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元勇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后,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這篇大文章,關系到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關系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局和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因此我們必須提高政治站位,強化工作舉措,全力鞏固脫貧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不可否認的是,在圓滿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之后,基層一定程度上出現了松勁懈怠思想,個別地方“兩不愁三保障”仍然存在短板,產業就業的基礎也不夠牢固。為此,在實際工作中,要著力提高“四度”,扎實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發展農業大棚種植及農業旅游為萬載扶貧帶去有力支持
扎實推進防返貧監測幫扶,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是鞏固脫貧成果的頭等大事。推進防返貧監測幫扶,一是監測對象識別要“早”。宜春市建立了農戶自主申報、基層干部定期網格化排查、部門定期篩查的“三線預警”機制,著力實現發現得早、發現得全面,全市監測對象做到了應納盡納。二是幫扶要“準”。要針對監測對象的返貧致貧風險點,按照“缺什么補什么”原則,制定有針對性措施進行一對一有效幫扶,宜春市出臺了《關于加強相對貧困監測幫扶工作的實施方案》,明確了幫扶途徑、措施和政策,確保幫扶措施管用、夠用,防止陷入福利陷阱。三是退出要“穩”。對監測對象返貧致貧風險消除必須全面評估,確保風險穩定消除,宜春市理清了風險消除的清晰流程,基層按圖操作,有效提高了工作的規范性和及時性。目前正在探索對消除風險的監測對象設立“過渡期”,健全“扶上馬送一程”的體制機制,防止“一消了之”,風險反彈。

樟樹通過土地資金入股、返聘務工等方式帶動貧困群眾參與中藥材發展,形成以多種道地藥材為主的大規模中藥材種植產業
聚焦“兩不愁三保障”重點內容,堅持靶心不偏、焦點不散、力度不減,織嚴織密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保障網。一是要扭住發展的牛鼻子。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根本出路,2021年宜春市大干快上,主要經濟指標穩居全省第一方陣,以經濟的快速增長創造更多的創業就業崗位惠及中低收入群體。同時圍繞富硒、有機、肉牛、油茶等傳統優勢產業,加大投入,獎補激勵,促進幫扶產業提檔升級。大力創建高質量就業鄉村,推動脫貧人口穩崗就業,實現總就業人數和縣外就業人數雙增長。全市脫貧人口去年人均純收入達到14369元,增長9.65%,高于同期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幅。二是要抓住鞏固的關鍵點。全面提升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及飲水安全水平,是鞏固脫貧成果的最基本要求。宜春市通過建立問題定期排查機制,健全問題整改機制,堅持全覆蓋排查問題,全見底整改問題,實現了“四保障”問題動態清零,使脫貧基礎得到全面鞏固,大大提高了脫貧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三是做好長效管理的大文章。易地扶貧搬遷搬出來后如何做到“穩得住”“能致富”?扶貧資金投下去后如何做好后續管理,穩定發揮效益?如何扎牢低收入群眾兜底保障底線?宜春市把這些與脫貧群眾息息相關的“急難愁盼”問題列為“我為群眾辦實事”重點民生實事,領導掛帥,加大投入,出臺配套政策措施,全面加強長效管理,取得明顯成效。
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重點是要做好四個銜接。一是要銜接好思想觀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度、廣度、難度都不亞于脫貧攻堅,決不能有任何喘口氣歇歇腳的想法。要全面加強黨的集中統一領導,黨政主要負責同志要履行好第一責任人的責任,既掛帥又出征。宜春市延續了脫貧攻堅期做法,由書記、市長擔任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分管市領導擔任12個專項工作組組長,把責任扛在肩上,一級一級傳導壓力。二是要銜接好規劃項目。要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重大工程項目納入“十四五”規劃,鞏固成果相關資金項目與鄉村振興規劃相銜接,一體規劃,一體推進。宜春市在制定“十四五”規劃時,充分征求相關部門意見,統籌謀劃資金項目,攥緊拳頭,形成合力。三是銜接好推進機制。要把脫貧攻堅期的有效做法延續到鄉村振興工作中,2021年宜春市在市、縣層面建立了“每周梳理、每月調度、定期督導”的工作推進機制,及時督促調度、預警糾偏,在鄉、村層面建立了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例會制度,明確每月、每季固定議題,定期分析研判,從上至下牢牢將此項工作抓在手上。四是要銜接好政策。在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的基礎上,對脫貧攻堅政策逐項分類優化調整,合理把握調整的節奏、力度和時限,逐步實現由集中資源支持脫貧攻堅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平穩過渡。宜春市根據上級政策,結合自身實際,在深入調查研究基礎上,對健康幫扶、產業幫扶、兜底保障等33項政策進行了調整優化,并進行了廣泛細致的宣傳,實現了政策調整的平穩過渡。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一篇大文章,必須找準切入點,突出操作性。一要強化規劃引領,精細實施。根據“十四五”總體規劃,促進鄉村振興與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和各行業部門的具體計劃充分融合,及時編制村莊規劃,做到統籌推進、優化布局。二要細化工作標準,精細操作,我市將鄉村振興二十字標準,細化為25戶以上自然村“十個一(即一圖、一網、一審、一管、一護、一文、一廁、一水、一治、一查)”和行政村“八個有(富有所產、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幼有所托、娛有所樂、食有所供、出有所行、訴有所求)”,提高了實施的操作性,推動我市實施鄉村振興走在前列。三要堅持以點帶面,精細推進。圍繞建設富裕鄉村、美麗鄉村、和諧鄉村、幸福鄉村等方面,推動鄉村振興從示范引領到全域推進,形成“點上有精品、線上有風景、面上有效應”的生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