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件:奧運史上首次實現100%綠電供應,“冰立方”成為世界首座智能化水冰轉換場館,運動員在訓練中使用“體育風洞”……
評論:高科技應用不僅在冬奧籌辦過程中發揮出獨特作用,還將在未來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北京冬奧會后,要進一步加強技術成果的系統梳理,推動科技成果的產業化,豐富更多人的日常體育生活。從長遠來看,推動冰雪運動可持續發展,讓冬奧成果更好為全民共享,科技始終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微語
明星夫婦涉嫌傳銷被查,法律的邊界不可逾
不久前,河北省石家莊市裕華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以《查證函回復》的形式,公開披露了知名日化品牌“TST庭秘密”運營主體達爾威公司涉嫌利用網絡從事傳銷活動被查處的進展。該品牌巔峰時期微商代理超過千萬,能成為頭部微商,與創始人張庭、林瑞陽夫婦的明星光環密不可分。
@小瑞瑞:明星享受光環的同時,也應愛惜自己的羽毛。
@最美的天際:不管是什么人,法律的底線都不可逾越。
新能源車面臨冬日“充電難”
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新能源汽車銷量為352萬輛,但全國充電基礎設施增量僅為70.4萬臺,明顯相對滯后。由于新能源車冬季充電頻繁,一些地方出現了“公共充電樁基本靠‘搶’,車主凌晨四點起床搶充電樁”的現象。
@蔣小花:希望新能源車的發展和對應設施的發展能盡快匹配。
@露從今夜白:一方面要提高增量,另一方面也可以改善存量的質量。
“炒房團”進軍元宇宙,該怎么理解“科技創新”
事件:自臉書公司宣布將專注于元宇宙領域發展并變更公司名為“元宇宙(Meta)”后,全球掀起了一股“元宇宙”熱潮。近日,一家投資和開發虛擬房地產的公司以430萬美元的價格在沙盒游戲平臺上收購了一塊虛擬土地,再次刷新虛擬房產交易價格。
評論:社會輿論怎么理解科技走向社會的路徑,是迷戀玄之又玄的學術話語、把商業化的產品視作“奇技淫巧”,還是從個體需求、生活的微觀視角去定義科技的價值。這其實都在某種程度上影響著社會面貌,為“科技創新包容度”做注腳。
莫讓技能人才的缺乏成為“卡脖子”問題
事件:日前,中辦、國辦印發《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到2035年,職業教育整體水平進入世界前列,技能型社會基本建成。
評論:近年來,我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對一線員工的技能提出更高要求。然而,人社部發布的2021年三季度全國“最缺工”的100個職業中,有58個屬于“生產制造及有關崗位”。面對越來越激烈的國際競爭環境,中國的制造業轉型升級急需不斷完善工人教育與技能培養體系,不讓人才的缺乏“卡脖子”。
編輯/王盈 統籌/余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