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
摘 要:隨著世界各國對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對教學評價方式的探索與研究備受關注。良好的教學評價方式能夠加強教師對學生學習狀況的了解,發現教學中的缺陷,并為其教學行為的改進提供依據,有利于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和教學質量。我國在生物教學評價過程中只重視對學生考試的相對評價,而缺少對過程的關注以及對學生的診斷評價和綜合考量評價。學生在學習生物科學方面的能力不單單只通過考試試卷體現出來,而是多方位的。
關鍵詞:高中生物;教學評價;現狀;分析
我國大部分地區,尤其是中西部地區的高中教育仍沒有擺脫應試教育的陰影。在此背景下,生物學科應注重學生動手、觀察和探究能力的培養,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科學思維,激發學生對生物的學習興趣,從而提升我國高中生物素質教學的整體水平。
1我國高中生物教學評價現狀及主要問題
教學評價由評價者、評價依據、評價對象三要素構成,其目的是保障教學質量,提升教師教學水平,促使學生健康發展。通過對文獻的調研,受應試教育和升學壓力的影響,陳舊的封閉式教學模式仍然普遍存在,中西部地區則更是主要以一個測試成績來評價學生一段時間的學習情況。當前我國教學評價存在的問題主要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
1.1教師對《課程標準》評價內容理解不夠
《課程標準》是課程改革的要求,其包含的教育理念、教學評價范圍、教學評價方式、教學評價目的是每位教師應該熟悉并落實于教學中的。通過對四川、湖南、山東、河北等地區的100位一線高中生物教師對《課程標準》熟悉程度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比較了解”的教師人數僅占總人數的1/3,這反映出部分生物教師對《課程標準》重視不夠,在教學實踐中容易呈現出隨意評價、缺少符合理論依據的評價,達不到預期的評價目的,對教師自身教學水平的提高和學生成長難以起到促進作用。
1.2生物課堂教學評價體系構成單一
目前,生物課堂教學評價主要以終結性評價為主,重結果輕過程,采用同一量化尺度去評價個性有差異的不同學生。學校層面重結果的總結性評價方式加劇了教師對考試結果的重視和對課堂教學評價的忽視,素質教育評價的目的得不到實現。由于對新課程概念的理解相對滯后,終結性評價模式并不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與個性發展,不利于開發學生的潛能,難以培養有生物科學素養的學生。
1.3對生物實驗課堂的評價重視不夠
生物學以實驗為基礎,實驗教學既能培養學生的動手和探究能力,又是學生創新精神和科學思維的重要載體。在實際教學中,由于升學的壓力、課時的限制、實驗設備以及實驗教師的缺乏等因素,許多高中往往淡化了實驗教學,而主要采取書面考試的形式對學生的實驗能力進行評價不能正確評價學生的實驗能力,不利于創新人才的培養。
1.4對課堂教學中情感方面的評價重視不夠
《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要求對學生的情感價值觀、態度的評價應從不同途徑進行。由于傳統生物課堂教學評價方式的單一化,使得生物教學中對學生人文精神難以得到真實、有效的評價,妨礙了教師對學生創造性的培養和情感的熏陶,抑制了學生能力和個性的全面發展。
2高中生物評價體系的構成
新課程背景下,強調實質性評價、定性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實現評價方式的多樣化,從注重結果的終結性評價逐步過渡到關注學生努力過程、求知過程和探究過程的形成性評價,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高中生物教學評價。
2.1情感態度與價值評價
高中生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可塑性極大。在這段時間里,教師應密切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變化,引導并鼓勵他們形成良好的習慣。要引導學生合理利用生態資源,培養其愛國主義精神,鼓勵高中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愛好環境,培養其勇于探索、實事求是的精神。
2.2實驗操作技能評價
生物學科以實驗為基礎,一定的操作技能和動手能力是學生要求掌握的。高中生應學會使用顯微鏡、學會觀察生物的方法并繪制生物簡圖,要具備較強的撰寫生物實驗報告的能力。教師可制定相應實驗的評價表,根據學生每次實驗的表現進行評分,對進行創新性和探究性實驗設計的學生給予額外的獎勵加分。
2.3信息收集與整合能力評價。新形勢下的學生不應該一味地接受知識,而應學會主動去獲取知識,教師可以讓學生對熱點生命現象進行相關信息的收集與整合,以小組為單位向大家講解相關知識,教師再針對小組的表現情況進行評分,這樣既能培養學生的信息收集與整合能力,又能加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對提高新時代高中生綜合素質具有重要意義。
2.4校外調查與實踐能力評價
新課程要求教師不僅在課堂上傳授知識,還應將學生帶進大自然或社會生活中,針對某個生物問題進行調研,從而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和實踐能力。通過校園調查與實踐,對我國現有的生態狀況有所認識,思索現狀,探討解決問題的辦法,能增加學生對生物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能力。例如,在講遺傳部分時,可以帶領學生分組對某個人群進行單雙眼皮的調查,不僅可以考察他們的分組合作以及調查能力,還可以提高他們的興趣。
2.5紙筆考試
紙筆考試是衡量一個學生對理論知識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但對高中生物學習而言,應同時將月考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按一定比例共同納入筆試總成績中,這樣對于高中生成績評價而言,既重了過程,也重了結果。
總結:
總體來說,生物學是一門內涵豐富、實用性強的學科,教學評價方式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環節。在新時代背景下,為了適應創新型人才、復合型人才的培養需求,只有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才能更為全面、客觀地反映學生真實的學習狀況,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操作和探究能力,提升學生創新精神和科學思維。
參考文獻:
[1]楊再峰,張迎春,潘燕婷.高中生物教學評價現狀調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3(14):198.
[2]李慶波.淺議試卷評講課的現狀與對策分析[J].理科考試研究:高中版,2015,22(7):90.
[3]郝琦蕾,李妙娜.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現狀的調查研究[J].教學與管理,2016(6):30-34.
[4]楊大鵬.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的現狀與分析[J].神州旬刊,2012(6):215.
[5]劉永懷.高中生物新課程教學的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教育科學:引文版,2016(11):0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