交際課程中可以多多開展演講課的教學模式,在平時的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演講技巧,演講情感等知識的深入滲透,引導學生對于演講模式的積極性及興趣[2]。例如部編版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口語交際天地中“演講”,可以讓學生自選命題進行演講或者老師規定2-3個演講范圍,讓學生競爭演講。演講的模式可以是一人參與或者是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參與,積極調動學生演講的積極性,可以用過選擇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例如:神話主題,民間故事主題等,做到有效調動學生參與度。在演講的過程中,將學生的演講過程制作成精美小視頻,將其演講視頻分享給學生家長,讓學生家長和老師共同鼓勵學生,激發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的自信心,增強學生演講的積極性。除此之外,還可以設置獎品獎勵制度,通過與學生家長的良好溝通,來知曉學生當前最想要的禮品,以學生的禮物欲望來激發學生的參與演講課程的積極性。在演講過后,進行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評價,最終,老師進行評價來鼓勵學生,同時指出,學生在演講中出現的口語技能的失誤,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輔導,幫助提高學生演講自信心,進一步促進學生的“會說”能力。演講的時間可以是課上,也可以是課間,也可以是學生家中,這樣不計時間不計較地點的演講模式,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逐漸隨心意化,變成學生日常交流的常態,做到切實提升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三、學習氛圍生活化
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至此已經通過以上兩種模式發展到了第三步“帶感情的說”。那么,將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學習范圍進行生活化是有效讓學生學會如何帶感情的去交流的重要關鍵步驟[3]。例如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下冊中“該不該實行班干部輪流制”,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講,班干部可能并沒有較為實體化的聯系,成不成為班干部對學生來講并沒有促進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刺激性。將班干部進行生活化是良好促進學生帶感情的說的有效途徑,將班干部的不同職位進行細化,例如,生活委員是掌管學生班級內的大事小情的,在學生自己的生活中,就相當于母親在家庭中的地位,當然,在提出該項話題的時候,部分學生可能就會進行問題的反駁,可能會說“我的媽媽在家里是班長”,“我的媽媽在家里是學習委員”,“我的媽媽在家里是文藝委員”等等,帶感情的說,就是讓學生以自己的情感進行相應事物的描述,學生已經代入了自己的情感,那么就可以讓學生進行以依次明,利用生活上的事情及角色使學生更快的融入口語交際能力培養的話題中,是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良好提升。學習氛圍生活化是幫助學生對于口語技能學習態度的正確轉變,口語技能的學習是為了幫助學生在生活中更好的交流,更好地溝通。
四、小組合作模式
除以上有效的措施外,在培養學生口語能力的時候,宜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讓學生自愿挑選小組的組成成員,教師在一旁進行科學合理的協助,平衡小組之間的學生學習能力及水平,使各小組之間的口語能力可以相互彌補,達成取長補短的效果。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是激發學生良性斗爭,勝負欲語的關鍵學習模式可以促進學生對于口語交際能力的穩步提升。與他人良好的溝通是口語交際能力的基礎一環,小組合作模式可以幫助內向,不愛說話的學生勇敢的邁出技能培養的第一步,做到良好的學習開端。口語交際能力較好的學生會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對其他能力較差的同學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做到正向引導其他學生,增進學生此次的了解程度,增進了同學友誼。小組合作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并能制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好勝心促進學習口語交際能力的興趣與熱情。在有效提升學生口語技能能力的同時要注重學生的心理教育,部分學生可能由于心理因素,不愿開口說話,教師要做到對學生情況的全面了解,積極與學生家長溝通,解開學生心結,幫助學生積極正向的面對生活,勇敢的開口說話,學生只有敢開口才能做到口語交際能力的提升。教師要通過學生能力的變化情況進行針對性的教學方案的更新,以更好地幫助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提升。
結束語:
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的提升是使家長和老師更好地了解學生思維模式的重要途徑,在培養的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自我意愿,科學合理的對學生口語技能進行有效培訓,幫助學生達成“敢說”“會說”“帶感情的說”的口語技能三部曲。同時,教師要給予學生合理的鼓勵與激勵,幫助學生技能學習的自我調整,滿足不同學生口語技能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宋國穎. 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中學生"說"的能力培養[J]. 魅力中國,2021(5):294.
[2]董月茹. 語文教學中學生演講能力的培養[J]. 小學教學參考,2021(24):23.
[3]韓秀敏. 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培養研究[J]. 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1(20):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