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燦,張新蘭
(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安徽 合肥 230088)
皮瓣又稱為帶蒂移植皮膚,是指由皮膚和皮下組織構成的組織塊,可以從身體的一處轉移到另一處[1]。在轉移過程中,既可以有一個或兩個蒂部相連,也可暫時不連接,待移植完成后再進行血管吻合處理[2]。皮瓣移植術適用于以下幾種病癥:修復肌腱、骨、關節、大血管、神經干組織裸露的新鮮或陳舊性創傷;實現以皮瓣為基礎,配合其他組織移植的器官再造;對洞穿性缺損進行修復;增強局部血運,改善營養狀態。接受皮瓣移植術的患者需要在較長時間內住院觀察[3]。研究表明[4],術后護理質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皮瓣成活率及并發癥發生率。足踝指小腿與腳之間的左右兩側突起部位,該處出現燒傷、機械性損傷,患者不僅感到疼痛難耐,還會嚴重影響日常生活,造成諸多不變。損傷較嚴重的患者,表皮掉落、傷口紅腫,甚至有滲血和黃色液體滲漏,保守治療的效果較差。針對該類患者,可考慮行皮瓣移植術治療。本研究探討了漸進式護理應用于小腿到足踝外傷且接受皮瓣移植術患者的效果,報告如下。
選擇顯微手足修復重建外科2019年1月-2020年12月小腿到足踝外傷、需行皮瓣移植術的患者60 例,根據術后護理方式的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0 例。觀察組男19 例,女11 例,年齡(41.67±7.64) 歲。對照組男20 例,女10 例,年齡(41.72±7.75) 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小腿到足踝處因交通事故、高處跌落、火燒、重物砸壓、機械切割等原因,致使皮膚及皮下組織嚴重損傷(血肉模糊)、潰爛,伴有畸形、功能障礙等,連續數天輸液治療后,癥狀改善效果不明顯,出現表皮脫落、有滲血和黃色液體滲出,需接受皮瓣移植術治療的患者;思維意識正常,能夠與本院醫護人員無障礙交流者;圍術期內自覺遵醫囑行事,依從性較高者;知悉并同意參與本研究者。排除標準:足踝外傷合并嚴重骨折的患者;合并嚴重凝血功能障礙、免疫排斥反應者;依從性較差,圍術期內多次出現不遵醫囑行為(如在飲食、生活習慣方面“違規”等)者;患有精神障礙類疾病,思維意識缺失,導致無法與醫護人員有效交流者。
對照組采用常規術后護理模式:加強營養補充,嚴密觀察并評估足踝部血運情況、足踝部和小腿及腳部皮瓣的顏色和溫度(與健側組織溫差)、毛細血管充盈反應、組織張力、是否有淤斑等,及早發現不良反應并及時處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漸進式護理干預模式。術前護理:告知患者術后康復護理流程及注意事項,使患者提前做好準備,耐心解答患者疑問,提升其依從性。此外,還應叮囑患者盡量保持小腿到足踝外傷患肢的固定姿勢,降低動作頻率,避免足踝損傷處受任何形式的刺激。術后護理:第一,幫助患者調整患肢姿勢(舒適度最高)后,使用各類醫療工具,使患肢保持固定姿勢(如患者躺臥在床上時,可將患肢抬高并搭在支架上;可在臀部、腰腹部等處增設軟墊,提高患者的舒適度)。若患者希望翻身、下床,應在醫護人員或家屬的幫助下進行,盡量避免觸碰傷口。第二,制訂完善的觀察流程表,實時動態監測患者皮膚溫度、顏色、血運等的變化情況。為方便觀察皮瓣,應在包扎時露出皮瓣中央部分,且所有操作應輕柔,防止皮瓣受傷。第三,皮瓣移植術后24~72 h是移植是否成功的關鍵期,故必須每間隔1~2 h查看一次皮瓣蒂部,避免手術區域在受壓狀態下出現腫脹等情況。第四,患者傷口處使用的敷料均為一次性滅菌干燥敷料,應完全隔絕皮膚損傷處與外界的接觸,做好抗感染護理,必要時給予抗生素藥物治療。若發現傷口有液體滲出或其他污染物,應及時更換輔料,并收集滲液樣本,根據形狀、顏色、氣味等,判斷病情恢復情況。
1.4.1 皮瓣移植成活率
對比兩組患者皮瓣移植成活率,分析未成活的原因。
1.4.2 護理滿意度
向兩組患者發放紐卡斯爾護理滿意度量表,該表共19 題,每題共設置5 個分級答案,分別為很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非常不滿意,對應得分分別為5,4,3,2,1分,最高95分[5]。很滿意:19 題平均得分≥4分,總分≥77分;滿意:19 題平均得分≥3分~<4分,總分58~76 分;不滿意(一般、不滿意、非常不滿意全部納入“不滿意”統計項):19 題平均得分<3分,總分≤57分。總滿意率=(很滿意+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觀察組皮瓣移植成活29 例(96.67%),對照組成活25 例(83.33%),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9.095,P<0.05)。觀察組1 例未成活,為皮瓣血運障礙所致;對照組未成活5 例,其中皮瓣感染3 例,血運障礙2 例。
觀察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總滿意率為96.67%,高于對照組的7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總滿意度對比 單位:例(%)
漸進式護理可被視為綜合性護理的一種特定形式,是指基于“以人為本”理念,注重患者感受,將護理工作分為多個階段,并側重不同內容的一種個性化護理模式[6]。此外,漸進式護理強調“責任制”,特別是對于責任護士提出以下要求:第一,具有較強的心理素質。無論何種情況(皮瓣移植患者的傷口形態極容易使人產生強烈不適感),都能夠沉著、冷靜地應對。此外,還需具有同情心,能夠與患者感同身受。第二,業務素質優良。具有扎實的醫學知識,能夠正確判斷患者恢復期出現的情況,并做出相應反應。以小腿到足踝外傷且行皮瓣移植術患者的術后初期護理為例,護理的重點應集中在對傷口血運、移植皮瓣的生長情況等方面。此時,護士務必注意包扎方式,保證能夠清晰觀察到皮瓣中心區域[7]。此外,還需通過多元方式,在保證患者舒適度的情況下完成對患肢的固定,避免患者不經意間觸碰到傷口,影響移植皮瓣成活。本研究中,觀察組皮瓣移植成活率及患者對護理工作的總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說明漸進式護理應用于小腿到足踝外傷皮瓣移植患者,可提高成活率及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