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瑾

截至2021年12月底,中央企業所辦1154個醫療機構深化改革完成率達到99.6%。國務院國資委改革局副局長唐祖君日前表示,中央企業辦醫療機構改革取得顯著成效。
截至2021年12月底,228個醫療機構移交地方納入當地公共醫療衛生體系,促進了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359個醫療機構通過中央企業內部整合等方式,實現專業化運營和集中管理;202個醫療機構通過重組改制、托管、交由地方專業化平臺等方式推進改革;360個運營困難、缺乏競爭優勢的企業辦醫療機構,有序實施關閉撤銷,妥善安置了醫院職工。
唐祖君表示:“通過本輪改革,國資央企系統培育出了一批可信賴、可依靠,關鍵時刻拉得出、沖得上、打得贏的大型醫療健康產業集團,在深化衛生事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健康中國戰略中發揮了生力軍作用。”
公益先行
堅持基本醫療公益屬性先行,是央企辦醫療機構深化改革的主基調,也是檢驗改革成效的試金石。
2017年,經國務院同意,國務院國資委等6部門印發了《關于國有企業辦教育醫療機構深化改革的指導意見》,明確了深化改革的4種方式。
一是鼓勵移交地方管理。國有企業與地方政府協商一致且地方同意,國有企業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可移交地方管理,納入當地公共衛生管理服務體系。
二是積極開展資源整合。支持以健康產業為主業的國有企業,對醫療機構進行資源整合,實現專業化運營和集中管理。
三是規范推進重組改制。積極引入專業化、有實力的社會資本,按市場化原則,有序規范參與重組改制,優先改制為非營利性醫療機構。
四是有序實施關閉撤銷。對運營困難、缺乏競爭優勢的企業辦醫療機構,有序實施關閉撤銷,妥善做好職工分流安置工作。
以改革為契機,國有企業醫院從原主辦企業的非主業資產轉變為健康產業企業的主業資產,通過醫療資源優化配置,強化人員組織調配和醫療資源保障能力,醫療質量穩步提升。
統計顯示,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央企業辦的157家醫療機構被納入發熱門診定點醫院和疑似病例收治醫院,6萬余名醫護人員參與疫情防控,在關鍵時刻經受了考驗、彰顯了擔當。
不斷提升優質高效的公益性服務能力,是國企醫院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醫療服務需求的基礎保障。
通用技術集團聚焦民生所需,積極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建設集診療、體檢、保健、健康教育、健康咨詢、健康服務為一體的“小通診所”,打通百姓看病就醫“最后一公里”。華潤在成員醫院全面推出“潤心”患者服務體系,增強醫者服務意識,為百姓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醫療服務。
對于一些承擔職業病防治、特殊領域醫療保障功能的國企醫院來說,改革事關職工切身利益。對此,通用技術集團、國藥集團等將其放在改革的突出位置。
通用技術集團接收航空工業集團、航天科工集團等企業醫療資源后,常年派出醫療團隊服務國家航天領域重點任務,深入推進航天醫學研究;參與國家航空重大任務的服務保障,為偏遠地區及重大項目供電工程施工提供醫療保障。
服務國家戰略,彰顯央企擔當。著眼于為人民群眾提供高標準高效率高質量的醫療健康服務,央企辦醫療機構深化改革穩步前行。
管理賦能
長期以來,企業醫院以國有企業及員工健康保障為主要職能,作為國企輔業單位長期依靠企業補血,經營管理意識薄弱,自我發展能力不足。進入醫療健康央企主責主業發展后,國企醫院依托全新的平臺進行集約化、專業化運營管理,經營管理面貌煥然一新。
作為中國和亞洲綜合實力和規模領先的綜合性醫藥健康產業集團,國藥集團充分發揮規模和專業運營管理優勢,建立起“國藥一家親”高效協同機制,從科研協同創新、醫藥物資保障、醫療資源導入、硬件建設運維、學術水平提升等角度為醫療機構提供資源支持和管理賦能服務。
利用集團供應鏈優勢,降低采購成本;利用產業資源優勢,推動區域公司共享醫技中心、病理中心建設;推進區域公司間、醫療機構間人才交流和資源合作,實現區域公司間和區域公司內不同醫療機構間人才互通、資源互通、成果互通……改革實踐中,國藥集團以資源協同實現集約效益打出了一套資源協同組合拳。
通過多維度導入資源,專業化精益管理,能夠快速提質增效,改善經營局面。“僅湖北片區接收的29家國企醫療機構就由改革前的全面虧損且虧損額近2億元至2021年11月末實現全部盈利、盈利額合計3000多萬元”,國藥集團原副總經理石晟怡介紹。
對標管理,是通用技術集團提升醫院管理水平、降本增效的一項重要舉措。瞄準“平均住院日”“藥品成本占比”“四級手術占比”等國家衛健委重點關注指標,航天中心醫院按“就診大預約”系統思路,設置平均住院日壓降項目,出院人數同比上升28%,攀鋼總醫院藥品成本率下降4.5個百分點,西電醫院四級手術占比提高2.5個百分點。
華潤健康則更多聚焦構建大健康生態體系。公司以優勢學科引領綜合性醫療服務發展,著力打造學科建設、精益運營、患者服務、組織與人才發展、信息化等五大核心能力;持續優化醫院運營機制,調動醫護人員積極性,全面提升醫院技術和服務水平,推動醫院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截至目前共有醫療機構182家,床位合計27000余張,年診療過千萬人次,醫療機構年營收規模過百億元。
激發活力
深層次分析,央企醫療機構深化改革,就是要徹底扭轉國企醫院“等靠要”的陳舊思想,面向市場、開拓創新。以問題導向作為牽引力,改革重在打破體制機制瓶頸,激發市場主體內在活力。
學科建設是醫療服務的核心能力,強化學科能力建設都需要依靠人才。通用技術集團創新人才發展體制機制,加強學科帶頭人的引進和培養力度,加強對醫院引進學科帶頭人的制度激勵和效果考核,2021年的專項獎勵規模達數十人。
按照市場化的薪酬分配體系,結合醫療健康行業特點,華潤健康全面推行醫療薪酬績效改革。以遼健集團為例,業績為導向整體向一線業務單元傾斜,集團核定績效總量、明確分配導向、醫院自主分配相結合,最大化調動管理骨干和業務骨干積極性……通過改革,華潤遼健在業績大幅度增長的同時,醫院員工的薪酬人均漲幅11.8%,形成了全員創造價值、正確評價價值、合理分配價值的良好組織氛圍。
以實踐衡量改革成效,一條極具特色的央企醫療改革之路正在探索中形成。
唐祖君表示,下一步,國務院國資委將統籌現有資源,加快完成醫院改革掃尾任務,指導中央企業開展“回頭看”專項檢查評估,確保改革經得起檢驗;加快推進資源整合,發揮重點企業全產業鏈優勢,創新商業模式,加強管理,不斷提升醫療服務水平;加快出臺支持國有企業辦醫療機構高質量發展的工作方案,進一步促進國有企業醫療健康集團可持續發展。通過抓好“三個加快”,央企醫療機構專業實力和核心競爭力將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